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發布數字生態指數2020

2020-12-05 北京大學新聞網

2020/10/11 信息來源: 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編輯:麥洛 |

10月10日,北京大學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在京發布數字生態指數2020,客觀全面地評估了我國各地數字生態現狀,為打造理想的數字生態提供了科學評估依據和實踐抓手工具;成立了數字生態協同創新平臺,為打造理想的數字生態建立了合作共享、互惠共贏機制,以共同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中國建設。

當前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數字經濟將成為未來國際競爭的重要陣地。北京大學副校長、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張平文院士在發布會上表示,進入大數據時代,數據內涵發生深刻變化,數據應用場景拓展到經濟、政府、社會等各個領域,單純使用GDP已難以衡量數字經濟的發展水平。需要從數字生態的視角,研究政府、企業和個人等社會經濟主體,通過數位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等技術進行連接、溝通、互動與交易,形成圍繞數據的流動循環、相互作用的社會經濟生態系統。打造理想的數字生態,是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必由之路。

數字時代社會經濟生態系統

對數字生態進行科學評估,是打造理想數字生態的先決條件。數字生態指數2020提出了由數字基礎、數字能力和數字應用構成的數字生態理論框架,由總指數和15項分指數構成,涉及2019年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不包含港、澳、臺地區)以及部分重點城市,能夠監測國家、地方、產業等數位化發展與轉型進展,為相關政府部門提供決策支持,助力國家工程實驗室打造新型科技智庫與社會服務平臺。

數字生態理論框架

張平文強調,為了全面、充分和精準地刻畫數字生態,必須充分發揮大數據的特徵和優勢,以多方多源數據為基礎,從多維度多視角進行評估。因此,北京大學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聯合十四家機構,包括企業單位、網際網路平臺、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和第三方組織等,共同成立了數字生態協同創新平臺,以進一步匯聚數據、整合資源,實現共建共贏。

四型聯動的中國省級數字生態

指數結果顯示,我國呈現四型聯動、多維關聯、經濟依託的省級數字生態,具體表現為各個省份根據生態特徵可劃分為全面領先型、趕超壯大型、發展成長型和蓄勢突破型;數字基礎、數字能力和數字應用三個維度相互關聯,彼此正向促進,但數字能力是打造理想數字生態的關鍵;良好的數字生態與發達的經濟水平正相關。從分指數來看,各個省份的規律呈現高度差異化,反映出多維的分指數能夠從不同角度揭示地方數字生態特徵的優勢,不僅刻畫了數字生態的豐富性,更為解析和指導地方生態發展提供了多元的思維啟發。

京津冀和長三角城市群數字生態指數對比

研究團隊認為,理想的數字生態要能實現優質的省級地方小循環,帶動完善的跨省區域中循環,引導健康的國內大循環,融入共贏的國際外循環,最終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打造理想數字生態的路徑不唯一。」張平文指出,各地數字生態現況和稟賦結構的差異決定了發展數字生態要切合實際、因地制宜,遵循生態差異化的發展戰略。理想的數字生態既可能是基礎支撐的發展路徑(優先發展數字基礎),也可能是能力驅動(著重發建設數字能力)或者應用牽引(精心培育數字應用)的發展路徑。

張平文表示,數字生態指數研究是一項需要長期迭代的複雜工程,數字生態指數2020隻是該研究的初期成果,也只是一個開始,還存在一些局限與問題。未來,研究團隊將以數字生態協同創新平臺為載體,秉承合作共享、互惠共贏的原則,進一步改進理論體系、豐富數據來源、發展智能計算、落實案例實踐、探索國際規律,努力成為地方開展數字生態評估、企業數位化轉型、國家建設數字經濟的重要參考,為建設數字中國、成為數字強國探明新方向、開闢新路徑。

相關焦點

  • 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助力科學抗疫
    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北京大學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各團隊、中心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打贏抗擊新冠疫情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號召,及時完成了系列研究成果,以實際行動助力科學抗疫。
  • 大數據協同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打造「超級智囊團」
    來源:中國網科技近日,360未來安全研究院在北京舉辦的年度思想薈上,重磅舉行了大數據協同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專家委員聘任儀式。在此背景下,2016年國家明確了組建13個大數據領域國家級工程實驗室的專項目標,其中在大數據安全方向組建一個,目標是解決大數據環境下數據安全保障、大數據安全分析與監測等關鍵問題。360公司作為國內網絡安全領域的龍頭企業,積累了雄厚的大數據處理能力,擁有世界領先的大數據安全分析技術與安全大數據資源。
  • 北大團隊發布全國數字生態指數2020……【北大發布(10.5-10.11)】
    研究組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分別發表研究論文,報導了真核核糖體大亞基在細胞核中的多個高分辨的前體結構,揭示了核糖體大亞基功能中心在細胞核內的組裝機制以及它們之間的關聯。」「9月24日下午,2020
  • 大數據國家工程實驗室發布系列研究報告
    新華社貴陽5月26日電(記者 向定傑、汪磊)旨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大數據國家工程實驗室25日在貴陽發布系列研究報告,展示其階段性成果。大數據國家工程實驗室發布的《網絡社會安全風險指數研究報告》針對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及32個主要中心城市,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網絡社會安全風險評估及排名。
  • 大數據協同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授牌儀式在京舉行
    實驗室主任、360企業安全集團董事長齊向東(右)為中電長城網際副總經理張興授牌  中新網7月11日電 日前,大數據協同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授牌儀式暨第二次工作會議在京舉行。360公司、中電長城網際系統應用有限公司、中國信息安全測評中心、國家網際網路應急中心、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國家信息中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復旦大學、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北京中測安華科技有限公司、哈爾濱安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和福建省長樂市的相關領導出席會議,實驗室承擔單位——360公司為實驗室各副理事長單位授牌,並啟動了數據資源共享和課題研究等工作。
  • 交通大數據國家工程實驗室貴陽中心落地
    12月20日,「綜合交通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貴陽研發中心(下稱研發中心)正式在貴陽貨車幫智慧物流示範園揭牌,美國西北大學終身正教授聶宇加盟研發中心。「綜合交通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由國家發改委批准成立,是全國13個大數據國家工程實驗室中交通領域的唯一實驗室。
  • 2017中國科學院遙感衛星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博士後招聘2人公告
    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遙感衛星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因科研工作需要,現招聘博士後2名,具體情況如下:  一、主要研究內容  1.國土、農林、水利、生態、環保遙感監測方向  主要包括在國土、農林、水利、生態、環保等領域的遙感監測研究和應用,如國土監測、土地利用變化檢測;農作物生長監測、農業資源調查、災害監測評估;森林生長量、蓄積量監測與動態分析、森林火災監測、病蟲害監測;水質監測、水資源管理、水環境治理;生態環境遙感監測、汙染物防控監測等應用。  2.
  • 大數據協同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掛牌成立
    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李雁爭)26日,在2017 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大數據協同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正式揭牌。作為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准的國家工程實驗室,大數據協同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由360公司領頭承建,這也是首家民營安全企業主辦的國家工程實驗室。
  • 大數據國家工程實驗室 阿里雲連中二元
    ,阿里雲連中二元:由阿里雲參與的「工業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和「大數據系統軟體國家工程實驗室」均獲批覆認定。更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大國家級工程實驗室,均是工業大數據應用及大數據系統軟體領域的唯一國家級工程實驗室。前者由航天雲網旗下北京航天數據股份有限公司和阿里雲聯合共建;後者則由清華大學和北京理工大學牽頭,阿里雲負責支撐實驗室研發全生命周期大數據系統軟體及其開源創新平臺體系。國家工程實驗室承擔著國家科技創新的重要任務,此次共有19個國家工程實驗室獲批。
  • 物流國家工程實驗室攜手樹圖產業區塊鏈,推進物流供應鏈數字建設
    隨著國家對「新基建」的持續推進,我國數字經濟已進化到以人工智慧為核心驅動力的智能經濟新階段。掌鏈記者4月9日獲悉,圓通速遞籌建的物流信息互通共享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與樹圖產業區塊鏈在在位於上海華新的智能物流創新工場籤署深度合作協議,並宣布成立物流區塊鏈聯合實驗室。
  • 張平文院士:為建設數字中國探明新方向開闢新路徑
    政府、企業和個人等社會經濟主體通過數位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技術進行連接、溝通、互動與交易,形成了圍繞數據的流動循環、相互作用的社會經濟生態系統,需要從數字生態的視角對此加以研究。」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副校長、北京大學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張平文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表示。
  • 陳述彭:遙感應用與數字地球
    文章回顧了我國在星載對地觀測體系、機載對地觀測技術、遙感地面衛星接收站網與圖像數據處理系統能力建設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以及在遙感基礎理論研究、遙感在全球變化與海洋調查、國土資源普查、環境保護與災害監測、城市規劃與工程建設、遙感考古與古環境再現等應用領域取得的豐碩碩果,闡述了我國在「數字地球」戰略本土化建設包括國家空間數據基礎設施、「數字省區」、「數字城市」、「數字流域」及數字地球原型系統等方面取得的進展
  • 星雲大數據:打造福建省大數據龍頭企業 助力數字經濟發展
    根據該方案,福建力爭到2022年「數字絲路」相關經濟規模達到1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數位化轉型中發揮重要作用,「數字絲路」成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引擎。近日,福建官方發布了「數字絲路」建設的實施方案  目前,福建已獲批成為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數字經濟擁有良好的基礎。
  • 2020年中國大數據產業區域發展與發展趨勢分析,全國大數據發展逐步...
    2020年8月,直屬於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的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賽迪集團)發布了《中國大數據區域發展水平評估白皮書(2020年)》,白皮書聚焦基礎環境、產業發展、行業應用三個大數據發展關鍵領域,形成了由3個一級指標、13個二級指標、30餘項三級指標組成的中國大數據區域大數據發展水平評估指標體系。
  • 中國建成首個面向衛星應用「葉面積指數」自動觀測網絡
    (中科院空天院 供圖)中新網北京7月29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29日發布消息說,該院遙感衛星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近日建設完成國內首個面向衛星應用的葉面積指數自動觀測網絡,首次實現對全國典型生態環境下葉面積指數的全國範圍、長時間持續地面觀測,彌補了傳統地面測量方法在時空解析度上的不足。
  • 人民星雲數字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全國百城普惠項目正式發布
    由此可見,數字鄉村在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建設中具有重要意義。2020年7月,中央網信辦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開展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工作的通知》,部署開展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工作。近日,中央網信辦正式公示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名單。數字鄉村發展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將進入全面推進階段。
  • 中國科學院「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2020年度...
    地球大數據專項將突破一系列技術瓶頸,形成資源、環境、生物、生態等領域多學科融合、獨具特色的地球大數據云服務平臺,成為支撐國家宏觀決策與重大科學發現的大數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構建大數據驅動的、具有高度影響力的數字地球科學平臺,全景展示和動態推演「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過程與態勢,實現對全景美麗中國可持續發展的精準評價與決策支持;探索形成大數據驅動、多學科融合的科學發現新範式,提升中國科學院乃至國家層面地球科學領域數據資源的集成共享與挖掘分析能力
  • 獵聘發布2020高校專業就業熱度指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排名第一
    近日各地陸續開始公布2020高考成績,各批次錄取分數線也依次出爐,如何填報志願成為考生和家長們當前最關心的問題。獵聘在深入調研後發布了「2020高校專業就業熱度指數」,透過獵聘數據,讓大眾可以有更好的了解。
  • 2020年中國便民繳費產業白皮書發布數字繳費發展正當時
    中國光大銀行雲繳費攜手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共同發布了《繳出新生活——2020年中國便民繳費產業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調研分析顯示,隨著新技術運用與發展,城市智能化水平越來越高,繳費線上化趨勢與安全程度不斷提升,繳費智能體驗不斷優化,我國便民繳費指數持續攀升,達到80.4,較2018年提升1.8,同時普惠性逐漸凸顯。其中,光大集團與光大銀行戰略名品之一「光大雲繳費」就是從百姓生活的點滴細微處入手,做實、做細、做精便民繳費的雲上「民生工程」。
  • 《大數據生態下的商業健康保險前沿發展模式研究白皮書》發布
    紅網時刻1月15日訊(通訊員 劉擎)近日,在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健康保險工作委員會年會上,《大數據生態下的商業健康保險前沿發展模式研究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正式發布。本次《白皮書》在健康保險工作委員會的指導下,由中國太保及旗下太保安聯健康險公司牽頭,聯合浪潮集團、零點有數、波士頓諮詢等機構共同研究編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