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視覺中國
5月16日,記者從湖南省政府了解到,14日,省政府辦公廳發布湖南省《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提出全面禁止食用陸生野生動物,對依規退出的陸生野生動物人工繁育主體給予一定補償,對禁食後停止養殖的在養野生動物進行妥善處置,並公布了養殖戶退出補償及動物處置方案。這是地方首次明確給出補償範圍、補償標準和補償資金安排。
14種野生動物補償標準公布
《意見》提出,全省行政區域內禁止食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省地方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國家保護的「三有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家畜家禽和珍貴、瀕危水生野生動物以外的其他水生野生動物不在禁食之列。
補償範圍為:持有合法有效陸生野生動物人工繁育許可證的主體;為合法陸生野生動物人工繁育專業合作社(企業)代養且籤訂代養協議的人工繁育主體;2020年2月24日前,向縣級林業部門提交陸生野生動物人工繁育許可申請且符合條件的人工繁育主體。2020年2月24日前已經依法取締的違法從事陸生野生動物人工繁育的主體不納入補償範圍。
對禁食陸生野生動物的人工繁育主體退出補償分兩批進行。第一批人工繁育退出的物種為王錦蛇、眼鏡蛇、水律蛇、竹鼠、豪豬、果子狸、小麂、鴻雁、灰胸竹雞、豚鼠、白骨頂、紅骨頂、斑嘴鴨、綠翅鴨等14種,其中人工繁育主體自主確認且經林業部門同意為非食用性用途的,對其人工繁育主體不予補償。第二批人工繁育主體退出的物種待農業農村部和國家林草局調整水生野生動物、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後確定,對其人工繁育主體進行補償。
對於補償標準,考慮陸生野生動物人工繁育成本、養殖設施投入、養殖模式等因素,補償資金由省、市州、縣市區三級財政按照3∶3∶4的比例承擔。湖南省第一批14種野生動物的補償標準已經分類進行列舉,比如:眼鏡蛇、水律蛇每公斤補償120元,竹鼠每公斤補償75元。
對貧困戶和邊緣戶給予重點支持
《意見》附件中的《全省禁食陸生野生動物人工繁育主體退出補償及動物處置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規定,補償範圍之內的貧困戶和邊緣戶,按照《方案》規定的標準和程序辦理;對《方案》補償範圍之外的貧困戶和邊緣戶,因禁食陸生野生動物造成產業受損的參照《方案》規定的標準給予一定補償。
對受禁食陸生野生動物影響的貧困戶和邊緣戶,要到戶到人制定幫扶計劃,實行「一對一」轉產轉業精準幫扶。
就引導轉產轉型問題,《意見》提出,林業部門對食用轉為非食用用途的相關審批,可特事特辦;重點支持轉型發展林下經濟、營造林、林產品加工的繁育主體,對符合貸款貼息條件的給予重點支持,對屬於貧困戶且符合相應條件的優先推薦到林業公益崗位。對轉型發展農產品加工的,轉型發展畜禽、果蔬、茶葉、油茶、中藥材等產業的,均給予相關政策和資金支持。
《意見》同時要求,扶貧部門對貧困戶和邊緣戶轉型發展其他產業的,在產業扶貧資金上給予重點支持。金融機構對到期還款困難的,適當通過展期、延期、續貸或調整還款付息計劃、下調貸款利率、減免手續費及提高不良貸款容忍度等方式予以幫扶。
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林業等部門在補償到位後根據各物種的習性和特點,對禁食後停止養殖的在養野生動物進行妥善處置。對我省有自然分布區或歷史分布區的在養野生動物科學實施放歸自然;對具有科研、藥用、醫用、展示等價值的在養野生動物,依法依規轉作他用;對不能採取上述措施處置的物種,實施無害化處理。在處置過程中要防止隨意放生而造成生態破壞或野生動物致害事件,及時化解各種風險。
聲音
養殖戶:期待下一步轉型
家住婁底市雙峰縣花門鎮的趙先生,從2015年開始養殖竹鼠。「頭兩年,政府對我們支持力度大,這裡處於山區,青竹連片,所以養殖竹鼠的人慢慢變多。」他說,竹鼠在當時受到很多食客的歡迎,今年春節後,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決定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趙先生被告知不能再養殖的時候,他說,自己立馬停止了買賣,「不允許賣就不賣,接受政府發布的政策,對於轉型很早就有了打算,當地政府也支持,我現在同時在種植500畝水稻,未來被給予一定補償後,我打算自創一個綠色大米加工廠」。
湖南省永州蛇王養蛇場的養殖戶龔新國對於未來轉型同樣充滿了期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眼鏡蛇、水律蛇每公斤補償120元,這對自己來說,一定是有利的,等政府補貼後,未來將會對蛇轉型他用,「主要用作藥用、科研和參觀」。
14種野生動物補償標準
王錦蛇、眼鏡蛇、水律蛇每公斤補償標準為120元
竹鼠每公斤補償標準為75元
豪豬每頭補償630元
果子狸每隻補償600元
小麂每頭補償2457元
鴻雁每隻補償378元
灰胸竹雞每隻補償57元
豚鼠每隻補償24元
白骨頂每隻補償74元
紅骨頂每隻補償53元
斑嘴鴨每隻補償95元
綠翅鴨每隻補償76元
據《全省禁食陸生野生動物人工繁育主體退出補償及動物處置方案》
瀟湘晨報記者易思含長沙報導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