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的試算法

2020-12-04 砼話

引言

迄今為止,混凝土仍然是最有效和最適合於大宗使用的結構材料,同其他用於結構的建築材料相比,混凝土最廉價、生產工藝最簡單,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但同時因為混凝土組成材料多樣化,其原材料具有很強的地方性,現代建築工程對混凝土性能的要求越來越多並越來越高,混凝土微結構對環境和時間的依賴性以及不確知性,註定了混凝土材料結構體系的複雜性。因此對其配合比的設計極為關鍵。目前,國內外有很多關於配合比設計可行方法的報導,如簡易計算法、最大密實度法、最小漿骨比法、計算機法、正填法、逆填法、分步優化法、全計算法等,但都需要對其重要參數「用水量與砂率」根據經驗進行假設,然後再進行試配驗證。無論哪種混凝土配合比的設計方法,從本質上來說都是建立一組獨立方程式對所需要的未知數求解。

但傳統的混凝土是由水泥、骨料和水組成的,要求解的未知數為水泥用量、水用量、砂用量、石用量,當代混凝土由於普遍摻入礦物摻和料和高效減水劑,配合比中需要求出的未知數由傳統的4個變成5個甚至6個(採用三元複合膠凝材已經是非常普遍的事情)。而所能夠建立的獨立方程式的數量卻還是只有bolomy公式、砂率、全部體積之和等於1立方米這兩個半,因為砂率是要從經驗數據表格中選取的,充其量算半個(全計算法因創立了幹砂漿的概念,增加一個獨立方程,但仍少於未知數的量)。如果方程式數量少於未知數的量,從數學求解的結果只能夠是無窮多。目前,常見的設計方法是依賴選擇幾個經驗數據的方法來彌補。但是依賴的經驗數據多了,就造成工作量巨大、對經驗依賴性高、實際結果與設計目標偏差大的問題。

當絞盡腦汁仍然無法建立更多的獨立方程式時,是否可以改變思路,採用分步解決、減少未知數數量的方法來解決或者改善呢?根據我們十餘年的使用效果來看,是完全可行的。

1 參數的確定

待求參數:用水量、膠凝材用量、骨料用量

(1)將膠凝材料的2或3個未知數分解出去,重新變為1個(膠凝材用量)未知數。其方法為:按塑化指標、脆度、強度發展、水化熱、體積收縮等條件指標復配一個合適的複合膠凝材,然後和水泥一樣,測定其密度、按ISO法來檢測其膠砂強度,使用時直接代入bolomy公式,求出W/B。這一點,在新規程JGJ55-2011中已經要求這樣做了。

(2)砂、石又稱細骨料、粗骨料,可見其實是同一種原材料—骨料,只是人為定了個粗細的界限,完全可以合併同類項,先用試算法確定骨料的組合比例。

2 建立獨立方程式

(1)W/B=αa×fb /(fcu,o+αa×αb×fb)[1]

式中:

W/B—水膠比

αa、αb—回歸係數,取值應符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55-2011)的規定

f b—膠凝材料(水泥與礦物摻和料按使用比例混合)28d膠砂強度(MPa)

fcu,o—混凝土配製強度(MPa)

bolomy公式用於確定水膠比,儘管很多文獻提出各種理由,證明bolomy公式不再適用於確定水灰比或水膠比。但是,其一是在沒有確實可行的、更好的方法之前,不妨仍沿用老方法;其二是混凝土的諸多作用因素都是隨機變量,甚至是隨機過程,任何用定值法來估計其隨機變量不確定的影響,都有相當的缺陷,因此說混凝土的設計是具有一定保證率的概率,而非定值。

(2)漿體體積:Vp=W+Vb+Va

式中:

W—水的體積(L/m3)

Vp—漿體的體積(L/m3)

Vb—複合膠凝材體積(L/m3)

Va—空氣的體積(L/m3)

(3)骨料體積:Vs+Vg=1000-Vp

式中:

Vs—砂子的體積(L/m3)

Vg—石子的體積(L/m3)

方法:即可以按已確定比例骨料組合的空隙率或比表面積確定合適的漿骨比,也可以簡單地直接選用漿骨比這個經驗參數(以下為簡化計算起見,均採用此法)。

3 確定骨料的組合比例

目前,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的發展已從按強度進行設計發展到按耐久性設計,然而,對於現代混凝土配合比來說,最關鍵的是能便於施工時均勻密實地成型,即工作性。而要達到工作性要求,確定合適組合比例的骨料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

骨料組合結構如圖1所示。可以看出有懸浮密實結構(1)、骨架密實結構(2)、骨架空隙結構(3)三類。不同的混凝土對骨架的結構要求各有不同。對於泵送的混凝土而言,需要的是相對密實而易於流動的懸浮密實結構骨料組合,對於塑性和幹硬性混凝土則需要緊密堆積結構的骨料組合,對於透水混凝土則需要骨架空隙結構。

目前各混凝土生產企業基本採用人工合成級配。一般是在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時先將二級配石和二級配砂分別合成連續級配,然後再選擇砂率。但有時還是會遇到砂和石分別都符合連續級配的要求,配成混凝土後卻發現流動性不佳—因為石、砂分別配時在二者的粒徑交界處顆粒含量「撞車」,造成整體骨料級配不符合富勒理想級配曲線,所以應該將砂、石統一考慮,以簡化、優化合成骨料級配的方法。根據「每種骨料均有在某個粒徑範圍內顆粒含量較多,能在混合料中起決定性作用」原理的試算法是比較完美的富勒理想級配曲線公式應用方法。

4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舉例

某商混公司C30(泵送,要求混凝土坍落度為150mm)。

4.1 原材料

a.42.5普通矽酸鹽水泥、95礦粉、Ⅱ級粉煤灰組成的三元複合膠凝材,密度ρb為2.85g/cm3,(ISO法)28天膠砂強度43.0MPa。

b.複合泵送劑(不引氣)。

c.碎石一:最大粒徑31.5mm,粒形良好、針片狀含量等技術指標符合規範,表觀密度ρg為2.65g/cm3。

d.碎石二:最大粒徑19.0mm,粒形良好、針片狀含量等技術指標符合規範,表觀密度ρg為2.65g/cm3。

c.粗砂、細砂各1種,砂子表觀密度ρs為2.60g/cm3,含泥量等技術指標符合規範。

在下列篩孔(方孔,mm)上的累計篩餘百分率見表1。

4.2 配合比計算(採用體積法)

4.2.1 確定混凝土配製強度(fcu,o)

按JGJ55-2011規範取混凝土強度標準差σ為5MPa,則:

fcu,o=fcu,k+1.645σ=30+1.645×5=38.2MPa

4.2.2 確定水膠比(W/B)

按JGJ55-2011規範取回歸係數αa為0.53、αb為0.20、fb為43.0MPa,則:

W/B =αa×fb /(fcu,o+αa×αb×fb)

=0.53×43.0 /(38.2+0.53×0.20×43.0)

=0.53

4.2.3 骨料合成試算

石子最大粒徑31.5mm,按富勒理想級配曲線公式計算得到各孔徑的理想累計篩餘百分率,填入「基準線」一欄;4種砂、石篩分結果均換算至累計篩餘百分率分別填入各自對應的欄目。

根據各種骨料篩分結果,初步估計各種骨料的用量百分比。每種骨料均有在某個粒徑範圍內顆粒含量較多,能在混合料中起決定性作用,如碎石一在26.5mm篩孔上存留的累計篩餘百分率達65%,它在粗粒中起決定性作用,粗砂在2.36mm篩孔下的累計篩餘百分率達33%,在細顆粒內起決定性作用,因此可按此特性從粗石、粗砂等起決定性作用的篩孔上累計篩餘百分數進行初步計算。首先算出粗石、粗砂應佔混合料的百分數,然後再推算其他骨料的含量。如實際曲線點離基準級配曲線點較遠,應進行調整,直到所有骨料的顆粒含量都在合適的級配範圍內為止。

根據表2中基準級配曲線在26.5mm篩孔下累計篩餘百分率值為8.3%,而碎石一在26.5mm篩孔的累計篩餘百分率為65%,則碎石一佔混合料百分比為:8.3÷65≈13%,碎石一中各篩孔尺寸的顆粒佔混合料中的百分比,即以表中的數量乘以13%,所得結果列於表2中第5項。

估算碎石二在混合料中的用量百分比。碎石二在9. 5m m篩孔的篩餘量最多(53.9%),以此數值為基礎進行估算。基準級配範圍中9. 5m m篩孔的累計篩餘百分率值為45.1%,但碎石一中已有9.5mm篩餘數為含混合料中的12 .9%,碎石二在9.5mm累計篩餘為74.7%,因此細碎石佔混合料用量百分比為:(45.1-12.9)÷74.7≈43%,表中第2項各數值乘以43%,所得結果列於表第6項。

同樣方法估算砂在混合料中的百分比用量。粗砂佔混合料的百分比為:(72.6-13.0-42.5)÷33.1≈52%,但13+42.5+52已大於100%,這是不可能的,因此看粗砂次多的1.18檔,為56.8%,則(80.6-13.0-43)÷56.8≈42%表中第3項各數值乘以42%,所得結果列於表第7項。

最後,按混合料總數10 0%減去碎石一、碎石二、粗砂佔的百分比,求得細砂在混合料中的百分比:100-13-43-42=2%,表中第4項各數值乘以2%,所得結果列於表第8項。將4種材料佔混合料的篩餘百分數相加,列於表2中第9項。

粗步試算:碎石一13%,碎石二43%,粗砂42%,細砂2%。實際操作中2%意義不大,完全可以取消,調整為:碎石一13%,碎石二43%,粗砂44%,骨料級配曲線如圖2所示。

4.2.4 選擇漿骨比(見表3)

4.2.5 確定各材料用量

根據已知條件:ρb為2.85g/cm3、Va=10L

故Vb = mbo /ρb = mbo / 2.85

式中:mbo—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膠凝材料用量(kg)

取漿骨比為0.32,則Vp=320(L)

代入漿體體積:Vp=W+Vb+Va=W+mb / 2.85+10=320(L)

W/B=0.53

解得: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膠凝材料用量:mbo=352kg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用量:mW0=186kg

骨料體積:Vs+Vg=1000-Vp =1000-320=680(L)

已知:ρg為2.65g/cm3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碎石一用量:

mgo1=680×13%×2.65=234kg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碎石二用量:

mgo2=680×43%×2.65=775kg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粗砂用量:

mS0=680×44%×2.60=778kg

同樣步驟,按漿體體積為Vp=310L試算各原材料用量,得出:複合膠凝材用量、水、碎石一用量、碎石二用量,以及粗砂用量。

4.2.6 試拌驗證及調整

按上述2個配比,分別試拌20L基準混凝土,測其塌落度、擴展度等工作性指標,選擇工作性指標符合目標要求的配比為最終配合比。若均有差距,則視結果增減漿體體積,作出調整。重新以上步驟,直至工作性指標符合目標要求。

4.2.7 以複合泵送劑調整工作度至設計目標值

4.2.8 留置必要的混凝土試塊,考察各齡期試塊強度(因混凝土的設計是具有一定保證率的概率,而非定值,故其強度只要在範圍內即可,不要求「精確」)

結語

(1)本方法與《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55-2011)有所不同,規範要求對水灰(膠)比浮動,將強度最為接近設計值的定為最終配合比。但對於現代混凝土來說,強度目標等已經可以輕易達到,最關鍵的是能便於施工時均勻密實地成型,即工作性,故本方法以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作為設計的第一考查目標。

(2)對高強度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時應將細顆粒部分作適當調整。

(3)如果用計算機輔助,完全可以對骨料比表面積、空隙率作出估算,而不是選擇經驗漿體體積。

(4)如果有興趣,也完全可以再分下去,將細顆粒、膠材的顆粒組成都類似的完成試算工作。

經過10餘年的應用,證明採用試算法設計混凝土配合比不僅可行,而且具有一定的優勢:可操作性強,工作量小,對經驗的依賴性小;分析配比骨料組成利弊時,比較直觀,在圖上一目了然。當然該方法也存在缺陷,如對骨料粒形的影響無法作出量化估算。(來源:《混凝土世界》)

相關焦點

  • 管道直徑計算(公式試算法)
    一路堤下設有鋼筋混凝土洩水管,如圖所示。
  • 基於規範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與優化
    引言《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55-2011 中公式計算和參數選擇不能直觀反應配合比設計過程中的問題,在實際混凝土施工中當砂石料有變化時,因操作人員經驗欠缺或調整不當,易造成混凝土質量不合格。本文結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55-2011,簡化幾個參數的選擇計算,使配合比設計更加直觀高效。
  • 混凝土路面技術要求及配合比設計
    3、配合比設計根據設計彎拉強度、耐久性、耐磨性、工作性等要求和經濟合理的原則,通過試驗確定各成分的配合比例。主要任務是選擇水灰比、用水量和砂率3個參數。一般配比設計步驟為:(1)根據已有的配合比試驗參數或以往的經驗,得出初擬設計配合比;(2)按初擬設計配合比進行試拌,考察混合料的工作性,按符合要求的情況作必要的調整;然後進行強度和耐久性試驗,按符合要求的情況再做必要的調整,得到設計配合比;(3)根據現場澆築條件,如集料供應情況(級配、含水量等)、攤鋪機具和氣候條件等,進行適當調整,得出施工配合比。
  • C30水下防腐蝕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及應用
    3防腐蝕混凝土配合比設計3.1防腐蝕混凝土原材料的選擇考慮混凝土防腐主要是材料的耐久性,因為耐久性對結構的維修和更新費用,有重大經濟意義。耐久性被定義為材料在給定的環境條件下的使用年限。一般密實的或不透水的混凝土具有長期的耐久性,而取決於它的配合比、搗實的程度和養護及正常環境的溫度和溼度。在以往工程中採用抗硫酸鹽水泥配製防腐混凝土。但由於抗硫酸鹽水泥作為特種水泥,目前國內生產廠家生產規模較小,並受工藝、運距、數量、價格較高等因素影響,制約了防腐混凝土的發展。
  • 混凝土配合比公式
    C25混凝土配合比(重量比):水泥:砂:碎石:水=1:1.48:3.63:0.44 其中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含量:370Kg;砂的含量:549Kg;碎石:1344Kg在實際施工過程中,砂漿、混凝土的配合比會因施工條件、材料條件的不同而變化,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現場調整。因此上述的配合比只是參考值。但變化的幅度不會太大。
  • 防輻射C35大體積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與施工
    考慮到防輻射要求,設計要求採用重晶石混凝土,混凝土表觀密度等級為5級,即容重要求在2800~3000kg/m3之間,同時此重晶石混凝土需要泵送施工的實際情況,因此,文中針對重晶石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大體積混凝土溫控開展試驗研究與工程實踐,以保障工程質量達到設計要求。
  • 混凝土配合比不是簡單的數字比例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及其在生產中的控制,是混凝土質量保證的重要內容,也是混凝土技術人員必須掌握的技能。混凝土配合比確定並不是簡單的幾種數據比例確定,不但要滿足必要的強度,還要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不離析、不泌水等,以及配合比的經濟性。
  • 透水混凝土做法配合比 透水混凝土功能
    裝修中最基本的材料就是水泥沙子了,包括在施工的過程中,如果需要所以你也來鋪瓷磚的話,那麼就會勾兌一些,然後這樣的話才能起到一個加固的作用,那麼,我們大家需要先看一下透水混凝土做法的配合比是多少,只有知道了它的比例才能知道怎麼做出來混凝土,此外,透水混凝土的功能有哪些。
  • C30自密實混凝土配合比及工作性能影響因素研究
    其一是原材料的性能;其二是混凝土強度。計算方法是先計算出初步配合比,再進行調配最終確定出達到要求的配合比。但是自密實混凝土設計配合比的方法與傳統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有著很大不同。2012年8月,我國新頒布實施了JGJ/T283—2012《自密實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作為自密實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的行業標準。
  • 配合比參數對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響
    0引言碳化使混凝土的鹼度降低,混凝土碳化區的pH值由13左右降至9以下,鋼筋表面的鈍化膜可能發生破壞而導致鋼筋鏽蝕。事實上只有一小部分混凝土結構面臨Cl-的侵蝕,大部分混凝土鋼筋鏽蝕是由於混凝土碳化引起的。因此,近年來混凝土的碳化問題越來越受到各方的重視。
  • 如何儘量完善試驗資料-試驗檢測工程師系列之水泥混凝土配合比
    工地上比較重要的就是水泥混凝土配合比了。那麼,水泥混凝土配合比都需要檢測什麼指標呢?有些同志可能說,有關規範上都有啊,要求有什麼檢測什麼唄,檢測什麼就附什麼唄!其實這麼說還是有點籠統,不便於參照執行。個人體會認為,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要附什麼資料,應依據《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 JGJ55-2011》以及本工程設計文件中對有關標號混凝土的規定來執行。
  • 什麼比例才是正確的透水混凝土配合比?
    隨著透水混凝土的普遍運用,人們對透水混凝土也是越來越了解了。那麼會有很多人問一個很基本但是卻又沒有幾個人明確知道的問題,那就是——什麼比例才是正確的透水混凝土配合比呢?杜美生態透水覺得其實很簡單,你需要先確定的透水混凝土強度需要達到多少?比如:你需要走人還是過車?過車過多重的車?等等,這些問題是你要先確定好的,後期施工的時候需要按照這些需要和要求來定製正確的施工方案,才能達到很好的配合比。
  • 混凝土配比有何要求?C10、C15、C20、C25、C30的配合比是多少?
    家居雜壇以下面的問題為例來給大家解答混凝土等級不同的配置情況。常規C10、C15、C20、C25、C30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多少?這裡所問的C10、C15、C20、C25、C30等不同等級的混凝土的配比,就是指這些不同強度的等級的混凝土在製作的時候所加材料的比例。
  • 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方案(二)
    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方案(二)  三、與混凝土結構加固改造配套使用的技術一般有:  1、託換技術  系託梁(或桁架)拆柱(或牆)、託梁接柱和託梁換柱等技術的概稱;屬於一種綜合性技術,由相關結構加固、上部結構頂升與復位以及廢棄構件拆除等技術組成
  • 鑽芯法檢測混凝土構件抗壓強度試驗實施細則
    鑽芯法檢測混凝土構件抗壓強度試驗實施細則:1、接受工地委託後,首先要掌握工程結構的基本情況;考慮用本方法檢測的適應性。本方法適用於素混凝土結構和鋼筋混凝土結構;一般不應用於預應力結構,也不適應用於強度等級低於C10的結構。
  • 淺談高性能C50混凝土的配製及應用
    2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客運專線C50箱梁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是施工過程的首要任務,設計是否合理,關係到施工質量及施工成本控制,因此需要更加科學、嚴謹。C50混凝土箱梁抗裂性能、抗滲性能、抗凍性、抗腐蝕性等耐久性要求較高,並且要求具有較好的工作性,因此,應嚴格按照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設計方法進行設計,科學的設計各項參數,並在施工過程中根據原材料含水量及各項指標的變化進行調整,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 混凝土知識大全,關於混凝土,看這裡就夠了!
    對於承受壓力大的部位,就要用高強度等級混凝土,對於承受壓力小的部位,就要使用低強度等級的混凝土,因此,混凝土分成不同強度等級,以適應不同工程的需要,通過設計計算選用。混凝土為什麼規定28d的強度為標準強度?混凝土是靠水泥的膠結作用,逐漸硬化,而提高抗壓強度的。
  • 浦南高速公路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覆核研究(1)
    規範規定對瀝青混合料配合比的設計採用三階段配合比設計法。這三階段分別為目標配合比設計階段、生產配合比設計階段、生產配合比驗證階段(試拌、試鋪階段)。這一方法的目的是為了使設計程序化和深入化,使設計結果更加符合生產實際,以充分起到指導施工的作用。下面就浦南高速公路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覆核研究談幾點體會。
  • 關於混凝土強度試驗齡期的相關問題
    在水工混凝土施工中,需要製作試件養護到設計齡期進行抗壓試驗,以檢驗評定混凝土質量是否滿足設計要求。試件養護後進行試驗的齡期應為設計齡期,一般為28天齡期。在實際工作中由於疏漏等原因,存在超過28天齡期後才進行試驗、甚至未製作試件的情況,對此在質量驗收評定時如何處理並沒有具體規定,為此查閱相關標準、規範及文獻進行解讀。1、混凝土設計齡期在設計時,會依據結構最不利受力工況進行承載力計算,確定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
  • 混凝土試驗實施細則
    基本要求(1)混凝土應根據強度等級、耐久性等設計要求和原材料品質以及施工工藝、可能的環境條件變化等進行多組配合比設計。配合比選定試驗應提前進行。當混凝土所用原材料、施工工藝及環境條件等發生變化時,必須重新選定配合比。(2)對首盤混凝土的坍落度、含氣量、泌水率、水膠比和拌合物溫度等應進行測試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