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洛陽,牡丹盛開;四月的伊川,油菜花、桃花芳菲未盡,便民通行工程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
近日,在伊川縣彭婆鎮智溝村到楊溝村4.2公裡已平整好的路基上,隨著一陣鞭炮聲響過,一臺大型挖掘機開始了挖掘邊溝的作業。71歲的村民智現德高興地說:「這迴路修通了,俺們出行更方便了。」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智燦彪告訴我們:「要不是縣裡實施便民通行工程,這路光靠俺村的實力,是咋著也修不起的。」
智燦彪說的便民通行工程,是伊川縣去年開始實施的。
打通「最後一公裡」為民服務在路上
「出門路很短,最愁下雨天,三步兩腿泥,一粘六七天」是鴉嶺鄉曹窯行政村牛家溝村雨天泥濘道路的生動寫照。全村320多口人,一條崎嶇的土路是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而從牛家溝村到最近的水泥路只有1.5公裡。
在伊川14個鄉鎮中,像這樣的自然村與行政村之間不通水泥路的不在少數。從去年開始,伊川縣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出臺了《伊川縣便民通行工程實施方案》,決定利用3年時間改建、新建行政村到自然村道路600公裡,到2016年年底實現行政村與50戶以上自然村之間道路水泥硬化率達到100%,解決自然村群眾出行難問題。縣財政通過以獎代補形式每公裡補助10萬元,剩餘部分由鄉村自籌。
民生方案得民心幹部群眾熱情高
正像智燦彪說的那樣,要不是縣裡的好政策,別看就短短幾裡路,單靠哪個村的實力也修不起。
在去年城關、鴉嶺、高山、平等、鳴皋5個鄉鎮的便民路修建過程中,對縣裡補助外的差額部分,各鄉鎮想方設法爭取資金,城關鎮每公裡補貼10萬元,鴉嶺鄉每公裡補貼5萬元,平等鄉和鳴皋鎮在資金困難的情況下聯繫當地砂石料廠,以提供建材的形式為各個項目村提供幫助……村幹部帶頭捐款,外嫁閨女也慷慨解囊,退休老幹部也加入修路行列。施工期間,村民們義務拉秸稈覆蓋、拉水養護。
鴉嶺鄉曹窯村的村民感慨地說,村裡道路一下雨泥濘、走路深一腳淺一腳的現象一去不復返了。
修路重科學規劃領導督導成常態
伊川縣有10個社區359個行政村706個自然村,規劃任務繁重。縣交通局有關人員加班加點工作,不到半月便拿出了便民通行工程3年規劃,去年在城關鎮、鴉嶺鄉、平等鄉、高山鎮、鳴皋鎮5個鄉鎮實施,當年完成171個項目,共計201.82公裡。
百年大計,質量為本。伊川縣委書記侯佔國、縣長李君、副縣長申偉民在工程施工期間,經常到現場查看、提建議、解難題,要求各鄉鎮和施工單位真正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縣交通部門舉辦質量監管培訓班5期,嚴把工程質量關。
今年,伊川縣將在彭婆鎮、江左鎮、呂店鎮、半坡鎮、白沙鎮實施便民通行工程127項188.43公裡。彭婆鎮副鎮長李巖告訴我們,今年,他們計劃修路55.2公裡,鎮裡已經確定每公裡補貼5萬元,支持便民通行工程建設。
便民路聚民心路通帶來百業興
「水泥路,4米寬,一修修到村裡邊。真材實料質量好,又平又光人喜歡。雨天不再兩腿泥,出門出車真方便。」提起剛剛修好的便民路,鴉嶺鄉牛家溝村村民牛社彬高興得合不攏嘴。
伊川縣便民工程的實施,徹底改變了「農耕化肥運不進,山裡柿子運不出」的狀況。群眾的出行難問題解決後,思想也「一通百通」,幹群幹事創業的熱情更高了。
城關鎮馬營村山地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附近還有被譽為洛陽「八大景」之一的「平泉朝遊」,由於長期以來交通閉塞,旅遊資源「養在深山人未識」。去年10月便民路修成後,瀋陽婭豪滑雪服務有限公司與馬營村合作興建伊龍滑雪場,一期工程投資1600萬元,去年年底開業。
鴉嶺鄉葉溝村便民路剛剛通車,洛陽富臨牧業有限公司7個養羊大棚已經建起,每年可出欄5000隻。北窯溝村便民路兩側的2000畝花椒已經種上……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今年彭婆鎮智溝村的便民路剛剛動工,曹溝村村民郭少乾便來到智溝建了兩個養雞大棚,與洛陽立華養殖公司合作,引進肉雞3萬餘只。伊川縣智力農業專業合作社在智溝村規劃了400畝集採摘、觀光、休閒於一體的種植基地……
便民通行工程帶來的社會效益,讓伊川縣的決策者們更堅定了為民服務的決心。當初,縣裡規劃的工程項目是600公裡,看到便民路給全縣群眾帶來的實惠,縣裡的決策者們表示,今後不再局限於原來的規劃,只要民有所需,政府就大力支持。
新常態下的伊川,在為民和惠民上就是這麼「任性」!
(特約記者 葛高遠 通訊員 王社民)
返回洛陽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