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利器」牛蛙是否應禁食?專家:外來入侵物種無需保護

2020-12-03 澎湃新聞

新冠肺炎疫情陰影下,以食用為目的的野生動物馴養繁殖、交易遭「急剎車」,公眾關心的是人們經常食用的牛蛙以後是不是也要禁食了?

對此,多位專家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認為,牛蛙和巴西龜一樣都屬於外來入侵物種,不屬於保護對象。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李振基說,牛蛙為外來物種,不可能從中國的大自然中去抓捕「洗白」,而且也不宜放生。

海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史海濤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說,牛蛙和巴西龜一樣都屬於外來入侵物種,不屬於保護對象,本來就應該消滅的,理論上應該允許消費,「因為牛蛙不存在因為食用威脅其野外種群的情況,並且,牛蛙在養殖過程中可能會發生逃逸,逃到野外還會造成生態危機。」

多地都將牛蛙養殖作為扶貧項目

澎湃新聞注意到,由於牛蛙的馴養繁殖技術相對成熟,在我國多地都將牛蛙的特種養殖作為扶貧項目。

據河南地方媒體耒陽新聞網2019年6月12日報導稱,在駐村扶貧隊的幫助下,耒陽排山村從浙江引進牛蛙養殖技術,打造百畝蛙塘,聘請建檔貧困戶做事並將扶貧資金以貧困戶的名義注資入股牛蛙基地,到牛蛙上市時,能為村裡的未脫貧群眾送上千元以上的「分紅」;據南寧日報2019年1月15日報導,南寧市邕寧區百濟鎮南華村一位返鄉創業青年通過成立牛蛙養殖合作社,養殖牛蛙帶富鄉裡;據湖南紅網2019年12月5日報導,湖南永州市冷水灘區嵐角山街道飛躍村通過建立牛蛙養殖基地,探索出一條綜合扶貧的「新路子」……

「由於牛蛙馴養繁殖技術成熟,在扶貧期間,很多地方把牛蛙作為特種養殖,作為新穎的扶貧項目,現在有的大廠積壓了幾萬隻牛蛙,突然不讓賣了,並且下一步將如何處理,政策上沒有明確的下文,養殖戶會很委屈。」史海濤認為,政策應該從實際出發,不僅對民生是一種關愛,也是對野生動物的一種關愛,因為養殖戶一旦成本難以承受,野生動物也將會處於斷炊斷水的狀態。

專家:兩棲爬行動物不應列入繁育動物名單,但牛蛙除外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國家林草局會同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先後下發緊急通知和公告,宣布在疫情期間實施最嚴厲的野生動物管控措施,全面禁止人工繁殖場所野生動物轉運販賣,禁止一切形式的野生動物交易。

隨後,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簡稱《決定》),按照《決定》,凡野生動物保護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明確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必須嚴格禁止。同時,《決定》規定,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

牛蛙作為兩棲爬行動物,在有關野生動物的「禁食」政策中將如何對待?

對此,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副局長韓旭在2月27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回應稱,正在和國家林草局協商,本著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保障人民健康安全,保障水產品供給安全的原則,調整完善相關的目錄和配套規定,進一步明確禁食的範圍。在新的目錄出臺之前,對於已經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目錄》或《人工繁育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的物種,將通過文件的形式儘快予以明確。

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李振基建議,除種群恢復需要且經過專家論證,兩棲爬行動物不應列入繁育動物名單。

但牛蛙除外。「牛蛙為外來物種,不可能從中國的大自然中去抓捕『洗白』,而且也不宜放生。而其他林蛙、虎紋蛙從野外抓捕『洗白』很多,自古以來,少量抓了用於中藥,無可厚非,但現在,抓捕的量是十倍百倍,自然界承受不了。」李振基認為,扶持養殖是出於好意,但泛濫了以後,控制不了,「真養」與「洗白」並存,這是兩難的問題。

中國動物學會兩棲爬行動物學分會相關專家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認為,由於牛蛙為外來物種,在牛蛙的馴養繁殖、運輸過程中都要防止逃逸,否則將對當地生態造成影響。

「目前來看,國家也在調研、諮詢像牛蛙這類兩棲爬行動物(的馴養繁殖)怎樣做到合理合法,短期來講養殖戶可能會碰到一些困難,但是國家估計會很快拿出一個客觀的、科學的、合法的辦法指導這些已養殖成功的物種。」該專家認為,目前國家還未針對蛙類是否禁食出臺具體政策,但無論如何,對現有的養殖場嚴格執法都是必要的,「許多養殖場都存在各種違法行為,非常不規範,比如一旦這些蛙從養殖場逃逸出去了,關閉養殖場也是有可能的。」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牛蛙為何列為外來入侵物種
    荊楚在線消息(湖北日報) 記者梁均貴、通訊員宋小華報導:在我省餐桌上經常可以吃到的牛蛙,為何被列為外來入侵物種呢?昨日,記者就此採訪了省環保局自然資源處有關人士。 據介紹,牛蛙原產北美,1959年引入我國,天敵較少,壽命長,繁殖能力強,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其食性廣泛且食量大,包括昆蟲及其它無脊椎動物,還有魚、蛙、蠑螈、幼龜、蛇、小型鼠類和鳥類等,甚至有相互吞食的行為。早期養殖和管理方法不當,是造成牛蛙擴散的主要原因。由於它對本地兩棲類動物威脅較大,對一些昆蟲種群也存在威脅,故此次將其列為外來入侵物種。
  • 防治外來物種入侵 保護生物多樣性-光明日報-光明網
    我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同時亦面臨生境退化、物種減少、外來物種入侵、遺傳多樣性遭到破壞等問題,這對國家生物安全構成了嚴峻的挑戰。在生物安全法的調整範圍中,防治外來物種入侵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一個重要方面。
  • 牛蛙、小龍蝦都是外來入侵物種,它們會造成本土物種的滅絕嗎?
    先說兩種常見的外來入侵物種:牛蛙和小龍蝦。我們所吃的牛蛙和小龍蝦都是人工飼養的,放到野外,它們的危害不容小覷。小龍蝦原產美洲,進入我國幾十年的時間,它繁殖快,食性廣,喜歡鑽洞,要麼破壞農田,要麼造成潰堤,鉗子還會把水稻夾斷,對農業極其不利。
  • 外來物種入侵!抱歉這裡是中國 —盤點外來物種入侵失敗案例
    但如果有外來物種的侵入,入侵的外來物種可能會破壞景觀的自然性和完整性,摧毀生態系統,危害動植物多樣性,影響遺傳多樣性。1、小龍蝦小龍蝦小龍蝦學名「克氏原螯蝦」,原產北美洲,上世紀30年代入侵我國,60年代發現其食用價值,90年代開始興起吃小龍蝦,90年代末因為市場的興起,中國開始養殖小龍蝦,從此小龍蝦從外來入侵物種變為本地水產養殖物種,小龍蝦在中國的安穩日子也就短短
  • 外來物種入侵 十大最危險"入侵物種"盤點/圖
    外來物種入侵,中國約有450種外來入侵物種 其中大約50%是有意引進後擴散的,年損失約600億。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有哪些?警惕「外來物種入侵」。  廣西外來入侵物種數量在全國位居前列  巴西龜、福壽螺、清道夫、水葫蘆……這些在廣西常見的生物卻是外來物種。
  • 小龍蝦屬入侵物種是怎麼回事?牛蛙、小龍蝦屬嚴重入侵類外來物種
    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形勢嚴峻。雲南省發布了我國首個省級外來入侵物種名錄,農業農村部印發的《2019年農業農村科教環能工作要點》提出,將推動外來物種管理立法,提出第二批國家重點管理外來物種名錄。  新京報訊 5月21日,雲南發布《雲南省外來入侵物種名錄(2019版)》(以下簡稱《名錄》),是我國首個省級外來入侵物種名錄。
  • 吃貨多也沒用,外來入侵物種必須警惕!
    本文轉自【人民網】;非洲大蝸牛、美國白蛾、德國小蠊、牛蛙、福壽螺、小龍蝦......近年來,這些外來入侵物種漸漸進入大眾視野。6月2日,生態環境部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 江蘇已發現226種外來入侵物種 專家:靠吃解決不了問題
    江蘇省環科院專家介紹,根據2017-2019年的最新調查結果,江蘇已發現外來入侵物種226種,包括喜旱蓮子草、加拿大一枝黃花、巴西龜、牛蛙、克氏原螯蝦等,其中植物佔據大多數。江蘇外來入侵物種已有226種在花卉市場,常會聽到有人介紹說:這個是從某某國引進的品種。但是這些物種的引進,如果控制不好,可能形成災難。
  • 外來物種入侵重慶!!!
    網友的調侃固然可以付諸一笑,但是外來物種入侵的事件近幾年卻層出不窮,並且危害越來越大。目前,重慶外來入侵生物多達53種,其中最具危害性的有空心蓮子草(水花生)、鳳眼蓮(水葫蘆)、福壽螺等6種。入侵路徑作為有用植物引入一般而言,外來物種的進入分為無意引入和有意引入兩種途徑。
  • 牛蛙禁食?一場「誤會」考驗禁野監管的智慧
    在「禁食野味」的呼聲高漲之時,這樣的言論格外「刺耳」,引發不滿。2月18日晚,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發布聲明稱,已決定撤銷蛙類養殖委,並加強對分支機構的監督管理。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本職就應是保護動物,可協會的下轄機構居然不顧民意,逆流發聲,為「食野」搖旗吶喊,怎能不令人心寒? 在微博平臺,#撤銷蛙類養殖專業委員會#相關話題閱讀量超過1.6億人次。其中, @財經網發布相關微博,轉評量超過1.4萬人次。大部分網民對撤銷表示不理解,部分網民將撤銷機構與禁止食用等同起來,紛紛擔心牛蛙被禁食,少數網民表示支持。
  • 小龍蝦上榜雲南外來入侵物種 專家:靠「吃」是解決不了的
    近日,雲南發布《雲南省外來入侵物種名錄(2019版)》,這是我國首個省級外來入侵物種名錄。A festival is held in Jianli county of Central China's Hubei province to promote the delicacy of crayfish.
  • 農業農村部:牛蛙、中華鱉等按水生物種管理不列入禁食名錄
    對於列入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水生動物物種核准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以及《人工繁育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的物種,要嚴格按照《決定》要求進行管理,對凡是《野生動物保護法》要求禁止獵捕、交易、運輸、使用的,必須一律嚴格禁止。
  • 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都去哪了!
    我們知道目前為止入侵我國的外來物種有共35個物種。保守統計,在全國大部分地區範圍內,中國的入侵物種有754種,其中植物265種,動物171種,菌類微生物26種。那麼這些外來物種結局都是這樣的呢,其實這些物種結局只有2種,一種是能吃的,一種是不能吃的,下面我們看看那些曾經囂張一時的外來物種結局都是怎樣的。說到入侵中國最悲催的估計就是小龍蝦了,幾十年前美國的小龍蝦大規模入侵中國的稻田,結果,每天都有大量小龍蝦從村口路邊收上來運往城市的餐館。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我國,影響幾何
    「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在涉及外來入侵物種的情況時,給出了以上數據。  那麼,這些外來入侵物種主要集中在哪些物種,通過何種途逕入侵我國?
  • 生態環境部更新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一起來漲點知識
    中國生態環境部昨天(2日)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215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海外來客」如何「偷渡入境」?
  • 【地理視野】吉林現26800畝外來入侵物種,全球都頭疼的入侵物種,在...
    譚師出品,必屬精品 只做地理,所以專業 你的需要,我來創造 引子:7月23日,吉林松原發現外來入侵物種黃花刺茄,面積達26800餘畝。
  • 生態環境部更新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一起來漲點知識
    生態環境部昨天(2日)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215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我國,到底影響幾何?
    「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在涉及外來入侵物種的情況時,給出了以上數據。那麼,這些外來入侵物種主要集中在哪些物種,通過何種途逕入侵我國?
  • 口能吞魚 「蛙中暴龍」美洲牛蛙「入侵」揚州(圖)
    對此,專家稱,這些牛蛙是美洲牛蛙,它們可能對本地生態系統產生影響,有入侵的風險。【漁民奇遇】野外抓到牛蛙一跳一米高,叫聲像牛犢楊廟鎮李師傅以捕魚為生,在揚州很多地方都捕過魚。今年9月份以來,他在儀徵劉集、馬集一帶捕魚時,陸續捕獲了幾十隻牛蛙。
  • 我國660種入侵物種裡,哪些是能吃的?靠吃能解決物種入侵嗎?
    在網上經常看見這樣一些說法,「最沒尊嚴的動物就是中國的入侵動物」、「任何物種入侵中國,都會被吃成保護動物」、「中國吃貨就是入侵物種的天敵」、「美國、澳大利亞物種入侵問題那麼嚴重,是他們不會吃,派中國吃貨去一定能解決問題」。此類言論我將其稱為「吃貨無敵論」,從我第一次接觸到這種言論,就知道這是毫無根據、娛樂性質的段子,一笑了之就行,不必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