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手工製作、沉迷文字世界,和沉迷電子遊戲有什麼不同?

2020-12-04 曉曦的文藝時光

首先,我想說說它們相同的地方。

都可以轉移注意力(當一個人壓力過重時,適當轉移注意力是減壓的方法之一。),另外,它們都會產生成果。所以,我們會認為三者都可以減壓,於是有人會認為對於減壓來說,它們並沒有什麼不同。

那,既然三者都可以減壓,為什麼很少人反對沉迷手工和文字,而反對沉迷電子遊戲人卻很多呢?其實,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分析的話,我們會發現其深層原因。

心態不同

在做手工製作和寫文字的時候,我們是在主動觀照自己的內心世界,當我們從動手開始做這些事情時,就會把關注點從外部世界拉回到自己身上,這是一個把散亂焦慮的心重合調整、重建內心秩序的機會。當我們的習慣養成,所產生的內啡肽就會鼓勵你,讓你進入「心流」狀態。

內啡肽是一種鎮靜、止痛的胺基酸,它能調節體溫、心血管功能和呼吸。

但是打遊戲的你其實是被聰明的遊戲設計者「牽著鼻子走」,遊戲製作者們費盡心思琢磨玩家喜歡什麼,設計各種可以引發你成就感的關卡,通過無數的鑽研設計,根據大數據參考,融合了美術、音樂、心理學的知識,打造出的一款遊戲,完全可以滿足大多數人的胃口。

但是,正因為如此,他們也把好玩這個主觀事實變成了客觀存在。

我們的大腦其實非常聰明,你是主觀意願還是被動引導都無法蒙蔽它。

腦電波不同

相當多的認知科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專心致志地做手工時,所產生的腦電波模式,類似於瑜伽和禪修,禪修能使腦波進入以α波為主的狀態,這種頻率的腦電波可以逐漸提升神經元的同步化。

而進入同一性的腦波和平常的散亂狀態大不相同,有增進智力、認知、創意、促進情緒穩定、強化道德推理、提升自信心等作用。

在一般清醒的意識下,我們的大腦不斷運作,總是忙著處理紛飛的念頭、情緒、和外界傳來的感官信息。這麼一來,我們的大腦自然會消耗更多能量。於是,相對於外在世界,我們會有強烈的自我感和個體感。

而打遊戲時,殺殭屍、搶城奪地、過副本,無疑是讓我們本來就日夜動個不停的大腦更加刺激,也使得腦波變得更加雜亂。

長此以往,狀態不同

我們知道人越不動就越不會動,手腳不協調,最終也會導致大腦供血不足而不活躍。通常人腦的退化過程,是從大腦皮質層起,顯示出越來越薄。

一般人會誤認為大腦只有在幼年或青少年時期才能被開發,如啟發潛能,老來就已定型了。其實並不然,有些近代科學研究證據證明,任何年齡只要進行對大腦進行有效鍛鍊,就能提升大腦的功能,就如「用進廢退」理論一樣,您不常用大腦於閱讀、思維或控制某些肢體運動,老來就只讓大腦自然退化。

腦波以α波為主的狀態,不光是能帶來身心的平衡與健康,還與神秘的超覺經驗有關。

有科學家研究指出,若是能在年輕時及早修煉這種腦電波,不僅可以改變大腦的功能,還可以做腦部原有結構性改變。而且可以使大腦皮質維持年輕時的水平,其各項功能也能維持在較好的狀況。

綜上所述,我們如果把大腦比作一個房間的話,手工製作、創作文字就是一個打掃整理的過程,可以讓我們的思緒保持同一,進而有提升腦力的作用,乾淨整潔的環境確實可以真正地為我們解壓。

而打遊戲就像是從一個雜亂的房間進入了另一個雜亂的房間,只是暫時舒緩了一下,而不能根本有效地去解決和釋放我們的壓力。

如果我們的大腦一直處於雜亂不堪的狀態,長此以往、惡性循環,勢必就會容易引發身體、心理等一系列的問題。

—— END ——

相關焦點

  • 媒體評沉迷網遊:要學會與之相處,進化個體自控力
    據報導,上述這位家長曾經有10年時間都被一種痛楚和不安糾纏:兒子沉迷於網路遊戲不能自拔,以致荒廢學業,高考失利,後經10年努力,兒子才從網遊中脫身。因為有這種切膚之痛,最近在看到一篇網遊少年持刀搶劫的新聞時,這位家長忍不住寫了一篇引發了討論的文章。據說,昨天遊戲商已經主動聯繫上了這位家長,就網遊的問題聽取他的意見。
  • 被算法量產的「沉迷」
    當時,他試圖找出大腦的獎賞機制和特定神經遞質之間的聯繫,並在小鼠上做了不少實驗。他發現,當小鼠咬下面前實驗人員投餵的蘋果時,大腦中開始分泌一種叫多巴胺的物質。 今天我們知道多巴胺在人體內發揮多種多樣的信使功能,在血管、胰臟、腸道和免疫系統裡各有不同作用,在大腦裡的只是一小部分;而就算大腦裡的多巴胺也分處多個不同通道,傳遞不同信息。
  • 宿管大爺沉迷於LOL是什麼體驗?宿舍樓直接取名德瑪西亞樓!
    相信很多玩家在上大學的時候經常會去網吧包宿,和室友在寢室呆上一天各種開黑,當然有一些剛入學大一的玩家就有點苦逼了,畢竟因為是大一學校基本上都會查夜不歸寢,而網上的時候宿舍基本上都會斷電,想出去半夜上網可以說都需要絞盡腦汁,話說如果宿管大爺也喜歡玩英雄聯盟是一種什麼體驗?
  • 疫情之下 美英如何防止學生沉迷網絡
    隨著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應用,網絡成為青少年生活的一部分,如何防止學生沉迷網絡,成為世界各國教育高度關注的焦點問題。新冠疫情爆發後,居家在線學習模式的開啟讓青少年網絡成癮問題更趨嚴重,本期聚焦國外的家長、學校和社會如何防止學生沉迷網絡。
  • 青少年網絡沉迷的幹預與應對要多方協同、社會共治
    隨後,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研究者們從大量的研究中發現了網絡沉迷問題的種種表現。目前,網絡沉迷問題已經引起了世界範圍內的廣泛關注。  二十多年來,網絡沉迷的相關研究已經成為一個迅速發展的跨學科研究領域。關於網絡沉迷的研究已經在多個學科領域內開展起來,涉及到心理學、傳播學、醫學、教育學、社會工作等多個學科,研究重點涵蓋網絡沉迷的界定、分類、測量、預防和治療等方面。
  • 牛頓晚年到底因為什麼原因沉迷於鍊金術?
    他的一生都在被人們解讀,牛頓在一生短短幾十年裡面,為世界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我們大部分人都熟知他對物理上的貢獻,但是其實他的金本位制度對於世界經濟起了更重要的作用,影響了世界差不多兩三百年的時候。牛頓在一生中為科學貢獻許多,但是就是這樣因為著名的物理學家卻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導致晚年沉迷於鍊金術和神學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
  • 班主任直言:青春期的孩子沉迷手機遊戲就對了,不然才有問題
    上次我和一位班主任交流孩子沉迷手機遊戲,這位班主任直言不諱地說,青春期孩子沉迷手機遊戲,是天性使然,如果孩子接觸過手機遊戲,但是毫不動心,才有問題呢? 青春期孩子沉迷手機遊戲,主要是由生理特點決定的 仔細觀察生活會發現,沉迷手機遊戲的人,各個年齡段的都有,但是要說因為手機遊戲,反應最激烈的,好像是青春期的孩子。今年五月份,都市現場綜合廣西臺新聞中心報導,南寧某小區12歲的男孩,因為玩手機遊戲,被父母打罵,想不開就選擇輕生了。
  • 我的世界:6張圖片告訴你,沉迷MC有多可怕,美女都認成了末影人
    沉迷一款遊戲,對於很多玩家來說都難以避免,如果對於一款遊戲太過於沉默,那麼玩家看到什麼,都會聯想到遊戲世界中的東西。比如沉迷《我的世界》,就會有這樣的現象,可能有的讀者不信,會有這麼神奇的事情?是的,當然會有,小編用6張圖片來告訴大家,沉迷MC會有多「可怕」。
  • 洛陽一男子沉迷手工刻制印章 幾十年匠心依舊
    李普義手握刻刀,專心刻制印章  核心提示  在老城區南大街,有一家不起眼的刻章店,窄小的店面、陳舊的設施,與周圍繁華的街景格格不入。數十年間,刻章早已演變為機械化作業,店主李普義卻仍然堅持手工刻制印章。
  • 什麼原因讓牛頓晚年沉迷鍊金術?英國發現一張收入單,解開了謎團
    從古至今,世界上出現了很多名人,他們擁有絕非常人的智慧,並為世界作出了很大貢獻。近代史上更是出現了很多著名物理學家,正是有他們的存在,才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捷。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位著名物理學家及數學家,對於牛頓我們大家對其都了解頗深,相信關於鍊金術大家也都有所耳聞。
  • 沉迷軍備競賽,侵蝕世界和平根基——美國威脅全球安全「七宗罪」之三
    與此同時,美國代表在聯合國大會裁軍與國際安全委員會一般性辯論中大放厥詞,妄稱俄羅斯和中國不斷發展核力量威脅國際和平與安全。美國自己沉迷軍備競賽,拒不履行軍控義務,在裁軍與國際安全領域倒行逆施,卻倒打一耙,一遍遍地玩「賊喊捉賊」之類的把戲,實在荒唐可笑。
  • 醫生稱遊戲玩家的腦電波與老年痴呆的相似,長期沉迷或影響智商?
    近日,浙江杭州第七人民醫院物質依賴科病人(尤其是沉迷網絡)增多,醫生對病人進行評估,主任醫師盤聖明指出:如果一個小孩子玩遊戲的時間,每天有將近8~10小時,玩過之後,腦電波和老年痴呆的腦電波相似,長期玩,可能會影響智商。
  • 「小創客」爸媽:陪孩子沉迷,養出機器人高手
    才剛大學畢業的金克傑,如蘆葦般高瘦,說起話來沒太多表情,語氣堅定冷靜。他話才說完,身旁的金媽媽立刻搭著兒子的肩膀,昂起下巴讚許:「是不是很自信、霸氣,像郭臺銘!」臺北教育大學玩具與遊戲設計研究所一年級的金克傑,是製作機器人、鋼彈模型、電子玩具的玩家兼專家。他是各種比賽、展覽的常勝軍。製作過的紙箱機器人「阿愣」、金龍扭蛋機,因為造型可愛,在展場上吸引了不少小粉絲。
  • ——賭博沉迷者「借名」網絡聚集調查
    這些涉賭討論和「精準投放」的賭博廣告客觀上形成誘賭氛圍。一名「戒賭吧」用戶說:「來戒賭吧三年,我學會了怎麼擼貸(申請網絡貸款),怎麼TX(套現),怎麼跑路。我能清楚說出哪些網貸上徵信,從月入一萬到負債纍纍。」——涉黃。在「戒賭吧」,涉及女性的言論普遍輕佻、低俗。
  • 長時間沉迷遊戲,20年會變成怎樣?科學家繪製出假想圖!
    長時間沉迷遊戲,20年會變成怎樣?科學家繪製出假想圖!每個人在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與眾不同的,但也有很多相似的習性。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如果長時間玩遊戲,突然間出門曬太陽,會感覺腦袋暈乎乎的,幾乎人人都有過這種情形。隨著科技的發展,如今完全進入到科技化的時代。
  • 「牛頓晚年沉迷鍊金術」是一個大大的誤解 | 短史記
    問:牛頓晚年為什麼會沉迷鍊金術?雖然沉迷鍊金術不妨礙他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但還是很想知道他為什麼會有這種轉變。Keynes一般認為,鍊金術源於古希臘的亞歷山大和阿拉伯世界。依據世界由土、氣、水、火四元素構成的古老理論,鍊金術士們相信只要找到正確的方法,就可以將一種物質變成另一種物質。這種努力主要集中在兩個方向:(1)找到一種可以將鐵、鉛等賤金屬轉變為黃金、白銀等貴金屬的東西,這種東西通常被稱作「哲人石」;(2)提煉出一種可以使人長生不老、青春永駐的物質。
  • 沉迷打遊戲的人越來越醜了?科學家模擬了他們20年後的樣貌
    如果有人日復一日打遊戲,到了20年後,他可能會變成什麼樣子?雙目充血、頭骨變形、駝背肥胖、腳踝腫脹、扳機指、關節炎、腕管症候群……加拿大網站OnlineCasino.ca的研究者,給沉迷遊戲不見天日的人繪製了一幅20年後的玩家假想圖。
  • 因為沉迷玩手機,未來的人類竟然進化成這樣,太可怕了
    因為沉迷玩手機,未來的人類竟然進化成這樣,太可怕了時間:2015-03-13 18:10   來源:股城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因為沉迷玩手機,未來的人類竟然進化成這樣,太可怕了 沉迷玩手機的人越來越多,這些低頭族究竟會不會退化成生活不能自理的一群人呢?
  • 猩猩沉迷於香菸,每天最少一包的量,網友:真是老煙槍!
    猩猩沉迷於香菸,每天最少一包的量,網友:真是老煙槍! 原標題:猩猩沉迷於香菸,每天最少一包的量,網友:真是老煙槍!
  • 為啥沉迷遊戲的人會「越來越醜」?科學家模擬20年後他們的樣貌
    而遊戲總是能夠吸引很多的年輕人,包括成年人和老年人也都有不同程度被遊戲迷住。適當玩遊戲當然可以解壓,但是過度玩遊戲會導致很嚴重的後果,甚至能夠導致跟現實社會脫節,所以還是防止沉迷於打遊戲。那麼如果有人一直沉迷於打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