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龍百尺樓的典故背後有這樣的一個故事。
有一次,劉備,許汜與劉表一起討論當時的有名之士。當討論到陳登時,許汜不以為然,他認為陳登是一個狂妄自大的人。儘管劉備十分熟悉陳登,但他沒有反駁許汜,轉而問劉表是否同意許汜的說法?劉表說許汜是個好人,不會隨便說別人的壞話,但陳登又盛名滿天下,他一時不知許汜說的是真是假。劉備詢問許汜認為陳登驕狂的原因。許汜說:「因世道動蕩,我曾路過下邳,見過陳登。當時他待我毫無禮貌,很久也不搭理我,自顧自地在大床上高臥,而讓客人坐在下床。」
劉備說:「您素有國士之風,現在天下大亂,帝王流離失所。陳登希望您憂國忘家,具有匡扶漢室之志。可是你卻向他提出買田宅屋舍的要求,言談也沒什麼新意,陳登當然討厭你了,你又有什麼理由要求他和你說話呢?假如當時是我,我肯定會去百尺高樓上高臥,而讓你睡在地下!」劉表聽後大笑。劉備說:「象陳登這樣文武雙全,膽識超群的俊傑,只能在古代尋求,當今的芸芸眾生,恐怕很難有人及其項背了。」許汜聽後非常慚愧。
後來便用「元龍百尺樓」形容崇高的形式,或表示高下懸殊。
看完這個故事,聰明的讀者肯定馬上就明白了,劉備和陳登的關係肯定不一般!這樣得罪人的話都能說出來!這個故事要搞清楚背後的關係必須了解三個人的背景!
許汜是什麼人呢?許汜,襄陽人,東漢末年名士,有國士之名,是呂布帳下的謀士。興平元年(194年)在曹操手下任從事中郎,與張超、陳宮等背曹操而迎呂布為兗州牧。呂布敗亡之後,前往荊州投靠劉表。
陳登是什麼人呢?陳登,字元龍,下邳淮浦(今江蘇漣水西)人。東漢末年將領、官員。沛相陳珪之子。 為人爽朗,性格沈靜,智謀過人,少年時有扶世濟民之志,並且博覽群書,學識淵博。二十五歲時,舉孝廉,任東陽縣長。雖然年輕,但他能夠體察民情,撫弱育孤,深得百姓敬重。後來,徐州牧陶謙提拔他為典農校尉,主管一州農業生產。
劉備我們就不用說了,陶謙活著的時候劉備幫助陶謙守下邳抵禦曹操。興平元年(194年)陶謙死後,劉備擔心諸侯不服,不願領徐州,陳登卻對劉備說:「今漢室陵遲,海內傾覆,立功立事,在於今日。彼州殷富,戶口百萬,欲屈使君撫臨州事。」但是劉備還是猶豫不決,於是陳登又說:「今欲為使君合步騎十萬,上可以匡主濟民,成五霸之業,下可以割地守境,書功於竹帛。若使君不見聽許,登亦未敢聽使君也。」可是劉備還是昏昏暗暗下不定決心,於是陳登又想到袁紹,以當時袁紹的身份他說起話來那可是絕對有分量的,陳登給袁紹的書信:「輒共奉故平原相劉備府君以為宗主,永使百姓知有依歸。」陳登說服了袁紹,於是袁紹便站了出來給劉備說情,有了袁紹的大力支持劉備這才全領徐州。
劉備得到徐州,跟他和他的原班團隊關係不大,完全是因為徐州各方勢力權衡利弊後的選擇,其中出力最多的就是陳登所在的陳氏家族,當然也包括曹豹和許耽的首肯,不得不承認有的時候拿槍的是玩不過拿筆桿子的。
由於劉實力不足,劉備不得不用以退為進的方法獲得徐州當地的支持,導致管理徐州時,也只能多些隱忍安撫。
從劉備對呂布的態度也能看出來,劉備是多麼無助。呂布逃亡而來,但騎兵的配置太強了,所以,劉備既無法拒絕呂布進入徐州,也不能帶著呂布一起對抗袁術,為自己所用。
就是在這樣進退兩難的情況下,劉備沒有及時處理好丹陽軍這個隱患,加上沒跟張飛這樣的貼心人統一思想,導致煮熟了的徐州飛了。
很快徐州被呂布佔領了,陳登假意投降呂布,最終獻計幫助曹操滅了呂布!最後跟隨了曹操,那為什陳登和劉備關係這麼好,為啥不跟劉備走呢?因為陳登的家就在徐州,在徐州有家有業,一呼百應,為啥要跟個喪家之犬劉備走呢?而且年老的父親也在徐州,古人講父母在不遠遊。最主要的是陳登在表面上跟劉備沒有那麼近,不像糜氏兄弟把妹妹嫁給了劉備不走就會被殺頭。但是在劉備心裡肯定明白陳登的心思,也知道他們的友誼!
再來說說許汜這個人先跟著曹操後來投靠呂布,肯定在徐州的時候,呂布擊敗劉備的戰鬥中出過謀划過策。現在又投靠了劉表,在劉備的心目中,這就不是一個好玩意啊!
劉備最終能當上皇帝也肯定是有手段的,幾句話就羞臊了許汜,並且抬高了自己,讓自己在劉表的心目中留下一個好印象。並留下了典故元龍百尺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