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負極材料顆粒大小對充放電性能的影響

2020-12-08 電子發燒友

正負極材料顆粒大小對充放電性能的影響

李倩 發表於 2018-10-15 10:59:27

鋰離子電池與傳統的二次電池如鉛酸電池、Ni/Cd電池等相比,在比功率、能量密度及充放電性能方面有著明顯的優勢 。而且,鋰離子電池還有著循環壽命長、自放電率低、綠色環保等優點,目前已廣泛應用於小型用電器中,並正積極向空間技術、國防工業、電動汽車、   UPS等領域發展。充電電池市場有望迎來巨大發展,特別是來自於汽車行業的需求。鋰商子電池具有重量相對較輕、環境友好、無記憶效應、不使用時電荷損失緩慢等特點,如果成本能夠降低,鋰離子電池將具有深厚潛力。業界已投入了巨大的資源,希望能到2020年年能夠將鍾離子充電電池的成本降低到低於其他充電技術的水平,全球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 600億美元。

在鋰離子電池的生產研發過程中,正負極片的性能對於電池性能影響巨大。而其中正負極 材料特性和相關的加工工藝是最為重要的影響因素。正負極材料的顆粒大小將會直接影響 電池的充放電行為,而相關電池漿料的流變性能又會直接影響流漿液的存儲、塗布和加工穩定性。

在鋰離子電池的生產過中,正負極片製備是非常關鍵的步驟,直接影響電池的使用性能。 正極極片和負極極片的生產工藝非常接近,如圖 1所示。

圖1 鋰離子電池極片製備過程

通常第一步是先將由活性物質、粘結劑、導電劑通過攪拌均勻分散於溶劑中,製成電池漿料;第二步,將電池漿料塗覆在集流體(負極銅箔和正極鋁箔)上,然後就是乾燥塗層;接下來,將乾燥好的極片在重壓下壓實、壓薄,使鋰離子電池體積能量密度得以提高,保證粘結劑把活性成份和導電劑緊緊的精粘附在在集流體上;最後,就是裁片和分切,直接把大卷冷壓好的極片在分切機上分切成指定寬度的小卷極片,等待然後把分切好的小卷保存在真空乾燥箱中,待下一步使用。混合製備電池漿料、塗布、乾燥和壓實工藝決定了漿料的均勻性、極片的厚度、機械性能和極片塗層的孔隙度,所以,極片製備過程直接影響了電池的使用性能。

正負極材料顆粒大小對充放電性能的影響

鋰離子電池實質上是鋰離子在正負極材料之間的一個反覆循環"流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鋰離子不斷地嵌入電極材料中,同時又需要不斷的脫嵌出來,正是這種搖擺式的嵌入和脫嵌過程,才使得鋰離子電池能夠反覆充放電使用。然而鋰離子的脫和嵌是受很多影響因素決定的,比如正負極材料本身的層狀結構、電極材料顆粒的形態、以及電極材料顆粒間的堆積狀況等,這些影響因素都直接影響到鋰離子脫嵌的整個過程,從而對鋰離子電池的離子遷移速率、充放電平臺產生顯著影響。在這些影響因素當中,正負極材料的顆粒大小無疑是非常重要的,顆粒的大小將會對材料的堆積產生直接的影響,而這種影響導致的空間效應將會直接影響到鋰離子的脫嵌,從而影響到電池性能。

圖2 兩種不同工藝製備的LiNi0.8Co0.2O2正極材料

圖2 就是採用不同製備工藝生產的兩種正極材料LiNi0.8Co0.2O2,其中a是反應過程中採用膠體磨進行研磨混合,而b是採用普通攪拌的方式進行反應混合。兩種方式得到的顆粒大小通過電鏡結果來看差異較大,而下方的雷射衍射結果比對 則可以進一步從定量上看出兩種材料的粒度大小。其中採用膠體磨的樣品粒度分布較窄,顆粒大小從幾百納米到十微米左右,而採用普通混合的方式則粒徑分布要寬很多,從幾個微米到一兩百微米。這兩種樣晶在充放電性能上也有著顯著 的差異。

圖3 兩種不同工藝製備的LiNi0.8Co0.2O2正極材料充放電性能

圖3就是這兩種材料在不同充放電循環次數下電池容量的性能比對,可以看出在相同的情況下 a材料具有更 高的電池容量,而其恰恰具有更小的顆粒和更均勻的粒度分布。

圖4 兩種不同製備工藝下負極材料Li4Ti5012的粒徑分布

圖4中a為樣品研磨頻率偏低,因此其材料主要在幾個微米級別,而b材料則研磨頻率更高,其顆粒很多達到亞微米的水平,其粒度分布也更寬。通過兩種材料的克放電性能比對可以發現, 在充放電循環100次的情況下,兩種材料的庫倫效率都是比較接近的,但電池容量的衰減卻大大不同。微米顆粒的樣品其電池容量隨著充放電次數增加明顯發生了衰減,由最開始的160mAh/g下降到150mAh/g,而亞微米材料的在整個充放電進行過程中比較穩定。

流變特性與電池漿料的關係

電池漿料是整個電池極片製備過程中的最關鍵的因素。電池漿料是由活性物質、粘結劑、導電劑通過攪拌均勻分散於溶劑中形成,屬於典型的高粘稠的固液兩相懸浮體系。對電池漿料的要求,第一是分散均勻性,如果漿料分散不均,有嚴重的團聚現象,電池的電化學性能受到影響,如若導電劑分布不均勻,電極在充放電過程中,各處電導率不同會發生不同的電化學反應,負極處可能產生較複雜的  SEI膜,可逆容量減小,並伴有局部的過充過放現象或有可能會有鋰金屬析出,形成安全隱患;粘結劑分布不均,顆粒之間、顆粒與集流體之間粘結力出現過大過小的情況,過小部位電極內阻大,甚至會掉料,最終影響整個電池容量的發揮。第二,漿料需要具有良好的沉降穩定性和流變特性,滿足極片塗布工藝的要求,並得到厚度均一的塗層,要求電池極片中心的厚度要和邊緣處的厚度儘量保持一致,這是電池漿料塗布工藝的難點。在塗布過程中,塗層邊緣經常會出現拖尾現象,通常會將拖尾的邊緣裁切掉,以保證單位面積內的活性物質的量保持一致。如果在塗層的其他位置出現拖尾現象,不能裁切,在該位置的活性物質減少,會導致局部電壓過大。 另外,在塗布過程中,還有可能會出現塗層邊緣雖然齊平,但是邊緣處的局部厚度過高,這會導致在壓實過程中壓力分布不均,電池極片的孔隙度和單位面積的容量就會不均一。還有會影響到卷繞或者疊片的層數。

圖5 典型的正負極電池漿料剪切粘度與剪切速率關係曲線

通過流變特性表徵漿料的儲存穩定性

電池漿料在儲存過程中,漿料中的顆粒只受到重力的作用,剪切速率非常低,通常的剪切速率範圍是10-6 -10-2 S-1。在 儲存過程中,低剪切速率範圍內的剪切粘度越大,漿料就越穩定。可以通過剪切粘度隨時間的關係表徵電池漿料的沉降性能。圖6是負極電池漿料在低剪切速率 0.1S-1下的剪切粘度隨時間的變化關係。可以看出,負極漿料的剪切粘度隨儲存時間增加而減小,在儲存 3小時18分鐘後,剪切粘度由 9.68Pa.s減小到7.215 Pa.s,減小了25%. 說明負極漿料在緩慢沉降。圖7是負極電池漿料在儲存 72小時前後剪切粘度曲線對比,可以明顯看出儲存了 72小時後,在測試的剪切速率範圍內剪切粘度都有明顯下降,說明漿料沉降非常嚴重。

圖6 負極電池漿料剪切粘度隨時闊的變化.剪切速率為0.1S-1

圖7 負極電池漿料儲存時間對剪切粘度的影響

羧甲基纖維素鈉(CMC)是電池漿料配方中的常用助劑,主要起增稠的作用,用於懸浮固體顆粒,阻止沉降,提供存儲穩定性。羧甲基纖維素鈉(CMC)溶液需要在低剪切速率範圍內具有高粘度,有助於懸浮固體顆粒,降低顆粒的沉降速率。但是在高剪切速率範圍下,需要有較小的剪切粘度,便於塗布。

圖8 羧甲基纖維素鈉(CMC)溶液剪切粘度曲線

圖8是3%濃度的羧甲基纖維素鈉(CMC)溶液的剪切粘度曲線,可以看出,羧甲基纖維素鈉(CMC)溶液具有剪切變稀行為,在剪切速率範圍,剪切濃度趨於穩定,即零剪切粘度。剪切粘度的大小決定了羧甲基纖維素鈉(CMC)的炫富能力。固體顆粒在連續相中的沉降速率可以通過Stokes方程預測。

電池漿料製備工藝對流變特性的影響

電池漿料製備工藝對電池漿料的流變性能有一定影響。Lee等人研究了漿料製備順序對漿料流變特性和電池性能的影響。圖9是混合時間對正極漿料的流變特性的影響,可以看出混合時間150分鐘比混合時間30分鐘的漿料剪切粘度低。

圖9 混合時間對正極漿料流變特性的影響

電池漿料流變特性對塗布工藝的影響

電池漿料的塗布過程是高剪切速率過程,在集流體上塗布後,漿料的平流過程又是低剪切速率過程。所以電池漿料在高剪切速率範圍下剪切粘度不能太高,如果粘度過大,會造成塗布困難;在塗布後,漿料會在集流體上的重力和表面張力的作用下平流,在低剪切速率範圍,希望粘度逐漸恢復到塗布之前的高粘度。在還沒有完全恢復到高粘度之前,漿料的粘度還比較小,容易平流,塗層表面光滑厚度均勻。恢復的時間不能太長,也不能太短。恢復時間太長,漿料平流過程中年度太小,容易出現拖尾或者下邊緣的厚度比上面的塗層厚度高的現象。如果時間太短,漿料沒時間平流。這個過程可以通過三段階躍剪切速率的測試方法表徵。圖10和圖11負極和正極漿料的三段階躍間卻速率測試方法。藍色曲線代表剪切粘度,紅色曲線代表剪切速率。測試過程是,第一段:剪切速率是0.1S-1,持續時間是60s,模擬漿料在塗布前的剪切粘度;第二段,剪切速率100S-1,持續是60s,模擬塗布過程的高剪切速率過程,此時剪切粘度會急劇降低;第三段,姜切速率是0.1S-1,與第一段剪切速率保持一致,觀察第三段的剪切粘度逐漸增大的過程。可以定義第三段剪切粘度恢復到第一段剪切粘度絕對值得90%時所需的時間為結構回復時間,用來表示粘度恢復的快慢。從圖10可以看出,負極漿料的結構恢復時間為29s。從圖11可以看出,正極漿料的回覆時間為2094s,非常慢。

圖10  負極電池漿料三段階躍剪切速率測試

圖11  正極電池漿料三段階躍剪切速率測試

電池漿料的流變特性與儲存穩定性和塗布性能關係密切。再次儲存過程中,低剪切速率範圍內的剪切粘度越大,漿料就越穩定。可以通過剪切粘度隨時間的關係表徵電池漿料的沉降性能。塗布過程是高剪切速率過程,在集流體上塗布後,漿料的平流過程又是低剪切速率過程。所以電池漿料在高剪切速率範圍下剪切粘度不能太高,如果粘度過大,則會造成塗布困難;在塗布後集流體上的漿料在重力和表面張力的作用下平流,在低剪切速率範圍,希望粘度逐漸恢復到塗布之前的高粘度。在還沒有完全恢復到高粘度之前,漿料的粘度還比較小,容易平流,塗層表面光滑厚度均勻。回復的時間不能太長,也不能太短。恢復時間太長,漿料在平流過程中粘度太小,容易出現拖尾或者下邊緣比上面的塗層厚度高的現象。如果時間太短,漿料沒時間平流。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從結構、材料及工藝等方面解析鋰電池內阻影響因素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對動力電池高倍率充放電性能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內阻是影響電池功率性能和放電效率的重要因素,它的初始大小主要由電池的結構設計、原材料性能和製程工藝決定。隨著鋰電池的使用,電池性能不斷衰減,主要表現為容量衰減、內阻增加、功率下降等,電池內阻的變化受溫度、放電深度等多種使用條件的影響。
  • 鋰離子電池的八大參數指標及正負極材料分析
    電壓  鋰離子電池的電壓,有開路電壓、工作電壓、充電截止電壓、放電截止電壓等一些參數,本文不再分開一一論述,而是集中做個解釋。  開路電壓,顧名思義,就是電池外部不接任何負載或電源,測量電池正負極之間的電位差,此即為電池的開路電壓。
  • 孔隙率、塗布量對NCM622電極快充性能的影響
    研究表明採用薄電極設計的NCM622/石墨體系電池具有較好的快充性能,但是電極變厚後快充性能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這也表明Li+在厚的多孔電極內部的孔隙的擴散過程是鋰離子電池快充性能的重要限制環節。實驗中作者將NCM622材料與PVDF(5130)和炭黑按照90:5:5的比例製備成漿料,並在鋁箔上塗布成塗布量分別為11.5、15、20和25mg/cm2的電極。
  • 【愛發科】技術丨鋰電池放電曲線全面解析
    而實際上,正負極在電解液中並不一定處於熱力學平衡狀態,即電池的正負極在電解質溶液中所建立的電極電勢通常並非平衡電極電勢,因此電池的開路電壓一般均小於它的電動勢。對於電極反應:  電池的開路電壓取決於電池正負極材料的性質、電解質和溫度條件等,而與電池的幾何結構和尺寸大小無關。  鋰離子電極材料製備成極片,與金屬鋰片組裝成紐扣半電池,可以測得電極材料在不同的SOC狀態下的開路電壓,開路電壓曲線是電極材料荷電狀態的反應,圖1是磷酸鐵鋰電極材料的開路電壓曲線,從開路電壓曲線可以判定電極材料的對應的脫嵌鋰狀態。而電池的開路電壓曲線是正負極材料信息的疊加狀態。
  • 淺談鋰電池用正負極集流體
    眾所周知組成鋰離子電池的四大主要部分是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離膜和電解液。但是,除了主要的四大部分外,用來存放正負極材料的集流體也是鋰電池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鋰電池正負極集流體材料。
  • 鋰離子電池低溫性能差的原因主要方面,負極材料低溫特性的研究及...
    為此,亟需開發出功率密度高、低溫放電性能優異的新型鋰離子啟動電池。鋰離子電池低溫性能受電解液和正負極材料影響。開發低溫鋰離子啟動電池,首先要從電解液和正、負極材料改性入手,以提升鋰離子電池的低溫放電容量、功率密度、循環壽命等性能。 鋰電池低溫性能主要與電解液的低溫導電能力、鋰離子在活性電極材料中的擴散能力、電極界面性質有關。
  • 電解液添加劑在矽碳負極體系中作用機理研究
    導讀:本文針對矽基負極材料的特點,研究不同成分電解液對矽負極表面成膜的影響及其作用機理,通過不同添加劑的配合使用提升矽碳負極的電化學性能。 目前市場上鋰離子電池使用的多為石墨負極材料,從石墨的比容量和壓實密度看,負極材料的能量密度很難再得到提高。
  • 鋰離子電池容量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從鋰離子電池誕生到現在,其比容量已經翻了數倍,電池性能的提高,有些是通過改進電池的製造工藝實現的,但更多的則是通過改進材料的製備工藝和提高材料性能實現的。但是,目前主流鋰離子電池中使用的電極材料與十幾年前相比並沒有根本突破。
  • 除了正負極外,還有什麼?
    手機電池上的四個觸點,除了正負極之外,剩下的觸點簡單來說就是檢測(或者說監測)手機電池的各項信息的我們如今使用的手機電池,基本都是鋰電池,鋰電池電池的標準電壓是3.6-3.7V,充電電壓是4.2-7v,充滿電後是4.2v。
  • 探究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主力(二):石墨類材料性能檢測
    上一篇主要介紹了負極材料的基礎知識,那當我們拿到一個負極材料的時候,要怎樣才能對其性能進行測試呢,有怎樣根據一些基本的物理性能來對負極材料進行選擇呢,本系列的第二篇將帶你了解石墨負極性能測試的基礎知識以及基本的判斷指標。
  • 學習筆記 鋰電池充放電測試儀概說
    充放電測試儀,是動力鋰電池最常用的測試設備。新電池需要做配組,進行一致性篩選;電池包設計定型過程中,多個環節的測試需要進行充放電;考察電池包性能,進行工況測試需要充放電測試儀的輔助;舊電池,充放電測試健康狀況;一些認證、抽查和應甲方要求進行的測試,都需要進行充放電。
  • 環境溫度對NCM動力電池系統充放電性能的實驗研究
    動力電池系統作為電動汽車的動力源,動力電池系統的充放電性能直接決定電動汽車性能,如續駛裡程、安全、經濟性、環境適用性和駕駛體驗等。因此,探討環境溫度對動力電池系統充放電性能的影響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有關環境溫度對NCM動力電池系統的充放電性能研究仍然較少,主要集中在環境溫度對磷酸鐵鋰電芯的充放電性能的影響,電芯的低溫特性的研究。
  • 可以室溫充放電了
    鋰離子電池的原理是通過Li+在正負極之間往返穿梭,反覆在嵌入和脫出正負極的晶體結構,從而實現儲能的目的。目前,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逐漸接近其天花板,採用液態電解質的鋰離子電池所暴露出來的安全性問題也逐漸引起人們的擔憂。科學家們一直在嘗試開發新的、更好的電池技術。
  • 鈷酸鋰電池正負極反應式_鈷酸鋰電池有毒嗎
    打開APP 鈷酸鋰電池正負極反應式_鈷酸鋰電池有毒嗎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04-14 10:12:02     鈷酸鋰電池正負極反應式   鈷酸鋰電池的鈷酸鋰化學式為LiCo02,是一種無機化合物,一般使用作鋰離子電池的正電極材料。
  • 從正負極材料和電解液解析鋰電池低溫性能改善
    從正極、電解液、負極三個方面討論了近年來研究者們提高電池低溫性能的改性方法。一、正極材料正極材料是製造鋰離子電池關鍵材料之一,其性能直接影響電池的各項指標,而材料的結構對鋰離子電池的低溫性能具有重要的影響。
  • 不同成分電解液對矽負極表面成膜的影響及其作用機理
    因此,為了提高矽基負極材料的電化學性能,系統研究電解液添加劑在矽負極表面的作用機理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本文針對矽基負極材料的特點,研究不同成分電解液對矽負極表面成膜的影響及其作用機理,通過不同添加劑的配合使用提升矽碳負極的電化學性能。
  • 教你如何用萬用表判斷電解電容的正負極
    打開APP 教你如何用萬用表判斷電解電容的正負極 發表於 2018-01-12 09:45:44 電解電容在電路設計中又如何區分它的正負極呢?接反了可就危險了,容量大的電容甚至有爆炸危險呢,下面跟小編一起來看看怎麼用萬用表來判斷電解電容的正負極吧。
  • 矽單質作為負極材料是電池充放電原理-電子發燒友網
    矽的結構和石墨層狀結構不同(如下圖),其儲能機理也與金屬材料類似是通過與鋰離子的合金化和去合金化進行的,其充放電電極反應可以寫作下式: Si+xLi++xe-→LiXSi 放電時鋰離子從晶格間脫出,又形成成了很大的間隙。 單獨使用矽晶體作為負極材料容易產生以下問題: 第一、在脫嵌這個過程中,矽晶體體積出現了明顯的變化,這樣的體積效應極易造成矽負極材料從集流體上剝離下來,導致極片露箔引起電化學腐蝕和短路等現象,影響電池的安全性和使用壽命。
  • 鋰電池自放電和過放電現象的研究
    所發生不可逆反應的類型主要包括:正極與電解液發生的不可逆反應、負極材料與電解液發生的不可逆反應、電解液自身所帶雜質引起的不可逆反應、製成時雜質造成的微短路所引起的不可逆反應。自放電率是衡量鋰電池壽命的重要參數,而自放電過程發生在電池內部與電池材料和工藝相關,並隨著環境溫度、儲存時間、荷電狀態的變化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