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制砂參數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

2020-12-04 砼話

混凝土是當前社會上土木工程建設中必不可少且使用量比較大的一類建築材料,其主要由水泥、粗細骨料與水等材料構成。其中細骨料在以往主要採用天然河砂,但是隨著河砂資源的短缺,我國許多地區針對天然砂開採與保護都進行嚴格限制。為了滿足基礎建設項目建設需求,必須要充分、合理地利用機制砂這種類型的細骨料。

1 機制砂參數對其所配製混凝土性能影響的試驗方法

1.1 原材料

在本次試驗中,為了對機制砂影響其所配置混凝土性能影響進行探討,專門採用了C30混凝土,具體配合比如表1所示。

1.2 試驗方法

在確定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基礎上,從機制砂石粉含量、MB值、細度模數3個參數方面,對其影響混凝土的性能進行了分別探討。其中的混凝土性能主要包括工作性能、力學性能、收縮性能、 耐久性能等方面。

2 機制砂參數對其所配製混凝土性能的影響分析

2.1 機制砂的石粉含量對所配置混凝土性能的影響

(1) 工作性能的影響。混凝土工作性能主要體現在保水性、黏聚性與流動性三個方面,其是考察混凝土施工質量方面的一個重要指標,會對混凝土的硬化性能產生極大影響。在本次試驗中,通過在試驗當中針對石粉添加含量分別為3%、7%、10%和20%條件下對混凝土的實際工作性能的影響規律進行了探討。具體測試結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在機制砂中的石粉含量不超過10%時,所配置的機制砂混凝土坍落度隨著石粉含量的逐步增加而呈現增加的變化趨勢;在石粉含量大於10%後,坍落度會隨著石粉含量的持續增加而呈現為降低的變化趨勢,主要是由於石粉和水泥的細度基本保持一致。通過將石粉加入機制砂混凝土中,可以徹底彌補混凝土內部漿體材料缺乏的弊端,提升整體漿體總量,尤其是在低強度等級混凝土配置中的表現更加顯著。

隨著石粉含量的增加,可以對機制砂本身伴有的粗糙表面和尖銳稜角形狀特徵進行有效彌補,減少了機制砂之間的摩擦。由表2可知,石粉含量為10%混凝土的坍落度最大,石粉含量大於15%後,混凝土坍落度出現下降,這主要是由於雖然石粉可以增加漿體含量,減少機制砂之間的內部摩擦,但是增加的粉體量也會增加用水量,增加所形成的漿體稠度與黏聚性,降低了其坍落度。

隨著石粉含量增加,混凝土的黏聚性表現為從差變好的變化趨勢。在含量相對較低時,混凝土的黏聚性非常差,並且還會伴有離析問題。而在含量控制在20%後可以使所配置的混凝土擁有較好的黏聚性,離析泌水問題也將得到改善,尤其是在石粉含量控制在15%混凝土基本上不會出現離析泌水問題。而由於增加的石粉含量使得機制砂之間內部摩擦減少,增加了所配置混凝土的黏聚性與流動性,增強其保水性性能。

(2) 力學性能的影響。混凝土的力學性能涵蓋了抗拉性能、抗壓性能、抗彎性能等,尤其是其中抗壓強度最為顯著,所以其主要作為承受壓力的結構。通過繼續按照上述5個基本的機制砂中石粉含量設定值,進行實驗之後可得其抗壓強度變化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隨著石粉含量的逐步增加,所配置混凝土7 d和28 d抗壓強度都表現為逐步增加的變化趨勢,並且二者的變化趨勢基本表現保持一致。在含量為3%和20%時,相應的抗壓強度達到最低值和最高值。在機制砂混凝土中膠凝材料用量與水膠比保持不變的基礎上,通過增加石粉含量可以提高所配置混凝土的抗壓強度。由於石粉含量的增加會增加其漿體的量與稠度,提高其強度,同時石粉也可以對機制砂的突出稜角或粗糙表面進行顯著改善,最終增加了其抗壓強度。

2.2 機制砂的細度模數對所配置混凝土性能的影響

為了了解機制砂的細度模數對所配置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響,專門選擇了如下3個細度模數(2.5、2.8和3.3)來探討機制砂影響所配置混凝土工作性能的情況,具體測試結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機制砂細度模數的大小直接影響所配置混凝土的坍落度與擴展度,反映了不同機制砂配置的混凝土具有不同的和易性,當細度模數為2.8時配置的混凝土具有更好的流動性與和易性。因此,在實際的工程施工中使用機制砂期間,必須要結合實際的工程建設情況來選擇適宜的機制砂細度模數。

2.3 機制砂的MB值對所配置混凝土性能的影響

機制砂MB值主要是對機制砂中粒徑小於75 μm顆粒的相應吸附性能,其也會影響所配置混凝土性能,本次試驗中選擇了6個MB值,具體的試驗數據如表5所示。

經試驗得知,隨著機制砂MB值的增加,相應的坍落度與擴展度都呈現為逐步下降的變化趨勢,主要是由於MB值的增加會使相應機制砂中泥粉含量增加,這不利於其黏聚性和流動性發展。

MB值對所配置混凝土力學性能的影響。在力學性能方面,也選了上述6個MB值對其抗壓強度(3 d、7 d和28 d)的對應試驗值進行了測定,具體如表6所示。

由表6可知,針對C30混凝土而言,隨著機制砂MB的增加,抗壓強度(3 d、7 d和28 d)都表現為先增加後減小的變化趨勢。當MB值達到1.65時,抗壓強度達到最大值,這種變化趨勢主要是由於C30混凝土本身具有較大的水膠比。通過加入泥粉可以對整個混凝土體系的保水性顯著改善,有利於促進強度發展。但是隨著MB值的增加,也會使混凝土吸收更多自由水,會減弱其強度。

3 結語

總之,機制砂與天然砂之間材料性能的差異性,決定了其對混凝土配置產生極大影響,具體表現為機制砂石粉含量、MB值與細度模數等方面。在實際的混凝土配置中,要結合混凝土的等級,科學確定石粉含量、MB值與細度模數,保證可以更好地提升機制砂混凝土配置質量。

相關焦點

  • 火成巖機制砂C35混凝土的配製及性能研究
    本文從膠凝材料體系優化、粉煤灰摻量、砂率及機制砂石粉含量等對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抗壓強度和電通量影響角度出發,研究了火成巖機制砂配製鐵路橋梁橋墩墩身C35混凝土的方法和性能。2.2粉煤灰摻量的影響在保持膠凝材料總量不變的情況下,調整粉煤灰摻量,試驗不同粉煤灰摻量對C35用火成巖機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響,試驗配合比見表2所示,混凝土抗壓強度如圖3所示。
  • 機制砂的壓碎指標對混凝土抗壓強度的影響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驗方法標準》JGJ52-2006規定:機制砂的總壓碎指標值應小於30%。那麼,機制砂的壓碎指標對混凝土的抗壓強度有著怎樣的影響呢?我們試驗如下:1.試驗原材料水泥:海鑫P·S32.5礦渣矽酸鹽水泥。礦粉:彤陽S105級礦渣粉。
  • 配合比參數對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響
    從混凝土碳化的物理化學過程可以知道,影響混凝土碳化的主要因素可分為材料因素、環境因素和施工因素三大類。材料因素包括水膠比、水泥品種和用量、摻合料用量、骨料、外加劑等,主要是混凝土鹼度的降低從而影響混凝土碳化。通過混凝土試驗研究配合比參數對抗碳化的影響,主要分析水膠比、膠凝材料用量、粉煤灰和礦粉單摻摻量及雙摻摻量對混凝土抗碳化的影響。
  • 什麼樣的機制砂屬於劣質機制砂?
    那麼,什麼樣的機制砂屬於劣質機制砂呢?怎麼判斷?以下給大家介紹劣質機制砂的幾種類別,以及哪些巖石適合和不適合生產機制砂。嚴重風化類巖石在太陽輻射、大氣、水和生物作用下出現破碎、酥鬆及礦物成分次生變化的現象,稱為「風化」,一般有物理風化、化學風化、生物風化三類。
  • 河砂、機制砂、水洗砂、再生骨料、尾礦制砂等都能用於混凝土?有何...
    砂是混凝土的組成部分,一般稱作細骨料,指粒徑在5mm以下的巖石顆粒,一般可分為天然砂及人工砂兩類。 目前常見的砂有: (1)機制砂; (2)河砂(一般用於重點工程指定用砂,由於價高量少普通混凝土一般不用);(3)石屑粉(生產碎石副產品,顆粒分布呈兩頭多中間少,斷檔級配,片狀顆粒多粉多); (4)江砂(特細砂,細度模數1.6
  • 混合砂配製C50混凝土應用研究
    然而,關於混合砂的摻配比例及其製備而成的混凝土基本性能的工程應用研究相對較少。本文依託國家高速公路網京臺線長樂松下至平潭段橋梁工程,開展採用混合砂配製C50混凝土的應用研究,成果可為該工程和類似工程提供參考。
  • 「沙」與「砂」到底有啥區別?機制砂好在哪?
    那麼與各種河沙、海沙、山沙等天然砂石料相比,機制砂的優勢體現在哪兒?機制砂是通過適用的破碎機等專業制砂設備,粉碎後得到的砂石材料,與天然河沙相比,具有稜角尖銳分明、針片狀多的特點。機制砂的堅固性能比河沙稍差,但仍然達到GB/T141684293標準的優等品指標,在普通混凝土中使用不存在問題。但在經常遭受摩擦衝擊的混凝土構件中使用,除必須摻用外加劑,還應控制混凝土的灰砂比和砂的壓碎指標與石粉含量。含粉量大是機制砂不同於天然河沙的一個重要特點。在區別時,我們應將機制砂的含粉量和天然砂的含泥量區分開。
  • 深度探究:劣質機制砂的來源、危害及案例分析
    1 概述砂是構成混凝土骨架體系的重要材料之一,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學性能、耐久性能及長期性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前我們主要用活水砂(flowing water sand,指主流衝刷下的天然河砂),活水砂經過多年水流衝刷大浪淘沙後,留下來的都是精華,優點多,如顆粒飽滿圓滑、強度高、含泥量少、雜質含量少、不吸水不吸附外加劑等,缺點是各項指標完全依賴於先天條件形成,不適宜後天花大力氣進行深加工
  • 淺析水處理絮凝劑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
    混凝土生產用水一般為飲用水,而飲用水的生產控制極為嚴格,不會出現絮凝劑殘留等問題。本文所提到的絮凝劑來源於水洗砂。事故發生後,公司的技術人員採用排除法,逐一替換混凝土原材料,進行試拌並觀察混凝土的工作性,最終將原因鎖定在水洗砂上。 對於水洗砂,最直接影響混凝土工作性能的指標就是含泥量,但該批次水洗砂在使用前已經過常規項目檢測,含泥量1.5%、泥塊含量0.6%,完全符合相關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對於混凝土用砂的要求,屬於相當優質的原材料。
  • 《建設用砂》與《混凝土用砂石》的規範差別對比
    (一)概念和定義不一致(1)人工砂《建設用砂》將機制砂和混合砂定義為人工砂,即機制砂和混合砂都是人工砂,而《混凝土用砂石》僅將機制砂定義為人工砂(見表1)。表1人工砂概念的差別人工砂與天然砂兩者在生產工藝、質量指標、檢驗方法等方面有很大區別,而混合砂是由天然砂和機制砂組成,混合砂中的天然砂質量和摻加比例對混合砂質量有很大影響,因此混合砂質量與機制砂質量特別是顆粒級配、細粉含量有著明顯差異。
  • 機制砂能夠代替天然砂使用嗎?加工機制砂用什麼設備好?
    隨著建築行業的快速發展,市場砂石需求劇增,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需求,天然砂已經無法滿足,機制砂成為砂石的「黑馬」,但是機制砂能不能代替天然砂使用?加工機制砂用什麼設備好?機制砂能不能代替天然砂使用從目前的應用情況來看,在主流的各種標號混凝土裡,機制砂已經可以完全替代天然砂了。河沙是天然石塊在河水的衝擊摩擦下形成的細小沙粒,是一種常用的建築材料,主要用於混凝土的製備。
  • 機制砂石粉在混凝土中的應用
    巨大的需求量和資源枯竭的矛盾,又導致了河砂價格飛漲,這給用砂大戶——混凝土企業和砂漿企業帶來了巨大壓力。在這種大環境下,迫使這些用砂量巨大的企業開始使用機制砂;但是機制砂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約 20% 的石粉,如果不有效處理,會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汙染。同時,由於環保治理大量高汙染、高能耗的中小鋼型廠被迫關閉,導致礦粉資源短缺,價格飛漲。
  • 細砂混凝土的配製原則
    ,收縮大且易引起變形裂縫,混凝土的耐磨性能差等。因此,要根據細砂的特點合理確定混凝土的配合比,是保證細砂混凝土工程質量及混凝土結構長期性和耐久性的重要技術基礎。(1)低砂率砂率影響著混凝土的和易性。研究中發現當砂率達到最佳效果時,隨著其細度模數減小而降低。
  • 進一步加強混凝土質量管理,嚴禁使用海砂、風化巖機制砂等!
    近日,湖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就進一步加強預拌混凝土質量管理的有關事項下發通知,文件中多處涉及砂石質量方面的要求。  嚴禁使用海砂、風化巖機制砂、鋼渣顆粒、礦渣顆粒和粉煤灰原灰等生產預拌混凝土。
  • 機制砂級配和空隙率關係研究
    隨著可採天然砂資源逐漸枯竭,研究可完全替代天然砂的機制砂已是迫在眉睫。砂作為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也是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1]。研究顯示,低空隙率的機制砂,可以很好控制混凝土膠凝材料的用量,從而降低混凝土成本[2][3][4]。自70年代貴州省對機制砂生產提出地方標準後,各地陸續均提出地方標準。
  • 廢漿體對C15~C25混凝土性能影響的研究
    因此,如何科學合理的利用攪拌站的廢漿體,是混凝土節能減排的重要課題。本文針對攪拌站C15、C20、C25低標號混凝土配合比,來探究漿體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抗壓強度、凝結時間的影響規律,提高漿體的應用效率,提高綜合利用效益。
  • C30自密實混凝土配合比及工作性能影響因素研究
    新規程的配合比設計步驟更加清晰明了,與已有的選定砂石體積含量法相比,新選取參數均基於大量的國內外試驗研究及我國國情,並且按照混凝土等級的不同提出了相應的粗骨料用量選取範圍,更具針對性。用新規程的方法配製的自密實混凝土優點更明顯,應用於工程也更有利。1實驗原料(1)膠凝材料。
  • 機制砂專業知識知多少?今天小編帶你全面剝析!
    26機制砂中有哪些有害物質?答:機制砂中常見的有害物質是雲母、輕物質(如樹葉、木塊、煤)、有機物、硫化物及硫酸鹽等,這些物質對混凝土性能產生影響,含量都要求嚴格控制。52什麼是機制砂混凝土?哪些因素對機制砂混凝土和易性產生影響?答:用機制砂配製、澆築的混凝土就是機制砂混凝土。機制砂顆粒粒形,顆粒級配與粗細程度對混凝土和易性產生主要影響。
  • 廢漿體對C30、C40混凝土性能影響的研究
    在泥餅外運壓力及成本越來越大的情況下,需考慮利用適當的方法提高廢漿體使用量,以達到最佳的綜合效益,而將攪拌站產生的廢漿體按一定比例和清水混合後作為拌和用水用於混凝土生產是實現這一目的非常理想的途徑。本文針對攪拌站常用C30、C40混凝土配合比,來探究漿體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抗壓強度、凝結時間的影響規律,提高漿體的應用效率,提高綜合利用效益。
  • 眾瓴重工:那劣質機制砂有哪些危害呢?如何判斷是否是劣質機制砂
    於是砂石行業開始有人魚目混珠,生產劣質機制砂。那劣質機制砂都有哪些危害呢?如何判斷是否是劣質機制砂劣質機制砂大致分為4類1、含泥量超標機制砂,這類礦物即使用溼法制砂,含泥量依舊會超標,而含泥量超標會導致混凝土和易性大大降低,嚴重的影響了混凝土凝固後的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