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溫度對NCM動力電池系統充放電性能的實驗研究

2021-01-09 翼思維物聯科技

引言

從圖2 2019年上半年的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車的主要應用區域位於長城以南,廣東省以北(含廣東省)。這些地區的全年溫度大多較為適宜,環境溫度不會過低,也不會過高;全國的其他區域的城市由於低溫或者高溫的原因不適宜於新能源汽車的應用。

動力電池系統作為電動汽車的動力源,動力電池系統的充放電性能直接決定電動汽車性能,如續駛裡程、安全、經濟性、環境適用性和駕駛體驗等。因此,探討環境溫度對動力電池系統充放電性能的影響具有重要的意義。

目前有關環境溫度對NCM動力電池系統的充放電性能研究仍然較少,主要集中在環境溫度對磷酸鐵鋰電芯的充放電性能的影響,電芯的低溫特性的研究。本文以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為研究對象,以3P81S動力電池系統為具體的試驗對象,從總電壓、溫升、溫差、容量能量等方向研究環境溫度對電池系統充放電性能的影響。

1實驗條件及方案

1.1實驗對象

本文的實驗對象為3並81串動力電池系統,如圖3所示;由273個36Ah鎳鈷錳(LiNiMnCo02)三元電芯組成,動力電池系統的部分參數和電芯規格參數見表1。

圖4為動力電池系統內部,其中1號模組是將25串電芯疊在一起豎立放置;2號模組和5號模組為3串累疊電芯組,4個累疊的3串電芯串聯並排放置構成3P12S,即該類模組中有8個電芯的最大表面未與電芯的表面疊靠;相較3P12S模組,3號模組和4號模組多了一組4串累疊的電芯組。該動力電池系統共16個溫度傳感器,其中1號模組(3P25S)有4個傳感器;其餘4個模組,每個模組3個溫度傳感器。

1.2實驗設備

動力電池測試系統(圖5)能滿足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電機臺架測試和模擬電源、充電機,並進行全系列工況的模擬測試。

輸入規格AC380V(-15%-+15%)50Hz土5Hz最大輸出電壓500V最大輸出電流200A最大輸出功率44kW峰值輸出電流1.5倍(300A<60s)峰值輸出功率1.2倍(52.SkW)30min電流檢測解析度20mA電壓檢測解析度20mV通信方式1路乙太網、2路CAN、2路RS485環境倉適用範圍:溫度(-20-60°C);溼度(30%-95%RH)。1.3實驗方案

標準充電:0.SC(54A)充電至最高單體電壓4.15V轉恆壓充電(最高單體電壓維持4.15V電流降低)。

標準充電:lC(108A)放電至最低單體電壓3.0V。

測試l

放電測試:室溫下標準放電,環境適應後,進行標準充電,環境適應後,標準放電,測試工步見表2。

測試2

充電測試:室溫下標準放電,環境適應後,進行標準充電,環境適應,標準放電,測試工步見表3。

測試3

l)能量效率測試:由室溫下標準充電,25°C環境適應後,標準放電,25°C環境適應後,進行標準充電,25°C環境適應,標準放電。心室溫下標準充電,40°C環境適應後,標準放電,40°C環境適應後,進行標準充電,40°C環境適應,標準放電。@室溫下標準充電,0°C環境適應後,標準放電,0°C環境適應後,進行標準充電,0°C環境適應,標準放電。

2)放電內阻測試:電池的能量表徵了電池在放電過程中的所能放出的電量,目前用得最多的容量能量計算表達式為:

式中,V為動力電池系統端電壓(V);I為動力電池系統充放電電流(A);C為動力電池系統充放電容量(A·h);E為動力電池系統充放電能量(kWh);t為充放電時間(h)。

2測試結果與分析

2.1環境溫度對放電性能的影響

2.1.1放電容量能量

在相同充電條件下,隨環境溫度的下降,動力電池系統放電能量與放電容量不斷降低(圖6)。這主要是由於充放電的截止電壓是固定的,而溫度會影響電池的充放電電壓。放電時,溫度越低,相同放電電流,放電電壓越小,達到放電截止電壓的時間更短,電池放出來的容量更少;同時由於放電電壓低,故放出來的電量更少。

在同一環境溫度下,放電倍率越高,放電容量越小;在相同倍率下,溫度約高,放電容量越大,如圖7所示。

圖7表徵了-20°C、-lOt、0°C三個環境溫度下不同串號電芯的放電能量,環境溫度越低,電芯的放電能量差異越大;在-20°C、-lOt、0°C三個環境溫度下,放電能力最小的電芯集中於1號和25號電芯,且1號電芯和25號電芯的放電能量基本一致,而2號~24號電芯的放電能量基本一致。在不同溫度下,其餘模組的電芯放電電量較低的點均在固定串號。-20°C、-lOt、0°C個串號電芯放電能量的大小具有一定的規律性。

圖8所示為動力電池系統內部,單電芯放電能量對比圖,可以看出處於中間的電芯放電能量較其他電芯放電能量要高。中間處電芯雙面都與電芯表面接觸,散熱不及時,電阻相對較小,電壓高;放電時間和電流相等,電壓越大,放電能量越大。電芯最大表面有一側與電芯接觸,另一側與模組固定支架接觸,熱量損失更快,電芯內部溫度降速更快,內阻更大,放電能量更低。1號模組的端面與金屬端板接觸,金屬端板的吸熱較模組支架吸熱快,導致1號模組端面電芯的放電能量較2~5號模組的表面電芯更小(圖9)。

2.1.2放電溫度變化

在-20°C環境下,放電產生的溫度分布如圖10所示,極端溫度發生於1號模組(3P25S),且最低溫度位於1號模組的兩側;最高溫度位於1號模組的中部。

如圖11所示,在相同放電倍率、相同的放電截至條件下,隨放電初始溫度(環境溫度)的升高,動力電池系統放電溫升和溫差不斷降低,且放電的溫升與溫差基本同步。

如圖12所示相同溫度下,放電倍率越大,溫升和溫差也越大。

如圖13所示,在3P25S模組上,l、4號位置的溫度明顯低於2、3號位置的溫度;且其餘模組上溫差明顯小於3P25S模組。

如圖14所示,溫度越低,放電產生的溫度變化越劇烈,隨著動力電池系統內部溫度升高,溫度變化率也逐漸下降。

2.1.3放電電壓變化

如圖15所示,隨環境溫度(初始溫度)增加電池動態總電壓變大,且在低溫環境下,。在不同環境溫度(初始溫度)下動態總電壓差距更為明顯,環境溫度(初始溫度)在25°C以上,放電的動態總電壓基本一致;環境溫度(初始溫度)在25°C以下,隨環境溫度(初始溫度)放電的動態總電壓下降迅速。

如圖16所示,對內阻測試分析,電池系統內部溫度越低,內阻越大,放電時的動態總電壓越小。

如圖17所示,在不同溫度下,動力電池系統內部不同串號的電芯放電末端電壓呈現一定的規律性,1號和25號電芯的放電末端電壓最小,2~24號電芯放電末端電壓大小基本相同;隨著環境溫度升高,放電末端電壓的這種規律性逐漸消失,在環境溫度40°C下放電,電芯的放電末端電壓已經不會出現類似的規律。

2.2環境溫度對充電性能的影響

2.2.1充電容量

由圖18可知,在不同倍率下,隨環境溫度(初始溫度)升高,動力電池系統的充電能量和可充容量逐漸升高;且在10~25°C環境下,溫度對動力電池系統充電充電容量的影響較小。

2.2.2充電溫度

從圖19所示的測試數據中可以分析得到,隨環境溫度升高,動力電池系統充電溫升和溫差在降低;且隨著倍率增大,其對溫升和溫差的影響越大。

2.2.3充電電壓

由圖20 a-c隨溫度降低,隨著溫度降低,動力電池系統總電壓升高,特別在充電起始階段,由動力電池內部溫度與環境溫度一致,動力電池系統總電壓受環境溫度的變化最為明顯。隨著充電的進行,系統內部溫度升高,動力電池系統總電壓的差距越來越小。隨充放電倍率的增加,動力電池系統的整體偏離程度也不一樣,充電倍率越大,動力電池系統總電壓差異性越大。這種偏離程度體現在充滿電所需要消耗的能量上,越高的環境溫度,充滿電所需要的能量越大。

3能量效率測試

將電池在放電時放出的能鼠(即電池輸出能量)與電池在充電時消耗的能量(即充放電設備輸出能量)之比定義能量效率。反應了在一個充放電循環中動力電池系統自身損耗的能量多少,故經常用於測試電池在一個完整循環中的能量效率,其數值也可作為電池的一個性能指標。

本次測試是分別在0°C、25°C、40°C靜置後進行0.5C恆流充電至最高單體電壓4.15V,轉恆壓充電至充電電流變為O.lC;O°C、25°C、40°C下靜置至動力電池系統溫度與環境溫度一致,然後在對應環境溫度下進行lC恆流放電,測試結果見表3。隨初始溫度(環境溫度)升高,動力電池系統能量效率增大。

相同的充電條件(25°C環境溫度下,0.5C恆流充電至最高單體電壓4.15V,轉桓壓充電至充電電流變為0.lC),不同環境溫度(-20-40°C)下,進行lC放電。相對25°C能量效率可以等同於放電效率的特性,隨著環境溫度升高,放電效率提高(圖21)。

4結論

本文對鎳鈷錳三元梩離子動力電池系統進行不同環境溫度下的充放電實驗,並對分析研究環境溫度對鎳鈷錳三元梩離子動力電池系統充放電性能的影響。

l)環境溫度越低,相同倍率下電池系統釋放放電容量能量越低,溫升溫差也隨之升高;在低溫情況下,隨著放電內阻降低,放電電壓呈現先升後降;不同倍率下,相同的環境溫度,倍率越大,溫升、溫差也越大。

2)電芯的放電容量、電池系統內部溫升均會受到電芯與空氣接觸面積影響,在0°C環境情況下,與空氣接觸面積越大,電芯放電容量能量越小;電芯溫升也越小。

3)環境溫度越低,相同倍率下電池系統充電容量能量越高,溫升溫差也隨之升高;不同倍率下,相同的環境溫度,倍率越大,溫升、溫差也越大。隨初始溫度(環境溫度)升高,動力電池系統能量效率增大。

相關焦點

  • 孔隙率、塗布量對NCM622電極快充性能的影響
    近日,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Dhrupad Parikh(第一作者)和JianlinLi(通訊作者)等人分析了孔隙率、迂曲度和塗布量,以及充電策略等因素對於NCM622電池的快充性能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採用薄電極設計的NCM622/石墨體系電池具有較好的快充性能,但是電極變厚後快充性能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這也表明Li+在厚的多孔電極內部的孔隙的擴散過程是鋰離子電池快充性能的重要限制環節。實驗中作者將NCM622材料與PVDF(5130)和炭黑按照90:5:5的比例製備成漿料,並在鋁箔上塗布成塗布量分別為11.5、15、20和25mg/cm2的電極。
  • 基於STM32的多通道鋰電池充放電測試系統
    本文設計了一個擁有多通道的鋰電池充放電測試系統,以STM32F429為主控晶片,配合雙量程的電流採集、充放電控制、雙探測器的溫度檢測以及電壓檢測等電路,實現了同時對多個串聯動力鋰電池組的充放電測試及保護。在測試過程中,通過上位機程序,可對多個鋰電池組的充放電測試過程進行監視,並將鋰電池充放電測試數據實時顯示。
  • 學習筆記 鋰電池充放電測試儀概說
    充放電測試儀,是動力鋰電池最常用的測試設備。新電池需要做配組,進行一致性篩選;電池包設計定型過程中,多個環節的測試需要進行充放電;考察電池包性能,進行工況測試需要充放電測試儀的輔助;舊電池,充放電測試健康狀況;一些認證、抽查和應甲方要求進行的測試,都需要進行充放電。
  • 動力型磷酸鐵鋰電池系統溫度與性能分析
    動力型磷酸鐵鋰電池的特性與環境溫度緊密相關,電池的容量,內阻數值,荷電狀態和開路電壓曲線是反應電池基本性能的重要特性指標,研究在不同的環境溫度下電池的容量,內阻和開路電壓的變化規律,動力型磷酸鐵鋰電池的容量在低溫下迅速降低,在高溫下迅速上升,高溫下的容量變化速度小於低溫,隨著溫度上升,充電和放電過程的歐姆內阻,極化內阻均下降,溫度不同時電池的歐姆內阻變化率高於極化內阻變化率,低溫下歐姆內阻的變化率大於高溫下的變化率
  • 過充條件下NCM111電池動態產熱的表徵
    當前有關過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材料的結構分析、電池的熱穩定性方面,卻很少關注電池在充電濫用條件下的動態產熱。為此,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使用高精度的新型紐扣微型量熱儀,研究了NCM111/Li CR2032半電池在不同倍率和電壓範圍下的動態產熱,結合結構和電化學特性分析了NCM111的循環性能。此外,作者還研究了老化正極材料的熱穩定性和結構演變。
  • 正負極材料顆粒大小對充放電性能的影響
    正負極材料顆粒大小對充放電性能的影響 李倩 發表於 2018-10-15 10:59:27 鋰離子電池與傳統的二次電池如鉛酸電池、Ni/Cd電池等相比,在比功率、能量密度及充放電性能方面有著明顯的優勢
  • 鋰離子電池性能退化的應力模型研究
    為分析應力對性能與壽命的影響提供定量依據,也為開展多應力耦合的退化模型研究提供了數據支撐。構建各類物理或化學模型來描述鋰離子電池的退化機理一直是國內外研究的熱點,如Doyle等人基於多孔電極理論建立了一個通用電池模型,採用BV方程描述電解液與電極界面間的電化學過程,採用Fick定律描述顆粒內部鋰離子的嵌入;Golmon等人研究了電化學過程與機械應力的作用,建立了電化學-力學性能模型,並計算了放電倍率,粒徑與孔隙率對徑向應力分布與本徵應變分布的影響;John Wang等人研究了石墨LiFePO4
  • 基於DSP脈衝精確控制的蓄電池充放電裝置
    摘要:隨著對蓄電池脈衝快速充放電研究的深入,對精確脈衝發生裝置及控制算法的研究顯得越來越重要。提出一種基於DSP的蓄電池充放電脈衝發生電路,可對充放電脈衝的發生時間、幅值和寬度進行精確控制。並針對短時間脈衝的控制需要,提出一種改進型PI控制算法,可使充電電流儘快穩定在參考值附近。
  • 鋰電池自放電和過放電現象的研究
    鋰電池自放電和過放電現象的研究。鋰電池因其本身無汙染、比能量高、循環壽命長等特性被廣泛應用在各種儀表和電動汽車上作為能源系統,而鋰電池自放電現象的存在不僅造成電池本身能量的損失,還會因各電池間自放電的不一致性導致鋰電池組壽命減少,容量迅速衰減引起電池管理系統(BMS)對電池荷電狀態(SOC)的預測出現較大誤差,電動車控制策略失效,致使電動車電池系統出現過放電的情況。
  • 動力電池安全性能檢測實驗室場地建設規劃條件
    電池標準針對的檢測項目,大體可分為電性能適應性、機械適應性和環境適應性測試三大類的檢測。  1)電性能適應性:包括電池工況容量、各種倍率的充放電性能、過充性能、過放性能、短路性能、絕緣性能、自放電特性、電性能壽命等。其中過充、過放、短路的實驗過程風險較大,可能會存在明火爆炸等劇烈現場。
  • 不同溫度下鋰離子動力電池特性研究
    本文在對鋰離子動力電池工作特性研究的基礎上,著重研究溫度對電極濃差極化和電化學極化影響,分別採用不同SOH狀態下的動力電池做對比實驗,得到鋰離子動力電池在不同溫度下工作特性的變化規律,為提高電池管理系統精確性和可靠性提供基礎數據。
  • Al2O3混摻提升NCM523電性能和安全性
    實驗中採用的NCM523來自寧波金和,在0.5C倍率下首次放電容量可達170mAh/g,在1C倍率下可達155mAh/g,實驗中作者在NCM523材料勻漿的過程中將納米Al2O3和石墨烯加入其中。實驗中的負極材料來自貝特瑞的TB-17,材料的比容量為330mAh/g,粘結劑為CMC+SBR。電池正極和負極的設計參數如下表1和2所示,正負極冗餘設計為1.1。
  • 二次電池是什麼_二次電池有哪些_二次電池充放電方程式
    打開APP 二次電池是什麼_二次電池有哪些_二次電池充放電方程式 發表於 2018-02-02 10:23:55
  • 電容充、放電顯示器
    電路簡介:電路的左邊部分S1、R1、LED1和電解電容C1、C2組成充電電路,充電電流由紅色發光二極體LED1顯示出來;電路圖的右邊部分S2、R2、LED2和C1、C2組成放電電路,放電電流由綠色發光二極體LED2顯示。
  • HDGC3986 可攜式蓄電池充放電測試儀
    HDGC3986 可攜式蓄電池充放電測試儀HDGC3986蓄電池充放電綜合監測儀集蓄電池恆流放電、智能充電、活化、單體監測於一體。根據需要進行深度放電,然後充電,使電池組隨時保持滿足狀態並延長電池壽命,是蓄電池維護工作的最佳助手。具有多電壓充放電功能10-600V寬電壓設計,單機即可滿足多種電壓等級的電池組充放電測試,電壓連續可調。具有蓄電池組恆流放電功能恆流放電電流連續可調,精確測量蓄電池組容量。
  • 學術簡報︱高頻變壓器用匝間絕緣材料沿面放電特性的實驗研究
    通過搭建氣-固高頻沿面放電實驗平臺,選取Nomex絕緣紙、改性DMD絕緣紙、PET聚酯薄膜及聚醯亞胺薄膜作為研究對象,在高頻電源電壓為0~20kV、頻率為1~20kHz的雙極性方波電壓下開展實驗研究。現有研究表明,沿面閃絡的電場強度遠低於相同間隙的體擊穿場強,更易造成絕緣的損壞和過早失效。因此,開展匝間絕緣材料的高頻沿面放電特性實驗研究,對高頻變壓器絕緣結構的優化設計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目前,國內外針對固體絕緣材料在工頻條件下的沿面放電特性已開展大量研究,研究結果表明,絕緣材料電阻率、表面粗糙度以及溫度等諸多因素均會對沿面閃絡電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 IIT利用新型催化劑開發鋰空氣電池 充放電1200次仍保持初始性能
    據外媒報導,美國科學家使用磷化鉬(Mo3P)作為充放電反應催化劑,證明了鋰空氣電池可以具有更好的能量和穩定性能。在研究過程中,鋰和其他金屬空氣電池因具有高能量密度潛力而備受青睞,但效率低下和循環壽命較短已被證明是開發這項技術的棘手問題。利用催化劑來加速電極上的反應,被視為提高性能的一種方法。然而,尋找一種能同時加速充放電機制的材料則是另一項挑戰,以往報導的許多有效催化劑都依賴於價格昂貴的材料,如鉑和金。
  • 鋰電池過充電、過放電、短路保護電路詳解
    一般而言,自放電主要受製造工藝,材料,儲存條件的影響自放電是衡量電池性能的主要參數之一。一般而言,電池儲存溫度越低,自放電率也越低,但也應注意溫度過低或過高均有可能造成電池損壞無法使用,BYD常規電池要求儲存溫度範圍為-20~45。電池充滿電開路擱置一段時間後,一定程度的自放電屬於正常現象。
  • 電池中充放電曲線與微分容量曲線的作圖問題
    筆者最近寫碩士論文時,在處理鋰離子電池實驗數據過程中,經常遇到數據中恆充放電曲線與微分容量曲線作圖問題,下面將這兩種圖進行整理,歡迎遇到同樣問題的朋友一起交流分享。圖(a-d)為學術論文中常見的電池充放電曲線圖(圖片來源於文獻)(1)橫坐標為比容量(Specific capacity、Capacity,單位:mAh g-1)縱坐標為電壓(Potential、Voltage,單位:V)(2)電位由低到高的曲線(往上)為充電(charge),由高到低的曲線(往下)為放電(discharge)。
  • 鋰離子二次電池過充保護與大電流放電平衡
    根據相關研究機構的統計結果顯示,2013年中國市場手機銷量3.827億部,其中智慧型手機銷量高達3.292億部,中國已基本完成對傳統功能手機的替代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