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大研製出綠色高效油水分離膜材料

2020-10-15 正北方網

近日,內蒙古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賽華徵課題組採用奶茶、果凍中的常用配料椰果,加工成綠色、高效的油水分離膜材料,為解決世界性的海洋石油汙染問題提供了新思路。

近年來,隨著石油化工行業及海洋運輸業的迅猛發展,包括海洋原油洩漏在內的油料汙染水體事件頻繁發生。如果油水混合物不能有效分離,不僅導致資源的浪費,而且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汙染。採用膜分離技術將混合物中的油水兩相進行分離被認為是一種高效、節能、廉價的方法。

內科大化學與化工學院教師賽華徵說:「奶茶、果凍等食品中為大家所喜愛的椰果不同於椰肉,並不是樹上長的椰子,而是由椰汁作為營養成分之一經微生物發酵而來的纖維素水凝膠,其微觀結構為直徑僅有20~80 nm的超細納米纖維絲構成的三維網絡。這種獨特的微觀結構以及纖維自身良好的親水特性使其呈現出優異的水下疏油特性,將其泡進食用油中再撈出,發現椰果塊表面完全不沾油。」

賽華徵課題組在不破壞椰果塊微觀結構的情況下,通過簡單的打漿、抽濾工藝將其加工成薄膜,整個製備過程綠色、簡便。所得的薄膜可以實現水流快速通過而油滴不通過,油水混合物及水包油(O/W)型乳液的油水分離效率均超過99.7%。

此外,相關工作有內科大本科生作為主要完成人參與其中,在此基礎上還獲得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支持,團隊成員在進一步拓展相關材料應用領域的同時,正積極發掘小小椰果塊的更大價值。(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格日勒圖)

相關焦點

  • 【技術】膜分離材料在含油廢水處理中的研究進展
    02、無機陶瓷膜材料無機膜材料具有耐高溫、耐腐蝕性、機械強度高、抗汙染物的能力強、滲透量大、容易被清洗、分離性能好和使用壽命長等優點,在油水分離過程中已經得到了比較廣泛的應用。而無機材料膜中應用最多的為無機陶瓷膜材料。Nandi等[5]以高嶺土、石英、長石等無機物為前驅體製備出低成本無機陶瓷膜。
  • 耐用型高效油水分離新材料--超疏水/超親油性微膠囊
    科學家們從生物界獲得靈感,對超疏水性的功能材料在研究油水分離領域的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大多數研究人員將超疏水的潤溼機理歸因於表面呈現的納米/微米級粗糙結構及其表面化學性質,此外,超疏水表面通常伴隨超親油特性,故可以依靠超疏水/超親油的油水分離材料可以將油相吸收至材料中,而水被排斥與材料外。
  • 寧波材料所在PVDF油水分離膜材料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傳統油水分離方法主要包括氣浮法、離心分離法、吸附和燃燒等,但均存在效率低、成本高、應用範圍窄等缺點。超浸潤分離膜由於具有結構可控性好、分離效率高和分離精度高的優點,目前成為油水分離領域的研究熱點。近期,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劉富團隊(先進功能膜)在高性能聚偏氟乙烯(PVDF)油水分離膜方向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  1)PVDF瞬時催化及油水分離膜。
  • 哈爾濱工業大學研製出超疏油/超親水塗層材料
    以往的油/水過濾分離法採用親油/疏水材料實現阻水通油,存在兩個問題:首先是相對水而言油的黏度較高,容易附著在過濾網孔上使網孔堵塞,大幅降低過濾效率;另外一方面由於水的密度較大,重力作用下水先接觸過濾網膜,容易在網膜表面形成水膜,而密度較小的油只能浮在水膜上方使得分離無法持續。
  • 油水分離新技術滲透速率提高5個數量級
    油水乳液經微通道過濾獲得的高純水相,總有機碳含量降至25ppm以下,油水分離效率達99.9%以上。相關成果日前發表於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子刊《iScience》。  油水分離,是一種將油水混合物分離,以實現廢油回收利用、汙水淨化排放的綠色技術,被廣泛應用於餐飲廢水處理、生活汙水處理、石油化工工業等領域。傳統分離方法僅局限於油滴尺寸較大的情況。
  • 蘇州納米所高粘度油水分離研究取得新進展
    然而,因海洋漏油、工業廢油和生活用油等產生的含油廢汙水也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危害人類健康,成為人類生存發展的新挑戰,油水分離也成為全世界共同的研究課題。在油水分離中最令人頭疼的難題之一是原油、重油等高粘度油的分離或漏油處理,該類油極易粘附並汙染分離材料和設施,造成其功能失效,很多超浸潤材料也不能倖免。
  • 具有優異耐久性以及快速有效油水分離能力的水下超疏油膜的製備
    膜分離技術因其具有可連續化操作、高效以及環境友好等諸多優勢被認為是一種有前景的油水分離方法。從原理上看,具有相反表面潤溼性的膜材料,如疏水-親油型和親水-疏油型膜都可以實現含油汙水的有效分離。然而,疏水-親油型膜的表面容易被油汙染,在使用過程中的分離效率也會不斷下降。相比之下,親水-疏油型膜具有優異的憎油性,可以有效的避免使用中的膜汙染問題。
  • 油水分離技術,你了解多少?
    由於油、氣、水的相對密度不同,組分一定得油水混合物在一定得壓力和溫度下,當系統處於平衡時就會形成一定比例的油、氣、水相。當相對較輕的組分處於層流狀態時,較重組分液滴根據斯託克斯公式的運動規律沉降,重力式沉降分離設備即根據這一基本原理進行設計。有斯託克斯公式可知,沉降速度與油中水分半徑的平方成正比,與水油的密度差成正比,與油的粘度成反比。
  • 新書訪談 | 郭志光研究員談仿生油水分離工程材料
    首先,對油水混合物體系特徵進行了概述,歸納了仿生油水分離材料的基本研究思路及方法;即從自然界生物獲取靈感,闡述了一系列具有特殊潤溼性的生物表面,為後續構築油水分離工程材料提供靈感和思路。繼而對固體浸潤性的基本理論進行梳理,列舉了一系列自然界可用於油水分離的超潤溼材料。針對分離形式的多樣性,論述了過濾型油水分離材料和吸收型油水分離材料。
  • 膜分離,膜濃縮-植物提取液分離純化|世達膜科技
    膜分離,膜濃縮-植物提取液分離純化一、膜分離技術1.膜技術及其發展膜分離技術是一項新興的高效分離技術,是 21 世紀綠色、節能的高科技產業技術,已引起世界各國政府高度重視,成為競相研究、開發、膜是兩相之間的選擇性屏障,是一種高分子材料,通過壓差作用將料液進行選擇性分離的一種新型分離材料,通過膜材料進行的分離過程稱作膜分離。它與傳統過濾器的不同在於,膜可以在分子級別內進行分離,並且這一過程是一種物理過程,不需發生相的變化和添加助劑。膜的厚度一般為納米級,依據其孔徑的不同,可將膜分為微濾膜、微濾膜、納濾膜和反滲透膜。
  • 膜分離技術在海水淡化中的應用
    膜分離技術在海水淡化中的應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海水淡化膜分離技術作為一項高新技術,已成為新世紀解決水資源、能源和環境等領域重大問題的共性技術之一。文章介紹了膜分離技術及其特點,分析了膜分離技術在海水淡化中的具體應用,探討了膜分離技術在海水淡化中應用的開發前景。
  • 川大趙長生團隊:離子液體聚合物改性棉布製備及雙向油水分離研究
    研究背景油和水的相互汙染在多個領域都得到了越來越多人們的關注。從新型材料的研製出發,通過吸附或分離的方式消除油水汙染也逐漸成為了熱點的研究方向。近日,趙長生教授課題組專職博士後張翔博士利用離子液體聚合物(PIL)通過離子交換可以實現親水-疏水性質轉換的特性,製備了親疏水性可切換,能夠同時用於「油移除」或「水移除」的雙向油水分離材料。
  • 天大姜忠義教授JACS:氣-固界面聚合COFs膜與高效分子分離
    通過提高反應溫度、優化單體在固相界面的均勻分布,在9 h內即可獲得高結晶度且超薄的COFs膜,較傳統方法的製備時間縮短了8倍,膜厚度可在20 nm~1μm間調控。得益於超薄的厚度與規則有序的孔道結構,氣-固界面聚合法製備的COFs膜表現出超高的溶劑通量和優異的分子分離性能。
  • 油水分離新材料 降低汙水處理成本
    中科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近日成功研發出一種磁性材料除油技術及光/電催化氧化技術,能有效處理油田產生的含聚合物汙水,改善回注汙水水質,使汙水達到回注地層標準
  • 曾志翔:親油疏水材料與溢油應急裝備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如美國墨西哥灣因漏油事件,大連新港油罐區發生爆炸和原油洩漏事故,渤海中部的蓬萊19-3油田先後發生溢油事故,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和生態破壞。如何提高吸附效率,減少對環境的破壞,研製出效果更好的吸附材料,一直是科學家們關注的重點。  傳統的溢油應急清理包括以下幾種方法。圍油欄、吸附、撇油器機械法回收、溢油分散劑、微生物等。
  • 寧波材料所親油疏水溢油應急材料實現產業化
    這些方法存在諸多缺點:吸附材料吸油的同時也吸水,油的回收較為困難;對油汙處理速度較慢,效率較低;殘留的薄油層分散到水裡,形成乳化油,嚴重影響海洋生物的生長。  為解決這些問題,實現高效、快速的溢油應急處理,寧波材料所海洋功能材料研究團隊曾志翔、王剛等研究人員,研製了系列親油疏水材料,並基於這些材料開發新型智能溢油應急裝置。
  • 【材料】Nat. Commun.:首例高效H2/CO2氣體分離的二維MXene膜
    ‍‍‍‍近年來,石墨烯等一系列二維材料在分離領域的應用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
  • 寧波材料所開發出超親/超疏聚偏氟乙烯微孔膜
    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功能膜團隊發展了一種非溶劑輔助熱致相分離的方法(Nat-ips)(Desalination, 2012, 298,99-105),製備出具有互穿網絡雙連續結構的聚偏氟乙烯微孔膜,即採用聚偏氟乙烯的非優良溶劑、在低於聚偏氟乙烯熔點的溫度下得到熱力學穩定聚合物溶液,通過降低溫度以及採用非溶劑的方法,誘導聚偏氟乙烯發生相分離,
  • 新型MOF-聚合物MMMs膜,高效分離手性分子!
    如今,常見的藥品、食品添加劑等都含有純度較高的手性分子,所以快速、高效的分離手性分子的外消旋混合物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最近,金屬-有機骨架(MOFs)及其衍生物構成的薄膜是一類新興的微孔材料,被用作高效的分子分離膜。其中,部分純手性MOFs有望用於分離手性分子。
  • 膜分離技術詳解,塗山環保
    他們對應不同的分離機理,不同的設備,有不同的應用對象。膜本身可以由聚合物,或無機材料,或液體製成,其結構可以是均質或非均質的,多孔或無孔的,固體的或液體的,荷電的或中性的。膜的厚度可以薄至100μm ,厚至幾毫米。不同的膜具有不同的微觀結構和功能,需要用不同的方法製備。制膜方法一直是膜領域的核心研究課題,也是各公司嚴格保密的核心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