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MOF!上周Nature Materials,這周Nature Chemistry!

2020-12-03 研之成理


上周,Nature Materials上線MIT/北大關於MOF的研究成果,介紹了二維導電MOF的單晶結構,揭示了二維導電MOF在晶體下的排列(MIT/北大最新Nature Materials!)。這周,MOF登上Nature Chemistry,報告了一種CO2響應型磁性MOF,本文將為大家介紹這一研究成果。

▲第一作者:Jun Zhang

通訊作者:Hitoshi Miyasaka

通訊單位:東北大學,日本

DOI:https://doi.org/10.1038/s41557-020-00577-y

研究背景

如果有足夠的構造單元,那麼金屬有機框架(MOF)可以將磁有序性和孔隙率這兩個性質結合在一起。這使得MOF成為開發具有刺激反應性材料的平臺。這些材料根據其孔中是否存在客體分子而表現出截然不同的磁性。

本文亮點

● 本文報告了一種CO響應型磁性MOF,它在吸附CO時,從亞鐵磁狀態轉變為順磁狀態,並在CO解吸時返回到亞鐵磁狀態

● 亞鐵磁性材料是具有[D+–A-–D]結構的層狀MOF。亞鐵磁性材料在吸收二氧化碳時,它會經歷面內電子轉移和結構轉變,從而變成[D–A–D]結構的順磁性形式。

● 磁性相變和MOF的電導率以及介電常數的相應改變會容納在框架中的客體CO2分子從而實現電子穩定的效應。

圖文解析

▲圖1 | 溶劑化和去溶劑化過程中的結構調製和磁性海綿性行為


要點:

● D2A分層MOF結構的化學原理:[Ru2(F3PhCO2)4](電子給體)+TCNQ(OEt)2(電子受體)=D2A分層MOF


▲圖2 | 化合物1的CO2吸附,晶體結構變化和紅外光譜圖


▲圖3 | 二氧化碳相的晶體結構


▲ 圖4 | CO2吸附下的磁性能變化示意圖


要點:

● 在200-250 K的固定溫度下:隨著溫度的升高,吸附和解吸二氧化碳過程中的磁化強度逐漸降低;隨著CO2壓力的升高,吸附CO2的過程中的磁化強度逐漸降低,而解吸CO2的過程中的磁化強度逐漸升高。(圖b)

● 該MOF的磁化強度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圖e)


▲ 圖5 | 電子特性響應相變圖


▲圖6 | 1⊃CO2-ii穩定性的理論研究示意圖

總結

此前對MOF在碳捕集中的應用進行研究時發現它們很少表現出CO2誘導的結構和性質變化。本文證明了當CO客體存在於MOF的孔隙中時,無客體的亞鐵磁MOF可逆轉化為順磁形式。使用密度泛函理論的理論計算表明,磁性骨架中所容納的CO2分子具有顯著的電子效應。該材料通過吸收和釋放CO2進行電子轉移和結構轉變的能力與其電子電導率和介電常數的變化有關,這表明MOF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對具有反應惰性的客體目標做出反應。這些發現為理解MOF的磁性機制提供了參考,通過這種機制可以利用氣體吸附來控制可切換屬性,這可能對諸如氣體傳感器或存儲器之類的未來應用會有所幫助。


原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7-020-00577-y

相關焦點

  • Nature Chemistry│硫胺甲基氟化物藥物發現
    大家好,這周分享一篇Nature chemistry的文章【Usingsulfuramidimidoyl fluorides that
  •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 A Wonderland for Tribology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 A Wonderland for TribologyTwo-dimensional (2D) materials are materials consisting of a single or a few layers of atoms.
  • 北大《Nature Materials》: 二維導電MOF研究獲突破性進展!
    論文連結:  http://nature.com/articles/s41563-020-00847-7    金屬有機框架在氣體存儲然而,作為一類全新的電子學材料,二維導電配位聚合物單晶下的排列結構未見一例報導,極大地限制了對這一類材料的深入研究和應用。研究的難點在於配位結晶過程中材料內部複雜且不均衡的相互作用力。
  • Nature 中文摘要 30 July 2015
    小鼠的海馬可瞬時存儲信息3-4周,人類則更長。儘管神經科學家普遍相信神經元突觸是信息存儲的基本元件,但並沒有證據表明,海馬突觸能夠維持與海馬依賴的記憶持續時間相等的時間間隔。此項研究檢測了這一假說,即海馬突觸的壽命與海馬記憶的壽命相吻合。
  • 分享Nature Materials兩篇
    原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3-020-0800-y對水敏感的材料(Water-responsive materials, WR)對相對溼度的變化會表現出顯著的結構響應,在不同的溼度水平上會發生可逆的形狀變化。這些機械堅固而且靈活的結構可以施加大量的力,並有望成為能源收集、自適應材料和軟機器人的高效執行器。
  • Nature 中文摘要|24 September 2015
    α-突觸核蛋白中68-78位胺基酸的截短體NACore與澱粉樣蛋白聚集物的形成有關,而這類聚集物具有導致帕金森疾病的細胞毒性。該研究利用微電子衍射技術,解析了這種光學顯微鏡下不可見的蛋白片段的納米晶體結構,為NACore功能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了條件;同時,這也是科研中首次使用微電子衍射技術解析未知的蛋白結構。
  • 80篇Nature/Science帶你走進大牛的催化世界!
    SOMORJAI1,2 AND PEIDONG YANG1,2*楊培東和伯克利大牛的材料文章Shaping binary metalnanocrystals through epitaxial seeded growthnature materials VOL 6 SEPTEMBER2007 Jae-Hun Jeoung
  • Nature 中文摘要 22 January 2015
    該化合物的這一特性意味著一種新的途徑,此種方法下得到的抗生素很有可能不會引起耐藥性。Compositional engineering of perovskite materials for high-performance solar cells通過組分設計來製備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
  • Nature旗下這5本新入選的SCI,影響因子都在5分以上
    今天,我們來看看:Nature旗下這5本去年新入選的SCI,今年影響因子都在5分以上。從現有的記錄來看,這5本期刊為2019年8月份新入選SCI。關於這5本期刊的具體情況,大家可以看看:https://www.nature.com/siteindex#journals-N
  • 鈣鈦礦今日Nature Materials
    總結:利用光誘導鈣鈦礦中滷素離子的分布來實現混合滷化物鈣鈦礦中的成分均勻,通過增加輸入載流子的密度,使滷素離子由偏析狀態到完全均勻狀態,並通過建立的極化子晶格模型解釋了這一行為原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3-020-00826-y
  • World's oldest sippy cups(內有驚喜)| Nature Briefing
    這是微信公眾號上的最後一期Nature Briefing英文版推送,因為在國慶之後我們要推出中文版了Nature Briefing
  • Nature 中文摘要 18 AUG 2016
    我們的結果顯示雄性DN1神經元比雌性更活躍,這與雄性果蠅一天中睡的更多這一發現一致。DN1活性也可通過提高溫度來增強,與較高溫度可增加睡眠的現象一致。這些新發現表明DN1s在蠅類睡眠-覺醒節律的調控以及對環境信息和晝夜節律進行整合的過程中起主要作用。
  • 能發《Nature Chemistry》!A review of academic lab safety
    各位科研人員在剛進實驗室的時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接受安全培訓,因為這太重要了,事關自己和實驗室同事/同學的安全,還關係到了供職單位的形象
  • 位錯誘導塑性領域Nature Materials
    由於鋁對鈦的延展性的影響,這種材料在這方面特別有趣。這種合金的延展性實際上在適度加熱(至200-300°C)時會降低,電塑性現象主要源自缺陷級別的微觀結構重構,並不能簡單的用焦耳熱效應來解釋。作者證明了脈衝電流的應用可以極大地改變缺陷的結構,從局部平面滑移到均勻波滑移。這種在微觀結構中的急劇轉變在提高材料的延性方面產生了有益的效果。
  • 性能大突破,鎂電登頂Nature Energy!
    這一挑戰的根本原因是二價Mg2+離子的固有特性:它擁有鋰離子兩倍的電量,而具有於鋰離子相似的離子半徑。因此,經典插層化學中的兩個基本過程,離子離解與固態離子擴散,在室溫下是緩慢的。即使是最先進的插層陰極材料,如Mo6S8,也需要更高的溫度才能達到其理論容量。
  • 且看這8篇Nature Chemistry
    這兩種反應都是在嚴酷的條件下進行的,消耗的能源佔全球的2%以上。此外,尿素合成消耗了大約80%的全球生產的NH3。有鑑於此,湖南大學王雙印教授,南京師範大學李亞飛教授,廈門大學程俊教授,中科大QinghuaLiu,伍倫貢大學陳俊副教授報導了在常溫下,直接將N2和CO2在H2O中耦合以生產尿素。
  • Nature Materials: 揭示路易斯酸對有機半導體的摻雜機理
    精確摻雜有機半導體可以控制這些材料的導電性,這是電子應用中的一個重要參數。
  • Nature:神經傳輸物質的釋放
    >原始出處:Nature 450, 676-682 (29 November 2007) | doi:10.1038/nature06308Südhof1,2,3 Correspondence and requests for materials should be addressed to J.S. (Email: Jianyuan.Sun@UTSouthwestern.edu) or T.C.S. (Email: Thomas.Sudhof@UTSouthwestern.edu).
  • Nature:以DNA為基礎的編織機被發明
    他們利用這會在系統構建了一段能夠沿著另一段DNA行走的DNA。 就如同計算機語言能夠使程序師創造出任何軟體一樣,研究人員利用這種生物化學程序語言創造出任何想要的分子產品和加工。 其他的研究人員已經創造出了多種不同的DNA產品,包括自我複製納米結構、活動手臂、鉗子、納米麵、地圖和氣體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