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優化細胞方法,網友:離長生不死又進一步

2020-09-05 哈士奇科技早讀

科學家發現優化細胞方法,網友:離長生不死又進一步

細胞可人為操縱優化衰老途徑,外媒:離長生依很遙遠

從古至今,不管是神學的時代還是科學的時代,人們總對長壽甚至長生不老有著某種特殊的執念,這或許是來源於人們基因裡銘刻的不甘,又或者是智慧生物的專屬。但不論在哪個時代,長生不死始終僅僅只是一個故事,不過隨著科學越來越發達,這個不可能的目標或許變成了很困難,儘管過程艱難漫長,但不見得做不到。

對細胞進行重新編程

人們對基因的修改編纂早就已經開始,細胞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跟一個電腦程式一樣,可以進行一些人為的修改,但是由於具體太複雜,所以很難有什麼實質性的進展。但最近科學雜誌發表了一篇論文,提到關於人類衰老是可以被緩解的,找到導致細胞衰老的原因,然後合理的去設計基因或者進行化學療法,就可以科學的延長壽命。

主要是因為其實細胞的衰老是有一個過程的,而為什麼細胞會遵循這個衰老的過程,又是長久以來自然選擇導致的生物基因變化,但自然選擇導致的生物進化結果不一定是最好的,人類可以自己主動去加快細胞基因優化的過程,如果技術足夠的話。

人體衰老的的差異性與原因

有的人可以活到100多歲,也有的人可能在五六十歲的時候就已經摔倒去世了,所以人類的衰老其實是有其差異性的,具體的差異性就表現在細胞在運轉的過程當中,衰老系統運作是正常還是提前。

細胞衰老的符合性導致了人類整體的衰老,所以根源在細胞上,然海外的科學人員通過研究酵母細胞發現,細胞衰老分兩部分,一部分是線粒體功能失調導致的衰老,另一部分是核仁的不穩定。換言之,只要控制這兩個部分,就能有效的控制細胞的衰老過程與速度,進而延長人類的生命。

編程式的生命模式

其實這裡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因為在過去的很多年裡,我們都在研究如何讓機器變得越來越像人,無論是外表還是思維模式,我們試圖通過現有的材料來仿製一個人類生命,而目前這些嘗試已經取得了比較不錯的成果,比如說很多工業化的機器人以及AI。

然後也有人會想,為什麼我們不能逆推呢?既然機器人可以變得像人,那麼人為何不能像機器,機器人可以永恆的活著,某個部件壞了就只要換一下,於是人類研發了器官培養移植等手術,但那依舊無法擺脫細胞自然而然的老化,而現在,人們想嘗試一下用機器編程思維來理解碳基生命,從根本上去為人類的細胞編程,製作一個更優秀的生物。

細胞基因編輯離大規模使用還遠嗎?

無論是細胞的編程還是給編輯基因,都是已經在很多實驗室裡上演並且成功過的,這種模式從理論上來說已經被證實可行,但是由於人們對自身細胞基因其實還處於一個探索期,並且人類這種生命的複雜性又遠超想像,所以距離大規模實用其實還很是遙遠。

然而這一旦能夠成功,或許在未來我們可以自己定製想要存活的時間,以及身體的素質、面部的美醜、智商的高低等。不過有人說,這樣的一種生物個體跨越了時間、地點、智慧與常理,或許已經不能再被稱之為人了。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優化細胞方法,網友:離長生不死又進一步
    但不論在哪個時代,長生不死始終僅僅只是一個故事,不過隨著科學越來越發達,這個不可能的目標或許變成了很困難,儘管過程艱難漫長,但不見得做不到。對細胞進行重新編程人們對基因的修改編纂早就已經開始,細胞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跟一個電腦程式一樣,可以進行一些人為的修改,但是由於具體太複雜,所以很難有什麼實質性的進展。
  • 讓人長生不死,需要攻克多少科學難題?今天算是漲知識了
    讓人長生不死,需要攻克多少科學難題?今天算是漲知識了西遊記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端粒學說認為人衰老是因為DNA序列最後複製時會丟失,如果DNA序列丟失,那麼細胞就無法再進行複製,細胞無法複製,細胞就不能實現更新,進而慢慢衰老,人也隨著細胞衰老而逐漸衰老。所以,這種學說認為,只要我們能夠找到端粒為什麼會丟失,丟失在哪裡,可能就會有解決長生不死的靈感和方法了。
  • 我國科學家發現「返老還童」新細胞
    誘導多能幹細胞及其產生的功能細胞移植被認為是治療遺傳病、器官損傷以及帕金森等退行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但目前該領域的瓶頸是對此缺乏分子機理認識。最近,我國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細胞生物學機制,有望推動誘導多能幹細胞技術更快地應用到疾病治療中。
  • 操縱優化細胞衰老新方式已被發現,或可延長人類壽命
    細胞衰老優化新機制>7月17日,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一篇在《科學》期刊發表的研究揭示了細胞衰老的關鍵機制。科學家們通過對DNA重新編程,創立全新的衰老途徑,發現可以操縱並優化衰老過程。之後計劃將該模型在複雜生物體上測試。該團隊通過研究酵母細胞的衰老方式,發現具有相同遺傳物質且生活在相同環境下的細胞可以以截然不同的方式衰老。 其中一部分細胞因為細胞核核仁的穩定性逐漸下降而衰老,另一部分則由於線粒體功能失調導致衰老。
  • 人類衰老的基因被發現,未來人能長生不死?這是科幻還是現實
    在各種神話傳說之中,神仙似乎是可以長生不死的,但實際不然,神仙的壽命也只是比普通人更高而已,他們似乎也會消亡西瓜視頻創作人【三一博士】在視頻【科學家已經找到人類衰老基因!那我們離戰勝死亡,還有多遠?】提到了科學家對於探索人類衰老和死亡基因的奧秘,並且提出了各種的假設,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 「人類到底能不能長生不死?」
    關於生死,人類在迷茫之中孜孜不倦追求了千年萬年,今天就聊「長生不死」。首先,說說細胞為啥會「死」。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一個叫「古菌」的單細胞生物,40億年前就誕生的,也有說35億年的,反正都是很早很早以前了。而最早的蟲子,不管是古海蜇,還是古海蟹,都是最近5億多年才出現的。中間竟然會差距了近35億年!
  • 科學家發現免疫細胞活化調控新機制
    原標題:科學家發現免疫細胞活化調控新機制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曹雪濤團隊發現,E3泛素連接酶分子Nrdp1在T細胞抗感染、抗腫瘤功能的活化中起重要調控作用,為研究如何增強機體抗感染、抗腫瘤特異性免疫功能同時抑制自身免疫病發生發展提出了新的分子機制與幹預方法。相關研究論文發表於9月21日的《自然—免疫學》雜誌。
  • 神經膠質細胞在確保大腦活動合理優化中的作用
    今天,賽業小編為您推薦「神經膠質細胞在確保大腦活動合理優化中的作用」,詳情如下:密西根州立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助理教授Erin Purcell和他實驗室的研究生Joseph W. Salatin、Mayo診所技術副主任Kip A.
  • 科學家發現人類細胞表面穩定附著RNA分子
    眾所周知,人類細胞的外表面上有很多不同的蛋白質、脂質、糖蛋白。然而除了這些已知類型的分子,近日科學家們發現,人類細胞的外表面還穩定附著了一類過去鮮有人知的RNA分子。
  • 燈塔水母可以長生不死嗎,科學家說:這種水母也未能顛覆生死法則
    如果我們對其提綱挈領的話,就會驚奇地發現,其故事主線除了取經,基本上都是圍繞「長生不老唐僧肉」而發展的,反映了古代人民對生命永恆的追求與嚮往。燈塔水母的「長生不老」現象,引起了不少科學家的注意,為了驗證該理論的正確性,一場關於燈塔水母的實驗便開始了。一開始的時候,科學家取來數十隻燈塔水母,對其進行了整體切割,並放入培養皿中觀察。
  • 科學家發現了潛在的愛滋病毒新儲存庫——CD127扁桃體細胞
    但是,目前尚沒有簡便的方法來靶向清除儲存庫細胞。科學家也無法有效地從患者身上提取儲存庫細胞進行研究,並最終找到控制它們的方法。 原因是這些細胞中的病毒是靜默的。結果,細胞不會在其表面上標記出使病毒易於被發現的病毒蛋白。 因此,科學家一直在尋找其他方法來查明儲存庫細胞。
  • 科學家發現最大的宇宙空洞,比黑洞更加黑暗幽邃,網友:像是魔域
    科學家發現最大的宇宙空洞,比黑洞更加黑暗幽邃,網友:像是魔域宇宙對人類來說一直是充滿了神秘,一直吸引著人們對它不停的進行探索。不過,科學家卻發現了比黑洞更加神秘的存在,比黑洞還要深邃,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呢?快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這種比黑洞更加可怕的存在就是空洞,人類能夠發現這些空洞也是非常的幸運。
  • 發現單鹼基基因編輯造成大量脫靶並開發出優化解決方法
    發現單鹼基基因編輯造成大量脫靶並開發出優化解決方法 2019-07-09 【字體:  進一步研究將脫靶檢測範圍擴大至RNA水平,首次證明常用的三種單鹼基編輯技術均存在大量的RNA脫靶。對其進行突變優化後,研究人員最終獲得了能夠完全消除RNA脫靶的高精度單鹼基編輯工具。  相關成果分別於2019年2月28日、6月10日在線發表於《科學》和《自然》。
  • 科學家發現維持細胞外蛋白質健康的新方法!
    2020年7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隨著機體年齡增長,尤其是在諸如阿爾茲海默病等神經變性疾病中,蛋白質會易於發生錯誤摺疊,並且會在細胞內外進展成為有害的堆積物,其中分泌性蛋白在調節機體功能和抵禦感染上扮演著關鍵角色,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圖賓根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一種阻斷分泌性蛋白在細胞外部形成堆積物的分子機制
  • 科學家開創了測量細胞中電信號的新方法
    細胞內複雜的電信號舞動是許多有關疾病和失調問題的關鍵,但一直難以認知。現在,芝加哥大學的一個科學家團隊創造的一項開創性技術使研究人員能夠窺視細胞,以觀察有多少不同的細胞器使用電壓來執行功能。該最新研究結果論文,題為:「基於DNA的細胞器電壓計」,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上。研究人員解釋說:「科學家很長時間以來一直注意到,用於染色細胞的帶電染料會卡在線粒體中。」
  • 科學家發現人骨髓中產生中性粒細胞的早期幹細胞
    儘管事實證明中性粒細胞的研究很艱難,但了解人類中性粒細胞是如何發育的,在當前很有意義,因為在重症COVID-19患者的血液和肺部都了發現未成熟的中性粒細胞升高。近日,來自美國拉霍亞免疫學研究所(LJI)的科學家們發表了一項新的研究,他們追蹤到了人類骨髓中產生中性粒細胞的罕見幹細胞,提供了一條幹預中性粒細胞發育出現差錯的疾病的潛在途徑。
  • 長生不死真的存在?動物界的不死生物——燈塔水母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我們在科幻劇和神話故事裡,經常看到不死不滅是不是很驚訝好奇呢,其實長生不死在現實世界中也是真實存在的,大家是不是充滿了好奇呢!下面由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不老生物燈塔水母。燈塔水母從最開始出現到在大部分海域都能發現它們的身影,經過的時間很短,因為在繁殖過程中數量不會減少,導致數量迅速增多。與此同時隨著人們生活面積的逐漸擴大,全世界正在不斷侵犯燈塔水母所在的熱帶海域。它們會隨著船舶的壓載水被排放到港口,散布到世界各地,所以現在在大部分海域都能看到燈塔水母的身影了。
  • 科學家嘗試幹細胞牙齒再生新方法
    喀山聯邦大學「基因和幹細胞技術」開放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找到一種新方法,利用幹細胞的再生能力,在實驗室內再生了狗的缺失牙齒。實驗結果顯示,幹細胞開始生長並分化形成供血組織,經過一段時間後,在實驗狗的缺失牙齒部位形成了牙組織。 利用幹細胞技術進行牙齒再生的研究由來已久。
  • 俄科學家嘗試幹細胞牙齒再生新方法
    原標題:俄科學家嘗試幹細胞牙齒再生新方法   據俄《S&TRF》科學網站消息,喀山聯邦大學「基因和幹細胞技術」開放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找到一種新方法,利用幹細胞的再生能力,在實驗室內再生了狗的缺失牙齒。
  • 科學家提出一種優化和功能化紅移羅丹明類染料的通用方法
    科學家提出一種優化和功能化紅移羅丹明類染料的通用方法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8 15:40:21 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Luke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