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新聞在線網7月10日消息(記者李維 實習記者劉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是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點,也是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新疆銀朵蘭維藥股份有限公司不斷加強中醫藥完整產業鏈布局建設,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推動中藥民族藥高質量發展。
走進位於烏魯木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市區)的新疆銀朵蘭維藥股份有限公司製劑生產車間,4條顆粒劑智能化生產線正有序運轉。隨著機器自動填充、封口,一袋袋深綠色的複方一枝蒿顆粒很快完成裝盒。公司總工程師陳菊告訴記者,今年以來,銀朵蘭藥業三個生產車間9條生產線保持了連續穩定生產。陳菊說:「今年上半年,我們的民族藥產品在銷量上保持了穩定發展的態勢。複方一枝蒿顆粒的日產量增幅有50%,同時獨家產品尿通卡克乃其片產量和銷量均比去年同期有50%的增長。我們相信我們未來會越做越好。」
陳菊說:「公司效益的增長來源於銀朵蘭藥業對供應鏈產業鏈的布局建設和對科技創新的不斷投入,這也是銀朵蘭藥業面對疫情挑戰,「化危為機」的重要法寶。」
這是我們種植的薄荷,有200畝,現在有30多名人員正在採收……
盛夏時節,位於阜康市九運街鎮的銀朵蘭藥業中草藥種植基地草木蔥蘢。進入7月,工作人員正忙著採收薄荷、洋甘菊等中藥材。種植基地負責人曹銀祿說:「我們這個基地的種植面積是1218畝地,種了有5個大的品種,有一支蒿、板藍根、薄荷、小茴香和洋甘菊,每年的產量大概是在450噸左右,藥材全部提供給我們公司生產各類藥品。」
銀朵蘭藥業是新疆首家擁有自有藥材種植基地、形成完整產業鏈的中藥民族藥製藥企業。目前,銀朵蘭藥業在阜康市和烏魯木齊南山共有2000多畝中草藥種植基地,種植一支蒿、神香草、葫蘆巴等12種藥材,同時積極開展新藥材引進試種。公司總工程師陳菊說:「通過基地的建設,在面對疫情的情況之下,我們的藥材的供應得到了一個很好的保證。我們今年對10種藥材進行了種植研究。目前來說已經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果,也為未來的新藥開發提供了資源的保障。」
中草藥種植基地為銀朵蘭藥業穩定生產提供了堅實基礎。而持續的科技創新則成為企業戰勝疫情挑戰的關鍵所在。近三年來,銀朵蘭藥業累計研發投入佔年銷售收入比例在8%以上,主要用於新藥研發、中草藥種植研究、生產線智能化提升等方面。公司製劑車間負責人唐淑玲告訴記者,依託智能化生產線,三個生產車間每年可以生產片劑4.5億片、顆粒劑1.2億袋,有效地保障了市場藥品供應。唐淑玲說:「現在我們寒喘祖帕顆粒、複方一枝蒿顆粒都在生產線上來生產。全自動化生產線增加以後,從裝量控制、自動稱重(可以)提高工效。」
目前,銀朵蘭藥業擁有96個國藥準字產品、11個民族藥產品,正在研發的民族藥新產品有5個。新疆銀朵蘭維藥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陳菊說:「下一步,我們會持續地加大科研創新的投入,加快成果轉化,通過建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以及和國內外專家的深度合作,開發新的產品,結合中醫藥創新發展的政策,把我們的中醫藥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