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實驗原理
(1)用液體培養基培養酵母菌,種群的增長受培養液的成分、空間、pH、溫度等因素的影響。
(2)在理想的無限環境中,酵母菌種群的增長呈「J」型曲線;在有限的環境條件下,酵母菌種群的增長呈「S」型曲線。
2.實驗流程
診斷
1.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
(1)培養液中酵母菌數量的增長只受一些環境因素(如培養液成分、溫度等)的影響()
(2)一定容積的培養液中酵母菌的數量增長呈「S」型()
(3)在取樣液前要將培養液振蕩,目的是使酵母菌均勻分布()
(4)酵母菌的數量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只能用「S」型曲線的形式表示()
(5)重複實驗次數可以減少實驗的誤差()
2.從試管中吸出培養液進行計數之前,為什麼要輕輕振蕩幾次?
提示 使酵母菌均勻分布,計數準確。
3.該探究需要設置對照及重複實驗嗎?
提示 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在時間上形成前後自身對照,所以無需設置對照實驗。但要獲得準確的實驗數據,必須進行重複實驗,求得平均值。
4.若一個小方格內酵母菌過多,難以數清,採取的措施是什麼?
提示 可增大稀釋倍數後再計數。
歸納
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數量的動態變化實驗的注意事項
(1)我們測定的酵母菌種群數量是在恆定容積的培養基中測定的,與自然界中的種群數量變化有差異。
(2)在進行酵母菌計數時,由於酵母菌是單細胞生物,因此必須在顯微鏡下計數,且我們不能準確計數,只能估算。
(3)在顯微鏡計數時,對於壓在小方格界線上的,應只計數相鄰兩邊及其頂角的酵母菌。
(4)從試管中吸取培養液進行計數前,要輕輕振蕩試管幾次,目的是使培養液中的酵母菌均勻分布,減少誤差。
(5)每天計數酵母菌數量的時間要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