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犀牛是外來物種 ——《野生動物屬於大自然》系列活動即將啟幕

2020-08-21 成都中國皮影博物館


犀牛,似乎離我們很遙遠,其實它曾經離我們很近很近:

1

它不是傳說


《山海經》裡記載過一種上古瑞獸(大概就是吉祥物)名叫兕[sì],古書說此神獸:一角,青色,重千斤……其皮堅厚,可制甲……角長三尺餘,形如馬鞭柄……


印度犀(幼年)


兕中還出過一位明星兕,太上老君的坐騎——板角青牛,這一神獸還曾在《西遊記》中打過醬油,私自下界後被大聖上天告狀又捉了回去。

關於兕究竟是什麼也有幾種不同說法,其中一說是犀牛,還有說是母犀牛。古書中也並不都把兕當做上古神獸記載,很多記錄都顯示這種動物曾經真實存在的:


唐叔(姓姬名虞,周代晉國的始祖)

射兕於徒林。

——《國語·晉語》春秋時期


犀甲壽百年,兕甲壽二百年。

——《考工記·函人》春秋戰國

(函人——造鎧甲的工匠)


說起犀甲,相關記載也不少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楚辭·九歌·國殤》


當時的楚國甲冑非常有名,據《荀子·議兵》記載:「楚人鮫革、犀兕以為甲,鞈如金石」,也許因為當時的楚地野生動物資源非常豐富。


這些還只是文字的記載,來看看實物

披毛犀:晚更新世,發現於黑龍江青崗 (攝於中國地質博物館)

犀牛,中更新世,發現於北京周口店 (攝於中國地質博物館)

這是距離我們比較遠的化石,我們也不太能明白當時的犀牛是什麼樣子,還有距離我們更近一些的實物

西漢 錯金銀雲紋青銅犀尊 1963年陝西興平茂陵出土 中國國家博物館


還有這頭萌萌噠

公元前256年—公元前251年,李冰任蜀郡太守,他在任時興修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讓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裡的「天府之國」。據《華陽國志》的記載,李冰治蜀、治水的同時,還曾造五頭石犀以厭水精,天府廣場東北角出土的這頭石犀出土以後,就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這頭石犀2012年出土於成都天府廣場東北側,埋藏在距地表3米以下地層,為整塊紅砂巖雕刻而成,作站立狀,側身掩埋於坑內,頭東尾西,造型完整,耳朵、眼睛、下頜及鼻部雕刻簡練,整體雕刻風格粗獷古樸,軀幹豐滿壯實,四肢粗短,下頜及前肢軀幹雕刻捲雲紋。

古人相信犀牛有一種分水能力。因為犀牛的主角長在鼻子上,下水遊泳時,如果速度夠快,水波會向兩邊明顯分開,好像它主動地劈波分浪一樣。「巨海有大犀,其出入有光,水為之開」(《太平御覽》卷八百九十錄《南越志》)。

根據層位關係和坑內共存遺物的時代特徵,專家初步判斷石獸的埋藏時間約在蜀漢末至西晉,製作和使用年代當在秦漢時期。雖然目前還沒有直接的證據證明「萌牛牛」就是李冰所建造的五頭石犀之一。但「萌牛牛」應與李冰治水是一個體系的,兼具水則(古代衡量水位的水尺)和鎮水神獸的功能。

體型巨大的犀牛是迄今發現的我國同時期最大的圓雕石刻,具有極高的考古和藝術研究價值。石犀憨萌的外表莫名讓人覺得可愛,人稱「萌牛牛」。

印度犀


當然犀牛並不真的能避水,今年印度遭遇洪水災害,我們還能看到當地的救援團隊對犀牛展開救助的新聞。吉祥、避水都只是人們的美好願望,人們希望犀牛來保平安,但犀牛們的日子卻是危機重重。


02

犀牛的生存危機


印度犀、爪哇犀、蘇門答臘犀都曾經在我國廣泛分布,北至黃河流域,甚至青海都曾是它們的家園,隨著氣候變冷,人類的活動區域不斷擴張,加上針對犀角的獵殺,殷商時期還曾經分布大半個中國,到清代就只剩下雲南還有犀牛生存了。

1922年隨著最後一頭小犀牛倒下,中國犀牛徹底消失。原本土生土長在中國的三種犀牛全部絕種,包括印度犀、爪哇犀牛的2個亞種、蘇門答臘犀牛的1個亞種。其中,爪哇犀的2個亞種和蘇門答臘犀牛的1個亞種不僅是在中國境內滅絕,而且也已從世界上消失。


此外,爪哇犀牛兩個亞種消失,僅剩的一個亞種也數量稀少。

除了棲息地喪失、過度人類活動等威脅,因犀牛角等製品的非法買賣而引發的盜獵,也是全世界犀牛所面臨的重大危機。在過去的十年中,近萬頭非洲犀牛被盜獵,相當於每天約3頭犀牛遭到非法獵殺。

數年來,犀牛的命運引起了全世界的重視,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一直致力於打擊非法野生動物貿易,通過加強技術部署、提高對盜獵事件的應對能力、促進各個國家和組織機構之間的信息共享等方式,積極發起並參與國際執法行動。

根據南非環境、林業和漁業部2020年發布的最新數據指出,在2019年內犀牛盜獵在不斷減少,全年南非境內有594頭犀牛因其角被盜獵。而2018年,因盜獵而喪生的犀牛數量為769頭。

路漫漫其修遠兮,想讓犀牛這一「上古神獸」的種群繼續得以延續,我們還需要您和我們共同努力。

  • 希望每一位朋友都從自身做起,拒絕消費任何犀牛角製品。
  • 每個人都可以是「動物保護宣傳大使」。
  • 將愛護動物的理念和知識傳遞給自己的家人和朋友。
  • 若發現違法違規交易野生動物的行為和線索,可通過「國務院客戶端小程序12315」等平臺進行舉報。


03

犀牛保護主題線上課程即將上線

——期待小觀眾們的熱情參與


野生動物保護,還需從娃娃抓起。為讓成都博物館的小觀眾們能從多個方面認識和了解犀牛保護的相關知識,成都博物館與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近期將合作推出《野生動物屬於大自然》系列線上課程,邀請人氣教育作家周月明女士為博物館的小觀眾們量身打造以犀牛、大象保護為主題的專題互動講座。

首期線上課程將於7月30日和小觀眾們見面,通過富有童趣的故事講述及豐富的互動活動,為小觀眾們講述成都博物館鎮館之寶——天府石犀的「前世今生」和當今犀牛的生存現狀與保護,期待大家的參與!

成都博物館 X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

「野生動物屬於大自然」

活動流程


活動時間:2020年7月28日~8月28日

參觀分享你的觀展感受,換取神秘小禮物 – 現場活動參與方式:

1) 參觀一層非洲象展示區及負一層「人與自然:貝林捐贈展」展廳門廊處展覽,分享「大象羅拉」及「穿山甲松果」故事讀後感,到大象、犀牛、穿山甲、老虎背景板處拍照打卡;

2) 分享你的參觀體驗到新浪微博並@成都博物館、@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憑分享截圖即可至一層諮詢臺領取明信片一張,還可以帶上你的小本本去蓋章哦;

3) 認真填寫觀眾調查問卷(手機版),可抽取由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給大家準備的神秘小禮物。


在家也能聽講座 - 線上專場互動活動參與方式:

1)《野生動物屬於大自然 – 犀牛篇》線上專場社教活動

  • 時間:7月30日(周四)晚19:00~20:00;
  • 7月30日下午14:00~17:00,憑活動預約成功頁面到成都博物館一層諮詢臺領取活動材料包;
  • 其他未預約成功的觀眾可到成都博物館「一直播」平臺觀看直播

2)《野生動物屬於大自然 – 犀牛篇》線上專場社教活動

  • 時間:8月6日晚19:00~20:00
  • 8月6日下午14:00~17:00,憑活動預約成功頁面到成都博物館一層諮詢臺領取活動材料包;
  • 其他未預約成功的觀眾可到成都博物館「一直播」平臺觀看直播

3)《野生動物屬於大自然 – 自由的天空》專場線上講座

  • 時間:8月23日晚19:00~20:00
  • 成都博物館「一直播」或「小鵝通」教育平臺觀看直播

關注成都博物館微信服務號和訂閱號、成都博物館官方微博,獲取更多活動參與方式信息。


小TIPS:請在成都博物館微信服務號「活動講座預約」欄勾上「訂閱」這個勾勾有活動會通知你的哦!



相關焦點

  • 「禁食令」後在養野生動物處置出新規:外來物種不得放歸自然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禁食令」後在養野生動物處置出新規:外來物種不得放歸自然野生動物「禁食令」出臺後,養殖場內的在養野生動物將如何處置備受關注。4月9日,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科學家孫權輝博士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解讀說,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的規定,擅自放生野生動物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一些外來物種是嚴禁放生的,情節嚴重的會構成刑事犯罪。孫權輝表示,當地物種也不得隨意放生,要評估環境的承載力,食物是否充分,對野外種群的影響等,否則有可能對生態環境和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造成影響。
  • 外來物種「藍狐」現身西寧野生動物園...
    近日,記者在微博上看到一名網友在去西寧野生動物園參觀的時候拍到了一隻白色狐狸的照片並發在了微博上,隨後,記者來到了西寧野生動物園進行求證。  在西寧野生動物園內的小型貓科館,記者見到了這隻白色狐狸,白色皮毛上有幾絲雜色,令記者感到疑惑的是,青海高原地區並未有北極狐等白色皮毛狐狸的分布,那麼這隻白狐究竟是什麼品種,又是從哪來的呢?何順福 西寧野生動物園 獸醫:它是屬於藍狐,是北極狐的一個變異種。
  • 「野生動物屬於大自然」講座預告|自由的天空
    8月23日,成都博物館與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合作開展的「野生動物屬於大自然」系列活動將迎來第三場《自由的天空》線上講座。該活動同時也是2020年成都博物館科技活動周組成部分,歡迎大家共同來探討對自然的保護,關心我們身邊的自然。
  • 野生山龜?是外來物種鱷龜!
    繁殖生長速度快,如果隨意放生野外,會吞食本地魚類等物種,破壞生態平衡。 甌網訊 (記者 葉凝碧) 昨天,在市區五馬街路口,有人販賣「野生山龜」,引來市民圍觀。然而,鹿城區森林公安局表示,這並非山龜,其實是外來物種鱷龜,具有較強攻擊性,如果放生會對本地物種造成損害。
  • 外來入侵物種是指 外來入侵物種什麼意思
    目前,外來物種入侵已成為全球性的環境問題,比如很多新病蟲害造成農業損失,因為改變生態系統所引發的一系列水土、氣候問題,那麼你知道外來入侵物種是指什麼嗎?外來入侵物種入侵途徑有哪些?趕緊了解一下吧!
  • 廣東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舉行野生動物放歸活動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楊耀燁攝大洋網訊 7月3日,廣東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在潮州市潮安鳳凰山省級自然保護區舉行放歸活動,包括4隻白鷳,10隻竹鼠,20條滑鼠蛇,6隻八哥等40餘只各類動物回歸大自然。其中,一隻中華穿山甲的野外放歸特別引人注意。
  • 以養殖場為掩護販賣外來野生動物 涉案700多隻動物11人獲刑
    更為特別的是,這一次擋獲的野生動物均是外來物種。涉案一級、二級野生保護動物達700餘只,涉及的野生動物種類多、數量大、價值總額高、高保護級別動物多,為近些年所罕見。罕見大案:700餘只野生保護動物均為外來物種2019年7月17日,公安機關對劉某望實際控制的「佛山市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進行搜查,現場查獲北部黑斑雙領蜥228隻,綠鬣蜥53隻、藍鬣蜥37隻,藍巖鬣蜥3隻,輻紋陸龜18隻,亞達伯拉象龜3隻、豹紋陸龜3隻,蘇卡達龜1隻。
  • 4.6斤重巨蜥誤闖順德民宅,屬於瀕危動物,還是外來物種
    近日,順德勒流驚現一隻外形怪異的「神奇動物」,引來上百名群眾圍觀,民警消防緊急出動,最終將其抓獲。經專業人士鑑定,該「神奇動物」是美洲鬣蜥,即綠鬣蜥,屬於外來物種,目前,這條美洲鬣蜥已交由有關部門進一步處理。
  • 警惕外來物種入侵危險!超95%保護區有外來動物適宜棲息地
    保護當地生物多樣性免受外來物種的侵害是保護區的主要職責。評估保護區抵禦外來物種入侵的有效性,揭示保護區內外來物種的入侵格局,探索影響外來物種建群的驅動因子,以及確定保護區及其周邊緩衝帶外來物種的擴展風險,對發展保護區的生物安全策略至為關鍵。外來動物在全球保護區內的未來潛在入侵風險。
  • 專家:外來入侵物種無需保護
    新冠肺炎疫情陰影下,以食用為目的的野生動物馴養繁殖、交易遭「急剎車」,公眾關心的是人們經常食用的牛蛙以後是不是也要禁食了?對此,多位專家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認為,牛蛙和巴西龜一樣都屬於外來入侵物種,不屬於保護對象。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李振基說,牛蛙為外來物種,不可能從中國的大自然中去抓捕「洗白」,而且也不宜放生。
  • 長隆野生動物世界開啟2020年科普月系列活動
    長隆野生動物世界開啟2020年科普月系列活動(央廣網記者 鄭澍 攝)央廣網廣州11月1日消息(記者鄭澍 官文清)從今天(11月1日)開始,長隆野生動物世界開啟了2020年的科普月系列活動,園區中10個科普驛站,保育員會「現身說法」,還會隨機跟遊客「互動」;園區中的「非洲發現」、「南美探秘」、「神奇森林」等均有趣味的「動物科普大講堂」。
  • 盤點即將滅絕的幾種動物,藍色鸚鵡已不在,其他物種數量少的可伶
    這也是一個屬於科普類型的節目,不管老人還是小孩子都比較喜歡這個節目,在動物世界裡面生存著數以萬計的生物,每一種生物也是形態各異,從大體上類分類,就是天空當中飛的,水裡遊的,陸地上跑的,雖然大家長得不一樣,但是還是有很多相似點的,在物種形成前,很多的動物其實也是近親。大自然生存的原則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這個弱肉強食的社會裡,現實就是如此的殘忍,明天和意外永遠不知道誰先到。
  • 記者暗訪鄭州寵物市場 另類動物種類繁多不少外來物種
    而據鄭州市林業局野生動物救護方面的專業人士說,這些新潮的時髦寵物,有很多是外來物種,有的是不允許個人飼養的,是通過非法渠道走私入境的,因自身帶有細菌、寄生蟲以及病毒等,對人體健康有害,發現後及時向森林公安報警。而有些雖是另類寵物類的寵兒,如玉米蛇、蜥蜴等,但畢竟是冷血動物,還是具備一定的攻擊性,容易傷人。因此,建議另類寵物還是擦亮眼睛,慎重選擇。
  • 佛山女子家中闖入一隻巨型「神奇動物」,一查竟是外來物種!
    11月2日早上,南海區官窯鎮譚南村的嚴女士聽到房頂有異響,前去查看發現一隻巨型動物在房頂徘徊。 經確認 該動物是美洲綠鬣蜥 屬於外來物種
  • 街口有人販賣野生山龜?是不能放生的外來物種鱷龜
    繁殖生長 速度快,如果隨意放生野外,會吞食本地魚類等物種,破壞生態平衡。  溫州網訊 昨天,在溫州市區五馬街路口,有人販賣「野生山龜」,引來市民圍觀。然而,鹿城區森林公安局表示,這並非山龜,其實是外來物種鱷龜,具有較強攻擊性,如果放生會對本地物種造成損害。
  • 南海女子家中闖入巨巨巨巨大隻「神奇動物」,一查竟是外來物種!
    由於這隻動物體型巨大、長相怪異,村民們都不敢靠近,於是報警求助。 民警到場後發現,這隻巨型動物正趴在村民家的房頂,外形酷似蜥蜴,長約1米,背部有刺狀物,喉部像扇子一樣,十分怪異,與平時常見的蜥蜴又有所不同。
  • 廣州白雲湖現大型不明魚類,疑似外來物種鱷雀鱔
    巨魚形狀奇特,由於只微微露出一小部分頭,而且片刻又沉入水裡,「身份」難以確認,疑似外來物種鱷雀鱔。白雲湖管理處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是年初五發現湖中有這條巨魚的身影的,有專家看過照片後稱,這條不明巨魚很有可能是鱷雀鱔,管理處將儘快核實處置。白雲湖管理處還特別提示遊客們切勿下水或在水邊遊玩,如有發現此類魚活動蹤跡,請立即聯繫白雲湖工作人員或致電:020-26293446。
  • 靈貓、赤麂、蟒蛇……瀕危野生動物又頻繁現身深圳
    11月1日,深圳市率先在全國城市層面啟動的陸域生態調查評估項目在北京發布了一項物種發現成果:隨著生態好轉,一些曾經「消失」在我們視野中的瀕危野生動物又頻繁現身深圳,有的還「開枝散葉」,種群不斷壯大。「經過歷時3年的調查,我們統計出深圳野生動物是36目68科559種。其中發現新記錄的12種,外來物種32種。」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任歐陽志雲介紹說。這些「鄰居」是誰?
  • 鱷雀鱔——外來物種。生物鏈——人類生存的基礎。
    這種鱷雀鱔是一種外來物種。該小區保安連夜抽水打撈,在幾個人的聯合努力下,這條鱷雀鱔才被抓獲。這條魚體長競大1.4米,體重50斤。專家表示這種魚是原產於美洲的鱷雀鱔,屬於外來物種。我好像還曾經聽說,有人被這種魚攻擊,手上被咬得血肉模糊。這種消息看似與我們無關,只是看看聽聽熱鬧,就無所謂了。其實細想想與我們有很大的關係。
  • 瀕危野生動物網上叫賣 養殖野生動物當心觸犯法律
    「這種大的基本都是野生的,品相顏色都很好,花鳥市場肯定沒我這些貨。」提醒:養殖野生動物當心觸犯法律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法 》禁止野生動物買賣和無證養殖。一旦被查實,首先會沒收所養殖的野生動物,其次,視情節嚴重程度,會給個人以行政處罰甚至刑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