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名義上曹操當時好像是漢朝的司空,劉備是漢朝的左將軍,都是在皇帝面前封的官,都是漢臣,這些士兵名義上都是國家的士兵。劉備作為出徵將領中軍職最高的,又是帶隊,自然能節制其他將領。只要名義上不舉反旗,也許只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軍隊譁變的話到底是誰造反?這些普通士兵和下級軍官哪知道那麼多,而當時的中級將領路招和朱靈都打發回去了,誰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其次,朱靈這個存在本來就很奇怪,知乎已經有相關問題的分析和腦洞。簡單來說,這個從袁紹那邊過來的將領,之前死了全家都要為袁紹效力的人,突然看起曹操王霸之氣一抖就帶部曲一起跳槽,怎麼看都很可疑。再說他的部曲之前應該都是河北人,理論上後來也不會離開他,也不能算曹操的士兵。所以這個時候留下的兵可能也不是他的部曲,那就說明于禁奪朱靈兵權的事情可能發生在這之前,那之後朱靈的兵也是後來招募的,這個時候招募的兵應該就是以國家名義招募的士兵無疑了,自然也就能調走了。反著無論是前後哪種情況,朱靈的士兵至少是不會為了曹操而譁變才對。
最後呢,劉備雖然打退過劉岱、王忠(這兩人級別都比劉備低),但看到曹操大軍一來,帶著偵查小分隊就直接跑路了,那些士兵還不是丟在原地還給曹操了的說……所以其實這些士兵從頭到尾沒有和曹操對著幹。
劉備是有自己的嫡系的,如關羽、張飛、趙雲等。軍隊中自然都是自己的心腹做將領。即使曹操派人監軍,也沒用;敢不合作,問問關二爺的大刀。
至於士兵,更好說了。那會的士兵可沒那麼高的覺悟。要知道,古代的文盲率,一直都超過九成的。再說,當時兵荒馬亂的,到處十室九空,到處人相食(漢武帝時全國人口5000萬,三國時不到1000萬)。大家能保住命、能吃飽飯,就謝天謝地了。還會考慮跟著曹老闆還是劉老闆?
到20世紀了,還有上百萬的國人跟著鬼子侵略中國呢。劉老闆至少還是皇室宗親呢!
從許昌到徐州,300多公裡,700多裡地,按古代行軍每天30-40裡算的話,要走將近一個月。
程昱、郭嘉聞公遣備,言於公曰:「劉備不可縱。」公悔,追之不及。(三國志·魏書一)
程昱和郭嘉建議召回劉備,說明曹操是可以召回的(有召回的權利),不知道建議是什麼時候提出來的,怎麼會追之不及的?
程昱和郭嘉都是曹操的親近謀士,為什麼沒能在事前提出建議或者及時知道消息呢?
夏侯淵不是三日五百,六日一千的神速嗎?
另外,曹操怎麼會讓劉備攜家眷一起走的呢?只是派劉備出兵截擊袁術,而不是派劉備去下邳駐紮,而劉備卻帶著家眷隨軍一起出發,曹操居然不聞不問?如果了解了關羽的品行和性格,就會明白,他選擇劉備並不是因為曹操人品不如劉備,也不是他不夠惜才愛才。對曹操而言,關羽不過是他手下又一員大將,換做典韋于禁夏侯淳,操都會施以厚愛,但對劉備而言,關羽卻是真如他兄弟一般,否則關羽死後劉備也不至於頭腦發熱到帶全國的兵去打東吳。關羽雖然是一員武將,卻有魏晉名士之風,崇尚春秋大義。曹操最為欣賞的,或許正是這一點,只怪他沒有這個福分了。
謝邀
首先,劉備有能力,有擔當。(這點應該不用詳細說明了)
而劉備的能力呢,主要是表現在軍事上。誰能和他合作,他就不需要投入大量軍事資源在其中一個地方。打個比方吧。曹操和劉備合作,劉備幫他堵住了呂布。劉表和劉備合作,劉備幫他堵住了曹操。袁紹和劉備合作,劉備幫他在豫州搗曹操的亂。
說到底,就是核心能力,有點類似僱傭軍的意味了。
第二,劉備沒有惡劣的記錄。這點更為重要。
比如呂布,和呂布合作基本上沒有什麼好下場,但是因為呂布的本事擺在那邊,所以大家表面合作,但是始終都是勾心鬥角的。(丁原,董太師都被殺了,袁術把他打發走人,袁紹甚至想要暗殺他)
這就很像,一個編程團隊,寫出來的項目,非常穩定,而且還能幫公司收拾爛攤子。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這樣的團隊,即便開出非常苛刻的條件,也會有公司願意掏腰包買單。
而劉備的團隊,就是這樣的團隊。因為那個時候,群雄割據,你打我我打你就是家常便飯。那個時候,如果沒有一些比較穩定的合作關係,天天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早晚累死。
這也是為什麼曹操初期,和能袁紹哥倆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