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散文當詩一樣寫,寫出來的東西才有可能自由地走入讀者心靈深處

2021-01-11 手牽手2019

本文乃作者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下圍棋就是要在棋盤上搶佔地域。棋盤有三百六十一個交叉點,似乎隨便怎樣下子佔地都無不可。但是,要合理而高效率地搶佔地域,要有強大的戰鬥力,那就非常複雜繁難。所以,要初步學會下圍棋是容易的,要棋藝精深就很難。陳毅同志說「圍棋易學難精」,確概括地說明了它的特點。散文和圍棋很有相似之處。常常聽人說不會寫詩,不會寫小說,不會寫劇本,卻很少聽人說不會寫散文。事實上,能執筆為文的人,差不多人人都寫過散文。儘管人人會寫,儘管每一個時代人們所寫的散文都有如恆河沙數,但是,優秀的散文特別是能長期傳誦不衰的傑作畢竟不多。王國維說「散文易學難工」。從這方面來看,散文和圍棋不是很相似嗎?

散文從取材、手法、形式上來說,都幾乎沒有什麼限制在取材上,大至國家興亡、人類命運、大自然演變,小到身邊瑣事、昆蟲翎毛、一草一木,都無不可。寫法上,敘事、寫景、抒情、議論都可以隨意運用。篇幅可長可短,短的一、二百字,長的洋洋萬言。實在無拘無束自由得很,無怪其容易寫了。唯其容易寫,所以不容易寫好。唯其很自由,所以結果往往變成不自由。不要求有完整、生動的情節,高度集中的矛盾衝突,血肉豐滿的完整的人物形象,富有音樂感的格律,那自然也就不可能憑藉它們來吸引人、打動人。同時,又因為沒有什麼明確的限制,容易使人放鬆了對素材的選擇和提煉,不去精心地錘鍊語言,沒有苦心地布局謀篇,從而流於信筆所之地記流水帳,散漫無歸地跑野馬,平庸無味地羅列生活現象,機械地摹寫自然景物,發老生常談的議論,作淺泛直露的抒情。這樣的散文,寫的時候固然很自由,不要力氣,不動腦筋,寫到哪兒算哪兒,但是寫出來之後,除了自己之外其他人大都不愛讀。

古今不少有成就的散文作家,同時又是詩人。唐宋八大家的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都又是傑出的詩人。現代和當代著名散文作家如朱自清、冰心、魏巍、徐遲、袁鷹也都是著名的詩人。當然,有許多散文作家並不同時以詩著名於世,譬如已故的優秀散文作家楊朔就是一個。然而,楊朔卻說:我在寫每篇文章時,總是拿著當詩一樣寫。我向來愛詩,特別是那些久經歲月磨練的古典詩章。這些詩差不多每篇都有自己新釁的意境、思想、感情,耐人尋味,而結構的嚴密,選詞用字的精煉,也不容忽視。我就想:寫小說散文不能也這樣麼?於是就往這方面學,常常在尋求詩的意境。其它許多散文作家也許並沒有這樣明確、直截了當地說過,但卻用他們的作品表達著相同或相似的見解。由此看來,散文和詩這兩種完全不同的文學樣式,實際上有著很深的緣分。

是的,一些被廣泛傳誦的優秀散文,都是「當詩一樣寫」,具有詩的意境的。柳宗元的《永州八記》,範仲淹的《嶽陽樓記》,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秋聲賦》,王安石的《書刺客傳後》《讀孟嘗君傳》,蘇軾的《前赤壁賦》《後赤壁賦》,歸有光的《項脊軒志》《寒花葬志》,等等,都是如此。現代和當代為大家所熟悉的散文也是這樣。有些好的散文,題目就很有詩意。譬如楊朔的《秋風蕭瑟》《金字塔夜月》《野茫茫》《晚潮急》,曹靖華的《素箋寄深情》《憶當年,穿著細事且莫等閒看!》《洱海一枝春》《風物還是東蘭好》,都飽含詩情畫意,或者就是詩句。這樣的題目,是很能吸引人的。然而,根本的還是作品的內容。這些題目之所以值得稱道,是因為它們對作品的內容作了詩意的概括,同時又反過來加強了整個作品的詩意。如果僅僅是在題目上下功夫,那是沒有多大意義的。

把散文「當作詩來寫」,首先要善於從生活的礦山中採捆具有詩意的礦石,並且用美好的思想感情去冶煉它。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布局剪裁,使意與境相勻稱,結構嚴謹,或迴廊曲院,或波瀾起伏,既有管弦繁奏,又有稀聲幻緲。同時,又要苦心錘鍊語言,既準確、鮮明、生動,又「如珠落玉盤,流轉自如」,具有音樂性。朱自清的《給亡婦》,是懷念他的夫人武鍾謙的散文。她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婦女,並沒有做過什麼轟轟烈烈的事業。但是,在她和作家結婚後的十二年裡的家庭生活,在她去世後三年裡也就是到作家寫這篇散文時家庭中的變化,那盡可以寫成厚厚的幾本大書。然而,朱自清畢竟是優秀詩人。他沒有煩瑣地、沒完沒了地記流水帳,只是從難以計數的生活素材中,選擇少量最有意義的材料,來描繪她的一生。文中所用的材料都是一些生活瑣事,而且並不相互連貫,似乎零碎得很。但這些材料都圍繞著一個中心,即她為兒女和丈夫忘我地貢獻了全部心血以至生命。

「你的短短的十二年結婚生活,有十一年耗費在孩子們身上,而你一點不厭倦,有多少力量用多少,一直到自己毀滅為止。」「無論日子怎樣壞,無論是離是合,你從來沒對我發過脾氣,連一句怨言也沒有-別說怨我、就是怨命也沒有過。」於是,那些平凡而又瑣碎的材料凝集起來,表現了舊社會一位普通中國婦女勤勞、堅強、忠貞、忘我的美好品質,更表現了她對丈夫和兒女的質樸而又動人的感情。正因為作家自己以深沉的感情懷念她,才能從那些平凡的生活瑣事之中看出一種深摯的感情,才能使那些並不連貫的材料凝匯成感人肺腑的藝術整體。文學史上動人的悼亡詩詞不少,朱自清這篇散文是可以和它們並列而無愧的。雖然它沒有什麼革命的思想內容,那感情也只是一個正直知識分子的個人感情,但在藝術上卻是高度成功的。

有些優秀的散文,寫的是風景、器物,但無論山川園林,或者一把鋤頭,一隻水壺,一架紡車,一袋小米,一件布衫,一雙草鞋,甚至一張信箋,一枝蒲公英,一隻貝克,都和人相聯繫,被美好的思想感情所照亮。因此,即便所寫的事物本身很平凡,但平凡之中卻蘊含著不平凡的意義,有著詩的意境。吳伯簫的《記一架紡車》就是這樣。「一輛普通的紡車」,「上千上萬輛紡車中的一輛」,它有什麼值得寫,有什麼可以寫呢?然而,作家將自己所使用過的這架紡車,放在抗日戰爭最困難時候的延安大生產運動的歷史畫卷之前,它便有著不平凡的意義。作品中寫到紡車的功用,紡線的勞動過程,紡線的技術,紡線的姿勢,紡線的技術改革,紡線的競賽,但絕不是為這種古老的工具和勞動寫常識課本。作家著意在紡線中發掘它的詩意,灌注了灼熱的革命感情。他沒有停留於一般地寫紡線,而是著重於寫紡線中的感受。

在延安大生產運動的特定情景中,紡車「嗡嗡嚶嚶的聲音,象演奏弦樂,象輕輕地唱歌。」從錠子上取下穗子時,即使起初想砸碎紡車的人,這時對紡車也產生了「凱旋的騎士對戰馬的感情」,「射手對良弓的感情」。有時也可以站著紡線,「這樣氣勢最開闊,肢體最舒展,興致高的時候,很難說那是生產,是舞留,還是體育鍛鍊。」至於競賽,「沙場秋點兵,或者能有那種氣派?不,陣容相近,熱鬧不夠。那是盛大節日裡賽會的場面。」無怪乎,事隔多年,想起自己用過的紡車,總「象想起老朋友,心裡充滿了深深的懷念。」於是,簡陋普遍的工具、平凡而又機械的勞動,都洋溢著濃鬱的詩意。這是紡車頌,勞動頌。但它不僅僅是歌頌勞動和勞動工具。作品臨了寫道:那個時候,物質生活曾經是艱苦的、因難的吧,但是比起無限豐富的精神生活來,那算得了什麼!憑著崇高的理想、豪邁的氣概、樂觀的志趣,克服困難不也是一種享受嗎?跟困難作鬥爭,其樂無窮。

白居易談詩,提出「卒章顯其志」。這篇散文的「卒章」表明,作家原來是在歌頌為崇高的理想與困難作鬥爭的革命精神,這就使作品有更高的境界和更濃的詩意,使人讀罷覺得優美雋永,餘味無窮。古今不少散文杰作,無論敘事、抒情以至議論,都具有濃烈的詩的質素。魯迅曾讚揚司馬遷的《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漢文學史綱要》),就包含著這樣的意思。魯迅自己的散文,就是無韻詩篇。譬如《白葵作《孩兒塔》序》,開頭所寫的那雨夜,那春寒,那悽涼的景物,都是緣情寫景,烘託和表現了作者壞念白莽(即殷夫)的惆悵心情。淡淡而起,卻立刻把讀者帶到一種深沉的詩的氛圍中。接著並沒有馬上談論《孩兒塔》,而是通過寥寥數筆的回憶,勾畫出這位年輕戰友的可愛的身影。再往後描述了「收存亡友的遺文真如捏著一團火」的心情,但又因為自己「簡直不懂詩」,「不能」說什麼而惆悵。

這樣就在曲折起伏之中把讀者的情緒引向高潮。於是,作家這才寫道:這《孩兒塔》的出世並非要和現在一般的詩人爭一日之長,是有別一種意義在。這是東方的微光,是林中的響髓,是冬末的萌芽,是進軍的第一步,是對於前驅者的愛的大蠢,也是對於摧殘者憎的豐碑。一切所謂圓熟簡練,靜穆幽遠之作,都無須來作比方,因為這詩屬於別一世界。一連六個臂喻,六種鮮明、新穎的形象,從不同的角度,全面、精確地闡發了《孩兒塔》是「屬於別一世界」的「別一種意義」,既充分地肯定了它的嶄新的思想內容和重大意義,指出它和資產階級詩歌的根本區別,又實事求是地指出它還只是「萌芽」,是「第一步」,遠不是成熟的無產階級革命詩歌。這裡,不僅將評論與形象完全統一起來,或者用高爾基的話來說,「把真理化為形象」,而且在精確管喻所構成的獨創的形象中,飽含著對《孩兒塔》的愛護的熱情,對「摧殘者」殺害殷夫等人、查禁革命書刊的悲憤與抗議,對黎明和春天革命勝利和革命文藝的發展繁榮的信念與期待。

所以,形象的議論中又充滿了革命激情。最後,作家接著寫道:那一世界裡有許多許多人,白莽也是他們的亡友。單是這一點,我想,就足夠保證這本集子的存在了,又何須我的序文之類。這就像一支樂曲,在管弦繁奏的高潮之後,轉入較為舒緩稀聲,於是戛然而止。這結尾,既與上文即對《孩兒塔》的評價緊密銜接,一氣呵成,又與開頭懷念殷夫以及為他遺詩作序相呼應,而且引人聯想,發人深思,言已盡而意無窮。整個作品思想深邃精闢,形象新穎鮮明,於冷峻中寓熾熱的感情,構思完整嚴密,而又節奏分明、波瀾起伏、富有內在旋律。然而,全文還不到六百字,這是多麼驚人的精煉!一字一句,都象鋼鑿鐫刻在讀者心上。從上述這些方面看來,它都很充分地體現了詩的要求,不但是詩,而且是詩中絕唱。

當然,「當詩一樣寫」並不就是寫詩。無論前面談到的幾篇散文或者楊期那些廣泛傳誦的散文,它們的作者還是在寫散文而不是寫詩。它們保持和發揮著散文在形式、手法和取材等方面固有的特長,而又具有詩的意境和一些其它因素。如果放棄了散文本身的特點,完全按照詩的要求來寫,那也就取消了散文,決不是「當詩一樣寫」的本意。散文「當詩一樣寫」固然不那麼容易,但也就不會那樣「難工」了;固然寫的時候不那麼自由,但寫出來的東西才有可能自由一自由地走入千千萬萬讀者心靈深處,自由地遨遊於歷史的長河裡。

相關焦點

  • 父親寫的散文詩 一念初心一念辛
    、讚美奮鬥、讚美老一代調查人的《父親寫的散文詩》。 (配合歌詞食用效果更佳哦~) 父親寫的散文詩 (作曲:許飛 填詞:劉軒麟 演唱:季瑋) 一九九四年,鵝毛的雪剛下完 隊長笑著說明年,莊稼不會旱 銀色的調查之路
  • 馮紫英散文創作特色評析:用史家筆法寫文學散文
    這還不算,長五十釐米,寬四十釐米,高三十釐米,要有稜有角,要把棉花往裡摳,罩布往外拉,像豆腐塊一樣三個面九條線。這樣足足整了半小時,被子才疊好。」極為簡單的事情,卻有如此繁複的工序,可見要真正做好一件事是多不容易,而要做到極致就更是難上加難;如果不是作者親身經歷、親手做過的,決不會有如此精細的描繪。
  • 跟雲舒寫作文|半命題作文範文:《記憶深處的書香》
    ________ 寫好半命題作文,思考要點有三:立題、立意、立神。 立題:確定要寫的是「記憶深處的什麼」,是人?是物?是事? 立意:所寫之人或事或物為什麼記憶深刻?給你帶來過什麼樣的影響?要從哪幾個方面去闡釋、論述?緊扣主題、服務主題。
  • 我的母親沒有散文詩,只有寫滿故事的老繭
    今天無意間聽到了許飛的《父親寫的散文詩》,心裡感慨萬千。像許飛一樣,我也是出生在80年代的農村孩子,在那個年代的農村父母們真的是辛苦。命運厚愛我們,給了我和姐姐們一個偉大的母親,命運又太不公平,給母親降臨了太多的苦難。
  • 《獵人筆記》:給你想要的詩和遠方
    放下羈絆,放下憂鬱,心馳神往的遠方才是你們的心靈家園!這個滿載著大好河山的國度,又怎能不讓人熱愛而敬畏!遠方,不光有絕美的風景,還有淳樸而熱情的人們。在這裡,沒有地主和農奴,只有朋友和親人。朋友們性格迥異,互相補充、互相幫助。
  • 冬季來品兩首寫雪的詩,視角和情感不同,人生境界更不同
    2020年的這場雪,比往年來得可能更晚一些,卻是驚天動地,雪花紛紛揚揚連續落了三天,不由地在心中想起了兩首寫雪的詩,寫得各有各的不同,詩句配著這紛揚的雪花,總是最好的下酒佐料吧。下面與大家一起分享這兩首詩句。《春雪》唐·劉方平飛雪帶春風,裴回亂繞空。君看似花處,偏在洛陽東。論時令,這是寫的春雪,寫得妖嬈而美感,是跳動的舞女。
  • 初唐四傑的駱賓王,七歲成詩,《詠鵝》寫得怎麼樣?
    駱賓王七歲成詩,少有才名,後來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其實他才名的主因是那篇「討武檄文」(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我們這次只聊聊這《詠鵝》。那麼,他寫得怎麼樣呢?一起來看。
  • 寫文章有必要了解點專業常識
    爬格子的人大多知道文無定法,就像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一樣,寫作確是極具個性的活動。當年,俞平伯和朱自清共船同遊秦淮河,而後各自寫下題目相同卻各有千秋的兩篇傳世散文名作——《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成為文壇佳話。
  • 小學基礎性文體知識:記敘文(散文、小說、寫人敘事、寫景狀物)
    (1)敘事散文,在此類散文中,作者的寫人和敘事都滲透著濃鬱的情感色彩,作者的情感往往隱含於委婉跌宕的敘事之中。舉例分析:《落花生》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聚會活動和父親的教育帶給他一些獨特的感受,以及深刻的影響。
  • 在散文的深處守望,或遇見
    我向她深致歉意,答應一定會細讀她的散文。她陸陸續續發來了幾篇文章,我陸陸續續地讀。自認為對四川散文情況十分熟悉的我,開始對自己閱讀域界的遺漏深以自責。韓玲一直生活在川北高原深處的金川縣,置身於媒體聚光燈之外,也許她,本就不打算廁身其中的。
  • 芯尼:心靈深處綻放的生命之花一 賞析陸萍詩集《玫瑰兀自綻放》
    她依然貼近生活,把都市新韻,鄉野情懷、人世況味、 情感衝突,由眼觀外部世界而融入心靈深處。用心靈去感受美麗與苦難、亢奮與惆悵、快樂與悲傷,經過沉澱和思考,演繹成藝術化的映像。詩人力作之一《所有塵埃都變成忠實的泥土》就是這樣一首現代生活的讚歌。
  • 芳菲肆「閱」 滋養心靈 | 親子閱讀作品展播:月亮給你寫了一首詩...
    芳菲肆「閱」 滋養心靈 | 親子閱讀作品展播:月亮給你寫了一首詩(節選) 2020-04-26 20: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高曉松評席慕蓉的詩:如果不斷句就是散文,到底有沒有道理?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七裡香》溪水急著要流向海洋浪潮卻渴望重回土地在綠樹白花的籬前曾那樣輕易地揮手道別詩和散文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卻有本質的不同古體詩講究韻律,但現代詩多數已經拋棄了這一束縛,所以有沒有韻已經不是散文和詩歌最本質的區別了。一首現代詩到底能不能算是詩,歸根究底看的就是兩個字:詩性。所謂詩性就是:詩人通過想像,將平凡的意象賦予象徵意義,並通過凝練的語言概括出來。詩性,是普通散文沒有的。那麼席慕蓉的這兩首經典詩,到底有沒有詩性呢?
  • 《說吧,從頭說起》:文學心靈的深度碰撞與對話
    在這個意義上,舒晉瑜對於這些重要作家的文學訪談,應該被視為文學心靈之間一種真切的碰撞與對話。訪談過程中那不時迸濺出的智慧火花,可助益讀者更好地理解這些被訪談作家的思想藝術世界,另一方面,也能夠積極有效地推動當代文學創作向更縱深處掘進。  不管從哪一個角度看,舒晉瑜都可以說是中國圖書界名副其實的資深記者。自1999年始,舒晉瑜一直堅持對重要作家的深度文學訪談。
  • 作家說作文技巧四個字:「我寫我話」
    要讓你筆下的人與物與眾不同,個性鮮明,還得用心觀察,用心體會,用心思考與想像:眼前的景與物,我所看到的景與物,作家是如何描繪的,我又如何才能寫得與眾不同?儘可能地用自己的思維、自己的想像,自己的話語,用心去寫,定然能寫出與眾不同的人與物。【作家趙麗宏簡介】趙麗宏,中國當代散文家、詩人。
  • 王安石很具有諷刺意味的一首詩,通篇寥寥數語,但是寫得很深刻!
    可能提起這首詩,人們會立馬想到晚唐詩人李商隱的《賈生》,這首詩也是充滿了諷刺。兩首詩其實是不同的風格,但是那種諷刺意味是一樣,寫得也是很深刻,讀來令人感慨萬千,對於任何一個有才華的人來說,他們有的時候其實是沒有任何的用武之地。一時謀議略施行,誰道君王薄賈生。爵位自高言盡廢,古來何啻萬公卿。
  • 魯迅學李商隱寫無題,一開篇就令人驚豔,整首詩還充滿了諷刺意味
    魯迅是近現代著名的文學家和思想家,也是白話文第一人,他的文章寫得很深刻,還充滿了諷刺意味,尤其是他的雜文,那就像是一把匕首深深地扎進了敵人的身體裡;不過他除了雜文之外,成就最高的是散文和小說;一部《吶喊》和《彷徨》,讓我們見識到了他過人的才華。
  • (散文詩)
    有了開始,就一定有結束嗎?很多時候,我只注重過程。雖然,信念在過程之外,沒有誰會因為無關己要的心情而流淚。這是風口,吹乾的不是一些語言之內的東西,更有閃亮透明的思想的晶體析出。沒有任何聲音,一任我平靜地走過一個又一個月明之夜。夜鳥在該飛的時候總得飛,在夜鳥的鳴叫聲中,我母親已為我取下了最初的乳名。
  • 美育需要詩 歐陽江河、虹影、樹才帶學生品詩歌之美
    歐陽江河、虹影、樹才三位當代詩人今日走進北京五中分校大廠分校,和學生分享詩歌之美。  作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朦朧詩的代表人物,歐陽江河的詩影響了一代人。那是一個人人都愛讀詩、寫詩的年代,現在則有人發出了「詩歌已死」的哀號。但詩人們不這麼看。虹影說,「詩歌就像我的血液和靈魂一樣」;樹才說「留一點詩歌的享受給自己,保持自己對生命、對美的感受,誰都不能取代。」
  • 90%人都不知道的觸感描述,直達心靈常深處,通感寫作的最後乾貨
    很多人童年應該都有這樣的感受,某樣東西成功吸引注意力,孩童小小的心被滿足感填滿,或是玩具槍金屬的質感,或是布娃娃柔軟的頭髮,又或是路邊一棵小草根莖的甜美,或是一顆亮閃閃的人工寶石,又或者是一顆晶亮亮的玻璃球……這些勾起童年回憶的東西往往都和觸覺有關,我沒有見過一個孩子,看到喜歡的東西時能夠管得住自己的手。下面就進入觸覺的相關訓練,可不要小看觸覺給人帶來的心靈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