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優化細胞方法,網友:離長生不死又進一步
細胞可人為操縱優化衰老途徑,外媒:離長生依然很遙遠
從古至今,不管是神學的時代還是科學的時代,人們總對長壽甚至長生不老有著某種特殊的執念,這或許是來源於人們基因裡銘刻的不甘,又或者是智慧生物的專屬。但不論在哪個時代,長生不死始終僅僅只是一個故事,不過隨著科學越來越發達,這個不可能的目標或許變成了很困難,儘管過程艱難漫長,但不見得做不到。
對細胞進行重新編程
人們對基因的修改編纂早就已經開始,細胞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跟一個電腦程式一樣,可以進行一些人為的修改,但是由於具體太複雜,所以很難有什麼實質性的進展。但最近科學雜誌發表了一篇論文,提到關於人類衰老是可以被緩解的,找到導致細胞衰老的原因,然後合理的去設計基因或者進行化學療法,就可以科學的延長壽命。
主要是因為其實細胞的衰老是有一個過程的,而為什麼細胞會遵循這個衰老的過程,又是長久以來自然選擇導致的生物基因變化,但自然選擇導致的生物進化結果不一定是最好的,人類可以自己主動去加快細胞基因優化的過程,如果技術足夠的話。
人體衰老的的差異性與原因
有的人可以活到100多歲,也有的人可能在五六十歲的時候就已經摔倒去世了,所以人類的衰老其實是有其差異性的,具體的差異性就表現在細胞在運轉的過程當中,衰老系統運作是正常還是提前。
細胞衰老的符合性導致了人類整體的衰老,所以根源在細胞上,然海外的科學人員通過研究酵母細胞發現,細胞衰老分兩部分,一部分是線粒體功能失調導致的衰老,另一部分是核仁的不穩定。換言之,只要控制這兩個部分,就能有效的控制細胞的衰老過程與速度,進而延長人類的生命。
編程式的生命模式
其實這裡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因為在過去的很多年裡,我們都在研究如何讓機器變得越來越像人,無論是外表還是思維模式,我們試圖通過現有的材料來仿製一個人類生命,而目前這些嘗試已經取得了比較不錯的成果,比如說很多工業化的機器人以及AI。
然後也有人會想,為什麼我們不能逆推呢?既然機器人可以變得像人,那麼人為何不能像機器,機器人可以永恆的活著,某個部件壞了就只要換一下,於是人類研發了器官培養移植等手術,但那依舊無法擺脫細胞自然而然的老化,而現在,人們想嘗試一下用機器編程思維來理解碳基生命,從根本上去為人類的細胞編程,製作一個更優秀的生物。
細胞基因編輯離大規模使用還遠嗎?
無論是細胞的編程還是給編輯基因,都是已經在很多實驗室裡上演並且成功過的,這種模式從理論上來說已經被證實可行,但是由於人們對自身細胞基因其實還處於一個探索期,並且人類這種生命的複雜性又遠超想像,所以距離大規模實用其實還很是遙遠。
然而這一旦能夠成功,或許在未來我們可以自己定製想要存活的時間,以及身體的素質、面部的美醜、智商的高低等。不過有人說,這樣的一種生物個體跨越了時間、地點、智慧與常理,或許已經不能再被稱之為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