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是何神器?經歷哪些發展過程?專家解答

2020-12-02 騰訊網

北京日報客戶端9月22日消息,據新華社報導,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兩天後,太空飛行器於6日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這次試驗的成功,標誌著中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後續可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

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都有哪些類型?經歷了哪些發展過程?我們約請航天學博士李會超向讀者做些解讀。

問: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最早的研發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圖中央的飛機為X-15

答:汽車是我們常用的代步工具,但如果汽車完成一次旅程後就不得不被拋棄,那麼使用汽車的費用將超出大部分人的承受範圍。從太空時代伊始到現在,人們一直試圖研製出可以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近年來,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呈現遍地開花的局面,為人類更深入廣泛地利用太空開闢了新道路。

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的研發,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的X-15試驗飛行器。上世紀五十年代末,人們同時在探索兩種進入太空的途徑。一種是利用運載火箭,從地面將飛船發射升空,進入近地的航天軌道。這種方式和我們今天常見的太空飛行方式類似,不久後便取得了成功和大規模的應用。另一種則是將在稠密大氣之內飛行的飛機改造成能夠在超高空飛行甚至進入太空亞軌道的飛機。這是目前仍在發展的空天飛機的雛形。X-15便是空天飛機的最早嘗試。

大氣層內飛行的飛機一般採用與空氣相互作用獲得推力的發動機,而在大氣稀薄的超高空飛行時,這種發動機無法產生足夠的推力,空氣中的氧氣也無法維持發動機運轉。因此,X-15採用了液體火箭發動機,以酒精(後期改進為無水氨)和液氧為推進劑,混合燃燒後從發動機尾部噴管中高速噴出,推進飛機飛行的能量和動量都來自於推進劑本身,能夠為X-15提供數百千牛的推力。而在稀薄大氣中飛行時,傳統飛機與空氣相互作用的翼面也無法發揮作用,因此,X-15採用了反衝控制系統,利用小型高比衝發動機在各個方向施加的推力,控制飛機的飛行姿態。

雖然具備了諸多太空飛行器的特徵,但X-15仍然具有在大氣層中飛行所必須的機翼。不過,X-15的機翼經過了空氣動力學特別設計,可以讓其在超高音速的飛行狀態下保持穩定。X-15並不通過自身的動力從機場起飛,而是通過B-52轟炸機充當的大型母機攜帶到約13000米高度釋放,之後開始自主飛行,利用火箭發動機提高自己的速度和高度。美國以80公裡高度作為太空和大氣層的邊界。X-15在服役過程中,曾多次飛過這個界限進入亞軌道。

X-15的最高飛行高度為108公裡,而一般的戰鬥機升限高度僅在20公裡左右,民航飛機則更低。X-15還飛出了相當驚人的2.02公裡/秒的最高飛行速度。雖然火箭發射太空飛行器的成功,迫使X-15不得不下馬,但是這種飛行器驗證了在大氣層與太空邊界的臨近空間飛行的可能性。目前美軍正在進行測試的X-37B空天飛機,和各國未來的空天飛機計劃,都與X-15的試驗有聯繫。母機空中釋放的發射方式也為後來的飛行器、太空飛行器所採用。例如,維京銀河公司正在試驗的亞軌道飛船,就是採用母機半空釋放飛船的發射方式,未來有望使亞軌道太空旅遊成為可能。

問:與太空梭相關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是怎樣發展的?

X-24B

答:升力體飛行器是另一種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採用的方案。飛機等固定翼飛行器,通過翼面和大氣的作用產生升力,託舉飛行器在大氣中飛行,而升力體飛行器則利用自身特別的外形,在機身上直接產生升力。研發升力體飛行器的目的,並非希望使用這種飛行器代替飛機,而是希望利用升力體飛行器解決載人太空飛行器在返回大氣層時的控制問題。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的「阿波羅」飛船和蘇聯的「聯盟」飛船使用的都是太空艙構型。太空艙在返回地面時,基本無法控制自己的飛行軌跡,只能沿著脫離軌道時進入的彈道落地。而升力體飛行器則可以可控飛行,降落到預定的機場,或者臨時調整到備降場。

最有代表性的升力體飛行器,是美國的X-24A、X-24B、M2-F3、HL-10等試驗飛行器。以今天的眼光看,這些升力體飛行器的外形略顯呆萌,尾部仍然保留的機翼是為了飛行姿態的穩定和控制,並非用來獲取升力。在試驗過程中,這些飛行器同樣在母機上釋放,通過火箭發動機等自身動力進行飛行試驗。在太空梭計劃發展過程中,太空梭軌道器本來有可能採取升力體結構。但在進一步的設計過程中,工程師們發現升力體外形無法與太空梭必須配備的燃料箱較好地綁定在一起,因此放棄了對升力體方案的使用,轉而採用三角翼方案。

不過,X-24A等升力體飛行器,試驗了太空梭的「必選動作」。1969年,X-24A進行了一次無動力再入試驗,飛機從母機釋放後不打開發動機,僅通過滑翔飛行的方式降落在機場上。這正是太空梭返回地面時所使用的方式,因此X-24A的試驗成功也為太空梭計劃的開展鋪平了道路。

進入新世紀後,一些新研發的載人航天飛行器採用了升力體飛行器的構造,以實現較為可控和低損耗的返回過程,進而實現飛行器的可重複使用。美國內華達山脈公司自2010年開始,藉助NASA「商業載人航天計劃」的資助,開始了「追夢者」飛船的研發。按照設計方案,這種飛船每次可以搭載3-7名太空人,也可以經過改裝後用於貨運飛行。在發射時,飛船將被安裝在大力神5等大推力火箭頂部進入太空。而返回時,則可以通過自身升力體的外形自主著陸。這種外形酷似小號太空梭的飛行器,在經過NASA兩輪資助後,最終未能入選商業載人航天計劃的首批飛船。不過,內華達山脈公司已經拿到了未來幾年的空間站貨運飛行合同,升力體飛行器也有望藉助這種飛船實現真正的太空飛行。而歐空局計劃在未來自主實施的載人航天計劃,也以升力體飛行器為飛船的基本構型。

問:如今很多國家在設計新一代飛船時,不約而同地採用了艙體式飛船的方案,這是怎麼回事?

載人型龍飛船

答:在太空梭出現前,人們主要使用由多個艙體構成的飛船進行載人飛行。太空梭計劃成功實施後,一度有取代艙體式飛船的趨勢。在太空梭設計之初,人們曾經憧憬太空梭機隊維持每年50次以上飛行的出勤率,每次飛行低至數百萬美元的飛行成本;每艘太空梭在完成一次任務後,僅有1%的部件需要更新,經過兩個星期的整備就能重返太空,核心發動機可以使用數十次。然而,實際情況卻是每次飛行後的實際維護工作遠高於預期,需要更換大量的部件、消耗約2000小時的時間,太空梭的飛行維護成本也隨之一飛沖天。

在吸取了太空梭結構功能過於複雜的教訓後,各國的設計師們都認識到,載人太空飛行器本身主要是航天員往返天地的運輸工具,不能在載人功能之外為其賦予太多的其他功能。因此,在設計新一代飛船時,他們不約而同地又採用了艙體式飛船的總體設計方案,又都賦予了新飛船可重複使用的功能。

以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為主要「賣點」的美國SPACEX公司,在之前獲得成功的龍飛船貨運型的基礎上,設計了載人型龍飛船。在經過多輪PK後,載人龍飛船成為了NASA商業載人航天計劃的首批飛船,在今年5月30日執行了太空梭停飛後美國載人航天的首次復飛任務。載人型龍飛船一次最多可以將7名太空人送入太空,在不對接的情況下可以獨立在太空中飛行一周。按照SPACEX對外公布的信息,載人型龍飛船可重複使用約10次。但在現階段的合同中,所有任務都會使用全新製造的飛船。

波音公司的CST-100星際客機是商業載人航天計劃的另一種飛船,同樣具備可回收重複使用的能力,設計的最大重用次數在10次左右。在著陸過程中,飛船乘員艙底部的防熱罩將在約1500米高度時拋棄,露出布置在防熱罩內的緩衝氣囊。在落地前,緩衝氣囊將充氣展開,為落地提供緩衝。

NASA自行研製的下一代載人「獵戶座」飛船,也是一種具有重複使用能力的飛船。龍飛船和CST-100飛船主要用於往來於國際空間站的飛行,而「獵戶座」則瞄準載人登月乃至登陸火星的任務需求,具備以第二宇宙速度直接再入大氣層的能力,艙體的防輻射性能也考慮了深空飛行中更加惡劣的宇宙線環境。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國今年5月成功發射和返回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也是可重複使用的。它採用金屬結構與防熱結構分開的設計方式,返回後只需要更換防熱結構即可,金屬結構和艙內設備能重複使用。新一代飛船能夠以第二宇宙速度再入大氣層,還能在返回過程中克服電離氣體形成的「黑障」現象,使飛船與地面始終保持聯繫。

(原題為《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是何神器?航天學博士來解答》)

相關焦點

  • 昨日中國成功發射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究竟是何神器
    昨天新華社發出消息,我國4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利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型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試驗太空飛行器將在軌運行一段時間後,返回國內預定著陸場,期間,將按計劃開展可重複使用技術驗證,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技術支撐。寥寥不過百字,無圖、無視頻,無細節,眾多網友齊呼字少事兒大。那麼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究竟適合神器呢?
  • 中國成功發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空天飛機要出現了嗎?
    其實此次發射的是一款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有可能是空天飛機,也有可能是太空梭,但無論如何都將大幅提升整體航空實力,對此美國網友感慨:長徵2號又立大功,NASA卻大勢已去。此前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一款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兩天後成功返回著陸場,雖然官方並沒有提供更多細節,也沒有指出太空飛行器具體類型,但依然引起了全網熱議,對此有專家指出,通過火箭發射進入太空軌道,然後滑翔返回地面的方式,看起來很像美國X37B空天飛機,而且美、日、歐盟和俄羅斯都致力於在航空航天方面搶佔先機,此次發射的太空飛行器很有可能也是同類計劃下的產物。
  • 我國成功發射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有何特殊之處
    9月4日在我國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安全性很高的長徵二號F型運載火箭,順利將一型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送入軌道,這個太空飛行器太空飛行器的保密等級很高,官方給出的信息也很少,它有何特殊之處呢?降落後的一級火箭經過簡單處理之後可以重複使用,從而大幅降低火箭的綜合發射成本。
  • 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的成功發射,是我國航天技術中另闢蹊徑?
    、可重複使用宇宙飛船等的再次成功使用等等,從一次性的火箭及太空飛行器轉變為追求發展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了,這是航天科技的一大進步。對於近日我國在酒泉發射中心利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車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相信很多人對於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到底是什麼還不是很了解吧!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到底是什麼?
  • 神秘而有翼:圖解美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X-37B與XS-1」
    9月4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網站上,有這麼一則報導:中國成功發射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牌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迅速竄紅,引起全世界的廣泛關注。關於太空飛行器的唯一已知信息是它是實驗性的且可重複使用的。假定經過一段時間的飛行,該裝置將按計劃在中國給定區域著陸。
  • 一文讀懂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揭秘中美空天殺手鐧
    9月4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網站,有一則報導:中國成功發射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牌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迅速竄紅,引起全世界的廣泛關注。關於太空飛行器的唯一已知信息是它是實驗性的且可重複使用的。假定經過一段時間的飛行,該裝置將按計劃在中國給定區域著陸。
  • 中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令外界好奇
    據新華社6日報導,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兩天後,於6日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報導稱,這次試驗的成功,標誌著中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後續可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儘管中國官方並沒有提供這次航天發射的更多細節,但外界紛紛猜測「中國可能已成功測試新型空天飛機」。
  • 中國發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 或測試空天飛機?
    據新華社6日報導,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兩天後,於6日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報導稱,這次試驗的成功,標誌著中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後續可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儘管中國官方並沒有提供這次航天發射的更多細節,但外界紛紛猜測「中國可能已成功測試新型空天飛機」。
  • 美國之後,我國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成功返航,有三種可能意義重大
    多年以來,能製造出「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的國家,只有美國一個,這使得美國在航天領域,保持著巨大優勢。不過隨著時代的進步,現在又有一個國家研發出了「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而這個國家就是中國。在9月6日的時候,中國發射的太空飛行器,就在軌道飛行兩天後,返回了預定的著陸點。
  • 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中國版「X-37B」發射成功
    北京時間九月四日,在事前毫無徵兆的情況下,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利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的發射了一枚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官方稱其為將軌道試驗可重複使用的技術,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技術支撐。兩天之後,在九月六日,中國的官方媒體新華社,發布簡短的消息: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2天後,於9月6日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這次試驗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後續可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
  • 俄媒:中國成功發射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 在太空探索領域向美國發出新的挑戰
    ,成為擁有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的世界第二大國。俄羅斯專家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就中國成功測試其首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的重要性做出此番評價。他們認為,這將加劇中美在航天領域的競爭。該太空飛行器於9月4日從酒泉國際機場領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在飛行過程中對可重複使用技術進行了測試。 9月6日,星期日,太空飛行器成功著陸。
  • 美媒:中國使用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向太空部署衛星,打破美國壟斷
    據《環球時報》9月9日報導,中國最近用長徵2F運載火箭,發射了新型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其在經歷了短短2天時間的太空遨遊後成功返回,顯示出中國的太空梭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將在以後更加便捷廉價化的和平使用太空。這也引發了國內外持續的高度關注和猜想。
  • 中國成功發射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衛星行業發展現狀如何?
    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發射9月4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利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型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根據規劃,試驗太空飛行器將在軌運行一段時間後,返回國內預定著陸場,期間將按計劃開展可重複使用技術驗證,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技術支撐。
  • 中國成功發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神龍空天飛機已經出現?
    ,這款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可能就是空天飛機,如果事實的確如此,那麼將打斷美國人壟斷,取得俄羅斯20年做不到的成果。該太空飛行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藉助長徵2F型運載火箭進入太空,在軌飛行兩天之後,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雖然官方並未公布具體型號及細節,但是有專家認為,該太空飛行器能實現在軌飛行和自主返回,應該是一款小型太空梭或空天飛機,而且此前就有消息稱,國產神龍空天飛機已經進入測試階段
  • 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成功著陸
    近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2天後,於9月6日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這次試驗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後續可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
  • 我國低調發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成功!揭開「神秘任務」面紗
    長徵2F火箭運載自從我國宣稱秘密發射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取得成功以來,全球專家們一直在思考其潛能和太空價值新華社在9月6日的一份只有兩段話的簡短快訊中說:「這次試驗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後續可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但與最近我國高調的太空飛行任務不同,關於該飛行器的細節很少,官方也未發布任何圖像。
  • 低調,我國成功發射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又一航天大殺器誕生
    下面,東方老師就來說說這次航天科技集團研發的並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顧名思義,就是相對目前的運載火箭而言的,因為目前的運載火箭都是一次性發射的,而一次性發射最大的問題就是成本高,於是航天設計師便開始追求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
  • 中國成功發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快速可靠,俄專家:中國版X37
    據環球網9月7日報導,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2天後,於9月6日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此次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發射成功,意味著中國在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未來將給往返太空提供更加快速可靠的選擇。
  • 太空梭,第一個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
    NASA的太空梭是世界上第一個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它像火箭一樣發射,像滑翔機一樣返回地球。它旨在將大型有效載荷(例如衛星)送入軌道,並在必要時將其帶回進行維修。在使用Enterprise太空梭(未進入太空)進行試飛之後,1981年4月12日,第一個太空梭飛行任務STS-1在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上發射升空。
  • 我國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成功發射
    9月4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利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型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根據規劃,試驗太空飛行器將在軌運行一段時間後,返回國內預定著陸場,期間將按計劃開展可重複使用技術驗證,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技術支撐。長徵二號F火箭是由四個液體助推器、芯一級火箭、芯二級火箭、整流罩、逃逸塔(發射空間站時則無)組成,全長58.34米,是我國目前最長的火箭。從1999年11月20日首次發射,至今是其第14次執行發射任務,在此前13次任務中成功率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