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進新設備,推行ERP管理系統
早報記者翁耀雄實習生朱小君文/圖
近日,麥都食品發展有限公司向早報記者透露,麥都計劃在福建省外開設生產基地,進軍外省市場。至於具體是在哪個省份、何時投產,該負責人未作進一步說明。
與此同時,伍氏特香包有限公司表示,將於中秋節前在集美開設該公司泉州地區以外的第一家分店;全芳食品有限公司近日也宣布,在其生產的麵包已供應至福州、廈門和漳州三地的基礎上,全芳計劃不久後在泉州周邊的城市開分店。
泉州麵包業的幾大主力企業,幾乎在同一個時期抬起外地擴張步伐的第一隻腳,其實是有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在推動。記者了解到,伍氏特香包近期將斥巨資從日本引進一套生產線,並在軟體管理方面實施了ERP管理,而麥都也是從日本引進了一套高端的生產線,其ERP企業資源管理系統則剛剛建立。
業內人士認為,幾大麵包主力企業競相在硬體和管理系統兩方面大下功夫,顯而易見的是,一場外地擴張的競爭新變革,已卯足勁正待引發。
動因一:
麵包生產精細化
「我們這次花大價錢從日本引進了一部和面機和一條餐包生產線,就是為了能夠在接下來的市場競爭中佔得先機。」伍氏特香包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說,「過去我們在和面時都是使用冰來控制溫度,但這樣會有個缺點,加冰產生大量的水,影響了和面的質量。即將引進的這部和面機,它可以自己控制和面時的溫度,使面恆溫,解決了這一大難題。另外即將引進的餐包生產線可以使加工出來的餐包餡和皮的比例正好達到1∶1,這也是過去人工包餡無法解決的難題。這些機器的引進不僅將讓我們在產量上一個新臺階,在工藝方面也能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據了解,目前國內大多數麵包企業的和面機等設備多從臺灣引進,而臺灣的相關技術及設備源自日本。
專家指出,麵包這個行業的門檻不高,設備只要有錢就能引進,臺灣師傅也可以請,麵包的配方和包裝還可以複製,但是精細化的管理和流程卻不能複製,因此,精細化才是麵包企業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對此,「伍氏」的負責人表示:「我們通過採用ERP系統,可以讓生產過程中每道工序之間的間隔精確到分鐘,產品保質期精確到秒,原料的損耗程度保持在千分之一的水平,這一切都是為了提高產品品質,為消費者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
動因二:
「麵包巨頭」虛位以待
「由於運輸和保質期等因素的制約,麵包企業的輻射範圍很小,市場較封閉,麵包業的地域界限比較明顯,企業多在某個區域內互相廝殺。前幾年,泉州市場主要是伍氏、全芳和麥都這三家稱雄,曾經有廈門的安德魯森進入泉州,但由於各方面的原因,最後還是退出了。現在,安德魯森再次進入泉州,而且向陽坊、黃則和等廈門的企業也紛紛進駐,與泉州麵包企業共同瓜分市場份額。」一位資深的業內人士如是說。
有關專家告訴記者,目前國內面包業雖然有「好利來」這種較為知名的品牌,但真正的「麵包巨頭」尚虛位以待,這或許是激起麵包企業爭雄之心的一大動因。由於麵包產品的保質期相對較短,麵包企業全國性擴張受到運輸、倉儲等因素限制,所以中國麵包市場一般以城市或省份為單位,被劃分為多塊的競爭區域,許多地方品牌在各區域裡鏖戰。
業內人士透露稱,現在有一些麵包企業開始了全國市場的「徵程」,但也僅僅是剛剛起步,其舉措仍是十分常見的「先在一個地方設生產基地,然後進軍當地市場」。
反思:
行會缺席難規範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稱,目前泉州的麵包市場,尤其是市區,價格戰較為激烈。但泉州市場的麵包品牌其實並不多,完全沒必要打價格戰,如果大家一起引導市場的理性消費,惡性競爭可以避免。該人士擔憂地說:「否則,一旦國外的品牌進入泉州市場,我們將會沒人能招架得住。」
麥都有關負責人表示,各麵包企業應該將市場引向良性的競爭態勢,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否則整個市場將步入低谷。全芳有關負責人則呼籲,泉州麵包業應該儘早成立行業協會,通過行業組織的協調,各企業就可以共同將市場做得更大,提升產品利潤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