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s:落葉安知花開日,花開豈知落葉時?關於生死,人類在迷茫之中孜孜不倦追求了千年萬年,今天就聊「長生不死」。
首先,說說細胞為啥會「死」。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一個叫「古菌」的單細胞生物,40億年前就誕生的,也有說35億年的,反正都是很早很早以前了。而最早的蟲子,不管是古海蜇,還是古海蟹,都是最近5億多年才出現的。中間竟然會差距了近35億年!
我們知道,從蟲子到人類,也就5億年進化之路,而這35億年的漫長歲月中,地球碳基們都幹啥子去了呢?其實這35億年,地球生命根本沒有閒著,反而是在死去活來的反反覆覆中,實驗著帝王們追求的那個--「永生之道」!只是最終,長生不老沒搞成,卻奠基了細胞的兩個劃時代革命性的功能之一:細胞凋亡!
細胞凋亡,就是不管你了給多少養分,它都不活了要自殺。凋亡現象的研究也是21世紀才有重大突破了,英國那個女醫生為此還獲得諾獎。她發現端粒是線狀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質複合體,它與端粒結合蛋白一起構成了特殊的「帽子」結構,作用是保持染色體的完整性和控制細胞分裂周期,保證細胞能順應人體的調控,由於基因突變形成的癌細胞在增殖的時候,染色體端粒就不正常地縮短,它們已經脫離了人體的正常調控,因此能在人體內相對無限制地增值,形成癌組織,對周圍的癌組織具有侵襲作用,還可以因為侵襲、細胞脫落形成遠端轉移,最終導致多器官功能的受損或者衰竭。
而人體細胞分裂限制的次數,對固定狀態的細胞而言,最大是60次。這之後,就自殺。凋亡是個十分重要的生命機制,地球上不管啥樣子的多細胞生命,幾乎所有的動物和植物,都是按這個規律走的。多年來,凋亡的意義在哪裡?為啥要凋亡,好好活著不好麼?一直爭論不休。而討論來討論去最哲學的答案是:「活著雖然很好,然而不凋亡的話,大家都得死!」
原來,世界上還有很多不死的生命,但都是單細胞菌類藻類,「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活著就繁衍個後代玩玩。而在單細胞融合進化成多細胞之路上,生命真可謂是歷盡了艱辛也吃盡了苦頭,而且是反反覆覆多次重複,甚至還要推倒重來,最終用掉了近35億年,才造就了今天多細胞存在的根基。原來還真是它不死,大家都得死啊!
凋亡,是多細胞生命必須要有的調節機制。沒有凋亡的調控,多細胞生物各自為戰,你長你的我長我的,誰都不聽安排,多細胞必將囊腫解體。
有了凋亡機制,才可以讓那些分裂快的細胞,用凋亡死去來控制體積增量,不至於成為母體的「惡性腫瘤」,才能更好的發揮多細胞的協調分配功能作用。而那些分裂比較慢的細胞,也就不至於太過委屈,你們能活的長,可以慢慢來。比如,看看我們的手吧。肌肉要是沒有凋亡機制控制著增量,我們的肌肉能長滿一層又一層的,而骨骼細胞那就更加沒有好日子過了,更缺養分了,最終就會只剩下五個「大肉球球」,那還有啥生存優勢可言嗎?
同樣就會有人問,那細胞為啥不控制「細胞分裂」的周期時間,非要用死亡的方式來調控呢,比如「大家差不多一起分裂」這樣,也就誰也不用死啊?
這個問的很好,答案卻是:「這個真的控制不住啊!」。不同細胞雖然都帶著完整的遺傳物質,但是分化以後的細胞,只解鏈翻譯表達自己的那對兒染色體啊,其他的染色體都只是一味兒的複製粘貼而已,又不用去理解它們也不用去做作業。
問題就來了,不同的細胞在表達不同的遺傳鏈條,不同細胞的基因鏈條(染色體)可不是同一個長度的啊,比如神經細胞就比表皮細胞分裂要解開的基因鏈長的多,相比之下也就是說「作業多的讓人髮指啊」,是表皮細胞基因鏈長度的成千上萬倍!
雖然深入研究後科學家說這鏈條裡面有⅔都是廢碼而已,但不就是因為這些個佔位的「廢碼」,才慢慢拉長了細胞做作業的時間,最後宏觀上區別開了不同的「壽命差別」了嗎?比如,神經細胞就特別能活啊,可以70年不死!相反,表皮細胞卻只有30天。還有一些常見細胞壽命,大家看一下:
腸黏膜細胞的壽命為3天
肝細胞壽命為500天
血液中的紅細胞的壽命有120天
白細胞的壽命只有9天
血小板的壽命只有4天
好了,貌似找到線索了,可以利用基因剪刀,給細胞的每個基因鏈都加入更多的「廢碼」填充,就能人為延長細胞分裂的周期時間,我們就能長壽了!
優秀!我們人體是可以「人工延壽」的!!
繼續
得寸進尺,「人類肉體能永生嗎」?
永生啊,多麼神奇的東西,人類自古以來都夢寐以求啊,利用科技手段能實現嗎?
先不說這個撇開永生,啥是衰老??
80歲人的體內,每個細胞都老態龍鍾,哪怕新生的都是如此,為什麼啊,新生的為什麼也是如此??
因為一分為二產生的細胞分裂,染色體是複製粘貼出來的新的,可是細胞裡面的細胞器卻還是以前的老細胞的啊,大家一分一半,那些用了很久的細胞器結構老化功能低下是很常見的,所以新細胞也就跟著老態龍鍾了,沒有辦法嗎?
也有!人為修改基因鏈,在差不多的位置上用基因剪刀「敲入」相關細胞器的基因片段,讓細胞定時更新一下自己的細胞器,這就可以解決了衰老的問題啊。
這個也是非常難的。有研究發現,地球上所有女人細胞裡面的線粒體,追根溯源都來自於15個最初的母體。為啥敢這麼說?就因為這個線粒體細胞器,是不跟著基因鏈複製的,它就是細胞一分二時,分給誰算誰的,等新細胞誕生後,自己再製造補充。所以才可以追根溯源,得出這個結論。而且就能有15位可以繁育生殖的母體群落而言,這個種群規模不會大於200人。也就是現代人類最根上的老祖宗,可能就是這生活在贊比西河南部的這200人了。
這又扯遠了,人體可以不衰老了,又能延長壽命了,離永生就不遠了吧??不,這還沒有到該慶功的時候,想要永生,還得過最後一關BOSS戰--那60次分裂的終極限制。
這60次就是個雷!是不能亂動的!不然就是全體細胞的癌變,大家都能永生不死,結果就是人體腫瘤解體,都得死啊!
你看,是不是像一個21世紀高科技的冷笑話?用生物科技打造的能讓你永生的東西,最終,卻不得不肢解了你的生命。所以能活就是造化,就別想著永生了!告慰一下歷代帝王:「萬壽無疆終究是假,而洪福齊天非常可期!」
最後總結,「思維」是人類最寶貴的生理財富,而思維本質上是「記憶」功能的副產物。有一個美好回憶的人生,勝過庸碌的萬古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