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藥業身陷「迷霧」:母公司旗下產品涉嫌虛假宣傳 多個電商平臺...

2021-01-09 未來網

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仁和藥業的研發費用為0.05億元,佔營收比重的0.49%;銷售費用1.8億元,佔營收比重的17.8%。

  未來網北京12月3日電(記者 凌萌)兒童藥企仁和藥業近期風波不斷。此前,有媒體報導出仁和集團旗下的一款「HP牙膏」涉嫌虛假宣傳。未來網記者瀏覽了各大電商平臺後發現,該產品在淘寶、京東、閒魚等平臺仍有銷售,且標有「適用於HP易感人群」等字眼。

  曾幾何時,仁和藥業憑藉著「家有兒女常備優卡丹」、「誰用誰閃亮」等廣告詞家喻戶曉。如今,這些廣告詞還在耳畔縈繞,仁和藥業的業績卻沒有了往日的亮眼。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仁和藥業營收29.58億元,同比下降16.79%;淨利潤3.70億元,同比下降15.80%。

  記者發現,仁和藥業這樣的結果並非偶然,實則與涉嫌虛假宣傳、貼牌亂象、子公司質量問題頻發有關。

  「HP牙膏」涉嫌虛假宣傳 相關產品仍在各大電商平臺銷售

  近日,多家媒體報導內容顯示,仁和集團旗下的一款「HP牙膏」商品名稱中存在「幽門螺旋桿菌牙膏」、「抗幽門螺旋桿菌正品」、「抑菌殺菌」等字眼。在商品介紹中,也存有「適用HP易感人群」、「HP牙膏活性成分可平衡口腔微生態,減少口腔致臭菌」等描述。

  牙膏真的能治療幽門螺旋桿菌嗎?記者在360良醫等多個醫療平臺看到,對於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許多專家給出了相關建議,但這些專家無一例外的表示,牙膏對於幽門螺桿菌的治療並無作用。中日友好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高春指出,幽門螺桿菌的治療需要很多藥物,且操作十分規範,目前最常用的是四聯治療,牙膏等物質原則上對幽門螺桿菌的治療無太大幫助。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胰胃外科副主任醫師徐泉也指出,對於攻克口腔中幽門螺旋桿菌的研究目前還都沒有取得滿意的效果。

  值得關注的是,仁和「HP牙膏」宣稱有治療口腔幽門螺旋桿菌的功效,以此應適用QB/T2966-2014功效型牙膏標準。而仁和「HP牙膏」執行標準僅為GB/T 8372-2017。據悉,GB/T 8372-2017標準適用範圍僅為清潔及護理口腔的普通型牙膏,並不具備某些特殊功效。

  此外,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相關資料也顯示,仁和「HP牙膏」生產許可證號「蘇妝20160173」對應許可項目僅有「一般液態單元(護髮清潔類);膏霜乳液單元(護髮類、護膚清潔類);牙膏單元(牙膏類)」等。

  河南泰豫恆律師事務所魏靜律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該品牌牙膏的宣傳已違反了相關法律規定,涉嫌虛假宣傳。

  《廣告法》第十七條規定,除醫療、藥品、醫療器械廣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廣告涉及疾病治療功能,並不得使用醫療用語或者易使推銷的商品與藥品、醫療器械相混淆的用語。

  第二十八條也明確規定,廣告以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欺騙、誤導消費者的,構成虛假廣告。廣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虛假廣告:商品的性能、功能、產地、用途、質量、規格、成分、價格、生產者、有效期限、銷售狀況、曾獲榮譽等信息,或者服務的內容、提供者、形式、質量、價格、銷售狀況、曾獲榮譽等信息,以及與商品或者服務有關的允諾等信息與實際情況不符,對購買行為有實質性影響的;虛構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效果的。

  魏靜指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六條明確規定,經營者對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的,除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外,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對處罰機關和處罰方式有規定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法律、法規未作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並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消費者可向當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投訴,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進行調查核實。一旦被認定為虛假宣傳,經營者不但要承擔相應民事責任,還可能遭受行政處罰,被記入信用檔案。」魏靜表示。

  

電商平臺截圖

  記者發現,目前在天貓仁和官方旗艦店已搜索不到該款產品,但淘寶、京東、閒魚等平臺仍有銷售,且仍宣稱「適用HP易感人群」等功效。記者看到,在京東平臺上,「仁和HP牙膏」入選了「抗幽門螺桿菌去口氣牙膏好物榜」,評價高達4.2萬條。

  貼牌現象嚴重 多個子品牌套用上市公司品牌LOGO

  作為知名兒童藥企,仁和藥業近期的業績並不好看。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仁和藥業實現營收29.58億元,同比下降16.79%;淨利潤3.70億元,同比下降15.80%,營收、淨利潤呈雙下滑局面。

  記者發現,除了仁和旗下產品涉嫌虛假宣傳,貼牌亂象、子公司質量問題頻發也嚴重影響到了仁和藥業的業績。

  仁和藥業財報顯示,公司旗下產品分為自有產品和OEM(代工)貼牌產品。從收入方面來看,目前自有產品和OEM貼牌產品各佔一半。

  記者了解到,涉嫌虛假宣傳的「HP牙膏」,實際上也是仁和旗下的OEM貼牌產品之一。在各大電商平臺上,仁和「HP牙膏」的商標為「仁和匠心」。仁和大健康官網顯示,「仁和匠心」是仁和集團旗下的大健康品牌,但記者並未在仁和大健康官網「仁和匠心」產品專區中找到該款牙膏。

  在電商平臺上,類似於仁和「HP牙膏」這樣的貼牌產品無處不在。仁和大健康官網顯示,仁和旗下的貼牌產品涉及個人護理、美妝護膚、滋養保健、醫療器械等多個方面。仁和藥業也曾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上回復投資者,「公司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新的產品上市,這主要得益於OEM貼牌產品。」

  記者注意到,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上,多位消費者對仁和集團的貼牌亂象產生了質疑。

  

深交所互動易平臺截圖

  造成貼牌亂象的OEM代工生產方式是否存在問題?對此,魏靜表示,OEM 委託代加工,本身不違法,但在實施過程中,應嚴格遵守《產品質量法》、《廣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規定,對OEM產品供應鏈、銷售渠道進行有效把控。否則,一旦產品質量或宣傳出了問題,不但面臨民事賠償、行政處罰,還會影響口碑。

  「對於『貼牌』亂象,相關主管部門應提高對『貼牌』生產企業的關注度。加大生產、流通環節的可控性及產品抽驗力度,規範經營者營銷行為。同時,呼籲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立法,將『貼牌』納入法律有效監管範圍之內。」魏靜告訴記者。

  然而,除了貼牌亂象,仁和集團旗下的多個子品牌還普遍存在套用上市公司仁和藥業品牌LOGO的問題。

  記者從仁和大健康官網獲悉,仁和集團旗下有多款子品牌:仁和、仁和藥業、仁和匠心、藥都仁和、閃亮、婦炎潔等,但目前僅有仁和藥業上市,具有一定知名度。

  在藥都仁和天貓旗艦店,標示著「藥都仁和」品牌的美白祛斑霜、眼霜、淡斑小白瓶、祛痘凝膠等產品,都打著「仁和藥業」的品牌旗號進行銷售,且銷量火爆,多款產品30天銷量高達5萬多件。

  

電商平臺截圖

  仁和集團旗下的另一子品牌「仁和匠心」也同樣如此。在仁和大健康官網「仁和匠心」產品專區,一款人參何首烏草本洗髮產品被標上了「仁和藥業」品牌,實際上,這款產品與仁和藥業並無直接關聯,但該產品在宣傳中卻使用上市公司「仁和藥業」的品牌LOGO。

  記者隨後就仁和集團旗下子品牌套用上市公司品牌LOGO一事致電仁和集團總部,截至發稿前電話未曾接通。

  「企業要加強產品質量監管與安全效用評價等方面的管控,提高對產品質量重視程度、把控能力及確立有效監管機制。」魏靜也提醒消費者,在購買產品之前,要提高甄別能力,不要盲目相信「大牌」,需對相應產品的生產商、質量做相應了解,避免誤信虛假宣傳而遭受損失。

  子公司質量問題頻發 「輕研發、重銷售」弊病凸顯

  記者注意到,仁和藥業旗下多家子公司屢次因質量問題受到行政處罰。

  天眼查顯示,2018年7月30日,江西製藥有限責任公司因當事人生產銷售「核黃素磷酸鈉注射液」劣藥被江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處以行政處罰。截至目前,該子公司收到的行政處罰次數高達9次,處罰緣由多為生產劣藥。

  2019年2月2日,江西銅鼓仁和製藥有限公司因3批次健兒清解液「鑑別」一項不符合規定,被上海市藥監局處以沒收違法所得約38.17萬元;

  2019年10月16日,江西江制醫藥有限責任公司因銷售克拉黴素分散片劣藥被江西省藥監局處以沒收違法所得約18.8萬元。

  仁和藥業財報顯示,公司主要生產銷售中西藥、原料藥及健康相關產品,旗下主要品牌包括仁和可立克、優卡丹、婦炎潔、閃亮滴眼液等。然而,這幾款主力品牌均已上市多年,最早上市的婦炎潔,距今已有20年,優卡丹誕生於2002年,仁和可立克及閃亮滴眼液則誕生於2003年。在此之後,仁和藥業沒有知名品牌的推出。

  值得關注的是,仁和藥業在財報中強調稱,公司十分重視工藝技術和新產品研發。然而,記者在整理仁和藥業近年的財報數據後發現,仁和藥業在創新藥研發方面涉及較少,在研發上的投入更是微乎其微。

  2019年,仁和藥業在產品研發及註冊方面,僅有1個仿製藥獲得一致性評價,2個仿製藥處於臨床前藥學研究階段,4個化藥4類品種,多處於臨床前藥學研究階段。而其餘中藥品種,均處於物質基準研究階段。

  

仁和藥業2017-2020年前三季度財報數據(未來網記者整理)

  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仁和藥業的研發費用為0.05億元,佔營收比重的0.49%;銷售費用1.8億元,佔營收比重的17.8%。

  即便近年來仁和藥業在研發方面的投入有小幅增長,但佔營收的比重均不超過1%,遠比不上銷售費用佔據營業收入的比重。2020年前三季度,仁和藥業的銷售費用約為同期研發費用的36倍。

  在營銷方面「出手闊綽」的仁和藥業,在人員的配置上也同樣如此。仁和藥業2019年財報顯示,公司員工總人數6886人,其中研發人員有253人,佔比僅3.67%。銷售人員有4340人,佔比達到63%。

  營銷投入過大是醫藥行業的通病之一。不難看出,仁和藥業「輕研發、重銷售」的弊病也日漸凸顯。北京中醫藥大學法律系醫藥衛生法學副教授鄧勇指出,重營銷輕研發容易導致企業對生產端的忽視,特別是對於產品質量監管與安全效用評價等方面的缺位。

  「企業在各環節對中藥材及產品的質量重視程度、能力把控、監管機制等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產品是否合格的重要影響因素。」鄧勇表示。

相關焦點

  • 仁和集團售賣祛痘產品消耗老字號仁和藥業口碑 律師:涉嫌消費欺詐
    編者按:近日,一款名為仁和匠心寡肽修護凍乾粉的產品打著仁和藥業(000650)旗號在抖音等平臺大量投放廣告,宣稱能高效祛痘。不過,翻閱仁和藥業官網可以發現,產品中心並無「仁和匠心寡肽修護凍乾粉」。其生產商不僅與仁和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仁和藥業母公司)無直接關聯,也並非仁和藥業旗下子公司產品。
  • 「娃哈哈品牌社交電商」哈多多被指虛假宣傳、涉嫌傳銷 回應甩鍋...
    繼前年與杭州中南天眼科技公司合作推出專供微商渠道的「晶睛」發酵乳之後,娃哈哈去年又與杭州哈多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哈多多」公司)展開合作,由哈多多公司旗下的微信商城全面代銷其大健康產品,哈多多公司在對外宣傳時更自稱「娃哈哈品牌社交電商」。
  • 初遇思芙連載一:多個產品存在虛假產品 私護套盒或涉嫌非法生產
    而「美白、抗衰老、防曬」等美容功效往往在食品中屬於保健功效,顯然超出了普通食品的功能範圍,涉嫌虛假宣傳。以上宣傳違反了《食品廣告發布暫行規定》和《廣告法》的相關規定。  經查詢,該產品為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編號:蘇G妝網備字2019004697,由初遇思芙微商委託廣州市白雲萊茵化妝品廠生產。而「美白」涉及宣傳美白類特殊用途化妝品的功效,涉嫌超範圍宣傳和虛假宣傳;「消水腫排溼氣」、「瘦腿瘦肚子瘦胳膊瘦斜方肌瘦鎖骨」涉嫌宣傳醫療作用;「去妊娠紋」涉嫌絕對化用語宣傳。
  • 「緣生源」實行雙總部運作,商城旗下多款產品或涉嫌虛假宣傳
    以下文章來源於微商電商內參 ,作者微商電商內參最近幾年,隨著網際網路產業的快速發展,各種各樣的線上商城層出不窮,「緣生源商城」近來可謂是聲名大噪,從無數家線上商城中脫穎而出,憑藉著其獨有的產品和模式,吸引到了一大批會員的趨之若鶩。
  • ...遭監管處罰:經營模式涉嫌傳銷 減肥益生菌等產品存虛假宣傳
    中國網財經10月29日訊(記者 林溪)日前,從事健康產業的社交電商深圳市益百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益百分」)被媒體曝出經營模式涉嫌傳銷,中國網財經記者調查發現,該公司100%控股的母公司「深圳市益百分實業有限公司」在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官方網站上被明確以
  • 李佳琦所售美容儀TriPollar涉嫌虛假宣傳 代理商回應
    上周六,陸玖財經的獨家文章「李佳琦所售美容儀涉嫌虛假宣傳」登上微博熱搜前三,引起了廣大消費者的廣泛關注,此後TriPollar在國內的代理商「南京美洲豹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對陸玖財經進行了獨家回應,對此事做了深入解釋。因為此事,李佳琦的團隊受到了很大的爭議,但是在陸玖財經的報導中,一直只是表述這款產品李佳琦賣過,但是李佳琦本身並沒有提及FDA任何字眼。
  • 玫琳凱涉嫌虛假宣傳和違規評獎
    近日網友向清揚君爆料,直銷巨頭玫琳凱(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玫琳凱」)涉嫌虛假宣傳和違規評獎等多種違法情況。 三、涉嫌違規評獎 此外,清揚君還發現,玫琳凱公眾號還在對怡日健口服膠原蛋白肽固體飲料的宣傳中稱:上市後,小彈就獲得《時尚健康》頒發的2019營養美容新風尚獎。
  • 「中科靈芝孢子油」涉虛假宣傳被立案 蹭中科院品牌的「神藥」竟是...
    這一行為很快遭到了當地媒體的曝光,隨後,深圳市市場監管局突擊檢查了該公司及當地的七家銷售門店,現場發現其產品存在涉嫌虛假宣傳的行為,監管部門當即對該公司及門店中的涉案產品予以扣押,並立案調查。值得一提的是,截至12月11日,名為「中科旗艦」的電商平臺仍在銷售前述「神藥」「中科牌靈芝孢子油軟膠囊」,而當12月12日中國網財經記者再次訪問該電商平臺時,發現「中科牌靈芝孢子油軟膠囊」已下架。記者向店鋪客服詢問下架原因時,客服告訴記者:「該款產品因價格比較優惠,昨日夜間就已被搶光。後面有貨的話會重新上架,目前已經在加緊生產了。」
  • 仁和藥業剝離仁和藥房網 叮噹快藥擬1.89億受讓45%股權
    仁和藥業(000650)11月13日晚公告,公司擬以1.89億元的價格,向叮噹快藥轉讓公司持有的仁和藥房網45%股權,股權轉讓完成後公司不再持有仁和藥房網的股權。公司稱,此次轉讓45%股權有利於公司優化戰略布局,降低公司管理成本、提高運營效率。值得一提的是,叮噹快藥與公司的關係為同一最終控制方,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及《公司章程》的規定,交易構成關聯交易。
  • 廣東葉氏藥業被投訴虛假宣傳:花4萬買減肥產品承諾「65天減重50斤...
    中國網財經12月6日訊(記者 林溪)消費者張某花費近4萬元購買了廣東葉氏藥業的減肥產品,結果「吃了將近40天一斤沒有瘦」,12月3日,張某在第三方投訴平臺「聚投訴」上發布了投訴信息,稱廣東葉氏藥業工作人員曾向她承諾「65天內」減重50斤,是「虛假銷售誘導消費者」,並據此要求退還款項。
  • 又一直銷巨頭出事:涉虛假宣傳被處罰
    又一直銷巨頭出事:涉虛假宣傳被處罰,還有這些神產品  權健之後,又一直銷巨頭被罰。  號稱天價床墊能治癌、一件內衣治19種病、一瓶藥酒45萬……南京中脈科技不僅用能量石、紅外線、磁場等各種神乎其神的詞宣傳產品功效,甚至還承諾買產品達到一定級別送港股,並招攬一眾巨星為其代言。劉嘉玲、郭富城、劉國梁都做過代言人。
  • 婕斯違法經營:跨境走私、虛假宣傳和涉嫌傳銷
    我們認為,跨境走私、虛假宣傳和涉嫌傳銷是婕斯的三大違法經營行為,市場監管部門的嚴厲重處則表明了政府規範直銷市場的堅定決心。  跨境走私:婕斯產品貨值約7億美元,折合人民幣40多億元   2015年婕斯公司在上海註冊了一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經營範圍是財產管理,並沒有產品銷售的業務。然而,婕斯卻在中國做起了產品銷售的營生。
  • 李佳琦所售TriPollar涉嫌虛假宣傳,背後有何貓膩?
    (基於本產品的K編號(K182774),它不被視為FDA批准。)也就是說這串編碼只屬於產品報備,任何產品上市前都需要填寫表格,都可以獲得此報備編碼,而這並不屬於FDA認證。那麼TriPollar聲稱「旗下產品擁有權威機構FDA 13項技術認證」到底是什麼意思?陸玖財經,不敢下結論,各位看官自己判斷。
  • ...虛假宣傳受罰;網購女子被「售後」騙17萬元;電商平臺禁售電子菸
    美特斯邦威虛假宣傳受罰;網購女子被「售後」騙17萬元;電商平臺禁售電子菸 2020-11-05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小分子肽調查(二):北方基因產品虛假宣傳 發展下線能賺錢
    據了解,北方基因小分子活性肽是北京泰博吉信集團旗下產品,北京泰博吉信集團是一家專業從事全球直購的跨境電商,2014年成立於中國北京,創辦人是張秉茁,公司採用獨特的O2O裂變模式,實現了分銷渠道的全網覆蓋,並成為全球億萬用戶和創業者的首選平臺。
  • 微商「丸碧」遭質疑:產品代理模式涉嫌傳銷
    本文來源:中國網財經 近日,有消費者反映稱,黃聖依代言的微商品牌「丸碧」旗下產品涉嫌「虛假宣傳」,其代理模式通過「拉人頭」發放獎金,或涉嫌傳銷。天眼查顯示,「丸碧」是河南尚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
  • 「益掌通」消字號產品違規宣傳療效涉虛假宣傳 華北製藥回應「2019...
    中國網財經6月3日訊(記者 凌薇 林溪)近日,一款名為「益掌通草本抑菌液」的「消」字號產品(衛生消毒類用品),不但違規宣傳治病療效,還打著合作方「華北製藥」的國企旗號為背書,發展多層級代理,遭到消費者大量投訴。
  • 北京幽美生物科技遭趙麗穎起訴:旗下品牌被曝虛假宣傳與涉嫌傳銷
    曾被曝涉嫌傳銷與虛假宣傳2018年,據中國質量新聞網報導,有消費者向本網投訴北京佳合家美產品涉嫌虛假宣傳,以及該公司的獎金制度涉嫌傳銷。消費者說,自己的母親因看到佳合家美活力霜廣告之後信以為真,便買了佳合家美活力霜與平衡霜,說是能治頸椎病,但是產品包裝上面許可證只是「妝」字號,並沒有「藥」或「健」字號,因此對這個品牌的產品質量和銷售手段產生質疑。這位投訴者表示,後來在網上搜索發現這個品牌產品的多條負面新聞,被指是「傳銷產品」。因此求助媒體幫助調查。
  • 康華生物產品屢受挫難掩單一困局 「吹噓」銷售領先涉嫌虛假宣傳
    反觀其身後,康華生物曾「押注」多個產品生產卻頻頻「受挫」,難掩產品單一的窘狀。除此之外,其產品或存缺陷,曾致接種者身體受損,而其核心產品涉嫌行賄買批文,令人困惑。與此同時,自主研發專利或非原始所得,涉嫌虛假陳述;且其發明專利的專利發明人「解釋不清」頻變更,其對研發成果的重視尚且如此,其創新科研實力又如何?
  • 涉嫌低俗、色情、虛假宣傳 椰樹牌椰汁被調查
    昨天,陷入低俗、虛假宣傳質疑的椰樹集團,在其官方微博發布椰樹牌椰汁新視頻廣告。該廣告摒棄了此前「大胸美女」的廣告主角,轉而使用中小學生等形象詮釋,但仍保留「白白嫩嫩」、「從小喝到大」的廣告語,不過強調「從小喝到大」是「陪伴長大」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