昆北換流站實現無人機自動飛行巡檢 效率比人工提升5倍

2020-12-04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昆北換流站實現無人機自動飛行巡檢,效率比人工提升5倍

  「大家平時在廣東工作和生活使用的電,都是經過烏東德發電站發送的交流電,經由昆北變流站將交流電升壓轉換為直流電,再經過各種輸電線路到惠州龍門變流站降壓轉換為交流電,經由配電線路才能輸送到各家各戶中。」大疆行業應用能源市場經理邢曉明對第一財經等媒體表示。

  12月1日, 南方電網超高壓公司與 DJI 大疆行業應用及合作夥伴中科智雲,在昆北換流站聯合發布並展示了特高壓換流站無人機全自動巡檢科技創新成果。

  據了解,南方電網超高壓公司建設的昆柳龍直流工程,作為國家《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及《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的跨省區輸電重點工程,同時也是世界上容量最大的特高壓多端直流輸電工程。昆柳龍直流工程於2018年3月29日核准批覆,2020年7月31日昆-龍雙極低端已建成投產,預計2021年6月30日實現昆明、柳州、惠州龍門三端建成。當前,昆北換流站每年可送電320億度,服務西電東送工程建設,促進西部清潔能源消納,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其中,±800千伏的昆北換流站作為該工程的送端站點。第一財經記者觀察到,昆北換流站包括換流站閥廳、主控室、GIS室、交流濾波器場與直流場等部分。

  南方電網超高壓公司昆明局昆北換流站值長袁虎強表示,由於換流站承擔著連接發電端和輸電配電端的核心作用,保障其安全、穩定運行則顯得至關重要。

  據了解,特高壓換流站的日常巡檢始終面臨著超高壓環境、複雜的整體結構與密集的檢查點等諸多挑戰。傳統巡檢工作,多採用人工方式,存在勞動強度大等局限,無法滿足特高壓工程快速發展的建設需求

  今年,南方電網超高壓公司昆北換流站與大疆行業應用及中科智雲聯合探索的無人機自動化巡檢方案,首次在超高壓環境實現了「雷射建模——航線規劃——自主飛行——飛行監控——數據整理」的全流程連通。與傳統的人工巡檢作業模式相比,無人機自動化巡檢方案有效消除一線作業安全隱患、降低人員成本,大幅提升工作效率質量。袁虎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以往昆北換流站人工巡檢邊流站的直流場地,每日人工巡檢至少需要5個小時,但無人機自動飛行巡檢只需要15分鐘。

  無人機自動化巡檢方案具體為:首先,通過 RTK 基站精準定位克服複雜電磁環境影響,使用經緯 M300 RTK 搭載L1 雷射雷達,對直流區域進行三維模型數據採集。在強電磁幹擾環境下,其1個架次 8 分鐘留空,即可完成長 306米寬 125米的區域數據採集工作。飛行結束後,通過大疆智圖軟體後處理,5分鐘即可獲取精細化三維模型。

  然後,在大疆智圖軟體中打開釐米級精度的三維點雲模型,根據巡檢目標點,可設置無人機飛行距離、負載變焦倍數等參數,生成準確航線。與此同時,還可實現在軟體中優化航線,保障避開敏感設備,幫助運維人員採取安全通道飛行。

  最終,在巡檢環節,一線作業人員可一鍵自動飛行巡檢,大大降低無人機在電力巡檢領域的應用門檻。使用經緯 M300 RTK 搭載禪思 H20T,一個架次 8 分鐘,便可實現對規定線路巡檢從直流區極 1 區域高端到低端共43個航點的巡檢作業,獲取高清照片120 張。與人工作業相比,在效率及質量兩方面至少提升5倍以上。依靠高性能的基礎設備,系統還可實現巡檢實時監控、數據管理及分析等綜合管理功能。

  邢曉明表示,目前大疆無人機已覆蓋我國超過40萬公裡的輸電線路,線路覆蓋率超過30%。此次大疆聯合昆北換流站,針對超高壓換流站打造了完整的全流程巡檢方案,在克服複雜電磁環境影響的同時,實現了無人機自動飛行巡檢與數據實時管理和分析。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責任編輯:DF520)

相關焦點

  • 電網特高壓換流站無人機自動巡檢:相較人工效率提升5倍
    【解說】12月1日,南方電網超高壓公司與大疆行業應用及合作夥伴中科智雲,在位於雲南的昆北換流站聯合發布並展示了特高壓換流站無人機全自動巡檢科技創新成果。相較於傳統的人工巡檢,無人機全自動巡檢安全高效,效率提升約5倍。
  • 中國實現800千伏電網特高壓換流站無人機全自動巡檢
    中新網昆明12月1日電 (記者 刀志楠)1日,南方電網超高壓公司與DJI大疆行業應用及合作夥伴中科智雲,在位於雲南的昆北換流站聯合發布並展示特高壓換流站無人機全自動巡檢科技創新成果。相較於傳統的人工巡檢,無人機全自動巡檢安全高效,效率提升約5倍。
  • 克服強電磁幹擾 無人機替代人工為超級電力工程做「體檢」
    圍繞著該站的建設投產,如何在大面積、特高壓、複雜高密度結構下開展高效、安全的巡檢保障工作,成為極大的挑戰。在跨越特高壓技術「無人區」的同時,南方電網聯合大疆行業應用,通過近三年的技術探索,在昆北換流站填補了另一項空白:利用無人機自動巡檢給站內設備做「日常體檢」,創下全球最大複雜電磁環境下無人機自動巡檢世界紀錄。
  • 黑科技助大疆無人機一鍵搞定!
    此次巡檢的昆北換流站的電壓高達±800千伏,作為對比,皮卡丘的代表技能不過「十萬伏特」(100千伏)——換句話說,這個換流站的電壓頂8隻皮卡丘串聯在一起!走在這個換流站中,可以清晰地聽到刺啦刺啦的電流聲。在這裡人工巡檢無疑是非常危險且耗時的,而且許多地方人員根本無法靠近。但這樣的電磁幹擾也對無人機的飛行帶來了巨大挑戰,昆北換流站的工作人員透露,此前嘗試的機型就因幹擾而無法抵近檢查設備。
  • 我國首次一鍵控制5架無人機實施電力巡檢
    一鍵啟動多架無人機,無需人工手動操控,自主智能開展線路巡視,這是中國電力系統內首次利用一鍵控制5架無人機新技術開展輸電線路巡檢。無人機集群自主巡檢是利用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雲計算等前沿技術,通過邏輯指令一鍵實現多架無人機同時自動開展巡檢的一項多機多任務協同作業的創新實踐。
  • 深度解讀:無人機自動機場是什麼
    可以,無人機自動機場,破解無人機自動飛行難題!目前,以復亞智能為代表的無人機自動機場類廠商,已實現無人機在工業領域巡檢、巡邏等應用場景的自動飛行。無人機存儲在自動機場內部,自動機場部署在作業所在區域,實現作業現場無人值守,無人機自動巡飛作業、自動降落、快速充換電高頻常態飛行、數據智能識別等功能,解決了無人機巡邏巡檢中遇到的人員編制不足、通勤成本高、時效性差、手工操控難度高、巡檢數據應用不便等問題。當然,實現無人機存放、野外現場部署、全自動起降、電源的充換電,只是完成了自動飛行的第一步,離無人機自主飛行,自動作業還有距離。
  • 國網徐州供電公司實現線路巡檢機器人「全自動駕駛」
    在完全沒有人工幹預的情況下,飛行巡檢機器人僅耗時14分鐘就完成了4691線27、28號杆的巡檢工作,而在以往,這項操作需要50分鐘以上。由於各種因素,近年來輸電桿塔的精細化巡檢成為一大難題。此前輸電線路無人機巡檢航跡依靠人工採集,儘管技術簡單、入門快、易實施,但工作量大、速度慢、成本高,尤其是應用場景不靈活,無法完全適應巡檢要求。
  • 「無人機+」巡檢助力「風光」產業
    在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內蒙古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內蒙古新能源公司」)四子王旗維檢中心站院內的無人機自動機場上,一架攜帶視覺識別、雷射雷達等設備的無人機正緩緩升起,一會兒就飛抵指定的風機,開始自動識別風機正面並自動規劃每支葉片的巡檢路線,近距離多角度拍攝風機各個部位,同時錄製圖像視頻資料。
  • 隴南供電公司成熟的無人機已經學會自己飛行了
    >   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任務開始執行,飛機即將前往起始點......」11月26日,在330千伏成縣變330千伏天成線線路上空,一架「無人操控」的多旋翼無人機按照既定航線,實現「站到站」的自動巡視、數據畫面回傳等高壓線路巡視工作全過程場景應用。
  • 優刻得助力獅尾智能,確保1.3萬座玻璃幕牆建築雲上自動巡檢
    去年,獅尾智能開始逐漸轉向優刻得UCloud雲平臺,直接帶來的是研發效率的提升,並讓其團隊有精力專注於無人機的業務創新,更好的貼合工業場景下的自動巡檢需求。1.3萬座玻璃幕牆建築自動巡檢的背後目前,上海有近1.3萬座玻璃幕牆建築,是世界上玻璃幕牆建築數量最大的大都市之一。
  • 世界首次1000千伏變電站無人機多機協同自主巡檢在福建實施
    40分鐘後,在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無人機技術攻關團隊的操控下,順利完成了全站高空區域一次設備巡檢。這是世界最高交流電壓等級變電站首次實現無人機多機協同自主巡檢,實現了變電站無人機自主巡檢從500千伏到1000千伏的「大跨越」,填補了國內外最高交流電壓等級變電站多機協同自主巡檢技術的空白,標誌著特高壓變電站智能巡檢邁向「地空一體化多維智能巡檢」,具有裡程碑意義。
  • 翼眸科技利用無人機巡檢為大港油田插上智慧的「翅膀」
    近日,大港油田首次利用無人機進行智慧化的巡檢,並超快完成任務,相較於傳統的人工巡檢整體效率提高了4倍左右,不禁獲得了更多工作人員的好評和讚嘆,有了無人機的幫助,油田巡檢也更實現了科技常態化檢查。據介紹,此次飛行油田巡檢的是翼眸科技的多旋翼無人機,具備體積更小,重量也輕
  • 5G無人機9大應用案例
    ,極大地提升傳統無人機用於安防場景的效率。控制終端經由5G網絡遠程控制無人機機載攝像頭 的轉向、無人機的飛行狀態及路線,進一步追蹤鎖定目標;3、無人機對突發安防場景問題的預判以及自動識別的目標實現進行自動跟蹤。
  • 無人機巡檢:插上「科技」之翼 邁開「智能」步伐
    9月5日,陝西龍門鋼鐵有限責任公司在十萬立方米煤氣櫃首次完成了無人機巡檢試飛作業,開啟了公司煤氣區域巡檢工作由人工向智能的轉變,為公司自動化、智能化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 人工智慧迎來落地時代,風力發電運維巡檢上演無人機硬核劇情
    有數字顯示,葉片受損可造成海上風場1.5%--8%的發電量損失。因此葉片巡檢一直是風電後市場服務的重點領域之一。當前2.1億千瓦的裝機量,以及每年25~30%的增速,無不催生著巨大的後運維需求。傳統模式下對葉片健康狀態的檢測比較困難:能使用的方式不過是藉助高倍望遠鏡、無人機進行;或加裝傳感器監測葉片震動情況。
  • 如何使用無人機進行風力發電巡檢?
    以風力發電站為例,在運維過程中存在大量的巡檢、維護工作,但是單純的依靠我們人力是既費時又費力、風險高等諸多問題,急需一種通用的巡檢手段和方法,提高電站工作人員的作業效率。中科智航一直持續助力於風力發電,對風力發電有著豐富的經驗,那今天呢,我們就來一起看一看如何利用無人機進行風力發電巡檢。
  • 無人機管線巡檢創新,巡檢視頻超遠圖傳方案,更準確流暢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5G、人工智慧技術的的不斷發展,我國無人機產業得到迅猛發展,無人機的應用領域和場景不斷擴大。除了在2020年的抗「疫」中扮演的「宣傳員」「消殺員」「指揮員」「檢測員」「掃碼員」等角色外,無人機在巡檢的應用也廣受關注。
  • 青海首個電力巡檢 無人機培訓基地落成啟用
    由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創辦的電力巡檢無人機駕駛培訓基地的正式啟用。這批學員將在這裡接受無人機電力巡檢技能提升培訓。青海首個電力巡檢無人機駕駛培訓基地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落成啟用。10月19日,青海首個電力巡檢無人機駕駛培訓基地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落成啟用,並迎來首批13名學員。未來12天,這批學員將在這裡接受無人機電力巡檢技能提升培訓,強化現場飛行操控水平。
  • 2小時續航30KM圖傳 道通智能發布龍魚無人機
    龍魚採用創新的天線設計及精心調製的信號傳輸系統,讓用戶在使用其進行任務飛行時擁有靈活易用的智能操縱感。同時,龍魚整機採用新型透波材料,強化圖傳信號接收能力,實現最遠30KM的圖傳距離。一次飛行覆蓋更大作業面積,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 應用於無人機無線充電的輕量化磁耦合結構
    實驗結果表明,所設計的無人機無線充電系統接收線圈質量為69g,可以實現100W的功率輸出,整機效率達到了80.27%。研究成果為高效輕量化的無人機無線充電系統設計提供了一種有益的參考。現在社會對於產品自動化的需求越來越高,在電力巡檢領域,對於電力巡檢無人機方案的投入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