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砂配製C50混凝土應用研究

2020-12-04 砼話

0引言

在土木工程中,混凝土具有製備簡單、生產成本相對較低、可塑性好且耐久性強等特點,是用途最廣、用量最大的建築材料;其中,砂是混凝土中最為重要的原材料之一。然而,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數量及規模快速增長,混凝土的使用量急劇增大,導致大量的天然砂被過度開採,天然砂資源逐漸匱乏,環境破壞愈演愈烈。隨著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以及環保力度的加大,天然砂禁採範圍越來越廣,價格也越來越高。在此背景下,機制砂引起了更多人的關注。機制砂利用現代化技術由巖石經除土開採、機械破碎、篩分製成,其粒徑在4.75mm以下。但是,與天然砂對比,機制砂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也存在些許問題,例如經機械破碎後粒型不好、針片狀過多、級配不連續、細度模數偏大等。

針對上述問題,人們開始將機制砂和天然砂進行混合配製形成混合砂。已有的研究結果表明,混合砂可以充分發揮機制砂和天然砂的優勢,有效地克服單獨使用機制砂時所存在的問題。然而,關於混合砂的摻配比例及其製備而成的混凝土基本性能的工程應用研究相對較少。

本文依託國家高速公路網京臺線長樂松下至平潭段橋梁工程,開展採用混合砂配製C50混凝土的應用研究,成果可為該工程和類似工程提供參考。

1試驗原材料與試驗方法

1.1原材料

試驗中所用水泥為泰州楊灣海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矽酸鹽低鹼P.Ⅱ52.5R水泥;粉煤灰採用福州開發區華能實業有限公司F類Ⅰ級粉煤灰;礦粉採用福州羅強建材有限公司S95礦粉。粗集料,採用平潭港務海壇砂石分公司5mm~20mm碎石,其中碎石摻配比例5mm~10mm:10mm~20mm=4:6。試驗採用的水為普通自來水;減水劑採用廈門宏發先科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的HPCA-600緩凝型高性能減水劑,固含量30%,減水率25%。

細集料為平潭港務海壇砂石分公司生產的機制砂和閩江砂。

機制砂有兩種:一是直接採用砂石分公司生產的細度模數在3.7~3.1具有連續級配的粗砂,簡稱機制砂Ⅰ;二是採用方孔徑2.36mm的篩過篩留取篩上部分的單一級配粗砂,可有效降低泥含量和石粉含量並能提高砂的強度保證率,簡稱機制砂Ⅱ。

閩江砂也有兩種:一是採用閩江中砂,細度模數在3.0~2.3,簡稱河砂Ⅰ;二是採用閩江細砂,細度模

數在2.2~1.6,簡稱河砂Ⅱ。機制砂和閩江河砂主要性能指標如表1所示。從表1可知,與河砂相比,機制砂級配不連續、細度模數偏大。

1.2配合比

依據實際工程的施工設計要求,選擇坍落度為200±20mm的C50泵送混凝土,並參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55-2011)設計的基準配合比,如表2所示。

採用平潭港務海壇砂石分公司生產的機制粗砂(連續級配和單一級配)和閩江砂(中砂、細砂),按照機制砂30%最低摻量以及10%增量進行配比,形成不同細度模數和級配的混合砂,並確保混合砂細度模數不超過《建設用砂》(GB/T14684-2011)中粗砂的規定上限值3.7,然後依據表2的配合比進行C50混凝土製備。其中機制砂與閩江砂的具體參配比例和結果如表3所示。

1.3試驗方法

根據《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試驗方法》(GB/T50080-2002),開展混凝土工作性能測試。根據《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1-2002)開展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混合砂製備混凝土及其性能試驗如圖1所示。

2試驗結果與分析

表4~表5列出了採用混合砂製備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學性能。

由表4~表5可知:連續級配的機制砂Ⅰ與河砂Ⅰ配比而成的1-1~1-5組混合砂,機制砂Ⅰ摻量在不超過50%時,混合砂為中粗砂,且處於級配較好的Ⅱ區,混凝土和易性相對較好,抗壓強度較高;隨著機制砂Ⅰ摻量進一步增加,混合砂製備的混凝土坍落度、擴展度都逐漸減少,和易性逐漸變差,抗壓強度也逐漸減少。主要原因在於:機制砂Ⅰ摻量的增加,使得混合砂由中砂轉變為粗砂,級配區域由Ⅱ區變為Ⅰ區,降低了混凝土的密實性,增大了內部的摩擦阻力,影響了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強度。

連續級配的機制砂Ⅰ與較細的河砂Ⅱ配比而成的2-1~2-5組混合砂,機制砂Ⅰ摻量由30%增大至70%時,混合砂細度模數為2.31~2.91,均為中砂且其相應級配區域基本分布於級配較好的Ⅱ區,混合砂級配連續合理,密實度高,所配製的混凝土和易性較好,抗壓強度較高。

機制砂Ⅰ分別與河砂Ⅰ、河砂Ⅱ配比成的混合砂結果,機制砂Ⅰ較粗,1.18mm以上較多,而河砂Ⅱ較細,級配區域為Ⅲ區且偏細,0.3mm以下較多,兩者相結合更易形成處於級配區域為Ⅱ區,細度模數適中的砂,所製備的混凝土和易性好,抗壓強度高,與《貴州省高速公路機制砂高強混凝土技術規程》推薦使用Ⅱ區、中砂製備高強混凝土結果相符。採用單一級配的機制砂Ⅱ與河砂Ⅰ配比得到3-1~3-4組混合砂,細度模數範圍為3.01~3.85,基本均為粗砂且級配處於較差的Ⅰ區,導致製備的混凝土黏聚性、保水性下降,坍落度降低,和易性變差;但較粗的混合砂自身強度較高,且基準配合比中水灰比較為合理,以致對其製備的混凝土強度影響不大。

因此,單一級配的機制砂Ⅱ與河砂Ⅰ配比形成的混合砂製備的混凝土不符合相關要求。

採用單一級配的機制砂Ⅱ與河砂Ⅱ配比得到4-1~4-4組混合砂可知:機制砂Ⅱ摻量在30%~40%時,混合砂為中砂,且處於級配較好的Ⅱ區,混凝土和易性相對較好,抗壓強度較高;隨著機制砂Ⅱ摻量進一步增加,混合砂由中砂轉變為粗砂,級配區域由Ⅱ區變為Ⅰ區。主要原因在於:2.36mm以上部分較多,而2.36mm~0.6mm層較少,級配不連續,以致製備的混凝土坍落度、擴展度逐漸減少,和易性逐漸變差,抗壓強度也逐漸減少。

3結論

(1)連續級配機制砂Ⅰ與河砂Ⅰ(中砂)配比形成混合砂中,機制砂的摻量不超過50%時級配較好,製備的混凝土和易性較好,抗壓強度較高,且用砂成本節省最高可達24%。連續級配機制砂Ⅰ與河砂Ⅱ(細砂)配比中,機制砂Ⅰ摻量由30%增大至70%時,混合砂細度模數為2.31~2.91均為中砂且其相應級配分布於較好的Ⅱ區,混合砂級配連續合理,密實度高,所配製的混凝土和易性較好,抗壓強度較高。

(2)機制砂級配不連續的情況下,單一級配機制砂Ⅱ與河砂Ⅱ(細砂)配比形成混合砂,機制砂摻量不超過40%時級配較好,製備的混凝土和易性較好,抗壓強度較高,較為適用;單一級配的機制砂Ⅱ與河砂Ⅰ配比形成的混合砂較粗,級配較差,製備的混凝土不符合相關要求。

(3)結合實際工程應用情況,利用較粗的機制砂按照合適比例形成混合砂替代河砂配製高性能混凝土,其抗壓強度較高,替代比例可達40%,有效緩解建築用砂矛盾,具有一定的推廣應用價值。(來源:《福建建築》2019.08)

相關焦點

  • 細砂混凝土的配製原則
    因此,要根據細砂的特點合理確定混凝土的配合比,是保證細砂混凝土工程質量及混凝土結構長期性和耐久性的重要技術基礎。(1)低砂率砂率影響著混凝土的和易性。研究中發現當砂率達到最佳效果時,隨著其細度模數減小而降低。
  • 火成巖機制砂C35混凝土的配製及性能研究
    肯亞大部分地區常年乾旱,河流較少且水流量不大,河砂匱乏,且存在含泥量和泥塊含量過大、輕物質含量和有機物含量過多等質量問題,內馬鐵路工程沿線缺少河砂,所以採用機制砂成為必然。機制砂與河砂有較大差異,應用過程中存在較多問題,特別是國內外機制砂應用大多數都集中在石灰巖上,火成巖機制砂應用經驗較少。
  • 淺談高性能C50混凝土的配製及應用
    ④集料是混凝土的主要組成材料。技術上,可以為混凝土提供骨架,同時抑制收縮,改善耐久性;經濟上,它比水泥便宜很多,作為混凝土的廉價填充物,使成本更低。集料級配對混凝土的影響很大。良好的級配可以在較少用水量的情況下獲得流動性好,不離析、不泌水的新拌混凝土。集料的最大粒徑對混凝土的影響也很大,配製混凝土的集料粒徑越大,需填充空隙和黏結集料的水泥用量越小。
  • 超緩凝混凝土的配製與應用
    1前言一般來說,普通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宜控制在6~8小時,水下灌注樁混凝土宜控制在8~10小時,如遇到溫度陡降有可能會延長3~7小時,所以在正常情況下如沒有特殊要求,混凝土的初凝時間一般控制小於10小時。本次研究的混凝土初凝時間大於72小時,比普通混凝土的初凝時間長6倍多,故稱為超緩凝混凝土。
  • 《建設用砂》與《混凝土用砂石》的規範差別對比
    (一)概念和定義不一致(1)人工砂《建設用砂》將機制砂和混合砂定義為人工砂,即機制砂和混合砂都是人工砂,而《混凝土用砂石》僅將機制砂定義為人工砂(見表1)。表1人工砂概念的差別人工砂與天然砂兩者在生產工藝、質量指標、檢驗方法等方面有很大區別,而混合砂是由天然砂和機制砂組成,混合砂中的天然砂質量和摻加比例對混合砂質量有很大影響,因此混合砂質量與機制砂質量特別是顆粒級配、細粉含量有著明顯差異。
  • 石屑在混凝土生產中的應用實踐研究
    為了尋找適合的河砂替代材料,加強混凝土質量與成本控制,公司有關技術人員通過大量的試驗研究工作,成功的將石屑取代部分河砂用於混凝土生產,所生產的混凝土的各項性能指標均符合相關國家標準的要求,有效的降低了公司的生產成本及穩定混凝土質量。
  • C30高性能混凝土的配製與研究
    雙摻粉煤灰和礦粉的高性能混凝土力學性能研究[J]. 廣東建材,2012,8:4-6.[2]林旭健. 混凝土的高性能化與可持續發展[J]. 福州大學學報,2000,(14)2:47-49.[3]劉磊. 低強度混凝土的高性能化研究[J]. 建築與工程,2010,3:651-666.[4]JGJ 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5]蘇青,許曉東,杜澤,等.
  • 如何配製工作性滿意的混凝土
    如何才能配製出滿足以上要求的混凝土呢,個人認為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不知道是否恰當,請砼行指導、交流。~0.2%,或用水量浮動配合比用砂的1%,混凝土拌合物不發生顯著變化;第三,保水能力良好,不發生泌水或滯後泌水;第四,泵送過程中,拌合物泵送損失儘可能小。
  • 機制砂參數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
    1 機制砂參數對其所配製混凝土性能影響的試驗方法1.1 原材料在本次試驗中,為了對機制砂影響其所配置混凝土性能影響進行探討,專門採用了C30混凝土,具體配合比如表1所示。2 機制砂參數對其所配製混凝土性能的影響分析2.1 機制砂的石粉含量對所配置混凝土性能的影響(1) 工作性能的影響。混凝土工作性能主要體現在保水性、黏聚性與流動性三個方面,其是考察混凝土施工質量方面的一個重要指標,會對混凝土的硬化性能產生極大影響。
  • 普通混凝土砂石級配的研究
    長期以來,人們對優化混凝土配合比的研究多著重在集料的密實堆積與有利於拌合物流變性能方面。電子計算機廣泛應用後,人們便可以採取虛擬堆積思路,利用數學模擬計算和若干試驗數據得出各種密實堆積模型。然而,不論哪種類型構思形成的數學模型與實際生產所用的砂石堆積狀況仍然有某些程度的差距。
  • 人工砂混凝土應用存在的問題及質量控制措施
    因此,人工砂廠對超量石粉最有效的處理方式應為風選除粉,這也是目前市場上應用最廣泛的。考慮風選生產成本和各應用企業對石粉含量的控制,風選處理後的人工砂一般含有5%~10%左右的石粉。為了保證人工砂生產車間的正常生產和保護社會環境、減少環境汙染,在人工砂風選除粉後一般增加「預加水」工藝,使人工砂處於潮溼狀態。
  • 混凝土組成材料的技術要求
    一般以水泥強度等級為混凝土強度等級的1.5 - 2.0 倍為宜,對於高強度等級混凝土可取 0.9 -1.5 倍。用低強度等級水泥配製高強度等級混凝土時,會使水泥用量過大、不經濟,而且還會影響混凝土的其他技術性質。用高強度等級水泥配製低強度等級混凝土時,會使水泥用量偏少,影響和易性及密實度,導致該混凝土耐久性差,故必須這麼做時應摻入一定數量的混合材料。
  • 結構混凝土的「革命」—輕骨料混凝土
    輕骨料混凝土定義輕骨料混凝土是一種有別於傳統混凝土製備方法的新型混凝土,是為了滿足現代建築對於強度、穩固性等方面的要求而出現的。按照我國相關規定,輕骨料混凝土的定義是指用輕粗骨料、輕砂、水泥和水混合配製形成的一種幹表觀密度小於等於1950kg/m3的混凝土類型。輕骨料來源輕骨料混凝土中的輕骨料,按照來源可分為天然輕骨料以及人造輕骨料。
  • (S95礦粉+II級粉煤灰+石屑)配製C30P6泵送混凝土
    由於汙水處理廠在使用上的特殊性:大部份構築物長期浸泡在含有大量有機汙染物、無機汙染物、汞、鎘、鉻等重金屬的汙水中,生化池的工程結構形式為鋼筋混凝土結構並且多為清水混凝土形式(混凝土澆築完畢拆除模板後不做任何裝飾),混凝土不僅要滿足基本標號強度要求,還有工作性要求,並且有嚴格的抗滲、抗腐蝕等耐久性要求,以達到構築物的使用年限,因此汙水處理廠混凝土的試配、澆築不同於一般工業與民用建築和一般市政工程的混凝土
  • 河砂、機制砂、水洗砂、再生骨料、尾礦制砂等都能用於混凝土?有何...
    砂是混凝土的組成部分,一般稱作細骨料,指粒徑在5mm以下的巖石顆粒,一般可分為天然砂及人工砂兩類。 目前常見的砂有: (1)機制砂; (2)河砂(一般用於重點工程指定用砂,由於價高量少普通混凝土一般不用);(3)石屑粉(生產碎石副產品,顆粒分布呈兩頭多中間少,斷檔級配,片狀顆粒多粉多); (4)江砂(特細砂,細度模數1.6
  • FRP與海砂混凝土組合應用的發展與創新
    1 鋼筋海砂混凝土的應用海砂資源儲備量大,將其應用於工程建設領域一直受到廣泛關注,為此,國內外學者首先展開了針對海砂自身性質的研究,取得的結果表明,海砂的堅固性和級配都較好,適宜用來配置混凝土; 海砂 混凝土的性能也被進行了廣泛研究,包括抗壓強度、 軸壓強度、抗折強度、劈拉強度、彈性模量和受壓應力應變曲線等,與同等條件下的河砂混凝土比較發 現兩者的力學性能基本相當,在結構設計時其力學性能不需進行特殊考慮
  • C30自密實混凝土配合比及工作性能影響因素研究
    其一是原材料的性能;其二是混凝土強度。計算方法是先計算出初步配合比,再進行調配最終確定出達到要求的配合比。但是自密實混凝土設計配合比的方法與傳統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有著很大不同。2012年8月,我國新頒布實施了JGJ/T283—2012《自密實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作為自密實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的行業標準。
  • 混凝土原材料——細骨料
    砂石骨料是當前混凝土材料研究中的薄弱環節,毋容置疑,但砂石骨料的研究是滯後於混凝土研究的。一直以來沒有能夠建立砂石特性和混凝土性質之間的定量關係,更談不上「定量化、數值化」,造成骨料的研究一直停留在含糊的定性水平。
  • 特細砂砂漿性能及砌築砂漿配合比研究
    砂是一種重要的建築工程材料 ,主要應用於配製建築用混凝土 ,特細砂的細度模數一般小於=0.15,平均粒徑小於0.25mm,目前 國 內 的一些工程 實例證明了其在工程上的應用價值。01特細砂砂漿相關性能研究1.1 砂的種類對砂漿性能的影響在保證稠度為 7.5cm左右時 ,採用 P.S32.5普通矽酸鹽 水泥、灰砂比為 1:3.2與 1:2.8配製砂漿 ,研究砂的種類對砂漿物理 、力學性能的影響 ,試驗結 果見表1。
  • 機制砂專業知識知多少?今天小編帶你全面剝析!
    答:機制砂相關的主要國家或行業技術標準有:GB/T14684—2011《建築用砂》、GB/T14685—2001《建築用卵石、碎石》、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JGJ/T241-2011《人工砂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範》、DB50/5030-2004《機制砂混合砂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重慶) 、JT/T819-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