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西風帶」裡的極限挑戰

2021-01-15 i自然全媒體
浮標布放現場

北京時間4月2日13時,中國第36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在南大洋「魔鬼西風帶」搶抓時間窗口,成功布放了1套可回收西風帶海洋環境觀測浮標和2套「藍海星」漂流式海氣界面浮標,標誌著我國在西風帶海域環境觀測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據悉,西風帶海洋環境觀測浮標和「藍海星」漂流式海氣界面浮標均由自然資源部所屬的國家海洋技術中心自主創新研製,是突破極限海況並可以長期穩定運行的新型浮標,旨在解決我國在南大洋西風帶海域實時觀測數據嚴重缺乏的現狀,是南大洋「大圓環」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時間窗口只有2小時

「這次布放浮標,最大的不確定性就是天氣窗口期。」國家海洋技術中心工程師李虎林是此次南極考察隊員,也是西風帶海洋環境觀測浮標布放的現場負責人,「西風帶浮標的組裝調試在2月中旬已經完成。南極自3月份以來,天氣狀況每況愈下。待『雪龍2』號船到達浮標布放區域時,海況是36次考察隊幾次穿越西風帶中最差的一次,平均風浪4米左右。」

南半球西風帶環繞在南緯40度至60度,是緊鄰南極大陸的低壓區,常年盛行五六級西風,帶來四五米高的浪湧,是進入南極必經的一道「鬼門關」。西風帶氣旋活動十分頻繁,平均兩三天就會產生一個,強氣旋來臨時,可造成西風帶內狂風暴雨和高達十幾米的巨浪。

根據「雪龍2」號船氣象預報員預報,當地時間4月2日14時(北京時間11時),風浪較小。只是,這個窗口期十分短暫——只有2個小時。

「極地科考有其特殊性,錯過了就要等一年。如果這一次浮標放不下去,我們只能帶著遺憾,接受這個現實。」李虎林說,「可是,大家從春節前出發到現在漂泊了70多天,誰也不想帶著遺憾回去。」

於是,在咆哮西風帶最後的2個小時「黃金窗口」內,考察隊員和「雪龍2」號全體船員通力協作,各司其職,順繩子,排錨鏈,綁傳感器,測試釋放器……最終,考察隊員在2個小時內,成功布放了1套西風帶海洋環境觀測浮標和2套「藍海星」漂流式海氣界面浮標。這也標誌著本次西風帶海洋浮標觀測任務順利完成。

據介紹,2019年1月,國家海洋技術中心在西風帶布放了首套新型浮標。2020年1月27日在西風帶布放感應耦合式表面漂流浮標和海氣界面漂流浮標。每一次布放,都可謂是「極限挑戰」。

此次浮標布放成功,將與此前布放的浮標實現初步組網,形成南大洋「大圓環」觀測能力。未來,西風帶海洋環境觀測浮標和「藍海星」漂流式海氣界面浮標將作為主要裝備,以固定與移動、點面結合的方式進一步推動南大洋「大圓環」觀測計劃,為極地科考業務、海洋環境預報、海氣相互作用和氣候變化研究及應對提供高質量的觀測數據支撐。

新浮標,「中國造」

西風帶海域的惡劣海況不僅會損毀浮標結構、供電設備和觀測設備,還會因浮標系統長期處於交變載荷的狀態,直接影響數據採集控制系統和浮標結構的使用壽命。

國家海洋技術中心科研人員在保證浮標具備良好觀測功能的前提下,對浮標系統進行了優化設計,並在技術中心動力環境實驗室、環境檢測與可靠性實驗室進行了大量試驗,驗證其系統可靠性與穩定性,保證西風帶海洋環境觀測浮標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西風帶海洋環境觀測浮標為解決我國在南極西風帶海域實時觀測數據嚴重缺乏的現狀,在2019年首次布放成功的經驗基礎上,重點突破了浮標的環境適應性和可回收技術,大幅提升了浮標系統的穩定性,實現了海表面的風速、風向、氣溫、溼度、長短波輻射以及水溫、鹽度、海流等海洋氣象水文參數的連續觀測能力,填補了我國錨系浮標在南大洋熱通量觀測的空白,進一步推進了南大洋「大圓環」計劃,為建立新的大洋環流模型、評估極地水團對全球環境影響提供基礎資料。

「藍海星」漂流式海氣界面浮標是國家海洋技術中心基於「低成本、網格化、全球化」的海氣界面觀測新理念,創新研製的小型化、輕質化、免維護的漂流觀測系統,突破了小型類單柱體漂流平臺結構可靠性、姿態穩定性技術和多模塊高度集成與多能互補供電技術,革新了海氣界面關鍵要素的低成本測量方式。該浮標主要對海表面3米高度的風速、風向、氣溫、氣壓、相對溼度等氣象參數和海表面溫度、鹽度、波浪以及拉格朗日流進行漂流觀測。

截至目前,「藍海星」漂流式海氣界面浮標在多個調查航次和觀測計劃中成功應用數十套,先後開展了與國際標準錨系浮標的現場比測、國際首次中尺度渦組網、超級颱風環境應用和南極西風帶斷面組網應用,觀測數據準確可靠、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儀器裝備運行穩定,基本具備了全球海域業務化觀測能力。

此前在西風帶布放的感應耦合式表面漂流浮標,也是由國家海洋技術中心研製,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其掛載的感應耦合式溫鹽深測量儀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安全保障專項支持的成果之一,每間隔1小時向岸站發送實時測量的溫度、鹽度、深度數據。在此次出徵西風帶之前,科研人員做了充分準備,不僅進行了50攝氏度至零下50攝氏度的寬溫度範圍實驗,而且充分考慮到海上惡劣環境,嚴格按照國標進行了衝擊、振動、傾斜、搖擺及電磁兼容實驗,均達到標準要求。

助力南大洋「大圓環」計劃

「國際上在南極有一個南大洋觀測系統計劃,但目前這個計劃比較碎片化,缺乏有效的頂層設計。這也是我們提出南大洋『大圓環』計劃的原因之一。」2019年1月1日,中國科學院院士、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陳大可作為中國第35次南極考察隊船基首席科學家,現場指揮考察隊員完成了西風帶海洋環境觀測浮標布放作業。

據介紹,投放西風帶海洋環境觀測浮標能夠獲取該海域水文、氣象等基本環境信息,採集海洋環境變化實時數據。這樣的基礎性研究需要長期積累數據才能得出規律性結論。而該計劃正是將環繞西風帶布放同樣類型浮標,形成南大洋「大圓環」。

環繞南極大陸的南大洋是連通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遼闊海域,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低溫水體,同時因缺乏陸地阻隔形成了西風帶。南大洋通過海、氣、冰之間的熱交換影響著全球氣候變化,是全球碳循環和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環節。

國際上,在南大洋西風帶布放浮標獲取長期觀測數據罕有先例,由於該海域海況惡劣,對浮標結構堅固程度、數據傳輸穩定性都提出了嚴峻挑戰。此前,只有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在西風帶海域成功布放過錨系浮標。

以2019年1月我國布放在西風帶的浮標為例,國家海洋技術中自主研製的新型浮標,數據有效接收率達到95%以上。浮標在位運行期間觀測到最大風速26.78米/秒,風速達到了10級,觀測的最大波高達13.7米,最高海況達到8級(浪高9~14米、風力10~17級)。截至目前,該浮標仍在位正常運行,數據接收穩定,標誌著我國極端海洋環境浮標技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西風帶環境觀測浮標的布放對推動我國氣象、海洋、環境變化研究,提升我國海洋話語權均具有重要意義。」國家海洋技術中心主任韓家新介紹。經過多年技術攻關,該中心已研發了多種類型的海洋環境浮標,尺度上主要涵蓋6米、3米、2.4米、2米等多種型號,功能上有通用型的水文氣象觀測浮標,也有專用型的海洋生態水質監測浮標、波浪浮標、海嘯浮標、冰界面觀測浮標和應急核輻射監測浮標等,有力促進我國浮標向譜系化發展。

來源: 中國自然資源報

記者: 安海燕 朱 彧

編輯: 錢招東

相關焦點

  • 西風帶何來「魔鬼」之說?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靜  「經過『魔鬼』西風帶時,我們的心都是懸著的。『雪龍』號一會在浪尖,一會在浪底。風浪很大,船晃得厲害,暈船的人很多。」從南極中山站回來的長沙市氣象局工作人員陳朝暉回憶起乘坐「雪龍」號經過西風帶的印象。為何西風帶有如此大的「魔力」?
  • 雪龍號船長的奇幻漂流:「魔鬼西風帶」搜救馬航
    「雪龍」號船長王建忠本版均為資料圖片「雪龍」號極地科考船穿越過魔鬼西風帶經歷過冰山開裂曾在冰海裡困了40多個小時在冰冷、惡劣的自然環境中,182天,32000餘海裡,他們經受了生與死的考驗。「雪龍」號去南極,要經過「魔鬼西風帶」,這裡常年刮著8級甚至10級以上大風,每次穿越西風帶大家都把心懸著。馬航MH370疑似墜落點正好在西風帶裡,這意味著,「雪龍」號要再闖西風帶。隊員們專門為搜救買了20個望遠鏡,還做了6套帶繩子的鉤子和一張大網,準備撈飛機殘骸。就這樣,「雪龍」號再次回到茫茫大海上,12個人組成一個搜救小組,每人負責盯12個小時海面再換班。
  • 凱爾蓋朗島:魔鬼西風帶上的小島,法國最遠的海外領地
    在它的同緯度地區是沒有陸地的,瘋狂的西風帶暢通無阻,常年肆虐著這個孤獨的島嶼,因此凱爾蓋朗島是一個處於魔鬼西風帶上的法國最遠海外領地。這裡雖然是法國的一個海外領地,由於無定居人口,環境殘酷惡劣,就出現了一個行政中心的首府不在當地的現象。凱爾蓋朗島的首府是馬丁德維維埃,這個地方位於阿姆斯特丹島,但是行政長官駐地不在阿姆斯特丹島,而是在位於法屬留尼旺的聖皮埃爾。
  • 極北漠河的極限挑戰第二季:10款電商爆款空調即將開啟魔鬼測試
    而在2018年年底,我們決定再玩一把大的,帶上10款電商爆款空調,一起開啟「漠河極限挑戰之旅」,來一次魔鬼實驗。作為一個從未到過東北三省的南方人,對漠河的氣候極端絕對是心存敬畏之心的。在行程落聽之後,我立馬上網查了一下當天漠河的氣溫,最高氣溫在下午兩點左右,也僅零下22℃,凌晨2-5點的氣溫達到了零下37℃,不禁想到了睫毛鬍子掛霜的場景,真為我們此次要挑戰的10款空調捏了一把冷汗…至此有許多朋友問我:「為什麼不在有「冰雪之城」之稱的哈爾濱做橫評呢?」
  • 為什麼「盛行西風帶」通常會帶來比較豐富的降水?
    以北半球為例,從赤道往兩極分布的氣壓帶和分帶分別是赤道低氣壓帶、東北信風帶、副熱帶高低壓帶、盛行西風帶(中緯西風帶)、副極地低氣壓帶、極地東風帶和極地高氣壓帶,每個氣壓帶或風帶都控制一定的緯度範圍。盛行西風帶位於中緯度地區,其極限影響範圍大約為南北緯35°至65°之間,其中南北緯40°至60°之間是其主要控制範圍。
  • 中國極地考察船「雪龍」號成功穿越咆哮西風帶
    與前3次相比,此次雪龍船穿越西風帶過程受氣旋影響最大,持續時間最長。  6日晚「雪龍」號從南極中山站所在的普裡茲灣啟航後即受到一個氣旋的影響,該氣旋為一西風帶氣旋南壓所致,在氣旋與極地大陸高壓的共同影響下,海上風浪逐漸加大。7日白天開始,雪龍船遭遇劇烈的顛簸和搖晃,至11日晚間,雪龍船一直在搖擺顛簸中向北航行。
  • 高中地理科普|什麼是魔鬼西風帶?
    其中盛行西風和信風是全球性的大規模風帶。盛行西風發生在北半球和南半球的中緯度地區,在副熱帶高氣壓帶與副極地低氣壓帶之間,又稱為「西風帶」。風向吹向偏東方,南半球為西北風,北半球為西南風。圖中紅框所在處即為西風帶大致區域,標註@地理蹊/謝皆兵但是我們所說的魔鬼西風帶卻分布南半球的相應海域,這是因為在南半球該區域中陸地分布較少,大部分都是海洋,風的摩擦力小,風速快,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南半球西風帶風力普遍強過北半球的西風帶風力。
  • 氣壓帶風帶中的「盛行西風帶」,一定是溫暖溼潤的嗎?
    ),盛行西風帶(北半球吹西南風、南半球吹西北風),極地東風帶(北半球吹東北風、南半球吹東南風)。其中盛行西風帶主要位於中緯度地區,又可以稱為「中緯西風帶」,主要影響的緯度範圍大約為南北緯30°至60°,其中南北緯40°至60°是主要影響的地區。在我們的印象中西風帶的性質通常表現為「溫暖溼潤」,那麼,是不是所有受西風帶控制的地區都是溫暖溼潤的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由於西風帶的來源是副熱帶高氣壓帶,風向是由低緯往高緯吹,所以通常是溫暖的。
  • 在水世界,打卡火爆全球的鯊魚池滑道,挑戰水族箱裡的極限深潛
    這個滑道幾乎沒有刺激危險感,我帶著外婆一起坐了一次~滑到最下段的時候,也會經過鯊魚池,四周被鯊魚環繞,漂浮圈的速度還會特地被降下來,有充裕的時間供大家近距離觀賞鯊魚喔~除此之外,水世界裡的怒海過山車和旋風大喇叭這幾個項目也比較刺激,推薦玩!
  • 優酷《極限挑戰3》3.7億播放詮釋「命中帶酷」
    而與《極限挑戰》攜手走過三年的優酷以率先破3.7億(截至發稿時)的身姿成為第一輪交戰的勝者,實力詮釋了什麼叫「命中帶酷」。而這場「翻盤行動」,只是整場運營的一個縮影。領跑網絡流量率先衝破3億一場「天時地利人和」的平臺制勝內容為王,運營為將相。
  • 為什麼盛行西風帶在北半球形成了暖流,而在南半球卻形成了寒流?
    西風帶形成不同性質的洋流一般來說,從低緯度地區流向高緯度地區的洋流,就是從溫度高的海區流向溫度低的海區但是,位於南半球中緯度海域的「西風漂流」帶是屬於寒流性質的,這是由什麼原因形成的呢?此外,位於南北緯40°至60°之間的區域,常年受到了「盛行西風」帶的影響,從而在北半球形成了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而在南半球卻形成了西風漂流,性質為寒流性質。同樣的盛行西風帶,卻帶來了完全不同性質的洋流,原因在哪裡呢?
  • ...雪龍 盛行西風 衛星雲圖接收系統 氣旋活動 備戰 極地 科考船...
    東方網11月17日消息:人們總是用「咆哮」來形容它,更有人將其比喻為「魔鬼」。它就是南半球西風帶,一個環繞在南緯40度到65度附近、常年盛行西風的低壓區。  這個氣旋活動相當頻繁的區域,是我國曆次南極科考的必經之地。儘可能讓科考船平穩順利地穿越西風帶,是隨船氣象預報工作的一項關鍵任務。
  • 《極限挑戰6》總算有點極限的味道了,四分評價是認真的嗎?
    2020年5月31日晚上,最新一期的《極限挑戰》開播了,看完之後,簡直臉都笑酸腹肌都快笑出來了。第六季播到第四季,這個老牌綜藝總算又讓人找回了點極限的味道,但是看完之後隨手翻到極限的網絡評分,卻是出乎意料的低到四分的不及格水平,為什麼節目漸入佳境,評分卻越來越低呢?
  • 《極限挑戰》,別挑戰大眾底線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21日電(記者 張曦) 21日,東方衛視的綜藝節目《極限挑戰寶藏行》上熱搜了,這次「挑戰」的是一種稀有保護植物。圖片來源:新浪微博截圖最新一期《極限挑戰寶藏行》錄製的地方在西藏江孜縣海拔最高的村——馬玉村,這裡的海拔4750米。在遊戲環節中,有一關是「通過採摘雪蓮花,來爭取最後一關聖水」。
  • 極限挑戰的極限三傻,其實一開始只有極限二傻
    看過極限挑戰的觀眾,一定對極限三傻這個名詞有一定的映像,但是今天小編就給大家透露一下,其實一開始極限挑戰中只有二傻。大家如果看過第一季的極限挑戰,應該也注意到了。第一季第一期的極限挑戰,男人幫在上海錄製節目,這期節目中男人幫也是第一次參加任務,導演組安排每個人都有一個已經打開了的箱子,只是手上還綁著手銬。但是作為極限三精的黃磊,黃渤和小豬第一時間就打開了箱子,而且也立馬明白了遊戲規則。但是有著極限三傻稱號的居然是兩個人連箱子都沒打開。接下來小編就告訴大家這極限二傻都是誰。
  • 為什麼北半球的西風漂流是暖流,而南半球的西風漂流卻是寒流?
    只有,位於南半球的「西風漂流」是寒流性質的,為什麼同樣是西風帶形成的洋流,位於北半球的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是暖流性質的,而位於南半球的西風漂流是寒流性質的呢?▲雪龍號穿越西風漂流帶而南半球陸地面積較小,特別是在南緯40°至60°的廣闊區間,幾乎沒有什麼陸地分布,所以南半球的西風漂流由於沒有陸地的阻擋,形成了一個環繞地球的
  • 真人秀過度挑戰明星極限 「虐星指數」持續爆表
    從目前接連爆出的節目信息可以發現,今年以來,「虐星」成了綜藝節目當仁不讓的關鍵詞,最吸引眼球的「消費」莫過於明星的「非常規狀態」,明星的體能和精神承受力極限頻頻受到挑戰。《極限挑戰》、《挑戰者聯盟》、《無限挑戰》、《極速前進》、《極限勇士》、《炫風車手》……光看節目名稱就知道,如今的真人秀就已經升級進入「虐星2.0」模式了,玩的就是心跳,挑戰的就是極限!
  • 「花樣姐姐」林志玲南極挑戰冰泳 絕對零度無懼極凍
    2天2夜海上之行,等待他們的除了極具危險的十級風浪,還有南極傳統項目——冰泳挑戰。看到老外一個個興奮地躍入海中,卻都又一溜煙尖叫著爬回船上。披著浴袍在船口等待的姐姐們瑟瑟發抖,再次猶豫著不敢前行,但踴躍冬泳的還不乏70的老人。而弱不禁風的志玲姐姐卻讓大家驚嘆地張大嘴巴,寒冷如刀割的冰水中,林志玲無懼極凍,悠然自得地換起泳姿,在海中堅持了長達30秒之久,讓所有人都甘拜下風!
  • 萬盛奧陶紀國際極限挑戰節啟幕,300餘人挑戰極限蕩繩!
    6月15日起,為期5天的極限蕩繩挑戰再一次在重慶萬盛奧陶紀景區上演。當天,奧陶紀景區下著小雨,但是依然沒有損耗前來參賽者的精彩表演,來自全國的參賽者在這裡進行了蕩繩表演,迎來的首隊表演者是一對情侶。「我和女朋友是異地戀,她是個特別愛極限運動的人,這次來就是想陪她一起來,也挑戰一下自己」,來自杭州的情侶組參跳者周一龍告訴記者。
  • 極限挑戰6免費觀看完整版 極限挑戰6在線觀看免費全集
    東方衛視大型星素結合勵志體驗節目《極限挑戰6》即將在本周日晚(7月5日)21點檔播出第九期,雷佳音、嶽雲鵬、王迅、賈乃亮、郭京飛、鄧倫、彭昱暢在上海展開一場追擊戰。為了不讓「追擊者」賈乃亮知道自己的位置,成員們共同合作找到所有密碼箱關閉定位,而在躲避賈乃亮的過程中,嶽雲鵬不小心被鎖在了魔術箱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