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洲野犬源自何處?中科院兩研究「殊途同歸」:中國古代家犬
中國科學院兩個不同科研項目近期分別完成的研究成果卻「殊途同歸」,均認為澳洲野犬的祖先是中國古代家犬。澳洲野犬的群體結構。 中科院昆明動物所供圖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張亞平院士課題組牽頭的國際團隊,通過採集測序10隻野生的澳洲野犬和2隻紐幾內亞歌唱犬,並且收集97個家犬和灰狼的下載數據,組成109個全基因組測序數據集。
-
澳洲野犬祖先竟是 9900年前來自中國南方的家犬
澳洲野犬 科技日報訊 (記者趙漢斌)澳洲野犬是澳大利亞特有的一種野生動物,但此前,其全基因組研究還是一片空白。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張亞平院士、毛炳宇研究員和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的彼得·薩沃萊寧教授團隊合作,對澳洲野犬的起源和野化過程進行了深入研究,由此揭示了其起源和野化機制,以及一段古代人類遷移的歷史。 昆明動物研究所張亞平課題組的張少傑研究員介紹,澳洲野犬分類學上屬於犬屬、灰狼種、澳洲野犬亞種。雖然生活在與其他大陸不接壤的澳大利亞,但它卻不是這裡的原生物種。
-
澳洲野犬祖先是中國南方家犬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張亞平院士、毛炳宇研究員和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的彼得·薩沃萊寧教授團隊合作,對澳洲野犬的起源和野化過程進行了深入研究。該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自然通訊》期刊上。我們特約論文第一作者之一張少傑撰文介紹。
-
9900年前中國南方人曾長途遷徙到澳洲?——澳洲野犬的祖先查明原是中國南方家犬
關於澳洲野犬的起源目前有兩種假說。首先是印度起源假說,早期學者們發現澳洲野犬與印度土狗和印度狼在體型外貌上十分相像,就有研究者設想澳洲野犬的祖先也許是印度土狗,並且由古代印度航海者們帶到了澳洲。後來研究者們對比澳洲野犬和其他犬科動物的顱骨,發現印度狼的顱骨與澳洲野犬更相似,並且推算出它們的分歧時間在6000年前到一萬年前之間,因此認為澳洲野犬起源於印度,並且推測的分歧時間與印度農業文明出現的時間相吻合。他們認為可能就是古代印度人馴化了狼,並且通過航海把馴化的產物帶到了澳大利亞。事實上,確實也有很多證據表明古代印度人有遠途航海的實力,能把澳洲野犬帶到澳大利亞。
-
澳洲野犬:東亞人沒做到的徵服澳洲,東亞的狗做到了
當看到澳洲野犬的圖片,很多讀者不由得驚呼:這不是鄰家阿黃嗎?澳洲野犬和我國土生土長的中華田園犬長相的確很像,以至於很多網友說,中華田園犬就是澳洲野犬的祖先,一部分中華田園犬被帶到了澳洲重新野化,成為今天的澳洲霸主——澳洲野犬。怎麼樣,聽了這種說法是不是感到自信心爆棚?
-
關於澳洲野犬的身份認定問題,極有可能影響其未來發展
澳洲野犬發展史澳洲野犬其實是一種外來物種,澳大利亞原本是沒有狗的,它們在5000多年前被人們帶入澳洲,從此在這片土地上紮下根來。相對於袋鼠、鴨嘴獸等在澳洲已經生活、進化時間超過1.5億年的本土物種來說,澳洲野犬還很「新」,新到許多人還沒有辦法將其視為一種本土動物。
-
它其實是澳洲野犬
汪迪其實是一隻澳洲野犬的幼崽,是澳大利亞本土的動物。相比家犬,這種動物更像是狼。DNA測試也證實了獸醫的看法。按照汪迪身上的傷口來看,它可能是被猛禽當作食物抓走了,但在半路上掉了下來。澳洲野犬會吃袋鼠,也會吃牛羊等家畜,因此給牧民帶來極大困擾。澳洲政府曾大規模捕殺這種動物,以至於它現在成了瀕危物種。目前,汪迪被澳洲野犬基金會保護起來進行人工培育。
-
Nat Comm丨由中心張亞平院士牽頭的國際團隊揭示澳洲野犬群體起源及野化機制
-
澳洲野犬的家犬到保護動物的逆襲之路
我們今天要講的是澳洲野犬,既然是澳洲野犬,為什麼又與中華田園犬(土狗)扯上關係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從圖片來看,不說明白話,澳洲野犬跟中華田園犬沒兩樣 原來,澳洲野犬的體型和長相簡直和中國常見的田園犬
-
澳洲野犬真瘋狂 將男童從旅遊露營車拖出咬傷
澳洲一家人駕駛露營車旅行,夜裡有「澳洲野犬」,將一名男童拖出車外咬傷。遭到「澳洲野犬」咬傷的14個月大的男童,由母親抱著乘坐直升飛機,送往布裡斯班的兒童醫院。男童的頭和頸受傷,情況嚴重。事發在昆士蘭州費沙島,男童一家駕駛露營車旅行,周五凌晨幾隻「澳洲野犬」將男童由車上拖走,父母被喊聲驚醒,父親立刻衝出車外,趕走野犬救回男童。救援隊機師貝爾託利表示:「他(男童)明顯地頸背附近被咬住拖走,如果不是他父母反應快,趕走野犬,他可能會受到更嚴重的傷害。」今次已經是費沙島今年第三宗「澳洲野犬」襲擊人類事件。
-
澳洲野犬的這張「身份證」該怎樣上?
,澳洲野犬逐漸佔據上風,最終全面超過袋狼。,加上狗的超強繁殖能力,所以澳洲野犬的發展速度很快,它們的棲息地迅速擴張,成為了澳洲唯一的大型食肉動物。到如今,澳洲野犬的數量大約為1-5萬隻。但是在私人地方、農田或者一些野外環境裡面,人們卻能夠隨意捕殺它們,在這些地區裡,澳洲野犬的待遇跟普通流浪狗無異。比如在澳洲東南部一些人口比較稠密的地區,由於棲息地喪失、被人類捕殺,澳洲野犬的數量在降低。
-
澳洲野狗與亞洲土狗的淵源
亞洲的澳洲野犬生活在村莊附近,人們給它們提供食物和遮風擋雨的地方,讓它們為自己看家護院。 東南亞野犬比澳洲的同類要小,可能是由於它們吃的食物是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而澳大利亞的野犬則主要吃高蛋白的食物。 澳洲野犬典型的毛色是薑黃色帶白斑,但黑色或純白色毛色的野犬也被發現過。東南亞的野犬也主要是薑黃色,不過發現純黑個體的比率比澳大利亞高。
-
【中國科學報】研究人員揭示高原鰍屬魚類起源及進化機制
早期關於高原鰍屬魚類形態特徵和地理分布的研究提出,高原鰍這一類群的起源、進化與青藏高原的隆升密切相關。此前已有研究基於線粒體基因組數據來探討高原土著動物的適應性進化,但至今尚未有從線粒體基因組視角來闡釋高原鰍屬魚類這一類群對高海拔環境適應的遺傳機制。日前,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員何舜平團隊揭示了高原鰍屬魚類起源及其高海拔適應性進化機制,相關成果發布於《科學報告》。
-
科普:非洲野犬通過打噴嚏「投票」
新華社雪梨9月6日電(李倩影)許多社會性動物都有做集體決定的時候,對於非洲野犬來說,科研人員發現它們通過打噴嚏的方式來「投票」,並且其「投票」機制還比較複雜。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美國布朗大學和英國斯旺西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在英國《皇家學會生物學分會學報》新一期上報告說,他們在波札那的奧卡萬戈三角洲跟蹤觀察了5個非洲野犬群體,發現它們在休息過後,會通過打噴嚏決定何時出發繼續打獵。 新南威爾斯大學研究人員尼爾·喬丹說:「我注意到野犬在準備出發前會打噴嚏。打噴嚏的野犬越多,整個犬群出發去獵食的可能性越高。
-
澳洲野犬泛濫,掛樹上風乾太浪費 專家稱:賣到中國去...黑人問號臉.jpg
研究流浪狗生態管理的專家艾倫(Benjamin Allen)在報告中表示,「若將澳洲野犬做成罐頭外銷至亞洲,可以讓澳洲野犬更有價值。」此番言論引起許多網友抨擊「沒有人性」。艾倫表示,「在中國遇見了一位製作肉品的商人,聊天中提到亞洲有吃狗肉的習慣,面對狗滿為患的澳洲,若把數量過多的澳洲野犬肉做成罐頭外銷,遠比無謂的獵殺掛在樹上風乾還要好。」
-
Science:新研究揭示可複製RNA的起源和複製機制
利用DNA依賴性RNA聚合酶進行複製的RNA的多樣性和潛在的分子機制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先前已經描述了可以通過噬菌體T7 DNA依賴性RNA聚合酶(T7 RNAP)在體外複製的五種RNA序列。這些可複製RNA(replicating RNA)的起源和T7 RNAP的複製要求尚不清楚。
-
非洲野犬的生存信念:少年強,則種群強
2018年的一項基於DNA層面的研究發現,非洲野犬與亞洲的豺關係很近,二者存在相同的、非常古老的遺傳混合物,所以非洲野犬也就多了一個稱號,叫「三色豺」。,且具有相對獨立的雄性與雌性等級制度,這項機制能夠保證群裡面各成員的團結穩定。
-
「野生」二字,遠比你想像中更複雜——以澳洲野犬為例
(圖片來源:https://www.biolib.cz/IMG/GAL/28482.jpg)故事發生在澳洲。為了保護原生哺乳動物和地面築巢的鳥類,人們空投有毒的肉,從而毒殺澳洲野犬(Canis lupus dingo)在內的肉食動物,但澳洲野犬本身可以通過對付外來入侵的中小型肉食動物(如赤狐等),從而減弱後者對小型哺乳動物和鳥類的獵殺。
-
古代生物「袋狼」,因為讓農夫錯認為是澳洲野犬而慘遭滅絕
家禽死亡的元兇是澳洲野犬 而正因為牧場主的家禽和牧羊死亡,才將槍口對向了袋狼。可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真實大量獵殺家禽的居然是澳洲野犬。 因為當地為了大力發展畜牧業,所以進行了對這些食肉動物的捕殺,並且為了捕殺力度,還公布如打死一隻袋狼,政府獎勵100馬克。 那些只知道賺錢的獵戶,就對袋狼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屠殺,當時政府記載,從1888年到1914年被殺死的袋狼就達12268隻。
-
沒有獅虎豹和狼群的澳洲,最厲害的食肉猛獸是什麼動物?
由於澳洲本身不產野兔,後來因為某種機緣,野兔被帶到了澳洲,因為澳洲野外本身沒有什麼食肉猛獸,所以野兔到了這裡就像是到了天堂一樣,有著鮮美的草場,卻沒有多少天敵,於是很快就得到了大量繁殖,最終泛濫成災,令當地居民不堪其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