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原材料——細骨料

2020-12-05 砼話

砂石骨料是當前混凝土材料研究中的薄弱環節,毋容置疑,但砂石骨料的研究是滯後於混凝土研究的。一直以來沒有能夠建立砂石特性和混凝土性質之間的定量關係,更談不上「定量化、數值化」,造成骨料的研究一直停留在含糊的定性水平。砂石骨料在混凝土中不僅僅是起到骨架作用,其自身的的材質、強度、吸水率、以及不同的形成條件(表面特徵)和不同的生產工藝(空隙率、顆粒形狀等)都對混凝土膠凝材料用量、外加劑用量以及拌合後的工作性能、力學性能和耐久性產生較大影響。長期以來混凝土企業管理人員長期形成的「重膠凝材料,輕砂石」觀念認為水泥等膠凝材料是影響混凝土質量的根本,控制住膠凝材料質量就能控制住混凝土質量。

混凝土中常用細骨料為砂,按來源可以分為天然砂和機制砂。

(1)細度某數與顆粒級配

砂子按其細度模數分為粗砂(3.1~3.7)、中砂(2.3~3.0)、細砂(1.6~2.2)。砂的細度模數與砂的顆粒級配有聯繫又有區別,一般來說砂的顆粒級配決定細度模數,砂的細度模數反映顆粒級配的狀態。同一細度模數的砂可以有多種級配,砂的細度模數相同不代表砂的級配相同見表1。

表1 砂的細度模數均為3.0的中砂,級配不同

砂的級配是與細度模數完全不同的兩個不同的概念。砂的顆粒級配用級配區表示,以級配區或級配曲線判定砂級配的合格性。砂級配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具有顯著影響,粒徑≥1.18mm的顆粒主要影響混凝土的泌水性,粒徑<1.18mm的顆粒主要影響混凝土的保水性和黏聚性,為保證混凝土良好的工作性能,兩者的含量比例保持在1:2左右,且4.75mm、2.36mm和1.18mm三個篩檔累計篩餘百分率按2:3:1進行控制。0.3mm以下顆粒含量的大小對混凝土的工作性、抹面和泌水也很重要。

對於中低強度等級混凝土,0.3mm以下顆粒含量至少應達到15%,含量20%時混凝土工作性較好;而對於高性能混凝土,由於膠凝材料用量大,混凝土中膠凝材料能保證其粘度,砂的顆粒在0.6mm篩的累計篩餘大於70%,0.3mm篩的累計篩餘為85%~95%。如,C30混凝土適合的級配區為Ⅱ區上限偏下區域,且0.15~0.6mm顆粒分計篩餘合適範圍為35%~50%,1.18~4.75mm分計篩餘合適範圍為10%~30%;C50混凝土適合的級配區為中值和下限之間偏上區域,且0.15~0.6mm顆粒分計篩餘合適範圍為30%~40%之間,1.18~4.75mm顆粒分計篩餘合適範圍為30%~50%。

(2)含泥量

砂中含有大量的層狀吸水泥土礦物成分,會吸收大量的拌合水,使拌合物中自由水減少,混凝土流動性變差。聚羧酸減水劑對含泥量非常敏感,當混凝土中的含泥量小於3%以下時,含泥量對減水劑的影響較小,含泥量大於3%,隨著含泥量的增加,減水劑的效果迅速降低。一般來說,含泥量<3%時,隨著含泥量增加坍落度減低,但對混凝土的工作性影響較小;當含泥量大於3%時,隨著含泥量的增加,混凝土拌合物的初始坍落度降低,混凝土的坍落度經時損失加快。

在混凝土硬化過程中,一方面泥的存在會阻礙水泥石與骨料之間的粘結,容易形成結構的薄弱區,使得混凝土的強度下降。另一方面,較細的泥顆粒,比表面積大,而且不會水化,混凝土攪拌後吸收了大量的自由水,隨著混凝土的水化或這些自由水蒸發後,在有泥存在的區域形成嚴重的薄弱區。當含泥量≤3%的情況下,混凝土強度受到的影響較小,同強度混凝土抗壓強度無論是3d、7d還是28d齡期的強度都隨砂中含泥量的增加明顯地降低。當>3時,含泥量每增加1%,混凝土28d強度降低3%左右。

(3)含水率

含水率時攪拌站生產過程中質量控制最重要的指標之一,砂含水率的波動對混凝土拌合物狀態影響比較大。砂含水率波動1%,混凝土拌合物生產用水量變化8kg/m3左右,拌合物坍落度變化20~40mm。生產時,應時刻對砂含水率進行監視,將用水量控制到一定範圍內,保持混凝土工作性的穩定。

(4)含石率

含石率是指細骨料中粒徑超過4.75mm的顆粒含量,其含量的大小對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具有重要影響,也是調整砂率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砂中含石率問題越來越突出,生產時應予以重視。

(5)泵送混凝土為什麼優先選用中砂

因為中砂的級配合理,0.3mm以下的顆粒含量能達到15%左右,此部分顆粒在混凝土的砂漿中於泵管內緊貼管壁,摩擦阻力很小,有利於泵送。粗砂摩擦阻力大,不利於泵送。細砂的表面積大,在同等強度下多使用水泥,開裂的機率高。

(6)好砂子的質量有幾項要求

有以下幾項:

1.粒級分布符合中砂要求;

2.粒徑為中砂,大於10mm的顆粒含量較少,最多不超過10%;

3.無泥蛋,大泥塊,含泥量不超過3%;

4.無樹根,草根,爛泥,塑膠袋等雜物。

(7)機制砂混凝土與天然砂混凝土

1.機制砂與天然砂工作性對比

機制砂與天然砂相比,由於有一定數量的石粉,使得機制砂混凝土的和易性得到改善,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混凝土保水性、泌水性、粘聚性,使得混凝土易於成型振搗。這些作用在低標號混凝土中特別明顯,尤其是在實行水泥新標準之後,水泥強度普遍提高。配製混凝土時很難解決強度富裕過大與工作性之間的矛盾,機制砂中的石粉很好地解決了這個矛盾,即在低水泥用量情況下,配製出工作性符合要求的混凝土。

但在高標號混凝土中,對機制砂中的石粉均進行了嚴格的限制,因為在高標號混凝土中水灰比較小,石粉的存在嚴重影響了混凝土的工作性,一般機制砂砂中石粉含量限制在7%以下。

2.混凝土強度比較

在同等條件下,用機制砂配製的混凝土比天然砂配製出的混凝土強度略高。由石灰石破碎而成的機制砂,其成分是碳酸鈣,處於高濃度氫氧化鈣中,其表面會發生微弱化學反應,天然砂成分中二氧化矽含量高,不能發生類似反應;且機制砂質地堅硬,有新鮮界面,表面能高;機制砂表面粗糙、稜角多,有助於提高界面的粘結。機制砂提高混凝土的強度是由於石粉填充了混凝土中的孔隙,且0.08mm以下的石粉可以與水泥熟料生成水化碳鋁酸鈣。機制砂增強混凝土的主要原因是由於石粉的存在可以較明顯改善混凝土的孔隙特徵,改善漿-集料界面結構,並且混凝土晶相有不同程度的改變。並認為就強度而言石粉的最佳含量為7%。根據已有的研究:石粉對水泥具有增強作用,認為石粉在水泥水化反應中起晶核作用,誘導水泥的水化產物析晶,加速水泥水化並參加水泥的水化反應,生成水化碳鋁酸鈣,並阻止鈣礬石向單硫型的水化硫鋁酸鈣轉化。

3.混凝土抗滲性比較

由於混凝土的抗滲性主要與其孔結構有關,因此大多數人認為機制砂中的石粉是其提高的主要原因。混凝土的研究者認為:機制砂中的石粉只是一種有效的填料,雖然不具有活性,但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實性,增強了水泥石與骨料界面粘結;而有人則認為石粉能加速C3S的水化,並與C3A、C4AF反應生成結晶水化物,並能改善水泥石的孔隙結構,因此抗滲性能得到提高。

8)關於機制砂中的石粉

長期以來,由於石粉和泥都是砂中粒徑小於0.075mm的顆粒,在沒有引入亞甲藍試驗方法以前,缺乏鑑定的依據。一般認為石粉是對商品混凝土有害的,因為缺乏科學的了解,人們都以為石粉不能加以利用。有的地方甚至不惜浪費時間、精力和錢財,想盡辦法來除去砂中的石粉。其實,許多的國內外專家都認為,商品混凝土中加入適當的石粉是有好處的。

機制砂商品混凝土中的石粉的作用有三個

1水化作用

有研究表明,水化早期形成的鈣礬石會在後期向單硫型硫鋁酸鈣轉化,這會降低水泥石的強度,但是加入含有碳酸鈣的石粉,就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另外,石粉是以碳酸鈣為主的,而碳酸鈣可以和C3A發生水化反應,形成水化碳鋁酸鈣,從而提高了商品混凝土的強度。

2填充作用

石粉可以填充商品混凝土中的空隙,充當商品混凝土的填料,以此增加商品混凝土的密實度,從而起到惰性摻合料的作用。對於膠凝材料用量少、拌合物性能差的特點,只要使用中、低強度等級的機制砂商品混凝土,就可以得到有效的彌補。

3保水增稠功能

機制商品混凝土中有石粉,可以降低商品混凝土拌合物離析和泌水的風險。因為石粉可以吸收商品混凝土中的用水,無形中增加了商品混凝土的單方用水量,所以石粉含量越高,商品混凝土的粘度就越大;另外,加入石粉也可以減少商品混凝土的收縮,補償商品混凝土後期水化用水,因為,即使商品混凝土硬化了,以前被石粉吸收的水分也會漸漸釋放。

石粉含量應該適量。機制砂中石粉的主要成份為碳酸鈣,但水化作用並不是無限的,也要受限於水泥的成份。如果石粉含量過高,不利於集料與水泥石的粘結,因為水泥石中或界面過渡區會出現游離態的石粉,從而降低商品混凝土性能。另外,石粉含量超過一定限值後,不利於商品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因為單方石粉承擔的保水量明顯減少,幹縮明顯變大。

綜合各種研究,一般C50以下商品混凝土石粉含量應控制在10%~15%,而C50以上商品混凝土石粉含量應該不超過10%。

相關焦點

  • 混凝土配合比不是簡單的數字比例
    原材料的質量和性能對混凝土配合比的影響也不可忽視,在混凝土設計強度達不到要求時,大多數人通常會採用增加水泥用量的方法解決問題,很少人從材料調配的經濟性和混凝土工作性綜合考慮混凝土配合比問題。混凝土配合比的確定往往又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經驗技術,很難一蹴而就,技術人員只能平時注意收集配合比數據,對數據進行分析,從中積累經驗,這些都將是今後寶貴的參考資料。
  • 膠凝材料和混凝土外加劑相容性試驗研究
    隨著建築行業的發展,建築工藝技術的不斷提高,各種高難度和極具創意的建築應運而生,隨之作為建築行業最主要的原材料之一混凝土也在不斷地改變,為了能夠更好地滿足建築行業的需求,混凝土外加劑被在行業中被廣泛應用。混凝土外加劑能夠在保持混凝土用水量不變的情況下不,能夠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
  • 砂石骨料對混凝土質量影響竟如此之大!
    近日,經長沙有關部門檢測核查,發現某電商物流項目綜合樓地下室4根頂板梁混凝土抗壓強度低於設計要求標準,該問題引起業界廣大關注,是什麼原因造成混凝土強度低呢?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砂、石和水組成,除此之外,還會加入一定量的外加劑和摻合料。
  • 一立方混凝土,重量有多少公斤?
    一立方混凝土,重量有多少公斤?說到工程建築施工,那肯定少不了鋼筋、水泥、混凝土,有人就想問了,一立方混凝土到底有多重,它的成本又需要多少錢呢?我們都知道,混凝土是由水泥、碎石、細骨料等和水按比例混合攪拌後形成的一種建築材料,硬化後的混凝土具有抗壓變形、抗凍、抗滲透、耐腐蝕等特性。是各類土木工程裡的學駐嘉賓,一般來說,普通混凝土按照抗壓強度可以分為C15、C20、C25一直到C80共14個等級,每種規格的混凝土用處不同,配料比例也不一樣。
  • 湖北多措並舉強化預拌混凝土質量管理
    加強預拌混凝土生產使用過程質量控制湖北省要求,嚴格原材料質量控制,嚴禁使用海砂、風化巖機制砂、鋼渣顆粒、礦渣顆粒和粉煤灰原灰等生產預拌混凝土,使用的原材料應留樣封存,實現質量追溯。嚴格配合比管理,預拌混凝土生產應嚴格執行生產配合比,首次使用的生產配合比應進行開盤鑑定。
  • 台州透水混凝土著色保溼維護
    台州透水混凝土著色保溼維護浙江杭州透水混凝土施工過程詳細解析|透水混凝土廠家報價透水混凝土施工是海綿城市中道路建設的重要技術,是透水道路模塊的主要鋪裝材料,能減少城市硬質化的鋪裝面積,實現大雨不積水,小雨不溼鞋。具有強承載力:據相關檢測鑑定,透水混凝土路面的承載力能夠達到C10~C30混凝土的承載標準,高於一般透水磚的承載力。
  • 進一步加強混凝土質量管理,嚴禁使用海砂、風化巖機制砂等!
    預拌混凝土生產時,應根據粗、細骨料含水率的變化,調整粗、細骨料和拌合用水的用量。    二、原材料管理  (一)通用要求  1、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應建立健全原材料質量管理制度。  2、原材料應符合相關技術標準規定,並應根據技術要求和工程特點選用。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應建立原材料供應商檔案,對原材料供應商的產品質量、供貨能力、環保及服務進行綜合評價,形成穩定的原材料採購渠道。
  • 機制砂參數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
    混凝土是當前社會上土木工程建設中必不可少且使用量比較大的一類建築材料,其主要由水泥、粗細骨料與水等材料構成。其中細骨料在以往主要採用天然河砂,但是隨著河砂資源的短缺,我國許多地區針對天然砂開採與保護都進行嚴格限制。為了滿足基礎建設項目建設需求,必須要充分、合理地利用機制砂這種類型的細骨料。
  • 混凝土出機泌水及滯後泌水的原因分析及解決方案
    泌水量較小時,隨著水泥水化的進行、水分的散失等原因,少量的泌水恰好可以抵消流動性損失,但是當混凝土泌水過量時,通常會造成堵泵,並嚴重影響混凝土的後期性能。以下主要從原材料、外加劑及配合比等方面闡述各因素對初期泌水的影響。
  • 混凝土孔隙結構與氯離子擴散性
    3 孔隙特徵對氯離子擴散性的影響機理   混凝土是一種非均質固-液-氣三相多孔體系。其內部既存在固相的水泥水化產物和骨料,又有水和空氣充填於各級孔隙之中。其中任何一相體系的性質發生變化都會影響氯離子在混凝土中的擴散性。而混凝土的孔徑尺寸會同時影響混凝土固-液-氣三相的物理化學性質。
  • 防治混凝土開裂原材料控制措施:選擇級配良好的骨料
    防治混凝土開裂原材料控制措施:選擇級配良好的骨料選擇級配良好的骨料。骨料在大體積混凝土中所佔比例一般為混凝土絕對體積的80%~83%,因此在選擇骨料時,應選擇線膨脹係數小、巖石彈模較低、表面清潔無弱包裹層、級配良好的骨料。
  • 施工現場養護方式對混凝土抗壓強度的影響研究
    周世華、徐秀華等認為潮溼養護時間越長、早期養護溫度越低的混凝土後期強度較高,高溫低溼條件下的混凝土早期強度增長較快,但後期強度低於標準養護的混凝土強度。以上成果為研究養護條件對混凝土抗壓強度的影響奠定了試驗基礎和理論指導,但模擬混凝土施工現場條件,針對不同養護方式下混凝土抗壓強度的研究卻鮮有報導。本文針對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常見的四種養護方式,測定不同條件下的混凝土試件3d、7d、14d和28d抗壓強度,分析不同養護條件對混凝土強度的影響,以期為實際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養護與質量控制提供參考。
  • 混凝土組成材料的技術要求
    一般以水泥強度等級為混凝土強度等級的1.5 - 2.0 倍為宜,對於高強度等級混凝土可取 0.9 -1.5 倍。用低強度等級水泥配製高強度等級混凝土時,會使水泥用量過大、不經濟,而且還會影響混凝土的其他技術性質。用高強度等級水泥配製低強度等級混凝土時,會使水泥用量偏少,影響和易性及密實度,導致該混凝土耐久性差,故必須這麼做時應摻入一定數量的混合材料。
  • 粗骨料級配對自密實混凝土體積穩定性能的影響
    ,達到充分密實和獲得最佳性能的混凝土。目前國內外已有許多專家學者提出了有關粗骨料級配對混凝土性能影響的理論,然而這些理論大多是基於普通混凝土(OPC)、輕質混凝土(LWC)、高強混凝土(HSC)以及高性能混凝土(HPC)而提出,有關粗骨料級配對SCC各項性能的影響鮮見報導。本文選用不同級配的粗骨料配製了SCC,對SCC的乾燥收縮及徐變性能進行了研究探討。
  • 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關於2018年三季度預拌混凝土質量狀況...
    二是混凝土試塊(拌合物)抽檢得分率達到99.6%,較上季度提高0.4個百分點,全市預拌混凝土出廠質量穩中有升。三是原材料抽檢合格率為92.4%,較上季度提高0.4個百分點,砂子、石子合格率較上季度均有提高,但形勢依然嚴峻。四是部分區預拌混凝土企業平均得分持續靠後,各區之間生產質量管理水平仍存在較大差距。
  •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的試算法
    但同時因為混凝土組成材料多樣化,其原材料具有很強的地方性,現代建築工程對混凝土性能的要求越來越多並越來越高,混凝土微結構對環境和時間的依賴性以及不確知性,註定了混凝土材料結構體系的複雜性。因此對其配合比的設計極為關鍵。
  • 建築用混凝土砂骨料的粒徑範圍是多少?怎樣達到使用標準?
    混凝土抗壓強度、抗滲級數及與之相關的經濟指標可由砂石骨料徑品相直接影響混凝土的使用效果,而且各施工現場使用的混凝土粗骨料粒型級配也大不相同,不同行業的築路、高鐵、橋梁等差異較大。關於混凝土骨料的粒徑介紹,以及粗中細砂的破碎設備的相關資訊,將一併在本文為您初步解答。
  • 火成巖機制砂C35混凝土的配製及性能研究
    1試驗材料與方法1.1試驗原材料①水泥:採用肯亞CEMⅠ52.5級水泥,初凝155min,終凝255min,3d和28d抗壓強度分別為27.2MPa、58.6MPa,比表面積320m2/kg;②粉煤灰:印度Ⅰ級粉煤灰,細度(45μm篩餘)10.1%,需水量比
  • 一方混凝土加多少sr增強劑?
    透水混凝土簡介透水混凝土又稱多孔混凝土,無砂混凝土,透水地坪。是由骨料(石子)、425水泥、SR透水混凝土增強劑、和水按照一定的配比拌制而成的一種多孔輕質混凝土,它不含細骨料。透水混凝土由粗骨料表面包覆一薄層水泥漿相互粘結而形成孔穴均勻分布的蜂窩狀結構,故具有透氣、透水和重量輕的特點。
  • 不同溫度下新型緩凝劑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研究
    0前言混凝土的經時損失往往受季節及溫度的影響,而混凝土外加劑在混凝土施工中必不可少,混凝土中摻入緩凝劑能有效延長混凝土的凝結時間,以利於延緩水泥水化放熱溫峰出現的時間。1試驗1.1原材料(1)水泥:閩福P·O42.5R水泥,比表面積386m2/kg,初、終凝結時間分別為144、189min,3、28d抗壓強度分別為29.3、49.2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