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打天下都是兄弟齊上陣,為何袁紹和袁術軍閥割據時不聯手?

2021-01-13 騰訊網

"袁氏樹恩四世,門世故吏遍於天下"

汝南袁氏,曾經四代中有五個人拜三公之位。這個家族,可以說是門生故舊,遍布天下。只要有人振臂一呼,打出袁家的旗號,那來投奔者自當是絡繹不絕。袁家有對兄弟,在東漢戰亂時,可謂是權傾朝野,大有一統天下之意。就連董卓都表示"但殺二袁兒,則天下自服矣",就是說殺了袁家的這兩個兄弟,那離著一統天下的日子就不遠了。他們分別是袁紹和袁術。

(一)、兄弟鬩於牆,不能同患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和曹植那是同父同母的關係,最後還因為權力鬧得如此僵持。不過一般來說,都是在打完仗,分江山的時候兄弟二人才會鬧得不死不休。像袁家二兄弟,在打江山時就各自為政的例子,實在是非常罕見。按照常理來講,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即使兩人有再大的宿怨,也應該等到天下歸心之後再去計較。那麼,為何袁紹和袁術二人不能在軍閥割據的時候聯手呢?

1.嫡庶之分,袁紹心裡抹不去的痛

袁術是一個"少以俠氣聞,數與諸公子飛鷹走狗",這是典型的公子哥。而袁紹則不然,他是"容貌端正,威儀進止"。雖然都是一個父親,但兄弟二人的行事作風完全不同。袁紹在家族中表現的那是小心翼翼,生怕得罪到人,因此必須得時刻保持自己乖寶寶的形象。

袁術則不盡然,他是當時出了名的紈絝子弟,平日裡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且,他對自己的這位兄長,也完全不放在眼中。因為袁術雖然年幼,但他是嫡出,也就是正妻所生。袁紹雖然年紀大些,不過他是庶出,也就是小老婆生的。古代嚴格執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度,也就是說袁術的母親,才是袁家的真正女主人。

而袁紹的母親,不過是如夫人罷了。而且自幼袁逢就把大兒子袁紹,過繼給了自己的哥哥袁成。所以,他是在袁成家裡長大的。袁紹和袁術,本身就沒有什麼兄弟之情。而且,袁術對袁紹也是十分看不起的。從血緣關係上講,袁紹為袁術同父異母的兄長;從法律上而言,袁紹則是他的堂兄。不論從哪一條,袁紹和袁術都是一家,也理應一起掃平天下。

然而古代的正室都是看不起側房的,自然她們的下一代也是如此。

2. 恃才傲物,兄弟二人個性太強

"勒兵捕諸宦者,無少長皆殺之,凡二千餘人,或有無須而誤死者"。在袁紹豢養死士,誅殺宦官的時候,其實袁術也是出了不少力的。只不過,當時的袁術認為袁紹興不起多大的風浪,而且他自己也能從中分一杯羹。

袁術比袁紹更狂妄,也比他愚蠢。在討董之戰前夕,董卓曾經拉攏過曹操,袁紹和袁術,不過三人都義正言辭的拒絕了。袁術則在當時收穫了一員猛將,那就是孫堅,也就是孫權的父親。

此時袁紹兄弟的關係,還沒有到特別僵持的地步。袁紹寫信告訴袁術,希望能夠立劉虞為帝。不過袁術卻暗自冷笑這個小老婆生的,認為袁紹毫無遠見,還義正言辭的反駁了自己的這個哥哥。雖然袁紹一直知道弟弟看不起自己,但未想到會鬧到這個地步。

其實,嫡庶之分,才是二人不睦的真正原因。袁術一直不想袁紹的勢力超過自己,甚至在他眼中袁紹只是一個奴隸而已。就像很多袁家的門生跟了袁紹,而袁術氣急敗壞,認為自己才是正主,那些人簡直是瞎了眼。

(二)各懷鬼胎,見不得別人好

"是時豪傑既多附紹,且感其家禍,人思為報,州郡蜂起,莫不以袁氏為名"。討董聯軍極力推崇袁紹為盟主,這一下子就讓袁術火冒三丈。在他看來,這個妾室生的,何德何能在外邊打著袁家的旗號,四處招兵買馬,招賢納士。所以,從這裡開始兩個人的關係正式走向分崩離析。

1. 操之過急,兩人有相同的目的

當時袁術不同意立劉虞就是因為他打算自己當皇帝,而袁紹在袁術的反對以後,也表現出了僭越之意。他對漢獻帝視如敝履,極為輕視。而袁術也是,也知道袁紹的想法,不過他想的是搶先一步。

"既與紹有隙,又與劉表不平而北連公孫瓚;紹與瓚不和而南連劉表。"所以兄弟二人開始拉攏各自的派系,袁術聯合袁紹北面的公孫瓚;袁紹則找到了袁術南北的劉表。

他們的矛盾已經非常明顯,一旦雙方軍隊必須兵戎相見,那都可以給對方來個南北夾擊。因為此二人的野心都昭然若揭,不過是都想當皇帝。不過袁術還是有些慪氣的成分在其中,憑什麼這個庶出之子,能夠凌駕於自己之上。

不過袁紹還是要比袁術淡定一些,雖然他想當皇帝,但是沒有很明顯的流露出那個意思。而袁術在得到傳國玉璽之後,不斷的為自己造勢,終於做了諸侯中的第一個皇帝。那自然就成了眾矢之的,各路軍閥以討逆的名義,來攻打袁術。

所以,袁紹和袁術兄弟二人是根本不可能聯手的。袁紹絕對不是願意屈居人下之人,要他完全聽命於弟弟袁術,那比殺了他還要難。而袁術是野心勃勃,但是他又沒有那麼大的能力。只是一昧的狂妄自大,比著袁紹還要差了很多。

2.視對方為假想敵

歷史上兄弟二人為了爭奪皇位鬥的你死我活的事件不在少數,在絕對的權力面前,骨肉相爭,那是不可避免的。然而,袁家兄弟尤其是袁術,理所當然的認定了天下的皇帝必出自於袁家。他覺得自己唯一的競爭對手,就是袁紹。

而袁紹不過為妾室所生,何德何能與自己爭奪這江山。所以,他就像吸食鴉片,產生幻覺了一般,要搶在袁紹前邊稱帝。然而,他不過是南陽的一個土皇帝。地盤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淮南地區,當時的人口不過幾十萬。

而且,他就像殖民者一樣,一昧的吸食百姓血肉。以至於"民凍餒,江淮間相食殆盡"。這位大皇帝,對這一切都熟視無睹,甚至覺得和自己毫無關係。他不曾想過,袁紹的地盤那麼大為何還不稱帝,也不曾想過為何曹操不讓漢獻帝禪位於其。因為大家都知道,誰先當了皇帝,那自然會成為眾人討伐的對象,就會變成活靶子。

(三)黃粱一夢,到頭不過一場空

"今劉氏微弱,海內鼎沸。吾家四世公輔,百姓所歸,欲應天順民,於諸君意如何?"眾莫敢對"。這是袁術在稱帝時所說的話,他手下那麼多臣子,竟然連勸阻的人都沒有。因為大家都知道,袁術已經瘋了,他理所當然的認為老劉家的天下應該交到老袁家手裡了。而袁家的代表,就是他袁公路。

1.窮途末路,向袁紹搖首乞憐

"術前為呂布所破,後為太祖所敗,奔其部曲雷薄、陳蘭於灊山,復為所"。袁術稱帝以後,搞得境內民不聊生,而且士兵的待遇極低,他倒好自己做個優哉遊哉的暴君。外邊那些諸侯,沒有一個是好惹的,大家群起而攻之,打的袁術毫無招架之力。

此時,他又想起了自己那個庶出的哥哥。懇求袁紹,能夠看在父親袁逢的面子上,收留自己。而且,還承諾要把傳國玉璽給袁紹。雖然袁紹很想要那個玉璽,雖然血脈親情讓他生了一絲憐憫之心,可是袁術就是一顆定時炸彈。

如果他沒有稱帝,那怎麼都好說,接納了倒是也無妨。可彼時的袁術,已經成了謀權篡位的大罪人,甚至比董卓還要可惡。當然,諸侯們沒有一個是為了漢室著想,不過攻打袁術,實在是師出有名。所以,袁紹沒有直接拒絕,也沒有出兵相助。此時的袁術,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只能選擇自生自滅。

2.肥水不該流外人田

汝陽袁家,當時的地位非同小可,只要振臂一呼,接著就能招募很多士兵。建立起自己的軍隊,那是十分容易的。而且,當時袁紹和袁術兄弟兩人聯手,那麼即使所有的地方軍閥加起來,想滅掉他們也是十分困難的。

他們不應該在江山未定的時候,就掀起一場接著一場的內鬥。雖然沒有兵戎相見,但對彼此的打擊,都是致命的。兩人爭奪皇位,實在是不是時候。如果等到其他地方勢力都全部滅絕了,彼時兩人再掀起一場大戰,或者兩人劃江而治,那也不是不可。

但他們都不是有雄才大略之人,一個個的都比曹操要囂張跋扈。可是,他們沒有曹操的那份能力,也沒有他的謹小慎微。因為有了汝陽袁家這個身份的加持,使得二人忘乎所以。尤其是袁術,整日看不起這個,看不起那個,最後還不是自掘墳墓。

結語:

袁紹和袁術不能聯合的最根本原因,就是袁術看不起這個同父異母的哥哥。認為他已經過繼給了伯伯,而且還不是正房所生。這才有了後來一系列的兄弟二人相爭。

參考文獻:

《後漢書》

《三國志》

文/文史旺旺

相關焦點

  • 樂問五千年:為什麼從某種親緣關係講,袁紹是兄弟袁術的子侄晚輩
    而在這其中,最基礎的內容,自然是三國的來歷,這個無需多說,孫劉曹鼎足而立,天下大事也都圍繞著這些人展開,但在這麼多精彩的故事中,又不止這三方勢力,特別是劉備,他在早期無兵無將無地盤,基本是四處奔走,而曹操和江東孫氏,也不是最強的。那麼,當時勢力最雄厚的是誰呢?公認的應該是河北袁紹。
  • 曹操讓劉備帶兵打袁術後悔派人為什麼追不回來不都是曹氏的士兵嗎
    這些普通士兵和下級軍官哪知道那麼多,而當時的中級將領路招和朱靈都打發回去了,誰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其次,朱靈這個存在本來就很奇怪,知乎已經有相關問題的分析和腦洞。簡單來說,這個從袁紹那邊過來的將領,之前死了全家都要為袁紹效力的人,突然看起曹操王霸之氣一抖就帶部曲一起跳槽,怎麼看都很可疑。
  • 三國最能「打」的人,除了曹操,就是這個打不死的小強!
    煮酒論英雄袁紹能打嗎?不能,他坐擁河北四州(冀、青、幽、並),帶甲數十萬,可是卻敵不過曹操的數萬之眾,所以袁紹不是英雄。袁術能打嗎?不能,袁術系「四世三公」嫡出,根正苗紅,手下幕僚一大堆(孫堅、陶謙等),可是後來被大家共同所拋棄,草草收場,所以袁術不是英雄。劉表能打嗎?不能,帝室之胄,雄踞荊襄9郡,卻對曹操無可奈何 ,最終飲恨逝世,子孫投降,所以劉表不是英雄。劉璋能打嗎?不能,皇室後裔,佔據天府之國,連漢中都打不下來,還要請人幫忙,最後反被劉備吞併,所以劉璋不是英雄。
  • 袁紹:詩詞中的我仍在為他人做嫁衣
    開篇依然要提醒大家出行時要注意防護呀。提及袁紹大家會想起什麼?官渡一役應該是始終繞不開的話題,詩詞中也是如此。本篇繼續來看看關鍵詞「本初」涉及的詩詞,餘下的9首。 《寄題蜀先主廟·其二》 南北朝 王寂 天下英雄惟使君,本初之輩不須論。初無尺土三分國,遽隕長星五丈原。
  • 擁有眾多將士的袁紹為何敗給了曹操
    在三國時代的初期,有這麼一對好朋友,那就是曹操跟袁紹,如果這是一個和平的年代的話,這兩個人的日子也一定過得很和諧。不僅誰都不會招惹誰,還可以玩的很好,可是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喜歡朝著你想的方式發展。天下大亂,誰誰都想站出來當英雄。包括袁紹,也包括曹操,可是最後的勝利者只能有一個,所以說這對好朋友不得不開始鬥爭。
  • 選擇不對,努力白費,我那開掛的前半生
    到公元200年,袁紹打敗公孫瓚等勢力,坐擁幽、冀、並、青四州時;9年間,曹操也從兵力千餘,發展成了盤踞兗、豫、徐三州的大軍閥。 這是劉備、曹操、袁術等諸侯唯一的機會窗口,一旦等公孫瓚和袁紹在北方決出勝負,到時候揮兵南下,就錯失發展的良機了。 所以在這個時間點,無論是袁術還是曹操、劉備,還是其他諸侯,都必須在黃河以北統一之前,在黃河淮河之間決出勝負,錯過了就沒機會了。
  • 從諸侯並立到三國對峙:三國時代的形成過程和對峙局面概述
    在公元196年之前,形成了主要割據勢力有:公孫度佔據遼東;公孫瓚、劉虞佔據幽州;袁紹佔據冀州、青州和并州;曹操佔據兗州;袁術先佔據南陽,後佔據揚州;陶謙、劉備、呂布先後佔據徐州;孫策佔據江東;劉表佔據荊州;劉焉佔據益州;馬騰、韓遂佔據涼州。咋這樣的局面下,東漢皇帝對地方的支配實際上已經蕩然無存。東漢皇帝不僅無法管轄地方,就連自己也淪為了軍閥的傀儡。
  • 若袁紹加入顏良和文丑打袁紹,顏良、文丑三英戰呂布,結果如何?
    在《三國演義》裡,呂布是第一猛將,天下無敵,沒有誰能單挑得過呂布,如果想用單挑來對付呂布,用曹操的話說就是:不能用呂布來對付別人。希望擊敗呂布的只有幾個人,只有群毆才能擊敗呂布,這一點不行,前面三英戰死呂布,後面曹營六將戰死呂布,都擊敗呂布了。
  • 赤壁之戰曹軍大敗,鐵索連舟是重大失誤,曹操為何沒有看出端倪?
    赤壁之戰曹軍大敗,鐵索連舟是重大失誤,曹操為何沒有看出端倪?文/梧哥說歷史赤壁之戰的經過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先是諸葛亮草船借箭,然後是黃蓋苦肉計詐降,再是諸葛亮借得東風,最後周瑜在三江口縱火,由於曹軍的戰船用鐵索首尾相連,以致大火蔓延,頃刻間,所有戰船灰飛煙滅。
  • 史上最詭異的戰爭勝利,百姓不感恩守城將士,反追念一亡靈
    看過《三國演義》的或許對這樣名有印象,當曹操操「宴長江橫槊賦詩」群臣都在為曹操拍彩虹屁時候,劉馥戰出來,之間對曹操開懟,說曹操詩寫的不吉利。人家曹操,小名就叫吉利,你說人家寫的不吉利,再說詩寫的好就行,管什麼吉利不吉利,你當這麼這麼多人的面那不是打曹操的臉嗎,許攸這麼死的不清楚那?
  • 史上最詭異的戰爭,勝利後百姓不感恩守城將士,反追念一亡靈
    看過《三國演義》的或許對這樣名有印象,當曹操操「宴長江橫槊賦詩」群臣都在為曹操拍彩虹屁時候,劉馥戰出來,之間對曹操開懟,說曹操詩寫的不吉利。 人家曹操,小名就叫吉利,你說人家寫的不吉利,再說詩寫的好就行,管什麼吉利不吉利,你當這麼這麼多人的面那不是打曹操的臉嗎,許攸這麼死的不清楚那?還敢當面揭短,曹操怒氣值一下就充滿了,順手一槊,刺死劉馥。
  • 曹孟德打敗了袁紹,劉玄德該何去何從
    他既不歸順,也不選擇去攻打別人,他只保持中立的態度,在戰火紛亂的時期,給百姓們一個容身的地方。這個人就是劉表。對於劉表這個人,該怎麼說他呢,他沒有遠見,只看中眼前的利益,但同時呢,他又會結交。對於曹、孫、劉這幾個人之間的戰爭,他從來不參與。但是他又和遠方的袁紹有密切的交往,這兩個人都有很大的勢力。但是袁紹又與他不同,袁紹還有一點稱霸的心思。他是沒有任何的稱雄稱霸的意圖。
  • 呂布:給別人打工是什麼體驗?這8個成語了解一下
    若卵投石郭嘉、荀攸聯手掘泗水灌城,呂布頂不住壓力就想著降了,陳宮態度很堅決「逆賊曹操哪是個明君?!現在投降就是拿蛋碰石頭,保不全自己的」。當然,最終他們還是落在了曹操手裡。「若卵投石」和「以卵擊石」意思相近,都是用來形容不自量力,不估算自己的能力,自取滅亡嘛。股肱之力呂布被擒後,竭力向曹操推銷自己,保證竭盡所能為曹老闆服務,畢竟常年帶領幽并騎兵,再加上勇武過人,呂布還是有本錢的。然而,在劉備與王必的阻撓下,呂布的人生戛然而止。
  • 顏良文丑聯手能擊敗或斬殺呂布嗎,再加上袁紹,能否三英戰呂布
    呂布是三國演義第一猛將,在三國演義中,天下無敵,沒有任何人單挑能打贏呂布,如果想用對付呂布,用曹操的話說就是:呂布非一人能敵。想要打敗呂布就是幾個一起上,只能群毆才能打敗呂布,這不,前有三英戰呂布,後有曹營六將戰呂布,都把呂布打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