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名院動向,瞄準標杆榜樣。
健康界持續追蹤中國知名醫院,精選其在學科建設、服務創新、醫療改革、人事變動等方面的信息,每周推出一期《名院周報》,供業界參考和借鑑。
科技
⊙ 湘雅二醫院:普外光動力研究團隊在《Advanced Materials》發表研究成果
納米技術領域國際權威期刊《Advanced Materials》(IF=25.809)日前以綜述形式在線發表了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普外科光動力研究團隊關於納米技術在構建用於精確成像引導手術(IGS)和手術輔助協同治療的納米材料(NMs)的最新觀點。
研究團隊在多年激髮型診療和數字智能外科研究的基礎上,系統總結了用於精準外科手術導航及基於手術的抗腫瘤協同治療的納米材料與納米技術的最新進展,挖掘納米技術在多模態成像手術導航輔助精準外科協同抗腫瘤治療的優勢與巨大前景,指明了通過先進材料與技術精準導航相結合協同治療腫瘤將是腫瘤外科研究的新方向。
⊙ 鄭大一附院:NKT細胞淋巴瘤(NKTCL)發病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張明智教授和李文才教授團隊在NK/T細胞淋巴瘤(NKTCL)發病機制的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在國際權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IF=11.878, JCR 1區)在線發表。
NKTCL是一種中國高發的淋巴瘤,具有高度侵襲性、病程進展快及預後差等特點,目前發病機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首先通過高通量測序篩選出驅動基因GNAQ(T96S),然後利用條件性轉基因小鼠,闡明了GNAQ(T96S)參與淋巴瘤發生的分子機制。這些發現有望為NKTCL的治療提供新的治療思路。
⊙北大醫院:楊慧霞教授等發表論文提示我國孕前糖尿病對不良妊娠結局的影響
近日,北大醫院楊慧霞教授團隊與國家衛生健康委科學技術研究所馬旭教授團隊,在PLOSMEDICINE(IF 11.08)期刊發表文章。研究提示,女性孕前空腹血糖受損和糖尿病均與不良妊娠結局發生風險顯著相關;我國育齡女性糖尿病孕前知曉率較低,血糖控制情況不甚滿意;孕前孕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能夠明顯改善妊娠結局,降低不良妊娠結局發生風險。
基於研究結果,楊慧霞教授建議,應加強對廣大備孕女性開展孕前血糖篩查以及糖尿病孕前幹預管理的宣教,建議糖尿病高危人群在懷孕前進行孕前諮詢,明確診斷的孕前糖尿病患者建議轉診三級醫療機構或糖尿病診治中心進行圍產保健以改善妊娠結局,促進母嬰健康。
學科
⊙中山大學腫瘤醫院:成立垂體瘤MDT團隊
近日,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成立垂體瘤多學科診療團隊(MDT)。團隊由院神經外科、放療科、影像科、核醫學科、腫瘤內科、病理科和中山一院內分泌科專家組成。目前神經外科已正式成立了以蔣小兵、賽克和王翦副主任醫師為組員的垂體瘤亞專業方向團隊。按照科室的發展規劃,將垂體瘤以單病種標準進行培育,深入開展垂體瘤基礎研究;並將顱底內鏡與3D列印、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等神經外科特色研究方向相結合,不斷提高垂體瘤的治療效果,向建設世界一流的垂體瘤專業團隊努力。
⊙湘雅醫院:成立湖南省肺康復聯盟
近日,湖南省呼吸重症與呼吸診療實用技術學術大會暨湖南省第一屆肺康復學術會議在長沙召開,來自全國500餘名呼吸專家參會。大會期間,湖南省肺康復聯盟成立並掛靠湘雅醫院,湘雅醫院呼吸科胡成平教授擔任聯盟名譽主席,潘頻華教授擔任主席,唐勇軍教授擔任副主席。
此次湘雅醫院牽頭在全國範圍內成立第一個區域肺康復聯盟,並對接王辰院士肺康復團隊,將顯著提升學科影響力,打造一支專業化的肺康復隊伍,促進湖南省肺康復的臨床診療與臨床研究上一個新的臺階。
⊙宣武醫院:兩項目獲北京市衛生健康委立項
近日,在第二屆首都轉化醫學創新大賽決賽中,宣武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王寧榮獲大賽二等獎及最具投資價值獎,中心實驗室主任王蓉榮獲三等獎及最佳創意獎,宣武醫院榮獲優秀組織獎。
王寧團隊的混合現實全息投影顱內靶點精準定位技術顱內血腫置管引流產業化項目研究和王蓉團隊的改進尿AD7c-NTP檢測方法兩項項目將於北京市衛生健康委立項,在衛生健康委支持下持續優化並投入使用。
教學
⊙同濟醫院:與武漢市教育局共同開展由醫院主導的校醫培訓模式
近日,同濟醫院與武漢市教育局合作定期開展校醫培訓,並將此納入校醫職業教育項目,按照校醫專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對校醫實施崗位培養、專業提升等連續的、可發展的、一體化的教育。同時探索試行符合國家教育部門要求的,行之有效的校醫培訓課程體系,構建校醫培訓項目的新模式,為學校培養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校醫隊伍,提高中小學及幼兒園校醫、保健老師的管理水平、履職水平,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真正讓校醫成為守護學生健康的「首席安全官」。
人事
⊙仁濟醫院:侯健獲「最具影響力藥物臨床研究領軍人物」稱號
進日,在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和蘇州工業園區共同主辦的2019年度「獨墅湖杯」醫藥創新品牌評選頒獎典禮上,上海仁濟醫院血液科主任侯健教授榮獲「最具影響力藥物臨床研究領軍人物」獎項。該獎項旨在表彰其在血液腫瘤靶向治療領域,特別是多發性骨髓瘤新藥臨床研究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果和卓越貢獻。
⊙中山一院:顧立強教授榮獲國際矯形與創傷外科學會傑出貢獻獎
國際矯形與創傷外科學會(SICOT)中國部年會於日前召開,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顯微醫學部主任顧立強教授榮獲傑出貢獻獎。該獎項旨在表彰其在顯微修復領域作出的卓越貢獻。
顧立強教授擔任SICOT中國部顯微修復專委會主委以來,積極推動我國顯微外科的國際化,每年在SICOT年會等國際會議上組織中國顯微外科專場報告會,向世界同行顯示我國顯微外科的成就,吸引了眾多顯微外科醫生到我國進修學習。2018年,顧立強教授被推選為國際矯形與創傷學會顯微專業委員會主席。
⊙同濟醫院:裘法祖院士當選「最美奮鬥者」
9月25日,「最美奮鬥者」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原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裘法祖教授榮獲 「最美奮鬥者」稱號。
裘法祖(1914—2008),男,漢族,中共黨員,浙江杭州人,生前系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名譽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醫學家。他是我國普通外科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器官移植外科創始人之一,在腹部外科和普通外科的成就推動了我國外科學的發展。嚴謹的科學作風,無私奉獻的精神,是科技界、醫學界的楷模。他創造的外科手術方式被譽為「裘氏術式」。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榮獲全國先進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北醫三院:楊軍榮獲「王忠誠中國神經外科醫師年度獎」
近日,2019年度王忠誠中國神經外科醫師年度獎評審會在北京舉行。經過嚴格考量和選拔,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楊軍榮獲學術成就獎。
「王忠誠中國神經外科醫師年度獎」是中國神經外科醫師的最高榮譽獎,評選以公平、公正、公開為原則,嚴格評審流程,依照臨床水平、學術影響、科研成果、教學經歷等評選標準,經全國各地神經外科學會及學術帶頭人推薦、資格審查、現場答辯、專家評審及投票等環節,最終1人榮獲「終身榮譽獎」,2人榮獲「學術成就獎」,6人榮獲「青年醫師獎」榮譽稱號。
⊙齊魯醫院:倪石磊榮獲「王忠誠中國神經外科年度青年醫師獎」
近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倪石磊教授以第二名獲得「2019年度王忠誠中國神經外科醫師青年醫師獎」。「王忠誠中國神經外科醫師年度獎」由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外科醫師分會於2004年設立,並以我國神經外科奠基人王忠誠院士命名。
⊙西京醫院:樊代明院士榮獲「世界消化病學大師獎」
世界消化病學大會(World Congress of Gastroenterology)日前在土耳其伊斯坦堡隆重召開,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參加大會。會議期間隆重頒發世界消化病學大師獎(Master of World Gastroenterology Organisation,簡稱MWGO),西京醫院樊代明院士榮獲該獎項。
⊙齊魯醫院:張運院士受聘為世界華人心血管醫師協會榮譽會長
近日,世界華人心血管醫師協會(World Association of Chinese Cardiologists,下稱WACC)換屆會議在青島舉辦。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張運院士受聘為世界華人心血管醫師協會第二屆委員會榮譽會長。
世界華人心血管醫師協會是註冊在新加坡的一個國際非政府組織,2015年6月4日在北京成立,由來自10個國家和地區的18位心血管醫師共同發起,WACC是世界華人醫師協會成立的第一個分會,為全球華人心血管醫師搭建了一個共同的平臺。WACC旨在團結和組織全球華人心血管醫師,開展國際交流合作,促進各國華人心血管醫學組織間的緊密聯繫和協同發展,幫助落後國家或地區華人提高醫療衛生技術水平等工作。
⊙同仁醫院:黃東生教授當選世界華人兒科醫師協會兒童血液腫瘤專家委員會主委
世界華人兒科醫師協會第二次年會日前在青島舉行。本次會議推薦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兒科主任黃東生教授擔任世界華人兒科醫師協會兒童血液腫瘤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同仁兒科黃東生教授團隊一直致力於兒童血液腫瘤的綜合診療,尤其重視MDT在兒童血液腫瘤中的重要價值。
文化
⊙北大人民醫院:第六季美食節紅火開啟
近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第六季美食節紅火開啟,當日醫院西直門院區南院食堂、北院食堂、聚賢餐廳,以及白塔寺院區食堂熱鬧非凡。此次美食節為期5天,共展示5個菜系,包括粵、魯、川、蘇、東北菜等。每天一個菜系,讓職工們盡享舌尖上的美味,讓家的味道深植於職工心底。
院長說
⊙廣東第二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李觀明: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帶來醫療大變革
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極大地再造了患者就醫流程以及醫院業務流程,促進了大健康管理的實現,而兩者有機結合最直接的體現就是——人工智慧醫生。人工智慧醫生為實現醫院智慧化搭建了患者端平臺。由此帶來的更方便、更人性化的就醫體驗也增加了醫療服務的整體價值。大健康管理平臺,同樣依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以健康為中心和出發點,通過結構化記錄、個性化體檢、科普化報告、針對性監測、精準化評估、智能化預測、預防性幹預幾方面,全程參與到個體和群體的全生命周期健康閉環管理,既建立「一站式健康服務」,也搭建起大健康的服務生態圈。
⊙濟南市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張志強:大健康理念轉變首要醫務人員觀念轉變
真正大健康理念的轉變,首要的是醫務人員觀念的轉變,第二個才是病人觀念轉變。從醫院來說,從病例考核上要加入健康管理的內容,如何使病人更好通過改善生活方式,增強運動等來增進健康,是我們需要思考的。
課堂
中華醫學會第十六次全國放射腫瘤治療學學術會議暨中美放射腫瘤協作學會(SANTRO)研討會
中華醫學會第十六次全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會
招聘
仁濟醫院南院心內科醫師招聘公告
仁濟醫院健康保健中心招聘公告
(以上內容來自醫院官網、微信公眾號、微博、媒體報導等公開渠道。歡迎各醫院投稿,投稿郵箱:xianghaiquan@hmkx.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