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世前不久,愛德華·愛因斯坦(Eduard Einstein)告訴記者:「擁有天才父親對我沒用。」越南媒體9月16日回顧了偉大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被遺忘的兒子」愛德華·愛因斯。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愛德華·愛因斯坦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和他的第一任妻子米列娃·馬裡奇(Mileva Maric)的最小兒子,在愛德華之前,愛因斯坦的女兒利瑟爾出生於1902年,不怎麼為人所知的兒子漢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出生於1904年。在愛德華的父母結婚七年後,愛德華出生,被稱為「Tete」,意思是「小」。與他6歲的哥哥相比,愛德華更受父親的喜愛。
從很小的時候起,愛德華就很聰明,有音樂天賦。他在詩歌、鋼琴、精神病學中找到了快樂;---6歲讀莎士比亞,後來讀了康德、叔本華、柏拉圖的作品。愛德華崇拜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之父,將他的肖像掛在臥室裡。他夢想成為一名精神科醫生。
愛德華和哥哥漢斯·阿爾伯特
與智力相反,愛德華的體格很弱。他經常因為生病而錯過了家庭旅行。1917年,在與米列娃分離三年後,愛因斯坦寫信給一位同事,對他的小兒子表示擔憂:「我對他的病情感到絕望。他無法充分發展。」
1919年,愛因斯坦正式與米列娃離婚,但他定期提供資金,並通過郵件與他的孩子保持聯繫。有一次,他告訴愛德華「走得很多才能變得更好」。然而,父母的分離對孩子們都造成了傷害。
1929年,愛德華畢業於一所專門學校,僅為優秀學生,然後跟隨父母的腳步前往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那時,愛因斯坦已經非常出名,以至於愛德華感受到了壓力。愛德華自我分析道:「有時,有這樣的父親讓你覺得自己很難,因為你會覺得自己不重要。」 而愛因斯坦曾明確表示他不喜歡弗洛伊德的想法。
和他的父親一樣,愛德華喜歡一個比他年齡大的同學,但這種關係並沒有很好地結果---他因為失戀崩潰了,甚至試圖自殺。1930年,20歲時,愛德華被診斷出患有精神分裂症。1932年,愛德華進入蘇黎世的「Burgh lzli」精神病院,放棄了他的學業。
根據沃爾特·艾薩克森的「《愛因斯坦:他的生命與宇宙》一書的描繪,愛德華的病「侵蝕了靈魂」愛因斯坦。他認為愛德華是從祖母傳來的壞基因,不能干涉。在絕望中,愛因斯坦向他的朋友傾訴:「我的兒子,我認為是我的副本,已經無法治癒精神疾病。」
生病後,愛德華說他討厭他的父親。即便如此,愛因斯坦仍然對他的孩子有感情,願意支付所有醫療費用並寫信給他關於詩歌和生活的信。愛因斯坦給愛德華的每一封信都以「親愛的太特」開頭,籤署了「爸爸」。
1933年初,愛因斯坦回到蘇黎世,帶著他的小提琴看望了愛德華。在過去,他們曾經一起彈鋼琴,用音樂來表達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情感。但那天的見面似乎進展不順利---照片顯示物理學家父親和父親不情願地並排坐著,拿著吉他的愛因斯坦看向別處,愛德華低頭看著書,臉扭曲著。
愛德華與父親
離開蘇黎世,愛因斯坦並不知道他再也見不到他最小的孩子了,因為在這之後德國納粹掌權,物理學家不得不移民到美國。漢斯·艾伯特也追隨他的父親走了。
愛因斯坦曾試圖將愛德華帶到美國,但由於他不穩定的心理狀態,他不能這樣做。歷史學家認為,當時的心理治療使得愛德華病更加嚴重。漢斯·阿爾伯特聲稱他的兄弟因電擊療法遭受永久性認知和記憶損害。
30年來,愛德華不斷進出精神病院,米列娃是主要照顧者---即使愛因斯坦不斷地給她支持,她仍然不得不賣掉她的房子來支付昂貴的醫療費用。1948年,米列娃去世,愛德華只能一直住在「Burgh lzli」精神病院 。此時,愛因斯坦因為也只能獨自一人憐憫這個兒子,他說:「如果我知道,我就不會讓他來到這一生。」
1965年10月,愛德華在55歲時死於中風。他被埋葬在蘇黎世的「H nggerberg」墓地。在他去世前不久,愛德華告訴記者:「有一個天才父親對我沒用。」
愛因斯坦的另一個兒子,科學家漢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取得了許多成就,如古根海姆獎學金,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的研究獎,但沒有諾貝爾獎。事實上,漢斯·阿爾伯特的聲譽從未超過他的父親。漢斯·阿爾伯特的兒子伯恩哈德·愛因斯坦是他唯一活著的後代,長大後也成為一名物理學家,獲得了多項專利,但仍無法與他的祖父相提並論。2016 年福布斯的一篇文章說,與普通人相比,漢斯·阿爾伯特及其後代相當成功,但與相對論之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相比,他們根本沒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