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比參數對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響

2020-12-03 砼話

0引言

碳化使混凝土的鹼度降低,混凝土碳化區的pH值由13左右降至9以下,鋼筋表面的鈍化膜可能發生破壞而導致鋼筋鏽蝕。事實上只有一小部分混凝土結構面臨Cl-的侵蝕,大部分混凝土鋼筋鏽蝕是由於混凝土碳化引起的。因此,近年來混凝土的碳化問題越來越受到各方的重視。

從混凝土碳化的物理化學過程可以知道,影響混凝土碳化的主要因素可分為材料因素、環境因素和施工因素三大類。材料因素包括水膠比、水泥品種和用量、摻合料用量、骨料、外加劑等,主要是混凝土鹼度的降低從而影響混凝土碳化。通過混凝土試驗研究配合比參數對抗碳化的影響,主要分析水膠比、膠凝材料用量、粉煤灰和礦粉單摻摻量及雙摻摻量對混凝土抗碳化的影響。

1試驗概況

1.1試驗原材料

(1)水泥:福建水泥有限公司生產的建福牌P·O42.5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26.8%,初凝時間167min、終凝時間233min,3d抗壓強度23.6MPa、28d抗壓強度46.7MPa,3d抗折強度5.3MPa、28d抗折強度8.0MPa。

(2)礦物摻合料:漳州後石電廠生產的Ⅱ級粉煤灰和福建三鋼集團(龍海)礦微粉有限公司生產的S95級礦渣粉。粉煤灰需水量比97%,細度16.2%,SO3含量0.62%,含水量0.2%,燒失量2.47%。礦渣粉密度2.91g/cm3,比表面積460m2/kg,流動度比102%,含水量0.2%,7d活性指數78%,28d活性指數99%。

(3)粗骨料:漳州龍海東南碎石廠生產的5~31.5mm連續級配碎石,表觀密度2630kg/m3,堆積密度1450kg/m3,壓碎值9.60%,針片狀含量5.70%,含泥量0.60%。

(4)細骨料:龍海航順達有限公司生產的天然中砂,細度模數2.8,級配區為Ⅱ區,含泥量0.7%,泥塊含量0.3%,堆積密度1440kg/m3。

(5)外加劑:科之傑新材料集團生產的Point-400S聚羧酸高效減水劑。

(6)拌合水:自來水。

1.2試驗方法

(1)工作性能測試。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按照GB/T50080-2016《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試驗方法標準》進行試驗。

(2)力學性能測試。硬化混凝土的力學性能按照GB/T50081-2019《混凝土物理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進行試驗。

(3)混凝土抗碳化性能測定。混凝土抗碳化性能按照GB/T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試驗方法標準》規定的碳化試驗方法。碳化試驗採用邊長為100mm的立方體混凝土試件,3個試件為一組。試件採用標準養護28d,當試件養護至28d後從標準養護室取出,在60±2℃烘48h。經烘乾處理後的試件,除留下一個側面外,其餘表面用加熱的石蠟予以密封。試驗採用CABR-HTX12型碳化試驗箱。碳化到了3d、7d、14d及28d時各取出一組試件,立方體試件在壓力試驗機上用劈裂法從中間破型,破型後立即測定其碳化深度。每組立方體試件只作一次檢驗,不得重複使用。

(4)設計坍落度。涉及的各種試驗,混凝土設計坍落度均為120±30mm。

2試驗結果與分析

2.1水膠比對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響

採用相同水泥用量,不同用水量,水膠比分別為0.55、0.52、0.49,測定新拌混凝土坍落度、硬化混凝土的28d抗壓強度及不同齡期的碳化深度,通過試驗結果分析水膠比對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響。試驗方案及結果見表1、表2。

從表1、表2可看出,與水膠比為0.55相比較,水膠比為0.52和0.49時,28d的碳化深度分別減小3.6mm和7.8mm。28d混凝土碳化深度P1>P2>P3,混凝土的碳化深度隨著混凝土水膠比降低而減小。由於混凝土是一種多孔性材料,在其內部有著大小不一的氣泡、孔隙、氣孔等,這些都具有透氣性。隨著用水量的增大,混凝土孔隙率增大,使空氣中的CO2更容易侵入混凝土內部的氣孔,而後溶解於毛細管水液體中,與水泥水化過程中產生的Ca(OH)2和水酸鈣等物質生成CaCO3,從而碳化深度增加。隨著混凝土水膠比降低,其內部的孔隙率也相應減小,CO2不容易侵入混凝土內,因此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得到提高。

2.2膠凝材料對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響

試驗研究膠凝材料用量對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響。通過設計採用相同水膠比0.52,增加膠凝材料用量,測定新拌混凝土坍落度、硬化混凝土的28d抗壓強度及不同齡期的碳化深度,以分析膠凝材料用量變化對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影響。試驗方案及結果見表3、表4。

從表3、表4可看出,28d齡期時,雖然隨著膠凝材料用量的增加,P4和P5的碳化深度相比P2減小,但減小的程度很小。可見在水膠比相同時,通過提高膠凝材料用量的方法,對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影響不顯著。這是由於在水膠比不變的條件下,雖然膠凝材料用量越大,但混凝土內部的孔隙率變化並不大,因而其影響不如降低水膠比方式更為明顯。

2.3粉煤灰摻量對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響

試驗研究不同粉煤灰摻量對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響。通過設計不同粉煤灰摻量等量取代水泥用量,摻量分別為15%、20%、25%,測定新拌混凝土坍落度、硬化混凝土28d抗壓強度、不同齡期的碳化深度,通過試驗結果分析不同粉煤灰摻量對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影響。試驗方案及結果見表5、表6。

由表5、表6可知,空白組P6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值均小於其他組,這說明粉煤灰的摻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混凝土抗碳化能力。這是由於粉煤灰的火山灰反應降低了混凝土的鹼含量,因而摻加粉煤灰的混凝土抗碳化能力比空白組的混凝土低,且隨著粉煤灰摻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越低。但在摻量15%~25%範圍內,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增加較為緩慢,尤其是摻量為15%和20%時,混凝土的碳化深度相差不大。因此,雖然粉煤灰等量取代水泥,會降低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但在摻量20%內,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增加緩慢。

2.4礦渣粉摻量對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響

試驗研究不同礦渣粉摻量對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響。在相同水膠比條件下,採用不同礦渣粉摻量等量取代水泥用量,取代率分別為15%、20%、25%,測定新拌混凝土坍落度、硬化混凝土的28d抗壓強度及不同齡期的碳化深度,通過試驗結果分析不同礦渣粉摻量對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影響。試驗方案及結果表7、表8。

從表7、表8可知,在14d齡期前P6的碳化深度比P9、P10和P11小,隨著礦渣粉摻量的增加,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增大。這主要是礦渣粉等量取代水泥後,導致單位體積內的水泥含量降低,單位體積內水泥水化後生成的C-S-H和Ca(OH)2含量就相應地降低,摻量越高,碳化深度就越大。但在28d齡期時,P6的碳化深度比P9、P10和P11大,隨著礦渣粉摻量的增加,混凝土的碳化深度減小。這主要原因是在後期,礦渣粉開始參與二次水化反應,逐步改善混凝土孔隙結構,形成水化產物填充孔隙,使混凝土孔隙率更低,混凝土更密實,CO2難以侵入混凝土內部發生碳化反應,因此碳化深度降低。

2.5礦物摻合料雙摻對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響

試驗研究礦物摻合料雙摻對混凝土工作性及其抗碳化性能的影響。採用不同的粉煤灰摻量及礦渣粉摻量組合,P12、P13、P14、P15、P16的粉煤灰摻量為10%、10%、15%、20%、25%,礦渣粉摻量為10%、25%、20%、15%、10%,測定新拌混凝土坍落度、硬化混凝土的28d抗壓強度及不同齡期的碳化深度,通過試驗結果分析礦物摻合料不同雙摻摻量對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影響。試驗方案及結果見表9、表10。

從表9、表10中可以看出三個試驗結果:

(1)28d齡期時,P12的碳化深度為14.7mm,其數值最小。

(2)與前面單摻試驗結果對比發現,當雙摻粉煤灰10%和礦粉10%時,混凝土碳化深度均小於單摻20%粉煤灰及單摻20%礦粉。這說明雙摻粉煤灰和礦粉比單摻具有更好的抗碳化性能。其原因是在摻入一定比例粉煤灰和礦渣粉後,由於它們的顆粒粒徑與水泥顆粒粒徑形成連續級配梯度,產生微集料效應,顆粒之間相互填充,各組成材料緊密堆積,因此粉料顆粒間的孔隙減少,混凝土更加密實;同時由於礦物摻合料的火山灰效應,進一步水化反應使得混凝土的內部結構更為緻密,進一步降低了混凝土內部的孔隙率,CO2難以侵入混凝土內部發生碳化反應,導致碳化深度降低。因此雙摻粉煤灰和礦粉比單摻具有更好的抗碳化性能。

(3)當粉煤灰和礦渣粉雙摻總量為35%不變時,總體上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隨著礦粉摻量的增加而提高。而在雙摻粉煤灰15%和礦粉20%時,混凝土具有最佳抗碳化性能。

3結論

(1)混凝土碳化深度隨著水膠比的減小而減小,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越來越好。在相同水膠比下,增加膠凝材料的用量對降低混凝土碳化深度影響並不明顯,而通過降低水膠比方法對提高混凝土抗碳化性能更有效。

(2)粉煤灰等量取代水泥,會降低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但在摻量20%內,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增加緩慢。

(3)礦渣粉等量取代水泥,在14d齡期前,隨著礦渣粉摻量的增加,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增大;但在28d齡期時,隨著礦渣粉摻量的增加,混凝土的碳化深度減小。

(4)雙摻粉煤灰和礦粉比單摻具有更好的抗碳化性能。當雙摻總量為35%不變時,雙摻粉煤灰15%和礦粉20%的混凝土具有最佳抗碳化性能。

相關焦點

  • 機制砂參數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
    1 機制砂參數對其所配製混凝土性能影響的試驗方法1.1 原材料在本次試驗中,為了對機制砂影響其所配置混凝土性能影響進行探討,專門採用了C30混凝土,具體配合比如表1所示。1.2 試驗方法在確定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基礎上,從機制砂石粉含量、MB值、細度模數3個參數方面,對其影響混凝土的性能進行了分別探討。其中的混凝土性能主要包括工作性能、力學性能、收縮性能、 耐久性能等方面。
  • C30自密實混凝土配合比及工作性能影響因素研究
    其一是原材料的性能;其二是混凝土強度。計算方法是先計算出初步配合比,再進行調配最終確定出達到要求的配合比。但是自密實混凝土設計配合比的方法與傳統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有著很大不同。2012年8月,我國新頒布實施了JGJ/T283—2012《自密實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作為自密實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的行業標準。
  • 混凝土配合比不是簡單的數字比例
    水膠比、用水量、砂率、外加劑用量構成確定配合比的幾個重要參數,這幾個參數不是孤立存在的,相互聯繫、相互影響。其中一個參數的變動都可能會引起其他一個或幾個參數的變動,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原材料的質量和性能對混凝土配合比的影響也不可忽視,在混凝土設計強度達不到要求時,大多數人通常會採用增加水泥用量的方法解決問題,很少人從材料調配的經濟性和混凝土工作性綜合考慮混凝土配合比問題。混凝土配合比的確定往往又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經驗技術,很難一蹴而就,技術人員只能平時注意收集配合比數據,對數據進行分析,從中積累經驗,這些都將是今後寶貴的參考資料。
  • 利用福建鉛鋅尾礦製備C30預拌混凝土的試驗研究
    國內外鮮見關於利用鉛鋅尾礦作混凝土摻合料來製備預拌混凝土的報導,本試驗試圖充分發揮將二次再選的鉛鋅尾礦已經很細且粉磨性好這一特徵,採用進一步磨細的方法,充分發揮其微集料效應,並初步激發其活性。將鉛鋅尾礦粉分別代替預拌混凝土配合比中的水泥、粉煤灰和礦渣粉,然後對製備的混凝土性能進行初步評價。
  • 漿體比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
    0前言配合比設計是混凝土材料科學中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一個問題。然而,由於混凝土是一種高度非均質的多相複雜體系,且隨著原材料的變化和性能要求的不斷提高,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越來越複雜,配合比設計要素也越來越多,漿體比就是其中之一。
  • 廢漿體對C15~C25混凝土性能影響的研究
    因此,如何科學合理的利用攪拌站的廢漿體,是混凝土節能減排的重要課題。本文針對攪拌站C15、C20、C25低標號混凝土配合比,來探究漿體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抗壓強度、凝結時間的影響規律,提高漿體的應用效率,提高綜合利用效益。
  • 粗骨料針片狀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研究
    0引言骨料在混凝土中起到骨架支撐作用,佔混凝土總體積的70%以上,是混凝土的重要組成材料,骨料的性能指標將直接影響到混凝土的工作性、力學性能及耐久性,進而影響到混凝土結構工程的質量,因此,無論是科學研究
  • 廢漿體對C30、C40混凝土性能影響的研究
    在泥餅外運壓力及成本越來越大的情況下,需考慮利用適當的方法提高廢漿體使用量,以達到最佳的綜合效益,而將攪拌站產生的廢漿體按一定比例和清水混合後作為拌和用水用於混凝土生產是實現這一目的非常理想的途徑。本文針對攪拌站常用C30、C40混凝土配合比,來探究漿體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抗壓強度、凝結時間的影響規律,提高漿體的應用效率,提高綜合利用效益。
  •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的試算法
    但同時因為混凝土組成材料多樣化,其原材料具有很強的地方性,現代建築工程對混凝土性能的要求越來越多並越來越高,混凝土微結構對環境和時間的依賴性以及不確知性,註定了混凝土材料結構體系的複雜性。因此對其配合比的設計極為關鍵。
  • 混凝土路面技術要求及配合比設計
    影響因素:水泥漿數量、水泥漿稠度、砂率、水泥品種和集料性質、外加劑等。拌制時,必須根據使用材料、施工機械、施工氣候等條件,在保證混凝土強度、耐久性和經濟性的前提下,選擇合理的配合比和適宜的坍落度,或摻加各種外加劑(如減水劑、流化劑等),以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4)表面特性。
  • 基於規範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與優化
    引言《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55-2011 中公式計算和參數選擇不能直觀反應配合比設計過程中的問題,在實際混凝土施工中當砂石料有變化時,因操作人員經驗欠缺或調整不當,易造成混凝土質量不合格。本文結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55-2011,簡化幾個參數的選擇計算,使配合比設計更加直觀高效。
  • 淺析水處理絮凝劑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
    事故發生後,公司的技術人員採用排除法,逐一替換混凝土原材料,進行試拌並觀察混凝土的工作性,最終將原因鎖定在水洗砂上。 對於水洗砂,最直接影響混凝土工作性能的指標就是含泥量,但該批次水洗砂在使用前已經過常規項目檢測,含泥量1.5%、泥塊含量0.6%,完全符合相關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對於混凝土用砂的要求,屬於相當優質的原材料。
  • 粉煤灰與礦渣粉雙摻對混凝土性能影響
    本文主要研究了粉煤灰與礦渣粉以不同比例雙摻後對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初始坍落度、初始擴展度、和易性、1h坍落度)和硬化混凝土抗壓強度的影響,並對其經濟效益進行分析,得出粉煤灰與礦渣粉雙摻時性價比高的配比,對預拌混凝土的生產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 不同溫度下新型緩凝劑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研究
    1.2試驗方法本文研究緩凝劑種類和摻量在凝結時間相近的前提下對不同環境溫度條件下混凝土性能的影響。拌和物工作性能按照GB/T50080—2016《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試驗方法標準》進行測試;混凝土抗壓強度按照GB/T50081《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進行測試。C30混凝土配合比見表1。
  • 低粘度超高強C100混凝土製備和性能試驗研究
    文中擬通過不同混凝土活性礦物摻合料的選取與摻量選擇、粉煤灰玻化微珠的摻加、適宜砂率與水膠比的確定等配合比優化技術手段,研究強度等級為C100的超高強度混凝土的工作性與抗壓強度影響規律,為低粘度超高強C100級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與製備提供技術參數。
  • 粗骨料級配對自密實混凝土體積穩定性能的影響
    ,達到充分密實和獲得最佳性能的混凝土。粗骨料是影響SCC性能的重要因素,其中粗骨料的級配對SCC工作性能、耐久性都有重要的影響。目前國內外已有許多專家學者提出了有關粗骨料級配對混凝土性能影響的理論,然而這些理論大多是基於普通混凝土(OPC)、輕質混凝土(LWC)、高強混凝土(HSC)以及高性能混凝土(HPC)而提出,有關粗骨料級配對SCC各項性能的影響鮮見報導。
  • 如何儘量完善試驗資料-試驗檢測工程師系列之水泥混凝土配合比
    一般而言,在設計文件及《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 JGJ55-2011》中,會對普通水泥混凝土的強度標號、抗凍性、防水等級、碎石密度、碎石級配、碎石最大公稱粒徑、碎石壓碎值、含泥量、砂率、砂的細度模數、所需水泥品種及標號、水灰比和水泥量推薦值、需摻加何種外加劑及其摻加量做出規定。上述所涉及到的參數,個人認為肯定都應該是配合比所必須附上的內容。
  • 特細砂砂漿性能及砌築砂漿配合比研究
    砂是一種重要的建築工程材料 ,主要應用於配製建築用混凝土 ,特細砂的細度模數一般小於=0.15,平均粒徑小於0.25mm,目前 國 內 的一些工程 實例證明了其在工程上的應用價值。1.2 水泥種類對砂漿性能的影響水泥等級對砂漿性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在保證稠度為7.5cm左右,相同試驗條件下,研究不同種類的水泥對特細砂砂漿物理 、力學性能的影響 ,試驗結果見表 2。
  • 防輻射C35大體積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與施工
    1原材料選用與配合比設計1.1原材料考慮到重晶石混凝土的特殊性能要求與經濟性原則,初步選定原材料:賓西水泥廠產虎鼎牌P·O42.5普通矽酸鹽低熱水泥,初凝時間為185min,終凝為410min,3d抗壓強度為21.5MPa,28d抗壓強度為48.9MPa,
  • C30水下防腐蝕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及應用
    一般密實的或不透水的混凝土具有長期的耐久性,而取決於它的配合比、搗實的程度和養護及正常環境的溫度和溼度。在以往工程中採用抗硫酸鹽水泥配製防腐混凝土。但由於抗硫酸鹽水泥作為特種水泥,目前國內生產廠家生產規模較小,並受工藝、運距、數量、價格較高等因素影響,制約了防腐混凝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