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禁食?一場「誤會」考驗禁野監管的智慧

2020-11-24 騰訊網

事件詞雲圖

事件概述

2月中旬,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下屬機構蛙類養殖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蛙類養殖委」)發表文章稱野生動物是人類的「剛需」,引發輿論關注。時值全面禁食野生動物呼聲漸高,此番不當言論致使該機構迅速被撤銷。有網民將機構撤銷理解為牛蛙被禁養、禁食。同時有網民稱已買不到牛蛙,甚至傳出一份包括牛蛙在內的「官方」禁食野生動物名單。一時間「牛蛙被列入禁食名單」的傳言甚囂塵上。隨後,國家林草局迅速闢謠。3月4日,農業農村部明確牛蛙不禁食。

輿情走勢及關鍵節點

以2月16日~3月11日為監測時間段,如圖所示,輿情整體呈「山峰式」發展。

監測時間:2020年2月16日~3月11日

數據來源:中國健康傳媒集團輿情中心

◆◆第一階段◆◆

蛙類養殖委因發表不當言論被撤銷,引發輿論關注

2月16日,微信公眾號「蛙類養殖委」發表原創文章《野生動物養殖是人類祖先的偉大創舉》稱,因一次疫情就全面「禁野」將是武斷的,不科學、不理性,野生動物產品某種意義上說已經成為人類「剛性需求」。在「禁食野味」的呼聲高漲之時,這樣的言論格外「刺耳」,引發不滿。2月18日晚,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發布聲明稱,已決定撤銷蛙類養殖委,並加強對分支機構的監督管理。

媒體紛紛駁斥「剛需」的說法。如新京報網發布《稱「野生動物產品是剛需」:傷疤沒好就忘了疼?》稱,在食用「野味」的問題上,人類已經付出過巨大的代價。「野味」並不是「剛需」。相反,拒絕「野味」,倒是可以獲得一份安全感。紅網發表《逆勢而行,蛙類養殖委醉翁之意何在?》稱,「禁野」傷及蛙類養殖戶的利益,他們打著「人類剛需」的幌子,無非是想持續這個行業的利益。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本職就應是保護動物,可協會的下轄機構居然不顧民意,逆流發聲,為「食野」搖旗吶喊,怎能不令人心寒?

在微博平臺,#撤銷蛙類養殖專業委員會#相關話題閱讀量超過1.6億人次。其中, @財經網發布相關微博,轉評量超過1.4萬人次。大部分網民對撤銷表示不理解,部分網民將撤銷機構與禁止食用等同起來,紛紛擔心牛蛙被禁食,少數網民表示支持。

◆◆第二階段◆◆

一份包括牛蛙在內的「官方」禁食名單流出,微博平臺掀起「牛蛙是否可食用」的討論,國家林草局闢謠,輿情升至最高峰

2月19日,在微博平臺熱傳一張「牛蛙、田雞等被禁止經營銷售的公告」截圖。網民隨即陷入「牛蛙是否為野生動物、是否可食用」的討論中。知名博主@小羊愛吃醬肘子(粉絲數828萬)發布微博稱,湖南省長沙市部分地區已經禁售牛蛙。相關微博轉評量超過5萬人次,網民紛紛求證消息是否屬實。#牛蛙#一度登上微博話題熱搜榜第四名。在@新快報發起的一項關於「是否吃牛蛙」的投票中,34.9萬人選擇「如果存在風險,不吃也罷」;32萬人選擇「養殖的不算野味,該吃吃」。

2月20日,國家林草局表示,尚未發布相關野生動物名錄,更沒有發布禁食名單。#國家林草局闢謠牛蛙列入禁食名錄#話題閱讀量達7780萬人次,輿情熱度在20日到達到頂峰。網民對相關部門的及時闢謠表示支持。據《信息時報》記者查證,網傳牛蛙被禁售的公告來自廣東省信宜市市場監管局,旨在給相關商戶指引目前哪些動物不可售賣,僅在轄區內執行。對於長沙市買不到牛蛙的說法,湖南省市場監管局回應稱,系因活禽交易暫停所致,此舉為暫時的管理辦法。

牛蛙是否應該禁食引發媒體討論。新京報網發表《蛙類養殖委稱「野生動物是剛需」被撤銷,牛蛙還能吃嗎?》稱,牛蛙不是中國的本土物種,是作為經濟養殖動物引入的,應該屬於可食用範圍。濫食野生動物不等同於食用野生動物,野生動物能否食用,主要取決於其來源是否合法。界面新聞發布《野味禁令下,今後還能不能愉快地吃牛蛙了?》稱,牛蛙曾從餐桌上短暫「消失」了一段日子。1月23日,廣東省市場監管局發布公告加強野生動物經營行為監管。次日,廣東省一些餐廳就陸續收到了來自各地市場監管局、外賣平臺關於疫情期間禁售牛蛙通知。2月7日,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發布通知,明確了水生野生動物範圍,但牛蛙不在其中。也有媒體關注蛙類養殖情況。如《成都商報》刊文稱,2019年國內牛蛙整個產業價值近2000億元,從業人員數以百萬計。

對於牛蛙是否列入禁食名單,各地也存在認定不一的情況。深圳市發布的有關草案明確了雪蛤為可食用動物,但未明確牛蛙是否可以食用。3月4日,農業農村部緊急印發通知稱,中華鱉、烏龜、牛蛙按水生物種管理,不列入禁食名錄。

微 評

自疫情發生以來,關于禁食野生動物的話題一直保持在較高熱度。特別是關於牛蛙、烏龜等食用較為普遍、養殖較為廣泛,卻處在禁食「邊緣」的動物究竟何去何從,引發社會擔憂。此次牛蛙禁食的誤會來源於蛙類養殖委被撤銷和牛蛙在市場上的突然消失。在網民的邏輯線中蛙類養殖委被撤銷意味著不再能養蛙,以後吃不到牛蛙了。更有政府部門禁止經營銷售牛蛙的公告這類「實錘」,對於巨大的牛蛙養殖鏈群體和龐大的喜食牛蛙的食客來說造成不小的衝擊,微博話題熱度瞬間攀升。

來源/《輿情周刊》刪減版 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禁野令下的蛙類養殖戶:牛蛙價格減半賣,20萬斤田雞或無害化處理
    2月24日,全國禁食野生動物決定通過,全面禁止食用陸生野生動物。自此決定施行以來,很多相關養殖戶都是膽戰心驚,曾一度懷疑還能不能繼續飼養和銷售。3月4日,農業農村部發文通知明確了,中華鱉,烏龜,甲魚、牛蛙等可以繼續食用。根據最新規定,虎紋蛙(俗稱「田雞」)依然不能食用。
  • 養殖甲魚、牛蛙可以吃:禁食野生動物不宜矯枉過正
    全面禁食野生動物業已成為社會共識,全國人大常委會也通過了決定,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但野生動物「禁食令」出臺後,具體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還存在一些爭議,尤其是龜、鱉、蛙這類餐桌上常見的兩棲動物是否還能繼續人工養殖、食用。
  • 2020年國家公務員面試備考:禁食野生動物要避免誤傷養殖業
    各方觀點   新京報:「全面禁野」從立法到執法有統一跟進是好事,但在對待人工養殖野生動物方面,也宜兼顧經濟社會效益和社會接受度,避免出現盲目、隨意擴大化的傾向。   杭州日報:現代社會需要科學健康的飲食理念。不吃野生動物,應當成為全民族的共識。
  • 以後吃不到牛蛙了?國家林草局最新回應來了!
    近日,《野生動物養殖是人類祖先的偉大創舉》一文引發公眾關注,該文稱,「因一次疫情就全面『禁野』將是武斷的,不科學、不理性」「對於人類而言,對野生動物產品的需求從未停止,某種意義上說已經成為『剛性需求』」。
  • 野味禁令下,今後還能不能愉快地吃牛蛙了?官方回應了
    2月16日,蛙類養殖專業委員會微信公號發表了一篇名為《野生動物養殖是人類祖先的偉大創舉》的文章稱,因一次疫情就全面「禁野」將是武斷的,不科學、不理性,對於人類而言,對野生動物產品的需求從未停止,某種意義上說已經成為「剛性需求」。這篇文章引發了公眾關注,相關部門也立即做出反應。
  • 全面禁野後哪些動物還能食用?業界呼籲制定「白名單」
    禁野令之下,仍有一些野生動物處於「灰色地帶」,這使得一些養殖戶遭到衝擊,也讓更多公眾對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產生了疑惑。 禁食野生動物以陸生動物為主 本次《決定》全面禁食的野生動物以陸生野生動物為主。據此,中華鱉、烏龜在內的絕大多數養殖龜鱉,以及蛙類中的牛蛙、美國青蛙兩個引進種,都可以養殖食用。 有網友擔憂,禁食野生動物後,會造成野生動物種群過度增長、破壞環境、危害種植業。對此,國家林草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副司長王維勝解釋,經過科學研究證實,健康正常的自然生態系統中,各種物種的種群會通過食物鏈的自然調節來實現平衡,不至於發生災難性泛濫的問題。
  • 疫情過後,還能吃牛蛙嗎?
    幾乎在一夜之間,牛蛙成了熱搜話題。 吃,還是不吃,成了爭議的焦點; 禁,還是不禁,成了期盼的裁決。 從1月26日開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明令禁止餐飲單位、農貿市場、超市等以任何形式進行野生動物交易活動。
  • "禁野令"來了!你知道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嗎?
    「禁野令」來了,「舌尖上的獵奇」應該令行禁止今年2月24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發布,革除濫食野味的陋習已成為共識。但是,到底哪些動物才算野味?
  • 全面禁食野生動物,禁哪些、怎麼禁?
    未來野生動物的保護與監管?今年全國兩會,野生動物的禁食、保護與管理,成為人大代表熱議的話題。 多名代表建議在《野生動物保護法》中增加有關防範公共衛生風險的內容,擴大禁食野生動物範圍,對可食用動物進行清單式管理,設立準入條件。同時,加大對非法食用的處罰力度,將野生動物保護納入公益訴訟的範圍。
  • 牛蛙中華鱉?可吃!人工飼養「野味」?禁食!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道嵐昨日下午,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明確「嚴而有度」界限——烏龜牛蛙中華鱉?可吃!人工飼養「野味」?禁食!不搞「一刀切」據了解,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就全面禁食野生動物作出決定後,廣東率先將「全面禁食野生動物」明確寫入省級地方性法規,這也是廣東省今年第一部通過的地方性法規。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餘建紅表示,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確立了「史上最嚴」的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制度。
  • 禁食野生動物須儘快劃定範圍
    早前,廣東省深圳市曾向公眾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將經人工繁育、飼養的龜、甲魚、蛇、鳥、昆蟲等野生動物均列入禁食名單。這引發了相關養殖業者的擔憂,多地龜鱉產業協會、養殖企業給全國人大相關部門、地方政府和深圳市人大常委會遞交意見書,呼籲慎重對待上千億產值、數百萬從業人員的龜鱉產業。此次,農業農村部發布名錄,明確將牛蛙、甲魚等水產養殖動物列入可食用的名單,既讓「吃貨」們放了心,也讓廣大養殖業主安了心。
  • 牛蛙還能不能吃?關於野生動物「禁食令」的疑問一次說清
    牛蛙還能不能吃?關於野生動物「禁食令」的疑問一次說清 2020-09-05 20: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扶貧利器」牛蛙是否應禁食?專家:外來入侵物種無需保護
    新冠肺炎疫情陰影下,以食用為目的的野生動物馴養繁殖、交易遭「急剎車」,公眾關心的是人們經常食用的牛蛙以後是不是也要禁食了?對此,多位專家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認為,牛蛙和巴西龜一樣都屬於外來入侵物種,不屬於保護對象。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李振基說,牛蛙為外來物種,不可能從中國的大自然中去抓捕「洗白」,而且也不宜放生。
  • 闢謠:禁養禁食野生動物名單發布?別傳了!你看到的都是假的
    在今年2月份,為了全面禁止野生動物的非法交易,並改正公眾濫食野味的陋習,保證大眾的健康和安危,因此國家則發布了「禁食禁養令」。凡是被法規明確禁止捕獵食用的野味,要嚴格禁止抓捕,不然就會在現有法律基礎上加倍處罰。還要禁止那些有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的禁食,這其中包括人工培育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
  • 黑斑蛙虎紋蛙禁養禁食 相關養殖戶轉行轉產
    黑斑蛙虎紋蛙禁養禁食  相關養殖戶轉行轉產本報記者  凌澤英 文/圖今年3月1日,蛙類養殖戶、衛星湖街道大竹溪村的唐勇曾焦急地打電話詢問:到底黑斑蛙、虎紋蛙等還能不能養?為此,本報記者持續跟蹤採訪,從等待政策,到現在政策的明晰,終於有了定論:黑斑蛙、虎紋蛙都在禁養禁食名錄裡。源起:新冠病毒疫情今年1月,有專家表示,此次新冠病毒來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動物。
  • 官方明確牛蛙不禁食 農業農村部:按水產新品種管理(附新增名單)
    牛蛙不禁食!農業農村部:按水產新品種管理(附新增名單)中華鱉、烏龜、牛蛙安全!按水生物種管理,不列入禁食名錄農業農村部主管的中國水產雜誌官方微信號,在3月4日發布了一份農業農村部的官方通知,明確中華鱉、烏龜等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名錄》(以下簡稱《名錄》)物種。同時,農業農村部公告的水產新品種兩棲爬行類動物,按照水生物種管理。
  • 今後還能不能愉快地吃牛蛙了?
    2月16日,蛙類養殖專業委員會微信公號發表了一篇名為《野生動物養殖是人類祖先的偉大創舉》的文章稱,因一次疫情就全面「禁野」將是武斷的,不科學、不理性,對於人類而言,對野生動物產品的需求從未停止,某種意義上說已經成為「剛性需求」。 這篇文章引發了公眾關注,相關部門也立即做出反應。
  • 又禁!贛州拆除牛蛙養殖場48個,整治面積560餘畝,蛙農該怎麼辦?
    禁養風波未平又起,蛙農該怎麼辦?文/圖 水產前沿 陳曉慶 整理近年來牛蛙養殖與環境資源、食品安全的問題一直備受政府的關注,全國各地對於牛蛙養殖的監管力度也大大增強,相繼出臺了相應的管理政策。大部分區域全面禁養牛蛙,並要求養殖戶在規定的時間內關閉牛蛙養殖場,其他縣市區則是對本地區牛蛙養殖戶進行整改,整改後只要符合國家標準就可以繼續養殖。
  • 全面禁野令下哪些動物可以吃?人工養殖的大鯢算野味嗎?
    全面禁野令下哪些動物可以吃 中華鱉、烏龜、牛蛙和娃娃魚等都可養殖與利用 瀟湘晨報長沙訊 3月5日,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華鱉、烏龜在內的絕大多數養殖龜類,蛙類中的牛蛙和美國青蛙兩個引進種可以養殖食用,其他蛙類不在列。那其他水生動物呢?養殖戶的心情有何變化?3月5日,記者進行了採訪。
  • 農業農村部:牛蛙、中華鱉等按水生物種管理不列入禁食名錄
    另外,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檢索發現,牛蛙為原農業部1996年公告的新品種,登記號為GS-03-013-1996。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的《決定》規定除野生動物保護法及相關法律明確禁止食用的野生動物外,其他陸生野生動物以及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也屬於禁止食用的動物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