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詩:瞭望北極冰原

2020-12-03 心靈細語

一、致愛斯基摩人

那是怎樣地一覽無餘、單調而純淨的顏色喲!冰川、冰山、冰塊、冰雪……冰的世界,白的天地,白色、白色、白色除了白色,還是白色。

是萬年的演變還是千年的風化,太陽終於以一種傾斜的光芒映照你,少了陽光親親熱熱、纏纏綿綿的愛撫,於是,你的土地上只有人類稱為冬季的冬天,終日,也只有風,只有雪成為酷冷氣候的風景。

在這鼻子幾乎會凍掉的地方――北極冰原,有一個和我們有著同樣軀體靈魂喚作愛斯基摩人的民族,生活在這片冰天雪地的土地上。有了他們,北極不再蠻荒寂寥,北極是人類共同的家園。

冰房子、冰灶、冰家具……一切都是冰的藝術品,會冰雕的民族,讓人想起童話中的白雪公主和她的臣民,個個冰雪聰明,帶著冰鑹、冰刀,駕著雪橇,吆喝著狗,成群結隊地捉魚捕蝦,逐殺獵物,茹毛飲血,生吃冷飲,共享共生。

他們是流動的調色板,具有靈魂的圖畫,是北極的守護者,忠誠的衛士,守著一方淨土,與世無爭。

他們是勇敢的獵手,出色的藝術家,不畏嚴寒,堅強的種族,真正的冰原人,世界屋脊的主人。

他們用任何一個民族無不驚嘆的生存方式繁衍,生生不息,世代綿延……

高緯度下,人們仰視你,頂禮膜拜,虔誠而敬畏!只有對待神靈時,才是這樣的。

生生世世,冰雪不融,寥廓的雪野上只有颳了幾百個世紀的風一陣又一陣的肆虐地刮過,只有那飄了千年萬代的雪仍在鋪天蓋地飄灑……

二、雪橇·狗

極地的溫度曾使許多人類文明技術陷於癱瘓,無法正常運行。在這酷寒瘦冷、鳥禽絕跡的地方,這樣一幅風景絕不會錯過:茫茫冰原上,有一種呼嘯聲漸漸傳近,有一個移動的點在頂風穿雪,在縱橫馳騁,近了,近了,你會看見人,看見狗,看見雪橇,看見他們呼出的白氣在蒸騰,在穿透你的肌膚……

茫茫雪原,沒有路途,冰雪裡的生靈,什麼使你與風雪抗爭?什麼拖著你從容不迫的前進?

――來自歷史凝重的回答,來自智慧的結晶,來自一種堅強有靈性的動物――狗,人類忠實的僕人,而人類永遠是它的主人。

多疑的人類總在探尋著過去……

從考古學者深邃的目光中,走出一群疲於奔命的隊伍,逃到了酷冷地帶,眼前展現了一片茫茫冰天,皚皚白雪,層層嶂嶂的冰山,絕好的藏身之所,世外桃源。從此,你們以頑強的生命力與大自然的暴風暴雪鬥爭,生存下去。

同時與他們的生命力一樣不屈不撓的是忠誠的衛士――狗,恆古至今,一路伴隨,前呼後擁,忠心耿耿。

路在狂奔的爪下開拓,血液在體內火一般燃燒,把歷史毫不吝惜地拋在身後!一個滑雪板上行走的民族,一個由狗拉著前進的民族!一個堅強而獨立的民族!

相關焦點

  • 北極冰原的生命之舞
    但在北極地區,生物所擁有的選擇有限。險惡的天候環境將當地的生命之舞轉降為密切的依存關係;也就是說,舞步的來往所代表的是:非生即死。  每逢四月,北極的春天開始時,太陽與冰原便展開他們一年一度的雙人舞。在太陽的領 舞下,北極的海水逐漸甦醒過來。廣大的冰原崩裂後,陽光灑入冰冷的海水中,海藻布滿浮冰邊緣。小蝦子遊來吃海藻,成千上萬的鱈魚亦前來捕食蝦子。
  • 北極巨大冰架冰原崩裂 人類不能坐以待斃
    日前,北極剩餘的最大冰架史帕特的冰川逐漸瓦解,脫離面積約為110平方公裡的冰原從北極剩餘的巨型冰架上發生崩裂,落入海裡。目前,這塊位於格陵蘭東北部97N冰川上冰架已經碎成許多較小的冰塊,成為冰山的浮冰。
  • 理科生的浪漫,理科生的散文詩
    分享一篇純文字散文詩,被稱作鋼鐵直男的理科生,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喜歡。但散文詩中主要就是在表達這種,我和別人以相同速度靠近你,但你卻只會以更快的速度靠近更吸引你的那一個。我覺得如果楞次定律翻譯為白話文應該是當初闖入我生活的是你如今捨不得的卻是我理解:楞次定律遵循來拒去留,對於你來的物體表現出抗拒的力量,而對於離開的物體表現出挽留的力量。
  • 哥倫比亞冰原:北極圈以外北半球最大的冰原,被稱為「河流之母」
    阿拉斯加哥倫比亞冰原地球上的冰川主要分布在高緯度地區和高海拔地區,從分類上來看可以分為大陸冰川和山嶽冰川,其中南極洲擁有世界上最多的冰川,平均厚度超過2000米,在北極的北冰洋地區和格陵蘭島也有大量的冰川分布。
  • 父親寫的散文詩 一念初心一念辛
    東遼調查隊的同志們,將對「初心」和「使命」的感悟入腦入心,通過詩歌寫作、拍攝微電影、編寫彈唱的形式,把老一代統計調查人的故事在新時代用新方式傳唱,寫就一首讚美時代、讚美奮鬥、讚美老一代調查人的《父親寫的散文詩
  • 高曉松評席慕蓉的詩:如果不斷句就是散文,到底有沒有道理?
    在這個身份下,高曉松沒少對文化界提出自己別具一格的想法,就連現代詩巨匠席慕蓉女士他也是照樣敢批。高曉松在節目中對席慕蓉女士的評價概括起來是這樣的:詩性不夠好,詩長不加標點紙費,如果不一行行地斷句,加上標點那就是散文。說完這些後,高先生還表示自己不能理解為何當年席慕蓉的作品能席捲大江南北。
  • 推薦|劉國均:雪的浪漫·散文詩
    《中外文藝》公眾平臺ID:zhongwaiwenyi尊重名家,力扶新人雪的浪漫·散文詩文/劉國均(四川宜賓)(十)雪映寒冬,醉夢在夜裡,潔白的飛羽,輕歌曼舞,為我傳遞著溢滿的思念,盈盈綻放在我如詩的夢裡。(十一)悽冷的寒風落寞了旅途,寂寥了歸人;漫天的雪飄混沌了天地,浪漫了人間,看似美麗,可誰知道它們的憂傷,上帝冰冷的痛苦?
  • 散文詩:如果時間可以倒流,如果你能回到我的身邊
    無意間看到朋友給我寫的一首散文詩,有感而發。散文詩不知大家有沒有這種感受,每年的六月,蟬鳴聲漸漸響起的時候,會猛然醒悟,原來就快要到暑假了,感慨時間匆匆,卻又無可奈何散文詩我給大家看一下這首散文詩,用詞很簡單,也很隨意,但感情很真摯,也很像現在的我的思考:
  • 研究:本世紀末「新北極」氣候將誕生「無冰北極」
    導讀該研究預測,在當前排放模式下,北極氣候將發生轉變。本世紀中期極地氣溫將顯著升高,最終的「無冰北極」將在2023年—2079年間出現。文丨實習記者 韓鈺澤該研究預測,在當前排放模式下,北極氣候將發生轉變。本世紀中期極地氣溫將顯著升高,最終的「無冰北極」將在2023年—2079年間出現若任其發展,本世紀末北極可能變成無冰的北極。
  • 北極的融冰
    看過很多文章關於北極的融冰情況。相同的觀點就是地球溫度升高,造成北極的冰雪融化。但是我更想知道北極融化後,出現的甲烷(注:是天然氣、沼氣等的主要成份,也叫瓦斯)或二氧化碳氣體,是冰雪中封凍了很久,現在融冰而出現的?還是剛剛才形成的,就是地球溫度升高才剛釋放出來的?
  • 世界上移動最快的哥倫比亞冰原
    ,屬於落基山脈無數冰原中最大的冰原。哥倫比亞冰原(Ice Field)靠近北極、屬於遠古時代形成,位於卑詩省和阿爾伯塔省之間的賈斯伯公家公園的南端,是世界上移動最快的冰原。漫步在聖潔如玉的冰雪覆蓋的冰原上,似乎已經感覺不到寒風瑟瑟中的冰冷,也顧不上懼怕隨時可能的摔倒,趕緊用相機拍攝記錄下這神聖而短暫的擁抱冰原的瞬間,也許這就是穿越時空帶來的超越自我的大自然的力量和魅力。
  • 假如北極的夏天沒有冰 北極熊將在何處安身?
    談到極地,普通人會感覺非常遙遠,千裡冰原,天寒地凍。你是否能想像,到本世紀中葉,北極的夏季可能就沒有冰了,原來在海冰上行走的北極熊將在何處安身?由於海水升溫,亞北極的生物種類可能一路遷移到南極,導致海洋生態系統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 把散文當詩一樣寫,寫出來的東西才有可能自由地走入讀者心靈深處
    這樣的散文,寫的時候固然很自由,不要力氣,不動腦筋,寫到哪兒算哪兒,但是寫出來之後,除了自己之外其他人大都不愛讀。古今不少有成就的散文作家,同時又是詩人。唐宋八大家的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都又是傑出的詩人。現代和當代著名散文作家如朱自清、冰心、魏巍、徐遲、袁鷹也都是著名的詩人。當然,有許多散文作家並不同時以詩著名於世,譬如已故的優秀散文作家楊朔就是一個。
  • 他的散文詩,遠超高爾基《海燕》,可與泰戈爾、尼採、魯迅媲美!
    原標題:聲音的背叛文/語默(一)你只能屠殺掉耳朵,像是一場有關聲音的罷工運動我要逃出這裡,回到詞語那裡,像一頭大象與一隻老鼠的搏鬥。聲音是製作出來的玩偶,每一個指令都像在填補一堵牆,唯一的出路就是將牆徹底推倒。
  • 研究發現:15年內北極將迎來「無冰」夏季
    新研究顯示,因為全球變暖,15年內北極的夏季將會沒有冰。A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Arctic "may be essentially ice-free during summer within 15 years."一項研究顯示,北極「在15年內可能會在夏季基本無冰」。
  • 北極寒帶冰原上的穿越之旅:人和狗共同完成的比賽
    北極寒帶冰原上的穿越之旅:人和狗共同完成的比賽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4月16日 11:29 A-A+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 北極恐將面臨夏季無冰 2020年將成為北極海冰萎縮趨勢的一個驚嘆號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北極恐將面臨夏季無冰 2020年將成為北極海冰萎縮趨勢的一個驚嘆號 氣候變化,北極垂危!德國電視一臺12日報導,德國北極科考船極星號結束全球有史以來最大的北極探險活動,周一返回不萊梅港。
  • 散文詩:雲心無我,雲我無心
    散文詩:《雲心無我,雲我無心》雲兒。斷章取義。然後,淡成似有似無的一抹,淡成藍天不願承認的小妾。
  • 雙語閱讀:15年內北極將迎來「無冰」夏季
    該研究利用統計模型預測了北極冰層的未來數量,表明在21世紀30年代的十年裡,極有可能是在2034年,北極可能會在夏季無冰。Sea ice is frozen ocean water that melts each summer, then refreezes each winter.
  • 他們在北極的冰原上跋涉,如同一群「流浪的昆蟲」
    【編者按】19世紀末,探險家們著迷於全世界唯一一塊尚未標記在地圖上的神秘區域——北極。1879年7月8日,美國探險船「珍妮特號」從舊金山起航,開始了前往北極的未知之旅。德隆和鄧巴帶著野外望遠鏡和可攜式稜鏡指南針,在遠處的濃霧中艱難攀爬,他們在隊伍的最前方,把黑旗插在冰裡,給後面的隊員指路。他們稱之為「路」,但事實上他們冒險的路線不過是一條沒有那麼危險的迂迴路徑,要穿越各種裂縫、冰丘、冰脊、閃著微光的融雪水塘的迷宮,這一切的形態無一穩定,不斷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