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緩凝混凝土的配製與應用

2020-11-26 百家號

1前言

一般來說,普通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宜控制在6~8小時,水下灌注樁混凝土宜控制在8~10小時,如遇到溫度陡降有可能會延長3~7小時,所以在正常情況下如沒有特殊要求,混凝土的初凝時間一般控制小於10小時。本次研究的混凝土初凝時間大於72小時,比普通混凝土的初凝時間長6倍多,故稱為超緩凝混凝土。超緩凝混凝土主要用於咬合樁施工。咬合樁的施工要求後施工的樁在成孔時要切割兩側相鄰的先澆築樁的部分樁身混凝土,以達到相鄰樁相互咬合,從而達到止水的目的。該施工工藝的關鍵技術在於先施工的樁的樁身混凝土凝結時間要長,早期強度要低,符合切割要求。因此,被切割樁的混凝土能否滿足設計與施工要求是該工藝能否成功的關鍵。

2工程概況

南山醫院改擴建(二期)基坑支護與土石方工程是用鑽孔咬合樁來做基坑支護的。由於每根超緩凝樁需要進行兩次切割以及該工程夜間不能施工,再考慮一些如成孔、機械等不確定因素,故需再延長初凝時間(一般咬合樁要求超緩凝混凝土的初凝時間是60小時)。施工現場對超緩凝混凝土提出如下技術參數和要求:

⑴達到C20水下灌注混凝土的性能和強度要求;

⑵混凝土初凝時間不小於72小時;

⑶混凝土84小時抗壓強度不大於3MPa。

3配合比設計思路

先設計C20水下灌注混凝土基準配合比,再在該配合比基礎上通過增加緩凝劑來實現超長的凝結時間。

4試驗用原材料

⑴水泥:封開華潤生產的P.O42.5型普通矽酸鹽水泥,28天抗壓強度48MPa以上。

⑵摻合料:深圳媽灣電廠的Ⅱ級粉煤灰;柳州鋼鐵廠的S95級礦粉。

⑶砂:深圳地區的建築用河砂主要來源為珠江入海口,顆粒級配比較穩定,經水洗後比較潔淨,細度模數2.8,含泥量0.4%,CL-含量0.002%。

⑷石子:選用惠州的5~25mm的碎石,針片狀含量4%,含泥量0.2%,泥塊含量0.1%。

⑸減水劑:選用佛山華軒的高性能聚羧酸減水劑。

5配合比設計試驗

本次要設計的超緩凝C20水下混凝土包含三部分指標:

⑴混凝土要滿足水下樁灌注的要求,即混凝土和易性良好,出機坍落度200~220mm,擴展度大於450mm。

⑵混凝土28天強度以C25評定必須合格(因水下混凝土需提高一個等級)。

⑶混凝土的初凝時間不小於72小時,84小時抗壓強度不大於3MPa。

通常延長混凝土的緩凝時間可通過三種途徑來實現,一是選用初終凝時間相對長的水泥,二是在設計配合比時增加摻合料的用量特別是粉煤灰的用量,三是加大緩凝劑的摻量。前兩種途徑對延緩混凝土凝結時間效果不明顯,第三種措施更加有利於成倍延長混凝土的凝結時間。

根據以往配製C25水下混凝土的經驗,以及初步試驗,確定了普通C20水下混凝土的配合比(見表1)。該配合比的出機混凝土和易性良好,坍落度為210mm,擴展度為510mm。28天抗壓強度為35.6MPa,以上指標均可以滿足C20水下樁混凝土的設計、施工要求。

6超緩凝減水劑中緩凝劑用量的確定

由於本工程的超緩凝混凝土樁在地下1~35米的位置,並且混凝土周圍都是泥土。根據深圳地勘相關資料,超緩凝混凝土樁所處的環境與混凝土標準養護室的環境較為接近。故在試驗過程中我們把剛成型的試件帶模留在標準養護室養護,並觀察試件表面硬化情況。超緩凝混凝土的技術關鍵在於混凝土凝結時間(早期強度)的控制和後期強度的恢復增長。延長混凝土的凝結時間主要是通過增加緩凝劑的摻量來延緩水泥的水化反應,從而延長混凝土的凝結時間。在混凝土生產過程中緩凝劑是包含在減水劑中的,所以在試配超緩凝混凝土時把緩凝劑與減水劑按各自的摻量分開摻入混凝土中。試配成功後在生產超緩凝減水劑時按比例加入緩凝劑。由於緩凝劑主要是可以延緩水泥的水化反應,故在試配及混凝土生產過程中緩凝劑以水泥為基準確定摻量。可以作為緩凝劑的材料很多,我們選用緩凝效果最好的糖類作為緩凝劑。

我們曾配製並於實際工程中成功應用初凝時間不小於60小時,3天強度不大於3MPa的超緩凝C25水下混凝土,對緩凝劑的摻量已積累了一些數據。根據以往數據,初步確定一個範圍比較大的緩凝劑摻量試驗,緩凝劑摻量為0.24%、0.25%、0.26%、0.27%、0.28%、0.29%、0.30%。混凝土不同緩凝劑摻量的試驗數據見表2。

從表2的試驗結果看試驗編號為A4、A5、A6、A7的緩凝劑摻量的試配結果都能滿足要求,但A6、A7初凝時間過長,我們優選A4、A5進一步試驗。雖然A6、A7的初凝時間很長,但28天抗壓強度並沒有降低,這可以作為在生產過程中控制超緩凝混凝土最長終凝時間(因初凝時間不宜觀察,在生產過程中觀察終凝時間)而不會影響28天強度的依據。從A3可以看出初凝時間達到要求但84小時抗壓強度已大於3MPa,以前的一些工程數據也有類似的情況(初凝時間已大於60小時,但3天抗壓強度確超過了3MPa)。由於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只有混凝土的強度低於3MPa才能對其進行切割,所以對於本工程,經與監理方、施工方溝通確定控制混凝土技術指標為:84小時強度不大於3MPa。在持續二個月的時間裡我們選擇A4、A5每隔5天採用生產線正在使用的不同批次的水泥、粉煤灰、礦渣粉、高效減水劑、砂、石,同一批緩凝劑進行10組試驗,用以檢驗超緩凝混凝土早期強度和28天強度能否達到要求。試驗數據見表3。

從表3可以看出緩凝劑摻量為0.27%時84小時抗壓強度有3組數據大於3MPa,超過設計要求。緩凝劑摻量為0.28%時,有2組試塊84小時還未硬,但7天和28天抗壓強度都與其它另外的8組數據差不多,都能符合設計要求。故我們最終確定超緩凝混凝土配合比的緩凝劑摻量為0.28%。由於確定了混凝土配合比和緩凝劑的摻量,從而可以計算出超緩凝劑中緩凝劑的比例。減水劑廠按超緩凝減水劑的配方生產超緩凝減水劑,並在使用前再進行試拌驗證,只有用現用的各種原材料試拌的混凝土的84小時抗壓強度符合要求了才能投入生產。

7原材料質量控制

由於原材料的變化對超緩凝混凝土的凝結時間影響比較大,所以我們在生產過程中要嚴格控制原材料的質量,特別是水泥和超緩凝減水劑。

7.1水泥

水泥的廠家、品種、規格一經選定後不隨意更換,在進貨過程中要嚴格檢測每一批水泥的初終凝時間。使用不同批次水泥前要進行試拌驗證,混凝土84小時抗壓強度正常方可用於生產,否則需重新調整超緩凝減水劑中緩凝劑的摻量以達到要求。如有條件可用專用水泥罐。

7.2減水劑母液

必須選用試配同一家、同一型號的減水劑母液。

7.3緩凝劑

一定要選用同一廠家、同一型號的緩凝劑,最好是生產超緩凝減水劑所需的緩凝劑一次性採購,可以保證緩凝劑效果的一致,便於生產控制,因為不同批次的緩凝劑緩凝效果差別比較大。緩凝劑進貨後需進行試拌驗證。

8混凝土的質量控制

由於超緩凝混凝土必須使用超緩凝減水劑,所以整個生產過程必須嚴格控制,絕對不能用錯減水劑,也不能把超緩凝減水劑用於其他混凝土。在生產前需有兩個人核准輸入的配合比,並確認使用的是超緩凝減水劑。每根超緩凝混凝土樁都留有三組試件,其中一組用來觀察混凝土終凝時間及試壓84小時抗壓強度,另兩組分別是7天、28天抗壓強度試件。安排專人每隔三小時觀察試件表面硬化情況,如72小時前已硬化或84小時抗壓強度大於3MPa,應及時減少總膠凝材料中水泥的比例(在保證強度的範圍內)和增加超緩凝減水劑的摻量(保證混凝土工作性能情況下)以延長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如還不夠則需重新加工超緩凝減水劑,在其中增加緩凝劑的用量。如有必要還需通知施工單位積極配合,提早切割,以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在運送和施工過程中嚴格把關,不可以打錯單、送錯工地,每車必須掛對標示牌。在工地卸料前必須確認樁號是否與送貨單一致,因為工地有時會有2~3根樁同時進行澆築,其中既有普通樁也有超緩凝樁。

9工程應用情況

南山醫院改擴建(二期)基坑支護與土石方工程共有270根樁採用超緩凝C20水下混凝土進行灌注,共供應了9000多立方超緩凝混凝土,混凝土各齡期強度均能滿足設計、施工的要求,數據統計見表4。

由於生產、運輸、施工各個環節的嚴格控制,順利完成整個工程施工。

10結束語

超緩凝混凝土的配製的主要關鍵是在試配時確定混凝土中緩凝劑的摻量,在生產過程中嚴格控制,密切跟蹤生產流程,派專人關注混凝土的終凝時間及84小時抗壓強度,如混凝土終凝時間或84小時抗壓強度有異常要及時調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或超緩凝減水劑配方,以確保超緩凝混凝土的早期強度和28天強度符合要求。(來源:《廣東建材》2018.10)●

相關焦點

  • 混合砂配製C50混凝土應用研究
    但是,與天然砂對比,機制砂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也存在些許問題,例如經機械破碎後粒型不好、針片狀過多、級配不連續、細度模數偏大等。針對上述問題,人們開始將機制砂和天然砂進行混合配製形成混合砂。已有的研究結果表明,混合砂可以充分發揮機制砂和天然砂的優勢,有效地克服單獨使用機制砂時所存在的問題。
  • 淺談高性能C50混凝土的配製及應用
    ④集料是混凝土的主要組成材料。技術上,可以為混凝土提供骨架,同時抑制收縮,改善耐久性;經濟上,它比水泥便宜很多,作為混凝土的廉價填充物,使成本更低。集料級配對混凝土的影響很大。良好的級配可以在較少用水量的情況下獲得流動性好,不離析、不泌水的新拌混凝土。集料的最大粒徑對混凝土的影響也很大,配製混凝土的集料粒徑越大,需填充空隙和黏結集料的水泥用量越小。
  • C30高性能混凝土的配製與研究
    雙摻粉煤灰和礦粉的高性能混凝土力學性能研究[J]. 廣東建材,2012,8:4-6.[2]林旭健. 混凝土的高性能化與可持續發展[J]. 福州大學學報,2000,(14)2:47-49.[3]劉磊. 低強度混凝土的高性能化研究[J]. 建築與工程,2010,3:651-666.[4]JGJ 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5]蘇青,許曉東,杜澤,等.
  • 細砂混凝土的配製原則
    ,收縮大且易引起變形裂縫,混凝土的耐磨性能差等。因此,要根據細砂的特點合理確定混凝土的配合比,是保證細砂混凝土工程質量及混凝土結構長期性和耐久性的重要技術基礎。(1)低砂率砂率影響著混凝土的和易性。研究中發現當砂率達到最佳效果時,隨著其細度模數減小而降低。
  • 如何配製工作性滿意的混凝土
    (4)有坡角:混凝土到倉面後,其邊緣與倉面存在接近90度的銳角,混凝土在流動過程中能夠維持坡角翻滾;(5)不泌水:混凝土澆築、振搗後,其表面無明顯可見泌水。如何才能配製出滿足以上要求的混凝土呢,個人認為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不知道是否恰當,請砼行指導、交流。
  • 火成巖機制砂C35混凝土的配製及性能研究
    機制砂與河砂有較大差異,應用過程中存在較多問題,特別是國內外機制砂應用大多數都集中在石灰巖上,火成巖機制砂應用經驗較少。本文從膠凝材料體系優化、粉煤灰摻量、砂率及機制砂石粉含量等對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抗壓強度和電通量影響角度出發,研究了火成巖機制砂配製鐵路橋梁橋墩墩身C35混凝土的方法和性能。
  • (S95礦粉+II級粉煤灰+石屑)配製C30P6泵送混凝土
    由於汙水處理廠在使用上的特殊性:大部份構築物長期浸泡在含有大量有機汙染物、無機汙染物、汞、鎘、鉻等重金屬的汙水中,生化池的工程結構形式為鋼筋混凝土結構並且多為清水混凝土形式(混凝土澆築完畢拆除模板後不做任何裝飾),混凝土不僅要滿足基本標號強度要求,還有工作性要求,並且有嚴格的抗滲、抗腐蝕等耐久性要求,以達到構築物的使用年限,因此汙水處理廠混凝土的試配、澆築不同於一般工業與民用建築和一般市政工程的混凝土
  • 瀝青膠泥、瀝青砂漿和瀝青混凝土的配製
    【學員問題】瀝青膠泥、瀝青砂漿和瀝青混凝土的配製?  【解答】1、瀝青膠泥的施工配合比,應根據工程部位、使用溫度和施工方法等因素確定。  2瀝青膠泥的配製,應符合下列規定:  1)瀝青應破成碎塊,均勻加熱至160~180℃,不斷攪拌、脫水,至不再起泡沫,並除去雜物。
  • FRP與海砂混凝土組合應用的發展與創新
    ( 2) 添加阻鏽劑法添加阻鏽劑法是對混凝土進行處理,拌制混凝土時摻加一定量的阻鏽劑和摻合料,以抑制氯離子對鋼筋的腐蝕作用,改善海砂混凝土的護筋性。該方法簡單可靠,可直接用海水、海砂拌制混凝土,在日本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實際應用效果較好, 但對阻鏽劑的質量要求較高。
  • 這些高/超高性能混凝土應用案例,供您參考
    應用案例:伸縮縫混凝土山東某高速公路改擴建過程中,因通車時間要求,需加快伸縮縫混凝土性能發展。該伸縮縫一側連接混凝土梁橋,一側連接鋼箱梁,連接混凝土梁橋部分的伸縮縫混凝土採用C50微膨脹鋼纖維混凝土提前澆築完成,另一側採用了早強抗裂高性能混凝土,一天強度達到50MPa以上。
  • C30水下防腐蝕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及應用
    混凝土強度等級從C30向C50發展,這些因素導致鋼筋混凝土結構開裂的機率增多。大多數土壤中都含有一些硫酸鹽,若硫酸鹽濃度低,則對混凝土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若硫酸鹽濃度高,則可對建築物或構築物的地下部分,如橋梁、隧道、涵洞和房屋的基礎產生顯著的破壞作用。這種破壞可能以膨脹形式出現而導致結構位移。硫酸鹽膨脹也可使混凝土中的水泥水化產物喪失膠凝性,呈酥鬆狀或糊狀。
  • 石屑在混凝土生產中的應用實踐研究
    從表1可以看出,石屑1、石屑2、機制砂、河砂的堆積密度、表觀密度、空隙率三項主要物理性能指標基本相近,差異很小,從混凝土配製的角度而言,這四種砂用於配料不需要進行大的調整。⑵顆粒級配差別較大。3.2屑對混凝土性能影響的研究3.2.1石屑對於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響為了更好的分析石屑對於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響,使用了石屑1、石屑2、機制砂、河砂四種細集料配製了C30混凝土,具體配比如表3所示。
  • 為什麼配製灰土時用體積比,配製水泥土時用重量比?
    三七灰土回填三七灰土和二八灰土是指配製灰土時灰與土的體積比,如三七灰土即配製10份灰土要3份灰和7份土;灰土一般用於基礎的墊層,適當提高含灰量,墊層的強度可增大、整體性好。為什麼配製灰土時用體積比,配製水泥土時用重量比?簡單的說灰土用鏟車能估計出來多重,碎石由於大小不一不好估計。規範的做法是每批原材料都要去有資質的實驗室做配合比試驗,試驗室給出的都是重量比,哪怕砂、石換個廠家都要重新試驗出配合比的。
  • 結構混凝土的「革命」—輕骨料混凝土
    輕骨料混凝土定義輕骨料混凝土是一種有別於傳統混凝土製備方法的新型混凝土,是為了滿足現代建築對於強度、穩固性等方面的要求而出現的。按照我國相關規定,輕骨料混凝土的定義是指用輕粗骨料、輕砂、水泥和水混合配製形成的一種幹表觀密度小於等於1950kg/m3的混凝土類型。輕骨料來源輕骨料混凝土中的輕骨料,按照來源可分為天然輕骨料以及人造輕骨料。
  • 混凝土組成材料的技術要求
    (一)水泥配製普通混凝土的水泥,可採用六大常用水泥,見表 lA414011-1 ,必要時也可採用快硬矽酸鹽水泥或其他品種水泥 。 水泥品種的選用應根據混凝土工程特點 、 所處環境條件及設計施工的要求進行,常用水泥品種的選擇可參照表 lA414011-4 。水泥強度等級的選擇,應與混凝土的設計強度等級相適應。
  • 混凝土用減水劑配方與製作方法?
    各種各樣的混凝土外加劑應用,不但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還促進了混凝土新技術的發展,促進了工業副產品在膠凝材料系統中更多的應用,還有助於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已經逐步成為優質混凝土必不可少的材料。其中的減水劑就是混凝土用的一種,減水劑是一種在維持混凝土坍落度基本不變的條件下,能減少拌合用水量的混凝土外加劑。大多屬於陰離子表面活性劑,有木質素磺酸鹽、萘磺酸鹽甲醛聚合物等。當我們加入混凝土拌合物後對水泥顆粒有分散作用,能改善其工作性,減少單位用水量,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動性;或減少單位水泥用量,有效節約水泥。
  • 機場水泥混凝土道面水泥混凝土的要求
    水泥混凝土道面板在機輪荷載作用下會產生較大的彎拉應力,而且由於其長期裸露於自然環境之中,當大氣溫度、溼度及土基水溫狀況發生變化時,會產生伸縮應力和翹曲應力。 要求道面混凝土具有較高的抗彎拉強度,而混凝土的彈性模量及膨脹係數宜儘可能低。道面混凝土應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寒冷地區的混凝土板應具有較好的抗凍性能。
  • 普通混凝土砂石級配的研究
    長期以來,人們對優化混凝土配合比的研究多著重在集料的密實堆積與有利於拌合物流變性能方面。電子計算機廣泛應用後,人們便可以採取虛擬堆積思路,利用數學模擬計算和若干試驗數據得出各種密實堆積模型。然而,不論哪種類型構思形成的數學模型與實際生產所用的砂石堆積狀況仍然有某些程度的差距。
  • 卵石與碎石的應用
    在使用卵石和碎石配製混凝土的過程中,很多人誇大了碎石與水泥漿的粘結性能,忽視了卵石對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的有利方面,統一使用相同水膠比配製混凝土造成碎石混凝土強度高於卵石混凝土的結論。雖然卵石的表面過於光滑,沒有碎石粗糙的稜角,造成與水泥漿的粘結力降低,但通過合理的配合比設計,在混凝土的坍落度、含氣量、凝結時間及泌水性能都達到了相應規範的要求條件下配製出合格的高強混凝土也是可能的。由於兩者骨料性質的差異,拌制混凝土時也有一定的差別。
  • 混凝土中集料的摻配比例與外加劑的合理應用
    結合北京—烏魯木齊國家高速公路路基工程實例,檢測了施工中配製混凝土所需原材料的各項指標,並從粗集料摻配比例、水膠比、用水量、砂率等方面,闡述了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方案,分析了粗集料與外加劑對混凝土強度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