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Chemistry》:實驗室安全,警鐘長鳴

2020-09-04 高分子科學前沿

前不久,加拿大溫莎大學A. Dana MenardJohn F. TrantNature Chemistry 上發表綜述文章「A review and critique of academic lab safety research」,對近些年學術實驗室安全研究進行了總結分析。該文開篇就帶大家回憶了11年前UCLA的Sheharbano Sangji因實驗室安全事故而去世的沉痛故事。

2008年12月29日,UCLA的Patrick Harran教授實驗室的研究助理Sangji在操作大量叔丁基鋰時,抽取試劑的注射器活塞滑出了針筒,而Sangji當時並沒有穿防護服,試劑濺到了她的衣服上,叔丁基鋰遇空氣立即著火,造成Sangji全身超過40%部分2度或3度燒傷,醫院全力救治幾周也沒有挽回Sangji的生命,她去世時僅僅只有23歲。

Sangji生前照片。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Sangji辭世11周年之際,我們介紹這篇文章的目的只有一個:

實驗可以重做,

生命不能重來!

作者首先對2008-2018年部分有公開資料報導的實驗室事故進行了匯總,列出了多例有科研人員遇難的嚴重實驗室安全事故。

圖片來源:Nat. Chem.

作者回溯了實驗室事故相關文獻報導,強調了兩個導致事故發生的主要風險,一是來自實驗所用的材料設備,另一個是來自操作者,主要包括操作者的專業知識或技能。

實驗用品風險大家估計並不陌生,總有一些帶著各種「死神傳說」的試劑,比如重氮甲烷、有機鋰試劑、二甲基過氧化酮等等。特別是有機鋰試劑,因其用途廣泛但「見風就著」的特點,幾乎只要一聽說化學實驗室失火、爆炸,丁基鋰總是會被作為嫌疑對象提起。就連做個丁基鋰取用裝置都能發篇不錯的SCI論文(Org. Process Res. Dev.,2018,22, 903–905)。對於試劑的危險性,作者認為各位研究人員在發表文章時應該更多提及試劑的潛在危害。不過在2016年726個化學期刊中,僅有8%的期刊在它們的文章中提示了試劑安全風險[1]

試劑本身固然危險,只要儲存得當一般還是安全的。高危試劑最大的危險恐怕還是在使用期間,也就是作者提到的第二個因素——「操作者」。操作者的因素則複雜的多,比如操作者是否接受過使用高危試劑的專門訓練;是否對所用試劑的性質充分了解;是否準備了相應措施應對試劑突發洩露噴濺;是否在操作過程穿戴了相應的防護設備……文中列舉了一些調研結果,在接受調查的對象中僅有40%的人在實驗室工作中會一直穿戴個人防護裝置 [2],有65%的人承認從不佩戴防護手套[3],現狀堪憂。

無論是對試劑的熟悉程度還是個人防護習慣,其實都折射出背後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專業的安全培訓。由Nature 和UCLA組織的一項涉及2400名研究人員的調查顯示,60%的受訪者表示接受過針對特殊試劑的安全培訓[4]。類似結果在Schröder的研究中也有體現,他們的調查發現,70%的受訪者接受過安全培訓,但是僅有26%的受訪者在實驗開始前30天內接受過相關培訓[5]。在另一項小範圍的調研中,47%的受訪者不知道他們所在實驗室的安全培訓頻率,甚至9%的人不知道該如何處理諸如著火、試劑撒漏等突發事件[2]。今年,美國化學會推出了新的期刊ACS Chemical Health & Safety [6],更多關注實驗安全話題,截止寫稿時已經有3篇論文在線刊出。希望有更多研究實驗室安全的論文被大家閱讀學習。

圖片來源:ACS Chem. Health Saf. [6]

最後跟大家分享一下本君當年「辣眼睛」的親身經歷吧。在念碩士期間,用製備HPLC分離某樣品,樣品沒有完全溶解於流動相,當時圖省事用0.22 μm濾膜的針頭濾器直接過濾混懸液,那阻力可想而知,手上用的力量也越來越大。於是,在某一個時刻樣品溶液從接口處迸射出來,直接濺入我沒有帶護目鏡的眼睛……原來二氯甲烷/甲醇混合溶液是如此的辣眼睛……還好實驗室配備了洗眼器,還好我知道怎麼用,還好我簡單衝洗後馬上去了眼科醫院……如果當時處置不當,也許現在就不能碼下這些字了。各位讀者朋友,進實驗室佩戴護目鏡、穿防護服真的很重要,因為就算你是操作純熟的實驗大神,你能保證你身邊做實驗的兄弟姐妹也是大神嗎?

關於如何提高實驗室安全的文章已經有很多,但小編認為重中之重還是心中永遠保有一份敬畏與警惕。歡迎各位留言分享自己或身邊朋友曾經經歷的實驗室大小意外事故,希望大家能從中吸取經驗,安全科研,警鐘長鳴!

原文信息:

A review and critique of academic lab safety research,A. Dana Ménard, John F. Trant ,Nat. Chem.,2019, DOI: 10.1038/s41557-019-0375-x

參考文獻:

1. Grabowski, L. E. & Goode, S. R. Review and analysis of safety policies of chemical journals. J. Chem. Health Saf., 23, 30–35 (2016).

2. Ayi, H.-R. & Hon, C.-Y. Safety culture and safety compliance in academic laboratories: A Canadian perspective. J. Chem. Health Saf., 25, 6–12 (2018).

3. Sieloff, A. C., Shendell, D. G., Marshall, E. G. & Ohman-Strickland, P. An examination of injuries and respiratory irritation symptoms among a sample of undergraduate chemistry students from a Public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J. Chem. Health Saf., 20, 17–26 (2013).

4. Van Noorden, R. Safety survey reveals lab risks. Nature, 493, 9–10 (2013).

5. Schröder, I., Huang, D. Y. Q., Ellis, O., Gibson, J. H. & Wayne, N. L. Laboratory safety attitudes and practices: A comparison of academic, government, and industry researchers. J. Chem. Health Saf., 23, 12–23 (2016).

6. https://pubs.acs.org/journal/achsc5

作者:樂只君子 來源:X一MOL資訊 授權轉載

投稿模板:

單篇報導:上海交通大學周涵、範同祥《PNAS》:薄膜一貼,從此降溫不用電!

系統報導:加拿大最年輕的兩院院士陳忠偉團隊能源領域成果集錦

相關焦點

  • 實驗安全多重要?能發《Nature Chemistry》!A review of academic lab safety
    2012年,美國化學會化學健康與安全部門的前主席Neal Langerman形容UCLA這個事故是多年來實驗室安全最嚴重的挑戰。應該從中學到教訓,從而進行安全研究方法的根本文化變革。本綜述旨在對當前的化學實驗室安全研究現狀進行批判性的審查,討論如何建立和實施本研究的結果,並要求重新審查化學實驗室安全研究的現狀,並對其在事故研究和預防中的作用進行重新審查和承諾。
  • 警鐘長鳴 盤點近年高校實驗室爆炸事件
    警鐘長鳴 盤點近年高校實驗室爆炸事件所有存有、使用危險物質實驗的高校都該檢視自身,加強管理和防控,校園實驗室不該成為被忽視的危險角落,更不該成為危險品嚴格管理的「世外」之地,這樣的警鐘應該長鳴!復旦大學爆炸事件實驗室發生爆炸事件,無人員傷亡。
  • 牙籤弩升級 玩具安全須警鐘長鳴
    深層次的問題還在於,整個社會對兒童玩具的安全性重視程度不足,必須警鐘長鳴。我國現有法律規定,彈射玩具實行國家強制性認證制度。《國家玩具安全技術規範》中有關於通用安全和不允許可能對兒童造成任何傷害的硬性要求。「牙籤弩」「鋼珠弩」基本都產自小作坊,早已違反了有關法律規定。
  • Nature Chemistry│硫胺甲基氟化物藥物發現
    大家好,這周分享一篇Nature chemistry的文章【Usingsulfuramidimidoyl fluorides that
  • 警鐘長鳴,全國交通安全日T3出行警企聯手共築安全屏障
    12月2日,第九個「全國交通安全日」如約而至。為響應公安部「知危險會避險、安全文明出行」的宣傳主題,T3出行發起一系列安全出行倡導宣傳,積極參與多地交警、社會安全活動,與社會各界倡議共同營造安全、文明、有序、和諧的道路交通環境,為安全出行、文明出行貢獻企業力量。
  • 性能大突破,鎂電登頂Nature Energy!
    在許多鋰離子後電池中,利用二價Mg2+作為電荷載體的可充電鎂電池有望在體積能量密度和電池的成本方面提供實質性的改善,因為使用了地球上豐富的、高容量和更安全的無枝晶金屬陽極鎂。然而,功率密度一直是這項技術的阿喀琉斯之踵。這一挑戰的根本原因是二價Mg2+離子的固有特性:它擁有鋰離子兩倍的電量,而具有於鋰離子相似的離子半徑。
  • 從一次爆炸事故談談實驗室安全
    【警鐘長鳴 實驗室爆炸事故(部分)】2009年7月3日中午12時30分,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浙大化學系教師莫某某、浙江某高校教師徐某某,於事發當日在化學系催化研究所做實驗過程中,存在誤將本應接入307實驗室的一氧化碳氣體接至通向211室輸氣管的行為,博士研究生於某昏厥倒在催化研究所211室並死亡。
  • 警鐘長鳴,安全第一
    中移鐵通晉中分公司多次強調各支撐服務中心經理和安全主管在晨會上要重點強調生產作業的安全注意事項,每位員工要從思想上重視安全生產。12月2日,左權支撐服務中心組織基站、傳輸、家集客維護人員共計28人,參與安全意識培訓活動,學習安全原則、安全實踐三大法則等,教育維護員工作中做到「四不傷害」、拒絕「三違作業」,用安全為生產保駕護航。
  • Chemistry: Develop ionic liquid drugs
    Related storiesAtmospheric chemistry: China’s choking cocktailSustainability: Don't waste seafood wasteLaboratory history: The chemistry chroniclesMore related stories
  • 【實驗室安全我做主】實驗室安全員:實驗室安全工作的踐行者
    在交大的各個學院,都有這麼一個人,他們以保障實驗室安全為使命,肩負著實驗室安全建設工作;他們在實驗室中不斷穿梭,目的是排除各類實驗室安全隱患;他們不是導師卻猶如導師,給同學們帶來安全上的教育和叮嚀;他們用最真摯的熱情和執著,託起實驗室的安全底線,他們就是實驗室安全工作的踐行者——實驗室安全員。
  • Nature新研究:酒精導致的DNA損傷能被安全修復
    一則好消息是,Nature上發表的最新研究表明:乙醛誘發的DNA損傷能被安全修復。這項研究來自荷蘭皇家科學院Hubrecht研究所和英國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研究人員發現,人們的身體當中存在一種「解毒」機制,能夠在不切斷DNA的情況下,讓「綁」住DNA雙鏈、導致DNA無法解旋複製的連結交聯(crosslink)裂解。這一結論為降低酒精性癌症的發病率帶來了新的可能性。
  • 安全無毒!科學家成功開發出「分子工廠」,有望打造細胞「流水線」
    安全無毒!不同的分子工廠可以結合在一起,從而創造出具有高功能的複雜結構——這是在實驗室或生物體中製造人造細胞的第一步。原文出處: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01/200109111059.htm,Molecular factories: The combination between nature and chemistry is functional,作者:University of Basel
  • 動畫演示實驗室各種爆炸 場面恐怖
    實驗室發生爆炸可不是漫畫或動畫片的專利,縱觀新聞,可以發現這種事故發生的頻率並不低清華大學何添樓化學實驗室爆炸  中國礦業大學實驗室爆炸  2013年4月30日,南京理工大學5號門內一平房實驗室發生爆炸,引發房屋坍塌,附近居民多家玻璃被震碎,造成2人受傷,3人被埋。
  • 新的名字 | 從Chemistry Central Journal 到 BMC Chemistry
    新的名字 | 從Chemistry Central Journal 到 BMC Chemistry
  • 警示教育常態化 警鐘長鳴記心頭
    警示教育常態化 警鐘長鳴記心頭 2020-12-03 14: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周Nature Materials,這周Nature Chemistry!
    原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7-020-00577-y
  • 復旦一實驗室爆炸 現場一名學生手被炸傷
    近年來,國內高校實驗室危險事故頻發,安全狀況不容忽視。9     原標題:復旦一實驗室爆炸 現場一名學生手被炸傷   3月27日23時45分,記者從上海市消防部門獲悉,當晚接到119報警電話稱復旦大學一實驗室發生爆炸,接報後於21時35分趕赴現場救援處置,現場一名學生手被炸傷。
  • 【VR實驗室】焰色反應
    ·羅伯特·基爾霍夫(圖片來源:wikipedia) 基爾霍夫和本生的光譜儀(來源:beautifulchemistry 基爾霍夫畫像(圖片來源:beautifulchemistry網站)
  • 臨川稅務:「以案釋紀」實現「警鐘長鳴」
    >江西晨報網訊 (記者 戶外 饒志堅 通訊員 饒金旺)為進一步加強幹部隊伍管理,推進作風建設,提高幹部職工紀律規矩意識,日前,撫州市臨川區稅務局專門召開黨員幹部警示教育會議,通報發生在身邊的典型案例,堅持「以案釋紀」敦促黨員幹部遵紀守法,教育引導廣大幹部職工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做到警鐘長鳴
  • 「期刊介紹」Food Chemistry
    研究領域:食物成分有關化學;食品的生物活性成分;加工等條件引起的分子化學和生化組成結構變化;加工對食品、其他生物基材料、副產品和加工廢物的成分質量和安全的影響;食品添加劑、汙染物和農藥等的化學性質本刊網址: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food-chemi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