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地球標準來衡量火星,如何才能滿足人類居住?

2020-12-04 環球科學貓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作者:文/虞子期

科學的探索是永無止境的,而對於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的火星來說,人類可以說是利用了大量的時間進行探索,但是對於火星如今的情況來看,依然是處於「荒廢」的狀態,暫時沒有任何條件以及方式進行對它改造,真的適合人類居住嗎?它需要滿足什麼樣子的條件才可能達到一個滿足居住的標準?我們接下來就看看火星的情況。

以地球標準來衡量火星

人類居住在地球,維持生命最基本的物質是少不了的,例如:氧氣,水,食物。這是三種少了一樣,都談不上可以維持生命,氧氣在生命之中非常重要,整個大氣中的含氧量為21%左右,而這個含氧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所以維持最為重要。

雖然除了氧氣之外,二氧化碳也佔據了較大的比例,但是二氧化碳人類不需要,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的時候,是需要它的支配,這樣也才能夠維持一個大氣含氧量的穩定性。

水就不用說了,人類身體的「必需品」,就算是大氣之中,依然是含有水分的存在,如果火星上不存在水,那也沒法維持,如果有單一的水存在,氧氣是可以利用科學技術,來進行化學反應,然後來進行氧氣的分解,但是這個居住下去的成本就高很多。

食物是為身體提供能量的,是相互依存的關係,雖然如今人類可以利用火星土壤進行食物的種植,但是需要在一定的條件下才行,不能夠以天然的火星模式進行種植,所以這個問題也暫時解決不了。

總體而言:氧氣,水,食物三大必需品是一個都不能少,最低的要求標準就是要水和食物的存在,所以說居住的基本條件暫時火星是達不到的。

火星如今現狀是什麼樣子?

首段我們就說明了,火星是屬於一個「荒廢」的天體,那必然條件也是非常「極端化」的。排除我們對比衡量火星的三種物質之中,我們人類就算是可以上火星,也是不能直接不採用任何方式生存在上面。從這是三個條件都可以看出來。

火星的大氣密度是低到可拍,只有地球的大約1%,如果在這種低密度的大氣之中生成,人類可以說只要接觸火星大氣,就會直接結束生命。

溫度也非常的低,這相對於地球來說,溫度實在太低了,平均表面的溫度在零下55℃。

大氣含量氧氣低,氧氣作為生命的支柱,肯定是少不了的,而火星確實與人類想的相反,主要就是以二氧化碳為主,佔據總量達到了95.3%。

就從這三大條件來看,如果人類不帶任何工具上去,基本上是不能在火星上行走。

火星如今有什麼發現?

除了火星自身所含有低量的氧氣之外,這個已經不需要探索它的存在,而科學家們發現最多的或說得最多的,就是水和甲烷的一個呈現。

水的跡象

在2019年10月,科學家們首次證實了火星曾經擁有與地球上相似的鹽湖存在,並且經歷了幹,溼時期。也即是說水確實在以前可能存在,該鹽湖是位於蓋爾隕石坑(Gale Crater),整個蓋爾隕石坑(Gale Crater寬度大約在95英裡(約153公裡)。該坑是從2012年以來一直探索的。

根據探索的結果表明,如果在火星進入到一個乾旱的星球時期,該蓋爾隕石坑(Gale Crater)保持長久的水存在,並且還在周圍的地形之上,發現了一些具有與水流相似的痕跡,這也說明了確實有水存在多。

如今在該區域暫時未有發現水的存在,但是蓋爾隕石坑(Gale Crater)的底部,是否還具有實實在在的水存在,如果找到了的話,那麼我們居住的最重要一個「環節」就解決了,就只需要開發就行。

甲烷的發現

甲烷的出現不陌生,但是它產生了很多未知因素,從大氣的變化來看,甲烷的含量是具有波動性的,科學家們對甲烷進行了兩大可能性說明:第一個、由生物所產生的,第二個、火星上的一個化學反應過程。

這兩種,如果是說偏向誰的可能性較大,肯定是化學反應最為明顯。生物如果能夠產生甲烷,那麼火星除了極端條件之外,還是具有滿足居住的基礎,只是含氧量低而異,如果是生物,那麼也是一些厭氧生物的存在,所以說具體能否找到這些生物,未來還需要科學家們繼續努力,如果找到生物,那麼火星水應該也存在生物的附近。

總結:在火星上,如今我們除了發現氧氣之外,三大基本條件最重要的水還是沒有任何跡象,而食物,科學界也只能在一定的基礎條件下進行實施,所以說我們如果不解決最為重要的水問題,火星就算是又能力上去,也只是「幻想」。這些標準是缺一不可的。

相關焦點

  • 人類要如何改造火星,才能使其成為「地球」?科學家建議三步走
    未來,隨著人口的增多和對資源需求的增長,人類無疑會踏入星際徵途之中,而旅途的第一站很有可能就是火星。科學家建議,對於火星環境的改造可以分為三步走,首先,我們要重建火星磁場,其次,我們需要進行生態系統的形成,最後再進行地球環境的形成。
  • 如何改造火星,讓火星適合人類居住
    火星作為離地球較近、與地球具有很多相似點的行星,人們對於火星具有很大的期望,那麼究竟可以不可以對火星進行改造,將火星改造成為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呢?如果人類能夠在火星上定居,一些條件是必備的。首先,要有水和氧氣,火星要有磁場,產生大氣層來防護太陽輻射,其次,火星的溫度也要升高。首先,水是生命的必需品,在火星上生成水有多種方式。火星的地層中發現了直徑約20公裡的湖,由於火星的溫度很低,這些水都是凍在地下,如果將地下水開採出來(難度較大),那麼久可以提供大量的水。
  • 卡爾達肖夫指數:我們如何衡量一個文明的技術進步?
    > 那麼,在周遭混亂的局面之中,我們如何衡量出所有令人振奮的科學創新與發現呢?他的模型被稱為「卡爾達肖夫指數」(Kardashev scale),該指數以文明能夠利用的能源數量為基礎,來衡量文明的技術進步程度。大體上來說,一個文明擁有的技術越先進,能夠利用的能源就越多。隨著能源利用率的提高,文明社會可以進一步改進技術。卡爾達肖夫認為,人類文明將達到其技術和利用能源的能力所能達到的程度。
  • 如果科學家成功解決了火星的溫度低問題,人類就有望到火星居住?
    在宇宙中,能讓人類一直研究不斷的星球目前只有兩個。一個是火星,一個是月球。這兩個星球人類在很早就已經登陸成功,順利徵服。從那以後,對於火星和月球的研究也是不斷更新。雖然人類對於火星和地球的研究很深遠,但是這兩個星球無論是哪個,都還不具有讓人類居住的環境和條件。
  • 2021年著陸火星,需要多長時間才能適合人類居住?
    最近幾天,上海關舉辦了關於網際網路的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天津舉辦了關於經濟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而北京呢,昨日也舉辦了一個「太空探索與人類未來」分論壇。論壇上,李國平表示,計劃在今年12月發射嫦娥四號,並在月球建設科研站。
  • 人類探索火星幾近痴迷,火星適合人類居住嗎?想在火星安家太難了
    人類如此頻繁的探索火星,火星適合人類居住嗎?目前來看,火星是不適合人類居住的。一般情況下,從地球發射的探測器經過6個來月的時間就可以抵達火星。雖然火星距離地球很近吸引著人類不斷地去探索它,但火星的自然環境對於人類來講是非常的惡劣的。火星上面的環境有多惡劣呢?這三點就夠人類受得了。
  • 人類探索火星幾近痴迷,火星適合人類居住嗎?想在火星安家太難了
    前幾天我們的天問一號動身前往火星了。除了我們國家的天問一號,今年還有三個探測器將要飛往火星。據有關資料顯示,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到現在人類已經向火星發射了40多次探測器。火星是人類探索最為頻繁的星球。人類如此頻繁的探索火星,火星適合人類居住嗎?目前來看,火星是不適合人類居住的。
  • 遠古時期的火星比地球更適宜居住?
    科學家樂觀地認為,由於發現了火星上過去有水的現象,他們可能會揭開火星上存在生命的一些證據。如果發現生命,人類就有具體證據表明,它們不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形式。但是,此次任務不僅僅在於嘗試回答人生最偉大的奧秘之一,它還在於觀察人類如何去火星。火星大氣中是否有產生氧氣的方法?是否有任何能夠支持人類生活的資源,例如地下的水?
  • 第二地球被發現!比火星更適合人類居住,可能已有生命
    第二地球被發現!比火星更適合人類居住,可能已有生命 2020-11-09 13:33 來源:科技看天下
  • 人類如何登陸火星?登陸火星的方法,步驟及意義
    我們所需要的科學知識和技術,能夠讓人類探索火星得以實現,這些科技都在我們的掌握之中,但如何真正實現登陸火星,還需要將這些科技整合,並且結合目前火星探測器得到的數據資料,整合為一套合理的方案,並先在地球模擬實驗。
  • 火星怎樣才能改為「地球」?馬斯克:10000顆核彈足以解決
    隨著我們人類的科技水平不斷發展,地球明顯已經滿足不了我們人類的探索了,如今的人類將視野已經放在了外空,航空航天技術成為了一個國家和地區人們重點發展的對象。如今的人類早已可以踏足外空,在自從發射火星探測器後,很明顯一個月球已經滿足不了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了。
  • 想去火星探險?滿足你不出地球的」夢想「,這兩個地方了解一下?
    想去火星探險?滿足你不出地球的」夢想「,這兩個地方了解一下?01假如地球不再適合居住在不少的災難科幻片中,我們都曾經看到過,地球因為某些原因導致了不再適合人類居住,這個時候科學家就會出現,證明現在最適合我們居住的地方就是火星,甚至在如今也有不少儀器幫助我們勘探火星。
  • 低重力、缺氧氣,人類該如何設計火星殖民城市?
    登陸到火星並為人類創建一個新的落腳點能夠進一步打破技術、人類心智和設計的極限,並且有可能讓我們懂得如何在地球上更好地生活。 到地球之外的空間居住能夠讓我們有機會去嘗試新的社會和環境體系,其中必然會吸取我們在地球所汲取的一些經驗和教訓。
  • 火星或將是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這個理由不牽強!
    火星一直是人類想要徵服的星球,早在上世紀60年代的時候,人類就發射火星探測器,想要一探火星,火星探測機會貫穿了人類航天史,從人類可以發射火箭一直到現在,世界各國都在努力的了解這顆星球,那為什麼人類多這顆太陽系第四顆星球如此的著迷呢?因為火星是人類在太陽系裡面和地球最為接近的星球,它的地表結構,以及含有水的證明以及和地球相似的重力,都讓火星成為人類星際移民的首選。
  • 比地球還適合人類居住?這些行星真的存在嗎?
    導讀:地球作為人類的發源地,無疑是最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星。然而隨著近代科技的發展,尤其是工業革命以後,人類對地球造成了巨大的傷害,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影響著人類的發展甚至生存!人類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 當火星被地球化百年之後,人類從地球文明走向宇宙文明!
    我們在用21世紀的知識解決22世紀的問題,100年以後人們會說生活在21世紀早期的那些人正在談論使火星地球化的問題,他們真有遠見,但是氟碳氣體和綠色植物來使它地球化的做法有點落伍,他們會用22世紀的技術來完成這個目標。
  • 人類如何在地球之外生存?
    ,產生足夠的動力,驅動運輸工具,才能到達其他星球。地球這樣的生存環境,主要依靠太陽輻射獲取能量,效率太低。宇宙中可能還有其他的生存模式,他們可能通過核聚變生產出足夠的能量,滿足生存需求。這種方式值得人類考慮。
  • 100萬人送上火星你願意去嗎?至少三個條件達到才可能居住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對於如今的地球來說,可以說是宇宙之中暫時唯一可以居住的天體,而對於熱議最多的火星來說,未來是否人類可以居住上去,暫時還不明確。而同時,如今火星表面也是不能過直接生存的,因為除了最基本的氣溫不適應之外,乾燥的環境也沒有辦法做任何事情,如果100萬人被送往火星,那必須建立所謂的「火星溫室」才有可能,所以說火星是不能直接居住的,二氧化碳組成的大氣會讓你直接窒息。至少從如今的情況來說,是沒有人敢去挑戰的。如何才能真正地在火星居住?
  • 解密火星有沒有生命存在適不適合人類居住
    火星上到底有沒有生命,對於這個話題,不光是科學家,還是天文愛好者,一直在探討,就連許許多多人們,都被吸引過來,適合人類居住星球,肯定要找到和人類生存至關重要水存在才行,地球人想移民外星球,水資源太重要了,對於科學家,通過科學儀器和天文觀測,火星上到底也沒有水,適不適合人類居住,至今
  • 火星適合人類居住嗎?
    我們都很好奇偌大的銀河系裡,難道只有地球能夠有人生存嗎?有人會想我們什麼時候可以移居到其它星球呢?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火星是否適合人類生存。火星的基本特徵火星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均半徑為1. 52AU,根據克卜勒第三定律可以計算出它的公轉周期T=1.88。火星自轉一周的時間為24小時37分鐘,碰巧與地球的自轉周期非常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