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昆北換流站實現無人機自動飛行巡檢,效率比人工提升5倍
「大家平時在廣東工作和生活使用的電,都是經過烏東德發電站發送的交流電,經由昆北變流站將交流電升壓轉換為直流電,再經過各種輸電線路到惠州龍門變流站降壓轉換為交流電,經由配電線路才能輸送到各家各戶中。」大疆行業應用能源市場經理邢曉明對第一財經等媒體表示。
12月1日, 南方電網超高壓公司與 DJI 大疆行業應用及合作夥伴中科智雲,在昆北換流站聯合發布並展示了特高壓換流站無人機全自動巡檢科技創新成果。
據了解,南方電網超高壓公司建設的昆柳龍直流工程,作為國家《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及《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的跨省區輸電重點工程,同時也是世界上容量最大的特高壓多端直流輸電工程。昆柳龍直流工程於2018年3月29日核准批覆,2020年7月31日昆-龍雙極低端已建成投產,預計2021年6月30日實現昆明、柳州、惠州龍門三端建成。當前,昆北換流站每年可送電320億度,服務於西電東送工程建設,促進西部清潔能源消納,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其中,±800千伏的昆北換流站作為該工程的送端站點。第一財經記者觀察到,昆北換流站包括換流站閥廳、主控室、GIS室、交流濾波器場與直流場等部分。
南方電網超高壓公司昆明局昆北換流站值長袁虎強表示,由於換流站承擔著連接發電端和輸電配電端的核心作用,保障其安全、穩定運行則顯得至關重要。
據了解,特高壓換流站的日常巡檢始終面臨著超高壓環境、複雜的整體結構與密集的檢查點等諸多挑戰。傳統巡檢工作,多採用人工方式,存在勞動強度大等局限,無法滿足特高壓工程快速發展的建設需求。
今年,南方電網超高壓公司昆北換流站與大疆行業應用及中科智雲聯合探索的無人機自動化巡檢方案,首次在超高壓環境實現了「雷射建模——航線規劃——自主飛行——飛行監控——數據整理」的全流程連通。與傳統的人工巡檢作業模式相比,無人機自動化巡檢方案有效消除一線作業安全隱患、降低人員成本,大幅提升工作效率與質量。袁虎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以往昆北換流站人工巡檢邊流站的直流場地,每日人工巡檢至少需要5個小時,但無人機自動飛行巡檢只需要15分鐘。
無人機自動化巡檢方案具體為:首先,通過 RTK 基站精準定位克服複雜電磁環境影響,使用經緯 M300 RTK 搭載L1 雷射雷達,對直流區域進行三維模型數據採集。在強電磁幹擾環境下,其1個架次 8 分鐘留空,即可完成長 306米寬 125米的區域數據採集工作。飛行結束後,通過大疆智圖軟體後處理,5分鐘即可獲取精細化三維模型。
然後,在大疆智圖軟體中打開釐米級精度的三維點雲模型,根據巡檢目標點,可設置無人機飛行距離、負載變焦倍數等參數,生成準確航線。與此同時,還可實現在軟體中優化航線,保障避開敏感設備,幫助運維人員採取安全通道飛行。
最終,在巡檢環節,一線作業人員可一鍵自動飛行巡檢,大大降低無人機在電力巡檢領域的應用門檻。使用經緯 M300 RTK 搭載禪思 H20T,一個架次 8 分鐘,便可實現對規定線路巡檢從直流區極 1 區域高端到低端共43個航點的巡檢作業,獲取高清照片120 張。與人工作業相比,在效率及質量兩方面至少提升5倍以上。依靠高性能的基礎設備,系統還可實現巡檢實時監控、數據管理及分析等綜合管理功能。
邢曉明表示,目前大疆無人機已覆蓋我國超過40萬公裡的輸電線路,線路覆蓋率超過30%。此次大疆聯合昆北換流站,針對超高壓換流站打造了完整的全流程巡檢方案,在克服複雜電磁環境影響的同時,實現了無人機自動飛行巡檢與數據實時管理和分析。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責任編輯:DF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