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凝材料和混凝土外加劑相容性試驗研究

2021-01-10 砼話

隨著建築行業的發展,建築工藝技術的不斷提高,各種高難度和極具創意的建築應運而生,隨之作為建築行業最主要的原材料之一混凝土也在不斷地改變,為了能夠更好地滿足建築行業的需求,混凝土外加劑被在行業中被廣泛應用。混凝土外加劑能夠在保持混凝土用水量不變的情況下不,能夠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加入混凝土拌合物後對水泥顆粒有分散作用,能改善其工作性,減少單位用水量,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動性或減少單位水泥用量,節約水泥。

由於現在市場上混凝土外加劑種類繁多,各商混站在生產中往往選取兩個或以上外加劑進行生產,如今環保議題不斷加重,混凝土生產各種原材料緊缺。在生產中不同外加劑和混凝土的原材料的適應性成為現如今商混站的正常生產所面臨的一個難點。

1原材料和試驗方法

水泥:華潤P·Ⅱ42.5R,粉煤灰:珠江電廠Ⅱ級灰,礦粉:砂潤S95,混凝土外加劑為萘系混凝土外加劑和聚羧酸混凝土外加劑,性能見表1。

觀察兩種不同混凝土外加劑和膠凝材料的相容性試驗,從而得出不同配合比膠凝材料與兩種不同混凝土外加劑的相容性,為生產用配合比提供技術支持。

試驗方法採用JC/T1083-2008《水泥與混凝土外加劑相容性實驗方法》中淨漿流動度法,通過調整不同混凝土外加劑的摻量觀察膠凝材料漿體的流動度和30min流動度損失率,從而得到不同混凝土外加劑與材料適用性。在試驗環境溫度(20±2)℃,相對溼度大於50%條件下,將一定比例的膠凝材料、混凝土外加劑和水倒入淨漿攪拌鍋中經過攪拌後倒入圓模中,提起圓模漿體在重力作用下在玻璃板上自由擴展,穩定後測量漿體的流動度,然後將漿體倒入塑料容器中,用溼布蓋住容器口放置60min後重新攪拌1min後測定漿體的流動度。

混凝土配合比和淨漿配合比見表2,其中膠凝材料總用量為500g,各材料佔比同混凝土配合比中各材料所佔總膠凝材料的比例,用水量為145mL。

2結果分析

⑴C30配合比的淨漿在不同混凝土外加劑和不同摻量下流動度和60min流動度見表3,摻量-流動度曲線見圖1。

從表3中可以看出當摻量為1.0%時,聚羧酸混凝土外加劑初始流動度達到150mm,而萘系混凝土外加劑則無流動度,當摻量達到1.3%時流動度達到120mm,小於聚羧酸摻量為1.0%時的流動度,說明在用水量相同的情況下聚羧酸混凝土外加劑有更好的減水效果。

從圖1可以看出聚羧酸混凝土外加劑的摻量-流動度曲線無明顯的拐點,整體趨於上升趨勢。而奈系混凝土外加劑摻量-流動度曲線則有明顯的拐點,當摻量小於1.5%時,曲線斜率稍大,呈直線上升趨勢,而當摻量大於1.9%時,曲線趨於平緩,基本無上升趨勢,當摻量為1.5%時,60min後流動度曲線趨於直線,說明摻量的增加對於淨漿的流動度保坍已無明顯的作用。對於萘系混凝土外加劑當摻量在1.3%~1.9%變化時,流動度曲線斜率較大,說明混凝土外加劑對於C30配合比膠凝材料比較敏感,當混凝土中原材料有變化時(把包括粗、細骨料)對混凝土和易性影響較大,導致混凝土外加劑摻量波動較大。

⑵C50配合比的淨漿在不同混凝土外加劑和不同摻量情況流動度和60min流動度見表4,摻量-流動度曲線見圖2。

從表4中可以看出當混凝土外加劑摻量為1.8%時,聚羧酸混凝土外加劑初始流動度達到211mm,而萘系混凝土外加劑則無流動度,當摻量達到2.0%時流動度達到165mm,小於聚羧酸摻量為1.6%時的流動度,說明在用水量相同的情況下聚羧酸混凝土外加劑有更好的減水效果。

從圖4可以看出兩種混凝土外加劑摻量-流動度曲線均有比較明顯的拐點,當摻量達到2.4%時兩個曲線均趨於平緩,流動度不在隨著摻量的增加有著明顯的變化。在摻量到拐點前,隨著摻量的增加,兩種混凝土外加劑的初始流動度曲線和60min流動度曲線的間距不斷增大,尤其萘系混凝土外加劑更加的明顯,說明在摻量到達拐點前,隨著摻量的增加混凝土外加劑的保坍效果會更好。

隨著摻量的增加萘系混凝土外加劑流動度最大值不超過330mm,而聚羧酸混凝土外加劑的60min流動度可以達到408mm,說明對於C50的混凝土用膠凝材料聚羧酸混凝土外加劑有更強的適應性,能夠更好地適應混凝土中其他原材料變化(粗、細骨料)對混凝土的影響,保證混凝土有更好的和易性。

3結論

⑴對於C30配合比用膠凝材料,萘系混凝土外加劑的摻量-流動度曲線有明顯的拐點,且在達到拐點前曲線斜率較大,膠凝材料對混凝土外加劑的摻量比較敏感,混凝土膠凝材料本身和其他原材料的變化對混凝土自身和易性影響較大。

⑵聚羧酸混凝土外加劑含固量雖然低於萘系混凝土外加劑,但較高的膠砂減水率使其在較低的摻量下也可以帶來較好的流動度。

⑶對於C50配合比用膠凝材料,兩種混凝土外加劑的摻量-流動度曲線都有明顯的拐點,且相同摻量條件下聚羧酸外加劑的拐點明顯高於萘系,說明聚羧酸減水劑對於C50混凝土能夠提供更好的和易性。(來源:《廣東建材》2020.11)

相關焦點

  • 影響水泥與外加劑相容性的因素
    隨著預拌混凝土的飛速發展.混凝土配合比設計除了考慮混凝土強度、耐久性之外,還更注重其工作性能,水泥與減水劑的相容性是影響混凝土工作性的重要因素。水泥與外加劑相容性不好.可能是外加劑的原因,可能是水泥品質的原因.也可能是使用方法造成的,或幾種因素共同起作用引起的。在實際工作中,若不能分辨出確切原因.容易引起各方的爭議。
  • 淺析混凝土外加劑相關標準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二是外加劑試驗方法類標準,主要有GB/T8077-2012《混凝土外加劑勻質性試驗方法》、GB18588-2001《混凝土外加劑中釋放氨的限量》。三是外加劑工程應用中技術規範及驗收標準,主要有GB50119-2013《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範》、TB10424-2018《鐵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T3275-2018《鐵路混凝土》。
  • 聚羧酸外加劑在現代混凝土中的應用
    低品位砂石集料中殘留的粘土與聚羧酸分子的聚醚(聚氧乙烯結構)側鏈具有較強的氫鍵吸附作用,大量吸附聚羧酸外加劑,使得用於膠凝材料分散的聚羧酸大幅減少。這些因素均導致複雜組分的現代混凝土初始流動性降低,工作性差。
  • 混凝土複合膠凝材料體系水化動力學的定量表徵及微結構模擬
    項目擬研究的內容屬混凝土結構材料基礎研究,研究成果將為混凝土材料性能的準確預測及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的準確評估提供相關的理論基礎與技術支持。結題摘要    混凝土可視為由膠凝材料漿體(膠凝材料、水及所需外加劑)和骨料組成的複合材料。
  • 混凝土外加劑之快速凝固劑(簡稱:速凝劑)
    速凝劑:摻入混凝土中能使混凝土迅速凝結硬化的外加劑。本公司研發的液體無鹼速凝劑,有關其應用報導還十分罕見。這類促凝劑可以解決一些鹼性速凝劑常見的問題,如,對地下施工環境的危害,鹼集料反應的危害,使用過程中高PH值的危害以及對噴射混凝土後期強度的損失等。
  • 混凝土中集料的摻配比例與外加劑的合理應用
    為此,筆者通過參考大量的資料,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經過反覆試配,總結出了在水泥混凝土配合比的設計過程中的一些心得和經驗,希望和業界同仁們共享。眾所周知:在水泥混凝土中,粗集料(各種規格的碎石或卵石)起到主要「支架」作用,它構成了混凝土的骨架,砂子分布於碎石或卵石之間的空隙中間,起到填充作用,而作為膠凝材料的水泥主要是包裹於碎石或卵石和砂子顆粒的表面,形成膠凝體將它們膠凝成為一個整體。隨著時間的推移,該膠凝材料逐步硬化,強度會逐步提高。
  • 低粘度超高強C100混凝土製備和性能試驗研究
    1.2試驗研究方案為了獲悉混凝土水膠比、膠凝材料用量、粉煤灰取代率以及砂率對超高強度混凝土工作性與強度的影響規律,基於前期初步試驗研究結果,確定固定混凝土設計容重為2450kg/m3,消泡劑摻量為膠凝材料質量的0.02%,保證混凝土的含氣量為1.5%~2.0%,降低含氣量對混凝土強度的影響,矽灰摻量為膠凝材料質量的5.0%,進行下列性能影響因素試驗。
  • 膠凝材料級配效應對混凝土強度的影響!
    後來富勒曲線又被A.Hummel和K.Wesche等學者優化,因為早期富勒曲線並沒有把顆粒形狀和表面特性考慮進來。而進入新世紀,隨著高性能混凝土的迅猛發展和對混凝土耐久性的高度重視,這一理論被國內外學者更加深入和系統地研究,並延伸到混凝土結構密實性和混凝土耐久性等方面。近十年,有專家、學者明確指出,混凝土強度和耐久性主要取決於膠凝體系基體特性和膠凝體系基體與集料的粘接特性。
  • 脫硝粉煤灰用於水泥和混凝土的應用技術研究
    脫硝工藝的運行可能使粉煤灰含碳量提高,強度活性指數降低且銨鹽、硝酸鹽等化學成分偏高,影響其應用於水泥、混凝土的性能。目前普通粉煤灰、脫硫粉煤灰應用於水泥和混凝土的技術國內外已有諸多研究,而關於脫硝粉煤灰的應用技術研究國內尚存在空白。
  • 各種外加劑參數和特性都在這了!
    1、適用於國防、水利、井巷、隧道、洞室及其它地下工程的噴射混凝土和噴射砂漿,結構自防水的支護工作,防漏、堵漏及地面混凝土快速施工,混凝土緊急搶險工程。2、摻量為水泥重量3~6%,使用前,根據工程要求選型的水泥品種,做最佳摻量的適應性試驗。3、噴謝砼在施工前,應將水泥、砂、石,速凝劑按比例幹拌配成混合料,調節其水灰比(0.4~0.5之間)立即噴射。
  • 聚羧酸外加劑與水泥的相容性
    外加劑作為混凝土的原材料之一在基礎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聚羧酸減水劑綜合性能優異其綠色環保、可調控範圍寬廣、減水率高可使水泥及膠凝材料的性能達最佳狀態,但因為水泥品牌品種和外加劑廠家的魚龍混雜各自工藝也不相同導致經常出現水泥與外加劑不相適應問題,在很大的程度影響了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和建築質量,水泥和聚羧酸外加劑的相容性問題不是單方面的,本文通過各種不同水泥摻合料成分和聚羧酸減水劑機理、組分進行分析
  • 細砂混凝土的配製原則
    因此,要根據細砂的特點合理確定混凝土的配合比,是保證細砂混凝土工程質量及混凝土結構長期性和耐久性的重要技術基礎。(1)低砂率砂率影響著混凝土的和易性。研究中發現當砂率達到最佳效果時,隨著其細度模數減小而降低。
  • C30自密實混凝土配合比及工作性能影響因素研究
    新規程的配合比設計步驟更加清晰明了,與已有的選定砂石體積含量法相比,新選取參數均基於大量的國內外試驗研究及我國國情,並且按照混凝土等級的不同提出了相應的粗骨料用量選取範圍,更具針對性。用新規程的方法配製的自密實混凝土優點更明顯,應用於工程也更有利。1實驗原料(1)膠凝材料。
  • 利用福建鉛鋅尾礦製備C30預拌混凝土的試驗研究
    而C30混凝土要想在工作性能、力學性能和耐久性等三個方面同時實現高性能,還需將膠凝材料的總量提高到400kg/m3以上。但是如果C30預拌混凝土全部採用普通矽酸鹽水泥作為膠凝材料,不僅成本過高,還對混凝土的綠色性和減排CO2帶來負面影響。福建三明地區是粉煤灰和粒化高爐礦渣都非常緊缺的地區,因此開闢新的低成本混凝土摻合料對地方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混凝土試驗實施細則
    基本要求(1)混凝土應根據強度等級、耐久性等設計要求和原材料品質以及施工工藝、可能的環境條件變化等進行多組配合比設計。配合比選定試驗應提前進行。當混凝土所用原材料、施工工藝及環境條件等發生變化時,必須重新選定配合比。(2)對首盤混凝土的坍落度、含氣量、泌水率、水膠比和拌合物溫度等應進行測試鑑定。
  • 混凝土中為什麼要應用外加劑
    外加劑被日漸廣泛應用,是工程建築構造和技術性發展趨勢的客觀性規定。近些年,在總體現澆混凝土構造中出現了高層建築、大跨度和各種各樣新的構造體系,在裝配式建築預製構件混凝土預製構件中出現了很多大型、薄壁等新的預製構件形式。
  • 基於抗壓強度的負溫混凝土受凍臨界強度研究
    冬期施工中,混凝土早期受凍臨界強度是一項重要技術指標,為保證早期受凍後,混凝土後期強度不受損失,混凝土在凍前的強度必需超過臨界強度,受凍前的預養時間越長,受凍後的強度損失越小。各國冬期施工規程中對受凍臨界強度數值的規定各不相同,有的按強度給出2.5~5.0MPa,有的按設計強度等級百分比給出f28的5%~40%,範圍較大,可能和使用的外加劑品種、摻量、配合比設計、試驗方法等差異有關。
  • 配合比參數對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響
    從混凝土碳化的物理化學過程可以知道,影響混凝土碳化的主要因素可分為材料因素、環境因素和施工因素三大類。材料因素包括水膠比、水泥品種和用量、摻合料用量、骨料、外加劑等,主要是混凝土鹼度的降低從而影響混凝土碳化。通過混凝土試驗研究配合比參數對抗碳化的影響,主要分析水膠比、膠凝材料用量、粉煤灰和礦粉單摻摻量及雙摻摻量對混凝土抗碳化的影響。
  • 關於印發《內蒙古自治區預拌混凝土技術管理規定》的通知
    ,完備試驗檢測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及預拌混凝土相關技術標準、規範、規程。   1、所用外加劑應當按標準批量進行復驗或不少於10天進行一次復檢,並應當向質量檢測機構每季度送檢不少於一次;   2、進場外加劑復檢項目應當符合GB50119和GB8076等國家標準的規定,復檢合格後方可使用。
  • 火成巖機制砂C35混凝土的配製及性能研究
    本文從膠凝材料體系優化、粉煤灰摻量、砂率及機制砂石粉含量等對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抗壓強度和電通量影響角度出發,研究了火成巖機制砂配製鐵路橋梁橋墩墩身C35混凝土的方法和性能。1.2試驗方法混凝土工作性按照GB/T50080—2016《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試驗方法標準》進行測試;力學性能按照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進行測試;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能按照GB/T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試驗方法標準》進行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