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年來,科學家在太空中苦苦搜尋外星人信號卻無疾而終。現在,他們決定遵循社交禮儀:主動說「你好」。
舊金山新成立了METI(Messaging Extra Terrestrial Intelligence)組織,計劃向遙遠的地外星球自動發出信號。據悉,該項目準備在2018年底通過無線電或雷射發出向半人馬座(Proxima Centauri,太陽之外最近的恆星)的行星發出信息。之後,再向更遙遠的,數百數千光年外的星球發送信號。
這將是人類首次主動向外太空發射的大功率重複性信號。
「如果我們想在很多年後與外星人發生聯繫,我們就要去學習並且分享信息,」SETI(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 Institute)組織前主席,METI現任主席道格拉斯·凡柯(Douglas Vakoch)說道。
METI成立於2015年,明年它將再增加兩個工作點,一個在巴黎,另一個在聖路易斯。為了招募工作人員並且修建(或者租借)大功率發射器,METI每年需要募集100萬美元。METI其中一個任務是將「Hello」製作成完美的傳播信號。
像很多其他科學項目一樣,該項目也引起了很大爭議。有人質疑,如果外星人抱有敵意,我們是否真有必要暴露地球的位置?
科幻作家大衛·布林(David Brin)和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則認為,人類不應該只關注自己。「我們完全不知道外星人是否會對人類構成威脅」,物理學家馬克·布坎南(Mark Buchanan)在《自然物理》中寫道。
還有專家認為現在時機尚不成熟,要等到我們有更好的通訊系統,並且建立其國際化組織再有所行動。「咿呀學語的嬰兒肯定無法參與大人的談話」,福特希爾學院(Foothill College)天文學主任安德魯·弗拉克諾伊(Andrew Fraknoi)說,「等孩子長大才能聆聽與學習,何必操之過急呢?」
當然,贊同這一項目的也大有人在。「很高興看到有人在做這件事」 ,SETI資深天文學家希斯·肖斯塔克(Seth Shostak)說,「我認為我們應該去學習而不是害怕。而且,我們還可能會做出革命性的發現:原來我們在茫茫宇宙並不孤獨。」
「通過與外星人交流,我們能重新審視自己」, METI財務主管達利亞·羅森(Dalia Rawson)說,「當我們在外星人面前展示人類的形體、動作與舞蹈時,我們會意識到人類的與眾不同」。
人類還有很多其他項目嘗試與外星人建立連接,並與外太空進行某種程度的信息交流。
20世紀70年代,美國航空航天(NASA)的「先驅者」10號與11號帶著一個載有信息的金質徽章和一張唱片飛入太空。SETI的弗蘭克?德雷克(Frank Drake)曾發射過一段可以轉換為圖片信息的無線信號。最近,又有人發射了算法,其中包括維瓦爾第和格什溫的音樂會,以及甲殼蟲樂隊的歌曲「穿越宇宙」(Across the Universe)。
網際網路企業家尤裡·米爾納(Yuri Milner)曾斥資1億美元資助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突破計劃」(Breakthrough Listen)。SETI與「突破計劃」都是通過掃描太空以尋找外星人的蹤跡。
「如果宇宙中所有有能力發射信息的生命體都等著接受信息,那我們永遠也發現不了彼此」 ,弗拉克諾伊說。
這劇情,怎麼感覺似曾相識?啊,葉文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