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物理學家第一次模擬原子核就躍入量子計算

2020-12-05 博科園
博科園:科學科普-物理學類

美國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是第一個用量子計算機成功模擬原子核的科學家。這一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展示了量子系統計算核物理問題的能力,並作為未來計算的基準。量子計算是由美國理論物理學家理察·費曼在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的,它是根據物質的量子原理進行計算的。與普通的計算機比特不同,量子計算機使用的量子位單位存儲在兩種狀態系統中的信息,比如電子或光子,它們被認為是同時存在於所有可能的量子態(一種被稱為疊加態的現象)。

一個氘核的圖像,一個質子和一個中子的束縛態。圖片:Andrew Sproles, 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ORNL量子信息專家Pavel Lougovski和田納西大學的理論核物理學家Thomas Papenbrock共同領導這個項目:在經典計算中,用0和1來寫,但是有了一個量子位,就可以擁有零、一個和任何可能的零和一個組合,因此獲得了大量的存儲數據的可能性。在2017年10月,multidivisional ORNL團隊開始開發代碼,通過DOE的量子Testbed Pathfinder項目對IBM QX5和Rigetti 19Q量子計算機進行模擬,以驗證和驗證不同量子硬體類型的科學應用。

研究人員使用免費的py奎爾軟體(一種用於在量子指令語言中製作程序的庫)編寫了一段代碼,先發送到模擬器,然後再發送到基於雲的IBM QX5和Rigetti 19Q系統。該研究團隊完成了超過70萬次的量子計算,測量了氘核的能量,質子和中子的原子核束縛態。從這些測量中,研究小組提取了氘核的結合能——將其分解成這些亞原子粒子所需的最小能量。氘核是最簡單的複合原子核,使它成為該項目的理想候選。

量子位是量子兩態系統的通用版本。它們沒有中子或質子的特性,可以將這些屬性映射到量子位,然後用它們來模擬特定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就是結合能。與這些量子系統合作的一個挑戰是,科學家必須遠程運行模擬,然後等待結果。ORNL計算機科學研究員Alex McCaskey和ORNL量子信息研究科學家Eugene Dumitrescu對每一個測量數據進行了8000次的測量,以確保其結果的統計準確性。在網際網路上做這件事真的很難,這個算法主要是由硬體供應商自己完成的,他們實際上可以觸摸到機器正在轉動旋鈕。

研究小組還發現,由於晶片上固有的噪聲,量子設備變得難以處理,這將極大地改變結果。McCaskey和Dumitrescu成功地採用了策略來降低高錯誤率,例如人為地在模擬中添加更多的噪聲,以觀察其影響,並推斷出零噪聲的結果。位於ORNL的橡樹嶺領導計算設施(OLCF)的科學計算小組的計算科學家Gustav Jansen說:這些系統真的很容易受到噪音的影響。如果粒子進入並撞擊量子計算機,它真的會扭曲你的測量值。這些系統並不完美,但在與它們一起工作時,可以更好地理解內在錯誤。

在項目完成時,團隊的兩個和三個量子位的結果在一個經典計算機上的正確答案分別為2%和3%,而量子計算在核物理學界成為第一個。在未來的量子系統中,理論上的原理模擬為計算更重的原子核和更多的質子和中子鋪平了道路。量子計算機在密碼學、人工智慧和天氣預報方面都有潛在的應用,因為每一個額外的量子位都會被糾纏或與其他的量子糾纏在一起,從而成倍地增加最終被測狀態的可能結果的數量。

然而,這種好處也會對系統產生不利的影響,因為錯誤可能會隨著問題的大小呈指數級增長。Papenbrock說,研究小組的希望是,改進後的硬體將最終使科學家能夠解決傳統高性能計算資源無法解決的問題——即使是在OLCF的問題上。在未來,複雜原子核的量子計算可以解開有關物質性質、重元素形成和宇宙起源的重要細節。這項名為「原子核雲量子計算」的研究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博科園-科學科普|參考期刊文獻:物理評論快報|來自:橡樹嶺國家實驗室

相關焦點

  • 預測原子核的極限:科學家模擬核素圖區域
    在以原子核內中子數為橫坐標,以質子數為縱坐標的核素圖上,在豐質子一側和豐中子一側,各有一條邊界線,超過邊界線的原子核將只能以質子/中子發射為其衰變方式,稱為原子核滴線,豐質子一側的滴線稱為質子滴線,豐中子一側的滴線稱為中子滴線。新穎的計算方法使得研究從氦到鐵元素之間的近700種同位素成為可能,從而表明了哪些原子核可以存在而哪些原子核不存在。
  • 精確計算原子核的結構?
    新研究為精確計算原子核的結構開闢了道路,在一項結合實驗研究和超級計算機理論計算的研究中,科學家們確定了硼兩種同位素的核幾何形狀。這一結果將為科學家們精確計算其他原子核的結構開闢一條道路,科學家們可以通過實驗驗證這些結構。
  • 走進研究院 | 量子計算與量子模擬
    摘要 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在過去的幾年裡發展迅速,人們期望今後涉及多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將是一個發展的重點,本文將回顧這個領域的主要進展,包括量子多體模擬,量子計算,量子計算模擬器及量子計算雲平臺,量子軟體等內容,其中量子多體模擬又涵蓋量子多體動力學,時間晶體及多體局域化,量子統計和量子化學等的模擬,同時將對今後的發展方向做出展望
  • 谷歌量子計算登Science封面,首次對化學反應進行量子模擬
    ,用量子計算來模擬也更為合理。只需更少的運算量和信息,就能計算出化學物質的性質。量子計算機模擬化學分子用處巨大。除了谷歌外,其他擁有量子計算技術的公司也在也研究,微軟就是其中一員。上個月,微軟發表了一篇文章,用量子計算幫助化學家尋找催化劑,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醛。展示了量子計算與化學結合的應用前景。
  • 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進展
    北京時間11月19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Trento)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他們開發了一種專用的量子計算機——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
  • 量子計算機首次模擬高能粒子碰撞實驗
    如果實驗團隊能夠擴大量子計算機的規模,就有可能處理對於普通計算機來說處過於複雜的計算。為了準確理解理論的預言,物理學家一般會做計算機模擬。然後對比模擬的結果和真實的實驗數據來檢驗理論。然而在某些情況下計算過於困難,無法通過第一性原理做出預言。
  • 谷歌量子計算裡程碑式突破:首次成功模擬化學過程
    在我們對量子技術的眾多預期中,最令人興奮的一項就是以前所未有的水平上模擬化學過程。現在,我們完成了對化學反應的第一次成功模擬。就化學而言,這是我們所知道的最簡單的反應之一。二氮烯是一對雙鍵連接的氮原子,每個氮原子上再接一個氫原子。
  • 超冷原子量子計算與量子模擬領域獲重大突破
    超冷原子量子計算與量子模擬領域獲重大突破最新發現與創新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苑震生等在理論上提出並實驗實現原子深度冷卻新機制的基礎上,在光晶格中首次實現了1250
  • 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
    石千惠、梁琰製圖/光明圖片本報北京11月19日電 記者齊芳、常河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他們開發了一種專用的量子計算機——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模擬器
  • 中國科大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
    央廣網合肥11月19日消息(記者劉軍)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他們開發了一種專用的量子計算機---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
  • 我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新突破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等聯合國際研究團隊,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實現了利用規模化量子體系求解複雜物理問題的重要突破。這一成果19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 我國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與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據中國科大網站6月19日消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他們在理論上提出並實驗實現原子深度冷卻新機制的基礎上,在光晶格中首次實現了1250對原子高保真度糾纏態的同步製備,為基於超冷原子光晶格的規模化量子計算與模擬奠定了基礎。北京時間6月19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雜誌以「First Release」形式在線發布了該研究成果。
  • 超導量子計算實驗進展:動力學相變的超導量子模擬
    不過很快他就改變了主意,八十年代初,費曼指出,經典計算機並不是一個解決量子問題的有效工具,世界是量子的,一個簡單的包含幾十個粒子的量子系統,就超越了經典計算機的計算和存儲能力,所以我們需要一臺量子計算機,一個按照量子力學原理運行的計算機。援古證今,在中國古代用算盤的時期,人們無法想像計算機會有什麼用,而現在我們也面臨同樣的問題,量子計算機我們需要嗎?它能做什麼?
  •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谷歌量子計算模擬化學反應登Science
    但遺憾的是,由於量子變量的數量和統計數據的指數式增長,除了最小的系統之外,所有量子化學方程的精確解仍然無法用現代經典計算機得到。然而,通過使用量子計算機,利用其獨特的量子力學特性來處理經典計算機難以處理的計算,可以實現對複雜化學過程的模擬。
  •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谷歌量子計算模擬化學反應登Science
    時隔不到一年,谷歌量子計算又登上了《Science》封面。這一次,他們用量子計算機進行了一次化學模擬,這是迄今為止人類用量子計算機進行的最大規模化學模擬,揭示了通往量子化學系統逼真模擬的路徑。根據支配化學過程的量子力學定律對該過程進行精確的計算預測是一種進行化學領域前沿探索的工具。
  • 中科大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 與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記者6月19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教授潘建偉、苑震生等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他們在理論上提出並實驗實現原子深度冷卻新機制的基礎上,在光晶格中首次實現了1250對原子高保真度糾纏態的同步製備,為基於超冷原子光晶格的規模化量子計算與模擬奠定了基礎。
  • 谷歌量子計算登《科學》封面 量子模擬了化學反應
    去年10月,谷歌的量子計算機因為實現了「量子優越性」登上了Nature封面,僅用了200秒就解決了超算需要1萬年才能求解的量子電路採樣問題。  這臺量子計算機還能幹什麼?谷歌說過,能模擬化學分子。不到一年時間,他們就做到了。  因為分子遵循的是量子力學,用量子計算來模擬也更為合理。只需更少的運算量和信息,就能計算出化學物質的性質。
  • Google量子計算首次模擬化學反應 可用於開發新化學物質
    雖然飛機第一次試飛只飛了12秒鐘,看起來沒有實際用處,但它證明了飛機飛行的可能性。」皮查伊認為,其實量子計算真正令人興奮的地方在於,根據已有的物理理論,我們所處的宇宙在最根本的層面上遵循量子法則,因此早期的量子計算應用能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宇宙的工作方式,並在後來逐漸實現能按量子物理對分子和分子間作用進行精確模擬,在醫學和碳排放治理等涉及化學的重要研究領域發揮作用。
  •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谷歌量子計算模擬化學反應登上Science封面
    時隔不到一年,谷歌量子計算又登上了《Science》封面。這一次,他們用量子計算機進行了一次化學模擬,這是迄今為止人類用量子計算機進行的最大規模化學模擬,揭示了通往量子化學系統逼真模擬的路徑。根據支配化學過程的量子力學定律對該過程進行精確的計算預測是一種進行化學領域前沿探索的工具。
  • 解密「幽靈粒子」中微子如何與原子核互動
    原子核,即由質子和中子(統稱「核子」)被強力捆綁而成的複雜系統。這一認識對於解開一個更大的謎題至關重要:為什麼中微子在太空或物質中「旅行」時會神奇地產生三種不同類型(也稱作「味」)形變。為解開中微子的重重謎團,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分別利用MiniBooNE和NOvA兩類粒子探測器進行了兩組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