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最難的,是生完孩子頭兩年,熬過去的都幸福了,熬不過去的,不是兩生相厭就是互不待見,再不就是分道揚鑣……
玲姐在孩子出生後第一年選擇離婚,曾經那個男人她真的愛過,可是第一年婆媳矛盾,老公的天平完全失衡了,玲姐第一次覺得她在老公心中的分量低的可憐。
坐月子的時候基本上整日以淚洗面,孩子每天哭鬧、奶水不足、每天逼著自己喝湯、發胖、還要忍受乳頭皸裂的痛苦,但是這所有的痛,都沒有男人的無視、不幫忙、不理解來的猛烈。
孩子哭鬧個不停,老公因為要上班甚至在客廳睡覺,婆婆因為心疼兒子,居然每次都會跟玲姐說,你就別喊他了,他每天上班多辛苦啊。於是孩子拉了、尿了、哭了都只有她一個人。
玲姐說,坐完了月子,婆婆就回去了,老公一直因為月子裡她和婆婆有矛盾耿耿於懷,甚至很少參與帶娃。就這樣婆婆走後,她打算和老公開誠布公談一談,尤其那個時候她還有點產後抑鬱,可是沒想到老公對她的委屈視而不見,似乎這一切與他無關……
玲姐一怒之下回了娘家,她以為冷靜會讓人變得清醒,但是沒有……
再一次回家時,她和丈夫的關係並沒有破冰,積怨反而越來越深,因為離職後全職帶孩子,丈夫對她充滿了不屑。
她每天忙上忙下,經常飯都吃不上,有時候孩子一天晚上夜醒六七次,可是老公就仿佛從未聽到。每天哄睡讓人崩潰,可是孩子都一歲了,老公還沒有哄過孩子睡覺……
如果僅僅是這些,玲姐說可能她也還會咬牙堅持,但老公除了無視,還有鄙視、歧視和指責,這是最讓人崩潰的。
玲姐的老公開始嫌棄她沒有工作、嫌棄她帶孩子帶的不好,她辛辛苦苦學習的育兒知識,也完全不被老公認可。她居然發現自己在老公眼裡開始變得一無是處,更重要的是自始至終她也沒有被理解……
後來玲姐和老公大吵一架,是因為老公想要讓玲姐一起回婆家,玲姐怒了,說根本就沒有人拿我當一家人,老公卻諷刺她:「你就是個瘋子!」,玲姐說她覺得那一刻她真的瘋了,瘋狂的忍受了這麼多痛苦,瘋狂的以為自己的辛苦真有人會懂,瘋狂的覺得自己再堅持堅持也許就好了,卻發現終究還是自己一個人。
孩子一歲,她勇敢地離婚了,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帶著孩子雖然很艱辛,但是每一份艱辛都開始腳踏實地,她很慶幸自己的勇敢。
產後的矛盾,男女想法不同,不及時止損,只會越走越遠。
產後頭兩年,對所有的夫妻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如果老公體貼,家人理解,寶媽們依然還要默默忍受頻繁的餵奶和睡眠不足帶來的痛苦,但是如果老公不體貼,家人不理解,就有可能會帶來情感上的「致命傷」。
產後頭兩年,最容易發生的就是婆媳矛盾和丈夫的不負責。
很多男人會發現產後的妻子都變得暴躁了,但是卻從沒想過為什麼?
妻子的暴躁不僅僅是身體內孕激素水平的下降引起的生理反應,更重要的是家人的不關心、不理解和對照顧孩子重任的不分擔引起的情緒問題,甚至還有指責、埋怨和不認同。
小生命的到來,可能會讓兩個家庭的聯繫更多,而細節上的衝突則更明顯。當媽媽月子期間,身體虛弱、激素變化、產後睡眠不足、連續被餵食、連續餵寶寶等等一系列痛苦重疊時,很容易就因為一句話而炸毛。其實作為女人,這個時期,婆婆應該是最能理解兒媳的,但是性格的不同、過往經歷的不同、生活方式的不同以及時隔多年後對當初記憶的淡化,讓很多婆媳照樣面對很多矛盾。甚至有些婆婆會把自己的過往經驗強制應用在新媽媽和寶寶身上,就容易引來更多的矛盾。
這種時候,老公的角色往往是重要的,如果遇到一個明事理的老公,可能會更相信科學坐月子和科學育兒的方法,主動去調和老婆和老媽,但是如果老公是牆頭草或者是聽媽媽話的「乖乖男-」,那就另當別論了。
當矛盾激化後,作為妻子會覺得這個時期是自己最脆弱最需要支持和關照的時期,卻遇上不理解、不支持的老公,難免就會心生寒意。
而男人作為父親的角色,對孩子的認識其實是從抱在手上那一刻才開始的,甚至是從孩子叫爸爸才開始,他們很難感同身受那種孕育、分娩和餵養的疼痛與辛酸。
當家庭矛盾發生時,如果男性同理心較差,就很難站在妻子的角度看問題,他們更多的是看到矛盾本身,甚至有些人會覺得誰沒生過孩子啊,自己媽媽生了自己還不是照樣過日子,到了老婆這裡就變得矯情了。
如果男人習慣性依賴母親,甚至會因為母親的離開而覺得妻子的辛苦是「自找的」,因為他們本能的覺得被母親照顧的生活很好,而母親離開,他們不僅得照顧妻子還得照顧孩子,這就無形中讓他們覺得有壓力,再加上家庭矛盾,很多男性可能就會把注意力轉移到事業上。
這樣,一來一去,一個寒了心,一個還滿不在乎;一個渴望有人理解和分擔,一個卻無視甚至逃避,久而久之,妻子越來越寒心,對丈夫的怨恨變得越來越深,丈夫不以為然,卻也發現妻子對自己越來越冷淡,甚至就像是兩個陌生人,兩個人的生活陷入冷暴力—吵架—湊合的惡性循環裡,彼此都開始變得冷淡。
女人覺得是男人寒了自己的心,男人覺得是女人自己把生活過成了這樣,似乎兩個人的想法一直不在一條水平線,女人無法再對男人溫柔下去,男人也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兩個人誰也沒有改變。而生活就進入了相互責難的死循環裡。
如果這個時候有一方勇敢地去打破這種沉寂,也許生活還會變好,但是往往妻子,會因為受到傷害而寒了心,如果不是因為有了孩子,如果不是想要孩子有個爸爸,如果不是因為產後帶娃沒有工作,很多媽媽可能就會放棄這段走向悲觀的愛情,但是現實生活中不是所有人都有玲姐一樣的灑脫,大家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不得不繼續生活,可是卻發現兩個人再也回不去了,一直在過著重複的吵架——傷害——吵架——傷害的日子。
而男人在情感方面沒有女人細膩,他們甚至搞不清妻子究竟需要什麼,或者以往的生活經驗讓他們更習慣從自我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所以男人的讓步好像很難,但是,男人的妥協真的是一份很有效的解藥。
其實說了這麼多,與其在下半身多一個敵人,不如多一個朋友,況且曾經兩個人還愛過,未來還要一起愛一個孩子,那些傷痛也好,那些冷暴力也罷都應該被放下。
這很難,但是兩個人如果不變化,就只能相互為難下去,傷害了彼此,也傷害了孩子。
那如何做才能真正意義上放下過去呢?給大家三點建議:
1、正視過去,正視情感中的問題
情感中的問題一旦發生了,就不會消失,那些有過的傷痛,一旦存在就不會被磨平。只有勇敢地接受這些傷痛的存在,才有可能勇敢地放下。
所以夫妻之間發生任何問題時,第一步永遠是面對而不是逃避,這是打開心扉的關鍵,負能量的宣洩才會有更多正能量的出現。
假如你的生活已經跌落谷底,請不要悲傷,因為只要你在努力,你就已經開始離開谷底。
2、了解自己,明白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夫妻之間我們常聽到有人抱怨「你一點都不懂我」,不論男人也好,女人也罷,都希望對方能夠了解自己,按自己的需求做自己喜歡的事,但是你真的了解自己了嗎?
你知道一段感情中你最需要的是什麼嗎?對方的肯定、生活的驚喜、一家人一起吃飯的溫馨?還是兩個和諧的靈魂,要知道一個浪漫的人和一個覺得浪漫就是浪費錢的人總是很難達到共識。所以先了解自己,才能知道兩個人會不會成為平行線。
3、了解對方的需求,知道對方真正想要什麼
知己知彼,是兵家常用的方法,在夫妻生活中一樣適用,你試過了解你的丈夫或者妻子嗎?假如她喜歡和你和孩子在一起溫馨的吃飯,你是否曾經滿足過她小小的願望呢?
假如你的丈夫一直以來希望得到你的肯定,你是否還在不停地打擊他呢?
假如你的妻子只是希望你每天能夠花點時間陪伴妻兒,你又是否真的做到了呢?
夫妻之間一定要明白對方的需求,適時的調整和改變,才能走的更遠。如果想要長久,就勇敢地讓生活保鮮。
有了孩子後的頭兩年,你們還好嗎?
關注陽媽@陽媽育兒大作戰,更多精彩內容分享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