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首詩詞堪稱驚豔之作,已不知其作者,最喜歡的還是最後一首

2021-01-12 光影說詩詞

那些美到令人窒息的詩詞,到了如今,已不知道其作者,但詩詞本身具有的力量,終究沒有少一分歷史的美好。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相去萬餘裡,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譯文: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這樣活生生分開了你我。從此你我之間相距千萬裡,我在天這頭你就在天那頭。路途那樣艱險又那樣遙遠,要見面可知道是什麼時候?北馬南來仍然依戀著北風,南鳥北飛築巢還在南枝頭。彼此分離的時間越長越久,衣服越發寬大人越發消瘦。飄蕩遊雲遮住了太陽,他鄉的遊子不想回還。只因為想你使我都變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關。還有許多心裡話都不說了,只願你多保重切莫受饑寒。

賞析:這是一首在東漢末年動蕩歲月中的相思亂離之歌。儘管在流傳過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陳繹《詩譜》),讀之使人悲感無端,反覆低徊,為女主人公真摯痛苦的愛情呼喚所感動。首句五字,連疊四個「行」字,僅以一「重」字綰結。「行行」言其遠,「重行行」極言其遠,兼有久遠之意,翻進一層,不僅指空間,也指時間。於是,復沓的聲調,遲緩的節奏,疲憊的步伐,給人以沉重的壓抑感,痛苦傷感的氛圍,立即籠罩全詩。「與君生別離」,這是思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的回憶,更是相思之情再也壓抑不住發出的直白的呼喊。詩中的「君」,當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遠行未歸的遊子。

《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譯文:那遙遠而亮潔的牽牛星,那皎潔而遙遠的織女星。織女正擺動柔長潔白的雙手,織布機札札不停地響個不停。因為相思而整天也織不出什麼花樣,她哭泣的淚水零落如雨。只隔了道清清淺淺的銀河,他倆相界離也沒有多遠。相隔在清清淺淺的銀河兩邊,含情脈脈相視無言地痴痴凝望。

賞析:這首詩借神話傳說中牛郎、織女被銀河相隔而不得相見的故事,抒發了因愛情遭受挫折而痛苦憂傷的心情。此詩描寫天上的一對夫婦牽牛和織女,視點卻在地上,是以第三者的角度觀察他們夫婦的離別之苦。開頭兩句分別從兩處落筆,言牽牛曰「迢迢」 狀織女曰「皎皎」。迢迢、皎皎互文見義,不可執著。牽牛也皎皎,織女也迢迢。他們都是那樣的遙遠,又是那樣的明亮。但以迢迢屬之牽牛,則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遠在他鄉的遊子,而以皎皎屬之織女,則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女性的美。最後四句是詩人的慨嘆:「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那阻隔了牽牛和織女的銀河既清且淺,牽牛與織女相去也並不遠,雖只一水之隔卻相視而不得語也。「盈盈」或解釋為形容水之清淺,或者不是形容水,字和下句的「脈脈」都是形容織女。「脈脈不得語」是說河漢雖然清淺,但織女與牽牛隻能脈脈相視而不得語。

《金縷衣》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譯文:我勸你不要顧惜華貴的金縷衣,我勸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時。花開宜折的時候就要抓緊去折,不要等到花謝時只折了個空枝。

賞析:此詩含意很單純,可以用「莫負好時光」一言以蔽之。這原是一種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可是,它使得讀者感到其情感雖單純卻強烈,能長久在人心中繚繞,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魅力。它每個詩句似乎都在重複那單一的意思「莫負好時光!」而每句又都寓有微妙變化,重複而不單調,迴環而有緩急,形成優美的旋律,反覆詠嘆強調愛惜時光,莫要錯過青春年華。從字面看,是對青春和愛情的大膽歌唱,是熱情奔放的坦誠流露。然而字面背後,仍然是「愛惜時光」的主旨。因此,若作「行樂及時」的宗旨看似乎低了,作「珍惜時光」看,便搖曳多姿,耐人尋味。

《送別詩》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譯文:楊柳青青,枝葉垂到了地上。楊花漫漫,在空中紛亂地飛舞。送別的時候眼裡的柳條折盡,楊花飛絕。請問遠行的人什麼時候回來呢?

賞析:詩中借柳抒發的那份戀戀不捨的心境,流傳至今。古人贈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樹速長,角它送友意味著無論漂泊何方都能枝繁葉茂,而纖柔細軟的柳絲則象徵著情意綿綿;二是柳與「留」諧音,折柳相贈有「挽留」之意。而我們今天從詩歌中所看到的用「柳」來表現離情別緒的詩句,要早於這種「習俗」。柳條折盡了楊花也已飛盡,借問一聲遠行的人什麼時候回來呢?末兩句寫春已歸去而人未歸來。折柳,本意在贈別;今柳條折盡,則意味著離別已久,睹舊物而懷遠人。飛花,本意指春暮;今楊花飛盡,則意味著春歸已久,覺行人反不如春之知情。末句直扣題旨,問夫歸否;說明她已憂思滿懷,情渴似火,故似火山熔巖迸湧而出。其氣度韻味,自不尋常。

也有一種說法認為此時表面是送別詩實際表達的是對隋朝滅亡的詛咒,因為隋煬帝姓楊 。

《望江南·天上月》

天上月,遙望似一團銀。

夜久更闌風漸緊。

與奴吹散月邊雲。

照見負心人。

譯文:遙望著窗外,朦朧的月亮就好像一團白銀。夜深人靜,身邊風聲漸緊。月亮被烏雲遮住了。風呀,請你吹散月亮邊上的烏雲,讓它照到我那負心漢。

賞析:這首敦煌曲子詞,是一首失戀者之怨歌,或是一首民間怨婦詞。但僅僅指出其中的怨意,是很不夠的;還須體味詞中蘊含的那一份痴情,須看到女主人公對「負心人」尚未心死,才能夠味。前兩句寫景而兼比興。「天上月」一一是思婦隔窗所見。身處室內I也能見月,表明月已升高,時屆更深。更深而望月,反轉來襯託思婦之無寐。夜深不寐,進一步暗示人被相思所苦。從開頭兩句到下面兩句,詞意有個跳躍,形成一處空白,這就是夜闌天變,月被雲遮,晦暗不明,所以下文有呼風驅散「月邊雲」之語。詞中女子似未感覺到風起正是天變雲生的徵兆,反而寄望於風,求它「與奴吹散月邊雲」,痴態可掬。其所以這樣,是因為她急於讓明月「照見負心人」。然而「照見」又如何,卻不更說,意極含混,卻能啟發讀者尋思。「聽話聽反話,心愛叫冤家。」即便罵對方為「負心人」,也未必是決絕語,反而見出自己的未能忘情。

《庭中有奇樹》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

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

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譯文:庭院裡一株佳美的樹,滿樹綠葉襯託著茂密的花朵,顯得格外春意盎然。我攀著樹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贈送給日夜思念的親人。花香充滿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間,可是天遙地遠,沒人能送到親人的手中。並不是此花有什麼珍貴,只是別離太久,想借著花兒表達懷念之情罷了。

賞析:這首詩寫一個婦女對遠行的丈夫的深切懷念之情。由樹及葉,由葉及花,由花及採,由採及送,由送及思。全詩八句,可分作兩個層次,每四句為一個層次。前兩句詩「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描繪了這樣一幅圖景:在春天的庭院裡,有一株嘉美的樹,在滿樹綠葉的襯託下,開出了茂密的花朵,顯得格外生氣勃勃。這是環境描寫,寫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但首句中的「庭中」就暗示了這裡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深閨中的,是一首表現思婦的閨怨詩。

《鳳求凰·琴歌》

有美一人兮,見之不忘。

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鳳飛翱翔兮,四海求凰。

無奈佳人兮,不在東牆。

將琴代語兮,聊寫衷腸。

何時見許兮,慰我彷徨。

願言配德兮,攜手相將。

不得於飛兮,使我淪亡。

譯文:有位俊秀的女子啊,我見了她的容貌,就此難以忘懷。一日不見她,心中牽念得像是要發狂一般。我就像那在空中迴旋高飛的鳳鳥,在天下各處尋覓著凰鳥。可惜那美人啊不在東牆鄰近我以琴聲替代心中情語,姑且描寫我內心的情意。何時能允諾婚事,慰藉我往返徘徊?希望我的德行可以與你相配,攜手同在一起。不知如何是好的心情無法與你比翼偕飛、百年好合,這樣的傷情結果,令我淪陷於情愁而欲喪亡。

賞析:此詩表達相如對文君的無限傾慕和熱烈追求。相如自喻為鳳,比文君為皇(凰),在本詩的特定背景中有多重含義。其一鳳凰是傳說中的神鳥,雄曰鳳,雌曰凰。古人稱麟、鳳、龜、龍為天地間「四靈」,(《禮記·禮運》)鳳凰則為鳥中之王。《大戴禮·易本名》云:「有羽之蟲三百六十而鳳凰為之長。」長卿自幼慕藺相如之為人才改名「相如」,又在當時文壇上已負盛名;文君亦才貌超絕非等閒女流。故此處比為鳳凰,正有浩氣凌雲、自命非凡之意。「遨遊四海」更加強了一層寓意,既緊扣鳳凰「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崑崙,飲砥柱,羽弱水,莫(暮)宿風穴」(郭璞注《爾雅》引天老雲)的神話傳說,又隱喻相如的宦遊經歷:此前他曾遊京師,被景帝任為武騎常侍,因景帝不好辭賦,相如志不獲展,因借病辭官客遊天梁。梁孝王廣納文士,相如在其門下「與諸生遊士居數歲」。後因梁王卒,這才反「歸故鄉」。足見其「良禽擇木而棲。」其二,古人常以「鳳凰于飛」、「鸞鳳和鳴」喻夫妻和諧美好。如《左傳·莊公廿二年》:「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佔之曰:吉,是謂鳳凰于飛,和鳴鏗鏘。」此處則以鳳求凰喻相如向文君求愛,而「遨遊四海」,則意味著佳偶之難得。其三,鳳凰又與音樂相關。如《尚書·益稷》:「簫韶九成,鳳凰來儀。」又《列仙傳》載:秦穆公女弄玉與其夫蕭史吹簫,鳳凰皆來止其屋,穆公為作鳳臺,後弄玉夫婦皆乘鳳而去。故李賀嘗以「崑山玉碎鳳凰叫」(《李憑箜篌引》)比音樂之美。文君雅好音樂,相如以琴聲「求其凰」,正喻以琴心求知音之意,使人想起俞伯牙與鍾子期「高山流水」的音樂交浪,從而發出芸芸人海,知音難覓之嘆。

相關焦點

  • 中國悼亡詩詞的文學史上,這六首悼亡詩詞堪稱絕唱,首首催人淚下
    潘嶽的悼亡詩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富有感情,仿佛將所有的感情都熔鑄與詩詞的字句之中,感情深沉,頗為感人,此外由於潘嶽的悼亡詩是為悼念亡妻而作,故後世悼亡詩也就成了悼念亡妻的專門詩篇,不在用於悼念其餘的亡者,也由此可以看出潘嶽的悼亡詩有著深遠的影響。去秋三五月,今秋還照梁。 今春蘭蕙草,來春復吐芳。
  • 五首開口跪的戲腔古風歌,《步戲》上榜,第一首堪稱經典
    大家好,我是喜歡古風歌曲的「古風小妹」,今天小妹來給你們說幾首戲腔吧。小妹這幾天新聽了一些戲腔,滿滿的開口跪系列。《步戲》上榜,高潮很驚豔,第一被堪稱經典,聽酥了,一起來看看吧。第一首、《典獄司》 小妹覺得這首《典獄司》可以作為第一的,堪稱經典有木有,演唱者是音頻怪物。相信很多古風圈子混的人多多少少都聽過,這首《典獄司》是《老九門》裡為二月紅所寫的一首歌曲。
  • 小眾卻很驚豔的詩詞起名,美輪美奐,一眼萬年!
    五千年的中華傳統文化,沉澱了太多美得令人窒息的古詩詞,而且每一首詩詞都有自己獨特的美,讓人回味無窮。所以,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詩詞中起名,既能見證古代詩詞作者的驚世才華,又能感受中華文化獨特的韻味美。那麼,今天起名網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取自那些小眾但驚豔的詩詞中的好名字。
  • 蘇軾被貶黃州時,寫了一首詞,全篇借用了別人8首詩,卻一氣呵成
    但是創作的熱情並不能讓蘇軾停止腳步,他藉由自己的神來之筆和對佳句詩篇的熱愛,創作了一首迄今為止不能超越的巔峰之作,這首作品全篇引用原作,但是卻不著痕跡,讓讀者說不出到底來自哪裡。文豪的才華在這首隱詞中表現得02八首合一首,文豪巧手改詞這一首《南鄉子·集句》,是蘇軾被貶黃州時所作
  • 9首桃花詩詞,灼灼其華,宜其室家
    古往今來,不知多少詩人爭相描寫桃花。總之千古佳句數不勝數,最早的應該就是《詩經·桃夭》了。今天分享20首桃花詩詞,給你最美的十裡桃花。《詩經·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這是讚美年輕姑娘出嫁的詩,表現了姑娘與家人和睦相處的樣子。
  • 辛棄疾很冷門的一首《滿江紅》,為送別而作,卻極為與眾不同
    而送別詩詞中名作也極多,「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等等數不勝數。今天再向大家介紹兩首冷門的送別詞,這兩首詞都是詞中之龍辛棄疾所作,奇的是兩篇俱是為送別同一個人接連而作。兩次俱都是難得的佳作,其中一首《滿江紅》尤其與眾不同。
  • 八位詩人,一人一首成名作
    有些詩人一首作品驚豔四座,眾人讚賞,但,再去翻看其「履歷」,卻並無其它作品,或者更出眾的作品,於是,這首「獨苗」便成為詩人最「閃亮"的標籤。有些詩人,只有一首詩,卻毫不妨礙他流傳千古。《涼州詞》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
  • 用「詩詞」讚美春天,你能想到,哪些詩句?
    尤其是現在很多南方城市,桃花已經盛開,當沐浴在暖陽與驚豔的花海裡,想必你也是激動萬分。此情此景,該如何表達心情?猶記得,去年冬天的時候,有一首關於「下雪」的網紅詩句,非常有意思:「看著風景美如畫,本想吟詩贈天下。奈何自己沒文化,只能臥槽雪好大」。
  • 白居易一首膾炙人口的詩詞,正對應了「滄海桑田」的成語內涵
    今天我們所分享的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詩詞,他用這首古詩描繪的海潮的起伏,寫出了其內在的規律和巨大的力量,可以給海灘帶來滄海桑田的巨大變化。且看:白浪茫茫與海連,平沙浩浩四無邊。這首詩詞的題目是《浪淘沙·白浪茫茫與海連》,浪淘沙是一個詞牌名,所以白居易的這首詩詞並不是一首唐詩,而是一首有著經典內容的唐詞。在這首詩詞的一開始,白居易就描寫了遠處海浪的氣勢之大。「白浪茫茫與海連」,遠處的白浪一望無邊,和整個大海緊密相連。
  • 7首歲月詩詞:年少不知詩中意,讀懂已是雪滿頭
    少年是意氣風發,揮斥方遒;少年是青澀感性,為賦新詞強說愁;年少時不知光陰似水,再回首,只嘆白了少年頭。恨只恨指縫太寬,時間太瘦,還來不及細細品味,就走過了半生;怨只怨光陰荏苒,流年似水,才讀懂生活真意,就雪染了白頭。
  • 蘇軾最經典的四季回文詞,你最喜歡哪一首?
    因此歷史上詞人作回文詞僅用《菩薩蠻》、《西江月》、《虞美人》等格律齊整、相對簡易的詞牌。且大多是兩句一回文,少有整首詞倒讀回文的。北宋大才子蘇軾也寫過很多迴文詩詞,後人甚至編纂了一本《蘇東坡迴文詩詞集》。蘇軾才情古今少有,他所寫的迴文詩詞相對而言,少了些文學遊戲意味,多了些深情的意境。如「離別惜殘枝,枝殘惜別離」之句,情惜景,景惜情,互為比擬,甚是高明。
  • 中秋詩詞名句賞析關於中秋節的古詩詞 您最喜歡哪句?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秋詩詞名句賞析關於中秋節的古詩詞 您最喜歡哪句? 中秋的月最美,是那樣詩情畫意; 中秋的月最柔,是那樣柔情似水; 中秋的月最明,是那樣如水似鏡。 中秋亦是團圓節,人們聚於桌前, 飲酒賞月,說著團圓美滿; 遠在異鄉的人,則舉頭望月,眸中盛滿思念。
  • 千年來水平最高的20首詩詞,值得一讀再讀!
    今日,詩詞君選出我國文學史上評價最高的二十首詩詞,它們有著最雋永的文字,最唯美的意象,最驚世的才華,最濃鬱的情感……詩中至詩,詞中至詞,不負千年詠贊。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春江花月夜》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張若虛一生僅留下兩首詩,因這一首,被後世稱讚「孤篇橫絕,竟為大家」。每個人的窗邊都有一輪明月,月升月落,人世百代便過去了。
  •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詞,充滿了哲理,尤其最後一句,人間有味是清歡
    儘管蘇軾後來的生活不盡如人意,但是他並沒有為此而消沉,而是使自己慢慢地沉綻下來,寫出眾多優美,並且充滿了人生哲理的詞,小編要為大家介紹一首他最經典的一首詞,也是充滿了哲理的一首詞,那便是他的《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這可以說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一首詞,在這首詞中,充分地表現出了蘇軾的智慧,以及他對於人生的一個看法。
  • 中國詩詞大會:5歲半萌娃驚豔全場獲滿堂彩,康震蒙曼也被圈粉
    《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如約而至。在第一期節目中,一位只有5歲半的萌娃表現十分精彩,就連嘉賓老師康震蒙曼也被「圈粉」了。王恆屹年紀雖小,但是卻有著3000多識字量和580首詩詞貯備量,他說自己喜歡畫畫、寫字,還喜歡彈鋼琴,但是他最喜歡的是詩詞。
  • 林黛玉20首悽美詩詞簡評,哪一首最令人心碎?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短評:《詠白海棠》是《紅樓夢》中大觀園詩社開社時眾姐妹們所作的詩。此詩的得力之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頷聯。其實,林黛玉似乎也是一株白海棠。沒有香味,卻非常的有風骨,能夠感染人。林黛玉孤高的性格,在別人看來,就是其人格沒有讓人親近的香味吧。但是她卻遺世獨立,讓人愛,又讓人有遺憾。
  • 一首曾被嚴重忽視的宋詞,近幾年卻風靡網絡,只因最後8個字夠美
    有很多詩詞,當時寫出來時世人或許並不覺得驚豔,但卻像老酒一樣能在多年後仍飄香。比如唐代詩人韋應物當年寫了首《簡盧陟》,當時並沒有人覺得寫得有多高明,但近幾年詩中最後一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卻風靡網絡,成了一首名副其實的網紅詩。無獨有偶,本期要和大家介紹的這首《一剪梅》也是一樣。這首詞的作者名叫蔣捷,是南宋的一位隱逸詩人。蔣捷自小有才,卻生在了南宋末年的亂世中。
  • 唐代女詩人寫下一首相思詩,耳目一新,開頭10個字驚豔世人
    相思,是詩詞中常見的主題。王維的「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溫庭筠的「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都是相思名句。在隱娘看來,其實,女詩人寫的相思詩詞,更細膩更打動人。在唐代,有這樣一位女詩人,她的一首相思詩,讓人耳目一新,一開頭就驚豔世人。這首詩就是唐代女詩人李冶的《相思怨》。《相思怨》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攜琴上高樓,樓虛月華滿。彈著相思曲,弦腸一時斷。這是一首思念情人的詩,幽思懷人,寫得不同凡響。
  • 唐宋元明清,五首最振奮人心的詩詞曲,最後一首的境界無人可比!
    唐宋元明清,一人一首成名作。古人之才,令人望塵莫及。五首最振奮人心的詩詞曲,最後一首的境界無人可比!一,唐代: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也許有朝一日,你也會名震江湖,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無人不識。
  • 中秋節詩詞佳句鑑賞:十首最美的中秋節詩詞
    點評:張九齡是唐代的一代名相,遭受奸臣排斥,貶謫荊州,中秋之夜懷念遠方,寫了這首詩。詩歌意境雄渾闊大,骨力剛健,但又情感真摯,特別是前兩句早已成為千古名句。 二、最寂寥的中秋詩詞——《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