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隙率、塗布量對NCM622電極快充性能的影響

2021-01-09 新能源Leader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新能源汽車的續航裡程也得到了快速的提升,最近推出的中高端車型續航裡程普遍超過了500km,基本上滿足了人們城市通勤和短途旅遊的需求,初步解決了人們對於電動汽車的裡程焦慮。但是目前電動汽車的充電時間普遍較長,即便是採用快充,充電時間也普遍超過1小時,影響了電動汽車的用車體驗。美國能源部曾經提出動力電池滿足充電時間小於12min,電池能量密度大於200Wh/kg的目標,以提升電動汽車的用車體驗。

近日,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Dhrupad Parikh(第一作者)和JianlinLi(通訊作者)等人分析了孔隙率、迂曲度和塗布量,以及充電策略等因素對於NCM622電池的快充性能的影響進行了研究。

鋰離子電池在充電的過程中,Li+從正極脫出擴散到負極,在整個過程中要經歷幾個擴散過程:1)活性物質顆粒內部的固相擴散;2)電極/電解液界面的電荷交換;3)多孔電極內部的擴散,其中每一步都有可能成為快充過程的限制步驟。研究表明採用薄電極設計的NCM622/石墨體系電池具有較好的快充性能,但是電極變厚後快充性能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這也表明Li+在厚的多孔電極內部的孔隙的擴散過程是鋰離子電池快充性能的重要限制環節。

實驗中作者將NCM622材料與PVDF(5130)和炭黑按照90:5:5的比例製備成漿料,並在鋁箔上塗布成塗布量分別為11.5、15、20和25mg/cm2的電極。

下圖中作者展示了不同孔隙率、塗布量的NCM622電極在不同的充電倍率下的容量發揮和電極自身的能量密度(正極活性物質+鋁箔),從下圖a中可以看到在0.2C較低的倍率下,塗布量對於材料的容量發揮幾乎沒有影響,但是在更大的充電倍率,高塗布量的電極,材料的容量發揮出現了顯著的下降,例如在5C倍率下,50%孔隙率的電極,塗布量為11.5mg/cm2時材料的容量發揮為133mAh/g,當塗布量提高到15mg/cm2時,材料的容量發揮則降低到117mAh/g,而塗布量提高到25mg/cm2時,則材料的容量發揮會進一步降低到77mAh/g,這主要是由於厚電極的極化較大造成的。

孔隙率同樣會對電極的快充性能產生顯著的影響,但是與我們常規的認知不同的是,孔隙率的降低有利於提升電池的快充性能,例如在0.2C倍率下,11.5mg/cm2的電極,當電極的孔隙率從45%降低到35%時,材料的容量發揮從185mAh/g提高到了190mAh/g,在5C或6C更大的充電倍率下,這一提升則會達到13%。但是如果我們進一步降低電極的孔隙率到25%則會導致電極的快充性能下降。

下圖b中則展示不同孔隙率和塗布量條件下,電極整體的能量密度變(活性物質+鋁箔)化趨勢,可以看到在0.2C倍率條件下隨著電極塗布量的增加,電極的能量密度呈現上升的趨勢。但是在5C大倍率下,高塗布量的電極反而能量密度較低,例如在50%孔隙率條件下,11.5mg/cm2的電極能量密度為373Wh/kg,而25mg/cm2的電極能量密度反而只有230Wh/kg。

下圖展示了塗布量為11.5和25mg/cm2,電極孔隙率為50%和35%的電極的電性能,從下圖a中可以看到塗布量對於電極倍率放電的能力有著顯著的影響,塗布量較厚的電極在大倍率下的放電容量要明顯低於塗布量較低的電極。從下圖b可以看到在電極的能量密度方面,在0.2C倍率下厚電極能量密度更高,但是在較高的放電倍率下,反而是塗布量較薄的電極具有最高的能量密度,例如11.5mg/cm2的電極在5C和6C的倍率下電極的能量密度仍然可達405Wh/kg,遠高於厚電極的250Wh/kg。

上述的測試表明,Li+在厚電極內的擴散過程可能是電池快充能力的限制環節,在下圖中作者採用EIS工具對不同塗布量和孔隙率的電極進行了分析,作者認為在下圖中EIS曲線與X軸的交點為歐姆阻抗,半圓則為正極和集流體的接觸阻抗,半圓後的45度斜率的曲線為電解液在多孔電極內的擴散曲線,後面更大斜率的曲線則為Li+的固相擴散過程。

電池的離子阻抗可以採用下式進行計算,其中Rtotal為總阻抗,Rcontact為接觸阻抗,可以通過EIS曲線擬合得到。

通過上式得到的離子阻抗進一步用來計算電極的迂曲度,計算公式如下式所示,其中A為電極的表面積,d為電極的厚度,k為電解液的電導率,ε為電極的孔隙率。

根據電極的EIS曲線可以看到,高塗布量會導致電極的歐姆阻抗增加,這主要是因為厚電極會增加Li+的擴散距離,而擴散距離L我們可以通過下式進行計算,下表為計算結果。從結果可以看到塗布量從11.5mg/cm2增加到25mg/cm2,擴散距離L增加了基本上一倍左右,同時電極的孔隙率降低也能夠有效的降低Li+在電極內的擴散距離。這表明較低的孔隙率雖然會導致電極的迂曲度增加,但是由於電極的厚度變薄,Li+的擴散距離降低,因此反而使得電池的倍率性能得到改善。

下圖為不同塗布量和孔隙率的電極在不同倍率下的平均充放電電壓和充放電電壓之間的差值的變化曲線。從下圖a可以看到在11.5mg/cm2的塗布量下,在0.2C較低倍率下,高低孔隙率的電極的充放電平均電壓基本上式相同的,當倍率達到5C和6C時,能夠觀察到35%孔隙率的電極具有更低的充電平均電壓。當電極的塗布量達到25mg/cm2時,在0.2C倍率下孔隙率為35%的電極具有較低的充電平均電壓和較高的放電平均電壓,但是在5C和6C倍率下,兩種孔隙率電極極化都比較大。

從下圖b可以看到兩種孔隙率的電極對於充放電之間的電壓差有著明顯的影響,在5C倍率下50%孔隙率的電極電壓差為0.57V左右,而35%孔隙率的電極的電壓差則僅為0.36V,但是在更高倍率下這種差距基本消失。在25mg/cm2的塗布量下,兩種孔隙率的電極這種差距則基本消失,這可能是因為低塗布量的電極的擴散長度接近特徵擴散長度,因此孔隙率降低帶來的擴散長度的減少有利於提升倍率性能,但是在較高的塗布量下,擴散長度較長,因此孔隙率變化引起的擴散長度的變化,對於電極的倍率性能的影響較小。

為了排除金屬Li負極對正極倍率性能的影響,作者採用兩片正極製作了對稱式結構的電池進行了倍率性能測試,從下圖可以看到厚電極在較高的倍率下會快速達到充放電截止電壓,這主要是因為厚電極較大的離子阻抗導致。

下圖中作者對比了扣式半電池和對稱式扣式電池的容量,從下圖a中可以看到在較低的倍率下對稱式扣式電池的容量較低,這主要是因為對稱式電池的正負極採用的均為多孔NCM622正極,因此整體上Li+的擴散距離要明顯高於採用金屬鋰片的半電池,但是在倍率大於8C時對稱式電池則表現出一定的優勢,而25mg/cm2的電極則在5C以上倍率時,對稱式電池就表現出明顯的優勢,這表明在大倍率下金屬鋰負極也會成為電池倍率性能的限制因素。

Dhrupad Parikh的研究表明電極的塗布量會對電池的快充性能產生顯著的影響,低塗布量的電極能夠有效的提升電極的快充性能,同時電極的孔隙率也會對快充性能產生影響,對於薄電極當孔隙率從50%降低到35%能夠有效的改善電極的快充性能。

本文主要參考以下文獻,文章僅用於對相關科學作品的介紹和評論,以及課堂教學和科學研究,不得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任何版權問題,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Correlating the influence of porosity, tortuosity, and mass loading on the energy density of LiNi0.6Mn0.2Co0.2O2 cathodes under extreme fast charging (XFC) condition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474 (2020) 228601, Dhrupad Parikh, TommiejeanChristensen, Jianlin Li

文/憑欄眺

相關焦點

  • 正負極材料顆粒大小對充放電性能的影響
    在鋰離子電池的生產研發過程中,正負極片的性能對於電池性能影響巨大。而其中正負極 材料特性和相關的加工工藝是最為重要的影響因素。正負極材料的顆粒大小將會直接影響 電池的充放電行為,而相關電池漿料的流變性能又會直接影響流漿液的存儲、塗布和加工穩定性。 在鋰離子電池的生產過中,正負極片製備是非常關鍵的步驟,直接影響電池的使用性能。
  • 紅外成像技術在線監測鋰離子電池電極「孔隙率」
    此篇為歷史文章回顧,首發於2017年10月25日,時間比較早,內容僅供參考文/憑欄眺對於鋰離子電池而言,電極塗布的均勻性對於其電性能具有重要的影響
  • NCM622材料的過渡金屬元素溶解及其危害
    試驗中的NCM622材料來自優美科,石墨負極是來自日立的MAG-D20,下圖a為採用這兩種材料的全電池的充放電曲線,可以看到在首次充放電的過程中NCM622材料的充電容量可達239mAh/g,放電容量可達195mAh/g(2.6-4.6V)。
  • 塗布在線—鋰電池的內阻過大的原因分析,值得收藏
    文章出處:「塗布在線資訊」公眾號工藝方面1)、正極配料導電劑過少(材料與材料之間導電性不好2)、正極配料粘結劑過多(粘結劑一般都是高分子材料,絕緣性能較強)。3)、負極配料粘結劑過多(粘結劑一般都是高分子材料,絕緣性能較強)。4)、配料分散不均勻。5)、配料時粘結劑溶劑不完全。
  • 噴墨印刷紙的塗料對印刷影響
    所有的樣品具有相同的塗布量(16——18g/m2)。1.3.1  測定對印刷光澤度、墨色濃度和藍、紅、黃、黑(cmyk)4種顏色的實驗值進行測定。計算至少5個數據點的平均值並報告結果。本文研究了膠體sio2、燒結sio2以及煙法sio2等3種不同的sio2粒子及其對各種塗布性質和性能的影響。這3種sio2粒子的平均粒徑分別為95 nm、278 nm和318 nm。2.1  對塗料配方的影響塗料的基本配方是聚乙烯醇作為膠黏劑,顏料與膠黏劑的比例為80/20。
  • 環境溫度對NCM動力電池系統充放電性能的實驗研究
    動力電池系統作為電動汽車的動力源,動力電池系統的充放電性能直接決定電動汽車性能,如續駛裡程、安全、經濟性、環境適用性和駕駛體驗等。因此,探討環境溫度對動力電池系統充放電性能的影響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有關環境溫度對NCM動力電池系統的充放電性能研究仍然較少,主要集中在環境溫度對磷酸鐵鋰電芯的充放電性能的影響,電芯的低溫特性的研究。
  • PET保護膜塗布膠水種類
    原標題:PET保護膜塗布膠水種類 隨著PET保護膜在市場應用廣泛。塗布工藝的膠水也越來越多。PET保護膜塗布膠水有哪幾種?俗稱「三桶膠」 康利邦PET保護膜塗布膠水廠家。塗布膠水定製服務!康利邦保護膜膠水種類齊全。專注您的PET保護膜粘接。 康利邦PET保護膜塗布膠水-有機矽膠水(有機矽壓敏膠) 有機矽也稱為矽酮(silicone),是一類分子鏈以矽原子與氧原子相結合的鍵能很高、不易斷裂的聚矽氧烷。
  • 熱噴塗塗層孔隙率的研究與分析
    當塗層晶粒尺寸達到納米級時,材料的力學、電學、熱學、抗摩擦磨損和抗腐蝕等性能都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使用納米結構粉末噴塗時可獲得較高的結合強度和較低的孔隙率。大量實驗證明,使用納米結構ZrO2粉末等離子噴塗時可獲得性能優異的塗層,塗層孔隙率最大可降為低於2%。2.
  • 塗布在線—一文看懂膠黏劑塗布狀態的因素都有哪些!
    文章出處:「塗布在線資訊」公眾號 目前國內複合企業往往忽略了另外一個重要指標──粘合劑塗布狀態, 而粘合劑的塗布狀態對剝離強度、透明度、熱封強度等有較大的影響。設備塗布控制系統 設備本身影響塗布狀態的系統有如下四個部份:1、膠輥- 網線輥- 刮刀- 膠槽系統 此系統決定了粘合劑的塗布量, 並保證粘合劑以一定的分布密度
  • 熱噴塗塗層孔隙率的測定
    噴塗層的孔隙率通常為5%~15%左右;當塗層厚度在0.2 mm以下時,常存在貫穿型氣孔。塗層孔隙率是描述塗層密實度的一個度量單位,是反映塗層質量的定量指標之一。它可直接影響到塗層的防護性能,作為耐磨塗層,塗層內的孔洞可用來保存潤滑劑、容納磨粒,使塗層更耐磨。但若用於耐熱或腐蝕工況條件時,腐蝕介質會通過孔洞浸透到基材表面,不僅有害於耐蝕性能,還會使結合強度降低,易產生剝離。
  • 從結構、材料及工藝等方面解析鋰電池內阻影響因素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對動力電池高倍率充放電性能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內阻是影響電池功率性能和放電效率的重要因素,它的初始大小主要由電池的結構設計、原材料性能和製程工藝決定。隨著鋰電池的使用,電池性能不斷衰減,主要表現為容量衰減、內阻增加、功率下降等,電池內阻的變化受溫度、放電深度等多種使用條件的影響。
  • 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性能影響的分析
    三、緊固作用對擴散層影響從理論的角度分析,緊固作用的增大必然會減小擴散層中的孔隙率,那麼電池的性能是因此而逐漸變好。究其原因,是由於隨著擴散層的孔隙率的減小,接觸電阻會有所減小,更有利於電子的傳導過程。但是以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來說,水分的傳輸過程也會受到擴散層中滲透率和孔隙率的影響。因為交換膜中的質子需要和水結合後才能傳遞燃料。
  • 天津力神:三元鎳鈷錳鋰電池粘結劑性能研究
    本實驗採用五種漿料配方(見表1),考察粘結劑總含量為2%時,其組成對NCM622體系的影響,包括漿料、極片性能及NCM/Li半電池的容量發揮性能。輥壓前後的極片面電阻相差不大,且配方1-5的面電阻相差不大,表明確定了NCM622、導電劑和粘結劑的總含量後,混合膠的添加比例對極片的導電性能影響不大,均顯示出較為理想的效果。
  • 配合比參數對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響
    隨著用水量的增大,混凝土孔隙率增大,使空氣中的CO2更容易侵入混凝土內部的氣孔,而後溶解於毛細管水液體中,與水泥水化過程中產生的Ca(OH)2和水酸鈣等物質生成CaCO3,從而碳化深度增加。隨著混凝土水膠比降低,其內部的孔隙率也相應減小,CO2不容易侵入混凝土內,因此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得到提高。
  • 鋰離子電池極片狹縫式擠壓塗布流場特性解析
    鋰離子電池極片塗布過程具有漿料粘度大,塗層厚,基材薄、精度要求高等特點,目前已經廣泛採用狹縫擠壓式塗布技術。本文主要介紹了狹縫擠壓式塗布預計量式的特點與塗布量的預估方法;流體的受力情況、流場無量綱參數的含義;以及流體力學有限元對塗布流場的分析。
  • 解析量子點膜塗布精度工藝控制
    同時量子點層的厚度均勻度也是影響量子點顯示效果的關鍵指標,所以量子點層厚度的控制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在量子點膜生產中要保持量子點本身不受外界條件的破壞,保持原有的螢光效率和穩定性,利用阻隔膜生產三明治結構的量子點膜就成為現實條件下的唯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