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藝術為什麼會令人沉迷?比雜技還刺激,明白原理你也可以挑戰

2021-01-14 騰訊網

跟著石頭搖滾起來!rock and roll!

如果不是因為一個偶然機會,我真不太可能知道這世界上還有一種叫做「巖石平衡」的藝術形式,它的英文名叫做Rock Balancing,所以翻譯成「搖滾平衡」也是極合適的。

而在知道了它之後,我就無法不發出「城會玩」的驚嘆,並被徹底折服了。你相信嗎?下面這張照片裡從上到下五塊石頭之間沒有任何膠水或用作黏合的物質,而僅僅只是憑藉重力疊在一起

還有像是這樣式兒的——

以及這樣式兒的——

是不是乍舌了?!以上,都是藝術家Pascal Fiechter在他的個人網站「重力冥想」上po出來的作品,而所有這些出現在畫面中的石頭,完全只是靠他自己的感覺被堆成各種造型,除了重力和摩擦力,沒有任何工具或輔助,所以被定格在照片中的這個瞬間,只需要一陣微風就有可能不復存在。

在維基頁面中,巖石平衡被定義為「一種藝術、學科或愛好,讓石頭在各個位置上自然地相互平衡,不使用粘合劑、電線、支架、環架或任何其他有助於保持建築平衡的裝置。

在巖石平衡藝術中,結構穩定性取決於每個巖石質心相對於其支撐點的位置。雖然說即使只擱置在一個點上也有可能不動,但通常而言,為了讓單塊巖石儘可能穩定,通常需要至少三個接觸點,以形成三腳架。

一般來說,三個點越靠近,巖石的穩定性越差,因此應該儘量避免,但也有藝術家為了追求這種岌岌可危的美而去搭建這種險象環生的結構。

此外,巖石之間摩擦的也將決定其能否搭成,特別是當巖石們以一定角度彼此固定時。自然界中的微小響動,如風、雨、雪和局部地面振動都有可能造成作品的坍塌。

作為一小撮以堆儘可能多的石頭為人生重要追求目標的搖滾平衡分子中的一員,Pascal Fiechter入行不算早,上個世紀90年代末在瑞士蘇黎世湖畔第一次看到了這種表演,被深深吸引,從此追隨Andy Goldsworthy和Adrian Gray等先驅們的腳步,成為一名後起之秀。

他在關於這項運動的介紹和哲學敘述中寫道:它也經常被視為一種積極的冥想形式,你可以在冥想中迷失幾個小時……它鼓勵信心,創造力和對物理定律的掌握,它也會訓練你的耐心和斷舍離……它會以不同方式影響我們,但我確信它在平衡者和自然之間創造了邊界……在我看來,最重要的是當一個人忘記了除了手中巖石之外的所有東西,它是中心點和重力的後果。

他認為,像許多其他從玩樂開始的運動一樣,人類以這種方式來找回自己的原初。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大腦裡沒有任何「構建的現實」,比任何成年人都更接近此時此刻,似乎更容易快樂,更容易專注。

而當有一天,我們選擇坐在「泥土」裡,抓起幾塊石頭,重新開始做一個孩子的時候,這就成了其最大的意義。

Pascal Fiechter還介紹了幾種最常見的巖石平衡結構,包括串聯平衡、對抗平衡、經典巖拱、平衡巖拱、巖石堆、巖石樁和平衡球。

指的是將一系列巖石的重心對齊成豎直一排,這是每一個巖石平衡裝置的第一步,其目標是保持接觸點儘可能小。

這是更進一步的技術,較低的巖石將依賴於放在它上面物體的重量來達到平衡狀態

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接觸點位於一個軸上,另一種類是接觸點彼此分開,呈現為S型或索性有多個軸,如下面的示例。

來自於用巖石建造房屋或橋梁的古老方式。要建造一個拱,必須在兩個堅固點之間放置一組巖石,形成一個弧度,其中心高於原來的兩個點

在橋梁和拱門的修建中可以使用腳手架,但在巖石平衡藝術中,這並不是必須的。

與經典拱形唯一的不同在於,它更富於具挑戰性:更光滑的石頭,更大的弧度,更刁鑽的角度,以及你還可以在其中放一塊來充爆你的成就感。

通常是石塔型的結構,Pascal Fiechter說他通常使用1/3技術,也就是一層一個石頭一層三個石頭的交替,通常足夠小心的話,可以達到非常高的高度。

與巖石堆最大的不同在於,巖石樁不追求高度,而追求穩度,它也被稱為堆石標,這種形式比較常見,可說遍布全球,用於路徑標記、儀式物、定位埋藏、地標等目的。

在這種類型的雕塑中,人們傾向於將大量通常平坦的巖石堆疊在一起形成圓形,或其他任何其他形狀。

其主要想法是在一個非常小的基礎上,不斷將其拓展以獲得更大的寬度。

隨著這項運動被更多人所熟知,它也逐漸形成了一個日益龐大的愛好者群體。這幾年來,蘇格蘭地區都會在每年4月舉辦歐洲堆石錦標賽(European Stone Stacking Championships),引來了歐洲各地的參賽者,大家一起比賽交流。

下面再來介紹幾位不容錯過的巖石平衡藝術家

領域內極富盛名的藝術家Adrian Gray,2015年的時候,曾受曼島政府的委託,在這座以旅遊資源著稱的島上搜尋完美的巖石和地點來搭建作品,並由攝影師Mikael Buck進行拍攝,作為其國際宣傳項目的一部分。BBC曾製作過一個關於他的紀錄片The One Show

聲名鵲起的加拿大人Michael Grab,畢業於科羅拉多大學社會學專業,在從事一份倉庫管理的工作後潛心研究了很多神秘事物,並最終從巖石平衡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平靜和天賦

他喜歡去往偏遠的自然環境,並把工作過程在博客上用圖文記錄下來,本文開篇的視頻即來自於他的記錄剪輯。他在許多國家舉辦過自己的個展,2016年還來過中國上海。

英國雕塑家Andy Goldsworthy更是一位其中的領軍型人物,他畢業於布拉德福德藝術學院和普雷斯頓理工學院,是以環保為核心訴求的大地藝術中後期的重要參與者,其作品形式廣泛,且有一些相當具有影響力。

在這項平衡藝術中,Goldsworthy可謂不拘一格,取材多變,包括冰塊、木頭枝杈等都成為過他的創作元素。

ABOUT.

科學藝術研究中心是一家非營利機構,以「跨界促生變革」為核心,致力於打造國內首家科學藝術家們的研究與創新平臺,來促進不同學科領域間的高度交叉融合。科學藝術研究中心集創作與傳播為一體,推動科學知識的大眾普及。

轉載請聯繫:info@as-org.com

想要獲取更多信息請搜索

微信公眾號/微博:科學藝術研究中心

相關焦點

  • 《雲中行走》|挑戰權威、塑造情感的高空藝術
    有趣的是,這些精神與好萊塢、「美國夢」的某些思想似乎正好契合:崇尚自由、個人主義,張揚而又激昂的情緒宣洩,又同時融入了藝術領域的自由發散,漠視不變地規則,並不斷地對其挑戰,說到底,鋼索雜技,也是對自然定律的挑戰,漠視物理規則,在鋼索之間創造只屬於自己的,由人主導的人造法規,這個法規決定著,他既要為觀眾負責,使其滿足,又要對自己負責,尊重生命。
  • 挑戰地球引力:看起來似乎可以克服重力的5件事物
    但有一些時候,這個世界上所發生的事情似乎在挑戰我們所認識的真理。例如,在某些地方,你會看到水往高處流;又或者,你看到了某位魔術師向你表演的漂浮起來的球。這個世界的精彩之處遠比你想像的要更多,例如小編要為你帶來的,挑戰地球引力:看起來似乎可以克服重力的5件事物。
  • 讓業內人士冒冷汗的紀錄片,告訴你為什麼孩子會掉進手機的陷阱
    看起來出現什麼是偶然的,你過去按一下就會有東西出來,但你不知道會是什麼。 實際上,這些都是設計好的手段。 社交媒體的出現優化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繫,這種聯繫不斷地刺激著我們去刺激我們的多巴胺釋放
  • 了解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你就明白,為什麼越禁止孩子越沉迷遊戲
    而且更為離奇的是,其中的一名女人質還愛上了其中一名劫持者,並與他在服刑期間訂婚。這起事件引起了心理學家的注意,他們為此把這種同情罪犯的行為命名為「斯德哥爾摩綜合症」。那麼問題來了,人們為什麼會有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呢?這跟我們教育孩子有什麼聯繫呢?
  • 連城旅遊必看提線木偶戲,會書法和雜技的提線木偶,讓人嘆為觀止
    上面那張圖,你沒看錯,都是被邀請上臺學提線木偶的遊客。沒想到孩子們過於積極,搶光了體驗名額,大人只能在下面觀看。連城提線木偶是一種傳統戲劇。始於清末,清光緒二十四年。連城木偶誕生之初,行頭極簡,僅木偶18個(俗稱十八羅漢)。戲臺則用四根竹柱支撐,外加橫竹數竿,懸布為幕,幕前一桌二椅而已,於人家廳堂上亦可演出。唱腔採用閩西漢劇調,分生、旦、醜、淨。
  • 11張欺騙人眼的視錯覺圖,你明白其中的原理嗎?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錯覺,有一些藝術家更是刻意的製造出這些錯覺,這些錯覺大多都是利用人類大腦的一些習慣所創作的,但是無論如何,它們都是如此的令人著迷的存在,小編今天就選取了11個經典的視錯覺,證明眼見並非為實,你都明白其中的原理嗎?
  • 娛塘Video丨加盟《技驚四座》,黃豆豆:雜技演員們的堅持精神讓我敬佩
    文/視頻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艾修煜 實習生餘融 圖/節目組 全國首檔大型雜技文化節目《技驚四座》正於每周六晚9:10在廣東衛視播出。上周六的最新一期節目中,六組頂尖雜技達人輪番登臺炫技,以創新姿態追求極致藝術之美,極具感官刺激的雜技秀讓人驚出一身冷汗。
  • 被算法量產的「沉迷」
    最核心的驅動原理之一,是在未知的情況下提供忽然的獎賞。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回贏錢是什麼時候,而在贏錢的期望突然被超額滿足的那一瞬間,配合金幣落袋的合成音,多巴胺的分泌會猛然提升,讓你的愉悅程度爆表。 這種機制叫「變率強化」(variable ratio reinforcement)。如果實驗室裡的小鼠知道摁一個按鈕會掉下食物,但掉下時間不確定,那麼它摁按鈕的速度和頻率都會顯著增強。
  • 沉迷虛擬會喪命
    但我們似乎很少認真想過,這種神奇的沉浸式體驗究竟會對身心健康、道德倫理產生什麼樣的影響。,用戶沉浸到這種環境裡,可以感受到現實世界中無法得到的刺激。這種頭盔能夠去掉麼?至少現在還不行。動態的三維視覺體驗是虛擬實境技術中最重要的部分,目前的虛擬實境設備都要通過某種頭戴設備(比如頭盔、眼鏡)罩住你的眼睛,才能讓你看到那個虛擬的世界。如果你還想體驗聽覺、觸覺甚至嗅覺,那只能是在你身上佩戴更多的設備,然後將這些設備通過線纜或者無線網絡連接到計算機上。
  • 數字藝術與空間的碰撞,帶給你視覺盛宴
    將舞臺,演員,燈光等與數字藝術相結合創造出來的舞臺,將觀眾視覺體驗又向上推了一層,也激發著舞臺藝術家的無限創作欲望。Alivia and the Dark Evil由 Sila Sveta 團隊為印度尼西亞 Trans Studio Cibubur 遊樂園設計的一場未來5年永久展出的沉浸式表演,25 分鐘的演繹,呈現一場極致的數字藝術與雜技融合的視覺盛宴。視覺故事演繹與巨大怪物鬥智鬥勇,激烈搏鬥,最終取得勝利。
  • 沉迷手工製作、沉迷文字世界,和沉迷電子遊戲有什麼不同?
    都可以轉移注意力(當一個人壓力過重時,適當轉移注意力是減壓的方法之一。),另外,它們都會產生成果。所以,我們會認為三者都可以減壓,於是有人會認為對於減壓來說,它們並沒有什麼不同。那,既然三者都可以減壓,為什麼很少人反對沉迷手工和文字,而反對沉迷電子遊戲人卻很多呢?
  • 非洲小夥360度肢體旋轉挑戰人體不可能
    終於在14歲的時候,他參加一個當地的比賽獲得了冠軍,來到中國吳橋學習雜技,從此開始了他的雜技之旅。馬尼的名字,就是他在吳橋學習雜技時,他的老師幫他取的。在《技驚四座》的節目裡,馬尼通過柔術塑造一個精通化學的神秘博士的形象,以實驗為引子展開表演。
  • 科普帖丨是什麼在刺激你的多巴胺?
    自古以來人類發明了無數娛樂項目,這其中的樂趣更是不言而喻,而遊戲便是這其中最容易帶來快樂的項目,相信不少玩家也一樣認為,遊戲就能帶來純粹的快樂,也是最容易讓人沉迷的消遣項目,那麼玩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被稱為第九藝術的「遊戲」會有如此強大的吸引力?
  • 為什麼恐怖片越恐怖你越想看?是刺激嗎?
    那麼為什麼恐怖片越恐怖,你卻越想看呢?首先,我們說說恐懼對於人類的用處,這種情緒感受在安全可控的環境中,對於一些人來說是一種享受。當我們受到驚嚇時,腦內會分泌出一些化學物質,這些物質會造成我們生理上的變化。
  • 機· 科普帖丨是什麼在刺激你的多巴胺?
    自古以來人類發明了無數娛樂項目,這其中的樂趣更是不言而喻,而遊戲便是這其中最容易帶來快樂的項目,相信不少玩家也一樣認為,遊戲就能帶來純粹的快樂,也是最容易讓人沉迷的消遣項目,那麼玩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被稱為第九藝術的「遊戲」會有如此強大的吸引力?
  • 「無底洞」發現珍貴文物,專家卻對「中國雜技」讚嘆不已?
    中國是有名的歷史古國,在哲學,藝術,文學等反面都有獨特的造詣,這中國地大物廣,文化藝術方面肯定也是豐富多彩的,就單單拿這我們耳熟能詳的民間藝術來說,就有說不完的話。中國的民間藝術有手工藝品,中國傳統畫,地方山歌雜耍等,數不勝數,我們從很多的影視作品也可以了解到很多民間習俗,這些都是我們獨一無二的文化遺產。在1957年,中國的考古專家就在出土的多文物中最欣賞「中國雜技」,那麼,這個專家們讚賞不已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呢?原來這個令專家驚訝不已的東西就是「駱駝載樂俑「。
  • 《文明6》這款遊戲不但好玩還好看 絕對讓你沉迷!
    《文明6》這款遊戲不但好玩還好看 絕對讓你沉迷!近日外媒IGN採訪中,曾參與製作《文明4》與《文明5》,並且還將負責此次《文明6》項目的藝術總監Brian Busatti談及了關於這款將於10月份發售的回合制戰略新作的更多細節。「當我們著手設計《文明6》的時候,我們最先考慮的問題是玩家會怎樣去玩這款遊戲。」Busatti說道。
  • 藝術就是「臭美」?
    如果在畫室,老師說你的作品漂亮,那絕對是批評,是說你畫的俗。美也不等於藝術,美只是藝術進入大眾眼裡的某個方面,孤獨的美是單薄的,稱不上藝術,單薄的美即俗。天堂不是極樂園,哦,明白了,即使天堂也要「居安思危」。
  • 第五人格:雜技演員推演分析!樂天派的憨憨,故事卻把人虐哭!
    噢,伯納德,我還想再聽一次,下次,我要把冰涼的手伸進你的領子裡。6.【哭喪臉】觀看一張傷心的臉有時會為我們帶來些許陰暗的愉悅感。【結論】日記3:伯納德問候了我心愛的小寶貝們,他認為裘克臉上的傷看起來更像「腐蝕」,他的懷疑真讓我傷心!當然,我的確丟失了一瓶鏹水。也許,在伯納德發現這次「管理不善」前,我得再弄一瓶回來。7.
  • 交響雜技《四季》國慶空降濟南
    交響樂,往往被視為高雅的藝術;雜技,經常被看做歡樂的通俗表演。當高雅芭蕾舞與歡樂雜技融合,又將擦出怎麼樣的火花?9月30日晚,兩位國際大師聯袂打造的交響雜技《四季》空降濟南,並將在國慶節期間連續在山東省雜技團上演7天,無論是交響樂的聽眾還是雜技的觀眾,這齣視聽盛宴都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