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自我進化之路

2021-01-17 中國青年報

葉聰在蛟龍號中。

如果說航天員是可上九天攬月,那麼潛航員就是可下五洋捉鱉。

今年剛40歲的葉聰無疑在人因工程論壇上賺足了崇拜,他下潛的紀錄為7035米。而更可貴的,他不僅是潛水器的駕駛員,同時是中國蛟龍號的設計師。

曾有飛機設計師對筆者說,非常遺憾的是他們設計的戰鬥機是單座的,沒法切身體驗飛行員的操縱感覺。

而下一步進入中國空間站的航天員將不再都出身飛行員,其中可能有飛行工程師或載荷專家。

未來,隨著人因工程的發展、人機互動和人機協同技術進步,越來越多的探索未知的兇險崗位會交給機器,而更複雜的綜合決策則由人類的最強大腦擔任。

這背後深刻的命題是,人類的自我優化甚至進化。

不論你願不願意,接不接受,這就是一個事實:人機混合、克隆技術、大量使用幹細胞、基因工程,還有納米、大數據、3D列印等將以不可逆轉的方式改變我們人類,也改造我們的生存狀態。

這被法國人呂克·費希稱為「超人類革命」。

中國人講究「死生之事大矣」「置之死地而後生」。人類與機器的協作,讓我們漸漸有了悟空、哪吒的本事。無論在大氣層外、月球還是深海這樣的「死地」,人類都可以比較好地生存、工作,並進行科學實驗,探索更多的未知世界。

葉聰講述的蛟龍號世界,讓人驀然發現,國際空間站距地面300多公裡,月球離我們38萬公裡,人類早已到達。但離我們僅僅10公裡的海平面以下,還是一團迷霧。我們從未證實過《海底兩萬裡》《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們》那光怪陸離海底世界的真實性。

我們好渺小,我們的認知太有限!

怪不得普京要乘坐潛水器去漫遊北冰洋和貝加爾湖的深處。無人潛水器再牛,就是觸及了1.1萬米的洋底,也是無法替代人的直觀感受,無法超越人的知識積累,作為人這個個體,我們看重感受,必須「到現場去,到陌生環境去,這是無法替代的」。

葉聰身上沒有科學家的嚴肅拘謹,也沒有學霸的高冷張揚,沒有軍人的昂揚幹練,也沒有運動員的彪悍。他的眼睛圓圓的亮亮的,有孩童般的澄澈,他的氣質更像詩人、像哲學家。

因為深海,GPS信號,無線電波都無法穿透。3個潛航員坐在狹窄的球艙底部,眼睛望向漆黑的大洋深處。

葉聰自稱追求深海的沉浸、冷靜感。

那裡沒有《海底小縱隊》描繪的花花綠綠的海洋世界,也沒有浪漫氛圍。那裡沒有光,只有渾濁的微生物,和寸草不生的蠻荒。

就這樣漂浮、就這樣沉浸,時間似乎停止了。

什麼樣的大數據傳輸、什麼樣的3D影像杜比影院都不能模擬這种放空的狀態,這是人的本能。

——迷戀未知,大道至簡。他的天線打開了。

「人有他的理性、專業的第六感。」葉聰像詩人一樣對筆者描述地球深處的細節,在板塊生長的地方,海下7000米也在受到潮汐的影響。那些變化的蛛絲馬跡,被他,這個人的感知系統敏銳地捕捉到。

「不是所見即所得。」葉聰在深海,感受著一種哲學思辨,對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不是冒險挑戰,而是清晰地感知了人類的有限。

人類要進化、要發展,就是在不斷打破某些束縛。這些束縛有來自自身的,也有來自既有定理的。從另一方面來說,我們發展科技,是要創造一個在生物體和智能方面都大大超越人類的AI生命,還是要通過人與智能機器的結合,將人類自身向前大大推進,變成新人類?

像葉聰這樣,藉助太空飛行器、潛水器進入無人區,揉進了光電設施的幫助,用父母授予的眼耳鼻舌身意來體察那個秘境,讓自我的認知前進,改進人、機、環之間的關係,也許更能讓人類的倫理接受。

將來,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號」走得更遠,屏幕更多、按鈕更少。相較於太空的微重力,海底的水壓巨大。因而潛水器的材料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我們探索的邊界,就在這些聰慧而務實的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中不斷向外拓展。

深海,是地球生命最初孵化的母體。那些隱藏於深海的單細胞動物,可能是萬物的起源。人類是萬物之靈長,我們的文明則從部落的一小塊一小塊領地走來,現在是地球村。天地、萬物、人,同構同應,同聲同氣,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地球這艘航船,本身就在浩瀚宇宙之海中航行。我們開展外太空的探索,本來就是要在宇宙之海中,為我們這個藍色星球錨定她的坐標定位,從而確定未來的航向。

無限的探索就是無限的回歸。不論是深海,還是外太空,在擴張人類文明的生存邊界同時,也在追尋生命的起源,向我們的過往致敬。

這可能是人因工程內在的價值:它在推動人們去突破邊界的同時,還包涵了人性光芒、哲學審美。就像在黑暗深海求索的蛟龍號,孤光一點瑩,卻在向死求生,向黑暗求光明。

相關焦點

  • 地球生命的進化之路是否只有一條?人類的存在是偶然還是必然?
    這些藍藻通過自我複製不斷發展壯大,藍藻的獨特功能使得它們能夠通過光合作用來獲取自身成長的養分,同時放出氧氣!智慧生命那麼,是否地球生命的進化之路從一開始就是固定的?人類的出現是不是進化的必然呢?生命經過了幾十億年的進化,跨過了無數堪稱不可逾越的鴻溝,最終目的真的是進化出人類嗎?筆者認為,地球生命進化之路並不一定是人類,而人類也不會是進化的必然,但智慧生命的出現一定是生命進化的必然!
  • 疫情下的墮落和救贖,人類自我修正之路
    人類就是在秩序和混亂中完成了各種進化走到了現在,而伴隨產生了思考能力和人格的出現。人類的後退就是向前進前提是後退到清醒和有選擇能力的狀態而不是退回到睡夢中-T. S. Eliot疫情的出現,人類開始反思自己的問題。如何與野生動物共存的問題?
  • 基因編輯-是否會改變人類的進化之路?
    對於這項技術的研究,以及在人類身上首次進行的實際應用,它所造成的社會影響,很多專家都進行了評判,對此小編就不再贅述了。小編更關心的是:人類未來的進化之路是否會因為基因編輯而發生改變?人為選擇越來越多的代替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最開始是人類種植農作物和養殖牲畜,通過人工的投入,使得一些動植物擺脫了自然選擇的桎梏,開始向著人類所希望的方向進化。除了動植物以外,人類自身的進化也是如此。人類通過醫療技術治癒了很多疾病。使得很多本來在自然界無法生存的個體,能夠正常的存活下來並繁衍自己的後代,把自己的基因傳下去。
  • 人類社會的進化
    人類社會的進化細胞進化由DNA主導,人類社會體系的進化由社會信息系統主導。在人的進化中,大腦結構上的進化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大腦信息層面的進化是不能忽視的另一部分。人們學習各種技能、知識,接受教育,提高競爭力,更好地適應社會和環境,大腦通過學習思考表現在人的行為上,這也是進化。
  • 人類進化之路已經走到了盡頭?科學家:你先看看這些生物!
    進化是貫穿整個地球生態系統的一條線,幾乎所有地球上的物種之間都存在著一些聯繫,雖然很難相信,很多物種都來自於同一個祖先,而人類便是這條進化之路上的頂點。人類的發展已經遠不是其它生物所能比擬的,人類創造出了輝煌的文明,是地球上毋庸置疑的絕對統治者,但是人類的進化之路已經走到盡頭了嗎?
  • 《先祖:人類奧德賽》評測7.5分 重走人類進化之路
    我非常喜歡《先祖:人類奧德賽》的創意——回到一千萬年前的非洲,扮演我們的人猿祖先,並在險惡的叢林中開拓自己生存的領域。從這款遊戲中我們可以看到人類從自然界的弱者逐漸邁向食物鏈頂端的過程,也能體會到解放雙手為進化之路帶來的質變。
  • 整體信息開啟了生命進化之路,也預示人類社會的歸宿。
    個人看法是整體信息點化了原始生命的信息之魂,開啟了生命的進化之路。  生命的進化實際是生命這一相對獨立的信息系統,與外界進行信息交換,不斷完善自身的信息系統,以達到與外界的適應。 為了能與外界交換信息,生命體發展出可以感知外界信息的感覺器官。生命體對外界刺激產生反映,並進一步調整自身策略,以達到與外界相適應。而這一過程,卻可以看作是生命體在不斷豐富自身的信息系統。
  • 人類的進化之路,我們的祖先智人是如何打敗其它競爭對手的?
    事實上,人類的存在充滿了一定的偶然性,6500萬年前突如其來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地球生態環境大變,造成了統治地球1.7億年之久的恐龍帝國滅絕,為小型哺乳動物的生存開闢了全新的空間,隨之而來的便是生物大爆發,生存能力強的無脊椎動物和哺乳動物迅速佔領了地球,為人類的進化提供了最原始的條件
  • 星球文明的未來——人類社會的進化
    人類社會的進化 細胞進化由DNA主導,人類社會體系的進化由社會信息系統主導。 在人的進化中,大腦結構上的進化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大腦信息層面的進化是不能忽視的另一部分。
  • 星球文明的未來——人類社會的進化
    人類社會的進化 細胞進化由DNA主導,人類社會體系的進化由社會信息系統主導。 在人的進化中,大腦結構上的進化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大腦信息層面的進化是不能忽視的另一部分。人們學習各種技能、知識,接受教育,提高競爭力,更好地適應社會和環境,大腦通過學習思考表現在人的行為上,這也是進化。
  • 細說人類進化過程為什麼失去毛髮?從自然選擇到人類自我意志
    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為什麼會失去大部分毛髮?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因為絕大部分的動物沒有像人類一樣大面積的皮膚裸露在外面。但是在我們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問另外一個問題,你認為人類身體上沒有黑猩猩多毛嗎?乍一看,你可能會說:是的。但是,如果我想告訴你真相往往比我們看到的更加深刻。
  • 人類還會再進化嗎?會進化成什麼樣子?
    雖然達爾文的進化論誕生將近200年,但時至今日仍有些人不相信人類是從其他生物演化而來的,一些人常常以從古至今人類都沒有任何變化來反駁進化論。為了更好地了解進化論,我們今天詳細聊一聊,人類到底是不是從其他生物演化來的嗎?我們還會再繼續進化嗎?會進化成什麼樣子?
  • 通訊:探索人類起源與進化之路——訪日本京都大學靈長類研究所
    新華社東京12月3日電 通訊:探索人類起源與進化之路——訪日本京都大學靈長類研究所  新華社記者華義  作為人類的遠親,黑猩猩等靈長類動物具有極高的智慧,對他們的研究也有助於弄清人類進化的軌跡。記者日前應邀來到日本京都大學靈長類研究所,聽專家談談他們的故事並近距離感受黑猩猩的靈性。
  • 紀錄片《達爾文進化之路》引入中國
    資料圖片在近代中國的社會思想發展史上,達爾文的「進化論」可謂舉足輕重,它是最先對中國人造成衝擊的重要西方思想之一,改變了彼時中國人對宇宙和歷史的整體想像,並因此成為支持近代中國革命的重要理論之源。近日英國廣播公司(BBC)傾力打造的紀錄片《達爾文進化之路》正式對外發行,並進入中國文化市場中,為我們提供了思考達爾文的西方視角。BBC金牌主持人、數十年來活躍於自然歷史節目前線的「達爾文主義者」大衛·艾登堡再度亮相,通過一場深入的探索發現之旅,回答了諸如「達爾文為何提出以及怎樣提出他的進化論?
  • 或許在不久的未來,人類將開啟新的進化之路
    或許在不久的未來,人類將開啟新的進化之路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基因編程,這可是現代科技領域的一股新的潮流,因為在我們的印象中,基因可是人類進化和生存的一個很重要的存在,很多人類的基本習慣,甚至是我們的生理構成都是由這些最微小的物質所組成,因此人類對於這個領域的研究,對人類的未來有著很深遠的影響。
  • 人類1000年後會是什麼樣子?會自我毀滅嗎,為什麼?
    人類可能是這個宇宙中最特別的生物,因為我們雖然已經是人類已知的物種中最成功的之一了,但也有可能是第一種完全被自己「毀滅」的物種,在有些專家觀點中,人類能不能活到1000年後都是個問題。不過不要誤會,我指的「自我毀滅」可不是蹩腳三流地攤作家所說的那些套路,比如什麼「全面核戰爭」啦,還有什麼「地球汙染致大滅絕」啦之類的。
  • 小精靈進化之路
    小精靈進化之路這是一款非常經典的角色扮演類遊戲,玩家將在魔法世界化身為一名強大的召喚師,豐富精彩的劇情絕對讓你愛不釋手,每一位精靈都有獨特的技能和特點,讓你在指尖盡情釋放華麗酷炫的技能,體驗更加激情的戰鬥快感哦。
  • 人工智慧的自我意識與信息進化論(二):人工智慧是否會具有自我意識?
    意識並不是人類所獨有的,任何生物,包括動物、植物、細胞都有意識。是否具有自我意識是生命體和非生命體的區分標誌。那麼「人工智慧應用」有可能產生「自我意識」嗎?即便是其特有的意識形式。或者可以說,儘管人類進化出了包括豐富的潛意識能力在內的複雜的人類智能,但是自我意識的方式仍然和最初的細胞沒有什麼不同。傑恩斯認為公元前一千年以前的人類是沒有意識的,二分心智的坍塌才導致了自我意識的產生。
  • 進化是生命最大的法則,學會進化自我,你的內心會變得越來越強大
    無論我們做什麼事情,都需要懂得,持續進化是天道與大自然的規律,也是我們人類成長不斷進步的法則,更是文明迭代的重要方法。如果我們不想辜負自己的生命,如果我們懂得了生命是一場進化之旅,或許你就會明白,真正的進化來自我們對生命的渴望,更來自生命對自我的要求與塑造。
  • 這種面相被進化過程嫌棄?「自我馴化」假說有了證據
    這種面相被進化過程「嫌棄」?100多年來「自我馴化」假說終於有了基因證據人類「自我馴化」假說認為,我們的祖先會在社會交往中,選擇臉和其他特徵看起來攻擊性較低的人作為伴侶,從而在長相上看起來比古人類溫和。但該假說提出100多年來,一直沒有找到充分的遺傳學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