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內飛來了野生白頭翁,這讓朝陽區澳洲康都小區的居民十分開心,有的居民準備了鳥食,還有的居民為白頭翁搭了新窩。然而好景不長,幾天之後這個新窩被破壞了,裡面的白頭翁也不知所蹤。對此野保專家表示,野生白頭翁是城市常見鳥類,以害蟲為食,市民遇到後應注意保護。
「你看綠地上落了一隻鳥,兩隻眼睛後面都有白色的羽毛,後背是青黑色的,真好看。」「這應該是野生白頭翁,好久沒見過了。」一周前,澳洲康都小區居民在小區綠地上見到了新「鄰居」。
「這種鳥我們還是第一次看見,它一來就成了小區的貴客。大家給它準備了鳥食和水,看到它還帶著一隻小鳥,有的居民就在小區綠地裡給它搭了一個簡易的窩。」居民盧先生說。
不過,幾天之後盧先生發現,居民為野生白頭翁搭建的鳥窩被破壞了,裡面的小鳥不知所蹤,就連大鳥也不見了。「也不知道是誰幹的,事後大家都很氣憤,更擔心小鳥的安全。」
「野生白頭翁是比較常見的鳥類,在大部分小區都有發現。因為這個小區的綠地很漂亮,所以這些原本在野外生存的鳥類也會選擇和人類共生。」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站長李理解釋,野生白頭翁的窩一般都建在很高的樹頂,窩的大小就和成年人的拳頭一樣大。他建議:「野生白頭翁主要以害蟲為食,以後在小區內發現類似鳥類,居民們應注意保護,同時避免過度打擾它們,靜靜地觀賞即可。」
其實,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珍稀鳥類開始出現在市民身邊。李理和隊員們曾在天壇公園發現過縱紋腹小鴞,也在百望山森林公園看到過白尾海雕,它們都屬於國家級保護動物。
百望山白尾海雕 李理攝
「縱紋腹小鴞喜歡棲息在高大的古樹上,所以天壇、地壇等公園就非常適宜它們居住。這種鳥類晝伏夜出,而且捕食老鼠、蛇、小蜥蜴,對環境有很好的提升作用。」李理說。
縱紋腹小鴞 李理攝
李理認為,近幾年城市綠化面積越來越大,有些綠化還模擬了野外環境,城市河道也得到淨化,因此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鳥類,甚至是猛禽。「人類給它們創造環境,反過來它們就會幫人類改善環境,人與動物共生才是和諧的。」
(原標題:小區裡來了野生白頭翁,但後來的事卻讓人氣憤……)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張群琛
流程編輯:TF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