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從不缺乏記憶點,但如何保留它們,卻很少有人關注。直到……有一群設計師用他們的靈感與創造力邁出了這一步。
後來,藝術家、旅行家、甚至住在周邊的居民,都喜歡來到這裡看看「新」風景。在老鍋爐房的影子裡,慢慢地開始迸發出城市居住與生活新概念。
是的,在設計師的創造下,老建築開始煥發新的生命力。
在合肥老城區裡上個世紀的鍋爐房被留存,演變成了前衛時髦的文創與酒店雙行的藝術空間——合肥·鍋廬SPACE
「夜幕下的鍋廬像發光的玻璃盒子」
講述人:劉雪丹
策劃:陳雨佳
編輯:顧秭歸
攝影:翻車魚
視頻:餵自牆、丁福州
這些年在北上廣深等城市,很多設計師興起舊廠房、舊建築改造的潮流,一時間這種觀念非常興盛。所以我們也想嘗試在合肥做一個用舊建築改造的辦公集合文創空間。
我們有將近兩年的時間在合肥選址,包括一些政府打造的眾創空間,但都不滿意。
在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得知鍋爐房的存在。
「「高可入雲梢」」
它的位置非常好,獨門獨院,相對來說比較隱蔽,可以讓我們在裡面打造自己想要的設計空間。
「曾經「生無可戀」的鍋爐房」
去年3月份第一次來的時候,第一眼來看到鍋爐房,只有四個字來形容——生無可戀。到處都是垃圾和被遺棄的廢物,野草苔癬叢生,甚至有一些灌木叢都從房子裡面長出來。
看到這樣,當時大家也比較懵,心裏面很忐忑,無法想像經過我們改造以後,它未來會是什麼樣子?
一個未知數的改造,讓這個項目顯得更加刺激。
「拆除+改造進行中」
起初老百姓會反感,並不知道我們要做些什麼。原本的鍋爐房雖然被廢棄在那裡,但至少不會影響他們的生活,但現在拆除、破土、動工帶來粉塵、噪音勢必會給周邊居民帶來影響。
為此我們在高考期間,停工一個月,為了不影響大家正常的生活作息。在最熱的夏天,也停工兩個星期,避免噪音的影響,讓大家更容易接受我們的改造。
再後來我們在施工的現場,做了很多的施工防護措施,包括一些圍擋、減塵降噪,順利贏得了周邊老百姓的信任,他們也開始期待曾經的「髒亂差」未來的樣子。
「注入全新生命力的城市會客中心」
我們是一個設計師聯盟,大家在不同的地方辦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場地上的問題。一開始大家都希望做成一個相對私密的設計師獨立辦公區,也沒有很明確一定要做成什麼樣子。
也意味著這是一次充滿挑戰的選擇,我們也不知道這個鍋爐房未來會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場景與畫面。
「設計師們正在討論設計方案」
因為是老建築,你不知道它的結構有哪些問題;也不知道到底我們的使用要求會不會隨著想法的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深入,對這個空間的要求越來越具體。
「新與舊的融合」
所以,也就預示著每天會遇到各種各樣新的挑戰,包括法律法規、建築結構、使用要求、預算造價等等想不到的問題。
面向東側的這一塊牆,現在看是完整的落地窗,但在當時是否要將室外的庭院做成水景觀,如何借景紅色煙囪,順利把紅磚煙囪當做一個精神圖騰引入到室內來,整個設計團隊花了很多心思去討論、做設計,才最終出來。
「紅磚煙囪靜靜的聳立在玻璃牆外」
一面牆,因為設計師的意見不一,進行很長時間的斟酌是我們施工期間的常態。
城市會客廳裡樓梯的位置,在當時我們也做了不下於20稿方案,最後選擇簡潔的黑色鋼板,可以在整個會客廳融入一種乾淨並且莊嚴的厚重感。
「可以場景變換的會客廳」
「演藝廣場?咖啡店?會客廳?」
這個會客廳平時作為酒吧在營業,也可以進行場景變換,舉行沙龍,各種party。
「二樓的設計師圖書館」
挑高的二樓做了一個設計師的共享圖書館,業態會顯得更加豐富。
原先的員工宿舍,我們將它改造成七間精品民宿。每一個房間,都有設計師單獨設計。
「每一間房都有特別的居住體驗」
幾位設計師依據七種建築格局,融入各自對生活的理解,自由傳遞獨立的想法與理念。
「房間——忘塵」
忘塵是面積最大的一間獨立套房,自帶最先進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統,科技感十足。但來到這裡你會被毛茸茸的抱枕牽住,邁不開腳離開這個軟萌的地方。
「房間——工寓」
工寓,字面像是工人居住的房子,卻每一處細節盡顯高級感,高大的木柱或是精緻的燭臺,都讓我們產生一種置身中世紀的感覺。
「房間——漫屋」
漫屋,一直被大家稱為「鍋廬的科技擔當」,迷幻的線條地毯,可愛的蘑菇頭檯燈,透明的圓形搖椅,時刻可以拍科幻片的既視感。
「透明的圓形吊椅成為顧客最愛的地方」
此外,專門引進了著名的民宿品牌山水間來負責客房的日常運營管理,專業加持之下,更顯城市品質的格調性。
鍋廬開放過以後,引起社會、政府的關注,也是我們始料未及的。畢竟一個新的事物呈現出來,按常規來說,面對最多的一定是質疑聲,但是鍋廬幾乎是得到了社會上的一致認可。
正是因為認可,才讓鍋廬被更多的人了解與認識。社會的包容與開放,推動著我們在鍋廬的這次創新。
「年輕設計師的聚集地」
對於鍋爐房改造的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在舊和新之間進行取捨和嫁接。
如何最大程度的去保護它的過去,同時把新的東西植入進去,在新舊之間產生一種對話,產生一種和諧相處的局面,這是比較難的。
「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舊建築的美」
舊的東西不應該被我們捨棄,如果你換另外一種角度,重新去審視,其實舊物件是帶有我們成長情感記憶的。
「空間的迷人來自故事的正在發生」
在鍋廬的改造中,我們保留斑駁的被燻黑的牆面,紅色的煙囪,都是在儘可能保留一個時代的記憶,也是吸取了前人在改造中的經驗與教訓。
「臨窗可以看到水景」
例如香樟雅苑的第一次改造,是臺灣著名設計師登琨豔做的項目,非常棒。只是後期的一些經營管理沒有做好延續,所以結果也就稍稍差強人意。
「改造後的香樟雅苑」
所以,我們選擇充分尊重設計師的改造意願,發揮最大的想像力,給鍋廬最好的改造結果。
「陽光房與好天氣缺一不可」
我們不是生下來面對著一個全新的世界,因為有些舊世界早就存在了,一些舊的建築、舊的街區、舊的物件等等。
所以我們嘗試在舊的基礎上,改造新的東西出來,在幫助這個城市保留一些年代的記憶同時,也可以做有意義體現城市發展的衍生品。
「一轉彎又入市井煙火」
一些舊的東西,是我們成長的記憶。如果我們硬生生的割裂了它,拋棄了它,那麼我們的生活將會出問題。我們偶爾也要暫緩腳步,停止思考,然後往回看。
「舊建築等待被新城市喚醒」
我們努力從過去的輝煌裡面給現代提供一些靈感,提供一些新的一種方向。在城市裡紮根,做出可以令這個城市變得更好玩的地方,鍋廬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舊建築改造,而是在建築之上寄寓一種對城市品質生活的追求。
如何讓城市越來越好玩,需要每個人對改造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的訴求。嘗試讓城市變得更豐富多彩,從靈魂上找到一種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