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這個名字讓很多不太了解火星的人產生誤解,認為火星很熱。真實情況和很多人想的恰恰相反,火星的平均溫度零下55攝氏度,溫差高達160攝氏度。
火星之所以叫「火星」,並不是因為有火在燃燒,而是因為人們通過天文望遠鏡觀測後,發現火星表面看起來是紅色的。而那紅色正是火星上土壤的顏色,一旦遇到風暴,塵土就會被刮到空中,當然就能看到紅色了。
我們先簡單介紹一下火星。眾所周知,火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離地球最近距離5500萬公裡,幾十年來一直是人們探索的對象。火星和地球相比離太陽更遠,公轉周期為地球的2倍。自轉周期和地球相近,一天為24小時39分35.244秒,直徑約為地球一半,質量為地球的11%,是已知類地行星中密度最小的行星。有「火衛一」和「火衛二」兩個衛星圍繞其運動。
人類對火星的探測從來沒有停止過,從上個世紀的「水手4號探測器」到現在的「天問一號探測器」,各國發射了許多火星探測器陸續前往火星進行考察或著陸,同時人類獲得了大量有關火星的照片和資料,對火星也有了更加詳細的認識。
現在在火星地面上有很多火星車,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好奇號火星車」,早在2012年就登陸火星。通過對好奇號長期的監測數據研究,人們分析出火星曾經存在過湖泊,現在已經證實火星上存在液態水。
火星的地表上沙丘、礫石遍布,常發生塵暴。空氣乾燥稀薄,而且主要是二氧化碳,含量佔到95%。火星的南半球是充滿隕石坑的高地,北半球則是平原。火星上還發現有峽谷、火山坑,以及縱橫交錯的河床。
火星早期和地球有著很多相似之處,火星就像是地球的「孿生兄弟」。但由於缺乏電磁場保護其大氣層,一旦太陽風暴來臨,火星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火星和地球一樣都有四季變化,但各季節的時間長短有很大的不同。由於火星離太陽遠,同時稀薄的二氧化碳也無法保留住熱量,因此火星的溫度也總是比同季節下的地球低。
我們想要站在火星上,首先要抵抗住比南極還低的溫度,地球上零下幾十度的溫度就可能將人凍傷,甚至危及生命。那火星上零下133度的嚴寒估計沒有人能忍受。想要直接在火星站一會兒,沒有特殊的保溫措施,那是不可能的。
火星夏天沒有那麼寒冷,最熱也能達到27攝氏度。也許火星上有很多可以供人類生存居住的水資源,因為人們在火星的南北極的冰蓋上就發現了液態水的存在,但是由於夏季陽光的照射,水分很快就變成了水蒸氣,難以保存和利用。
前文已經提過,火星上空氣稀薄,缺少氧氣,這就註定了我們無法在火星上正常呼吸。不僅如此,火星充滿了大量塵埃,空氣品質差,無論是眼睛被灰迷住,亦或是吸進去過多的灰塵,都會令人不舒服。
火星上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的38%。雖然受到的引力減小了很多,但是人們還是可以正常行走的,不會像在月球一樣飄起來,只是感到身體有些輕盈。重力加速度突然變小,使得肌肉組織發生退化,身體的結構也會改變。
科學家認為,火星是未來人類移民的不二選擇。就目前來看,人們想要在條件惡劣的火星上生存幾乎是不可能的,至少要經過一番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