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總喜歡親自帶兵徵戰,難道部下沒有能統兵的人才嗎?

2021-01-08 李石家的事

曹操集團文臣武將眾多,人材濟濟,有統兵打仗人才。像合肥逍遙津之戰就是張遼、李典、樂進等人率軍進行的。夏侯淵曾率軍在關中擊敗馬超等,夏侯淵和張頜率軍在漢中同劉備交戰,夏侯淵戰死後,曹操才率大軍趕到漢中,後來又率軍退出漢中。

曹操率軍擊陶謙、呂布、袁紹、烏桓、劉表、馬超、孫權、劉備等都是比較關健性戰役,所以親自帶兵作戰。正是由於曹操親自徵戰才收降了張遼、張頜等名將。曹操親自帶兵徵戰,也曾發生過後方張邈等叛亂事情。

曹操是軍事家,善於帶兵指揮打仗,還能寫軍事著作。戰爭混戰時期,軍事工作是第一位的。曹操親自帶兵徵戰,打了勝仗,擴大了戰果,也提高了自己威信。

曹操生前沒有稱帝,如果稱帝,親自率軍徵戰現象可能減少,像劉秀、朱元璋稱帝後,常常派手下大將帶兵徵戰。

一般情況下,曹操集團四周都有敵人,處於四戰之地戰爭頻發,容易受到敵人攻擊,這種情況,曹操親自帶兵徵戰才能轉危為安。

曹操親自帶兵徵戰或許存在對其他將領帶兵徵戰不放心因素。選不出劉秀集團馮異、吳漢那樣的帶兵人物。

曹操喜歡親自帶兵徵戰,跟他喜歡冒險、多疑性格有一定關係。曹操個子不算高,但是活潑好動,有時好奇、多疑、願意爭鬥、主意計謀又很多了,許多事情都願意親自為之。偷襲袁紹烏巢糧草曹操都親自參加,袁紹援軍都距離很近了,曹操還很沉著。

曹操當過車騎將軍等許多武將的官職,有時親自帶兵徵戰是他職責所在。

相關焦點

  • 再讀《三國演義》:第十七回(下)曹孟德會合三將
    孫策也帶兵前來,從水路進攻西面,呂布攻東面,劉備攻南面,曹操親自率十七萬大軍攻北面。袁術大驚,召文武商議。楊大將說:「壽春連年都是水災、旱災,一直在鬧饑荒。不如留軍堅守壽春,等對方糧盡,必然生變。陛下先帶御林軍渡淮河,暫避鋒芒。」袁術於是留李豐、樂就、梁剛、陳紀四人分兵十萬,堅守壽春,其餘人帶著金銀寶貝過淮河去了。
  • 項羽不殺劉邦,曹操不殺劉備,石勒不殺石虎,其中的原因都一樣
    這個時候,前趙的劉曜還沒有消滅,江南的東晉也蠢蠢欲動,石勒需要石虎為他繼續徵戰。如何平衡石虎的權力?同樣的,石勒不能自己要求石虎主動交權啊,仍然是借程遐的手來布置,或者說是自己的兒子石弘來平衡石虎。石勒「以弘鎮鄴,配禁兵萬人,車騎所統五十四營悉配之,以驍騎領門臣祭酒王陽專統六夷以輔之」。石弘的權力瞬間大漲。若沒有石虎統兵在外,石勒絕不會將如此重要的權力交給石弘。鄴城與襄都只有100來裡,若石弘有什麼想法,對在襄都的石勒是很危險的。
  • 再讀《三國演義》:第十六回(下)曹孟德敗師淯水
    荀彧進來見曹操說:「劉備是英雄。不早點除掉他,必為後患。」曹操沒說話。荀彧出去後,郭嘉進來。曹操說:「荀彧勸我殺劉備,你覺得呢?」郭嘉說:「不行。主公興義兵,為百姓除暴,只靠信義來招攬人才都怕那些英雄不來。劉備一直有英雄之名,窮途末路來投奔,如果殺了,是謀害賢能之人。天下有智謀的人才聽說後都會疑慮,不來投奔,到時主公拿什麼平定天下?
  • 三國24名將排名榜,你更喜歡誰呢?基本涵蓋魏蜀吳三國所有猛將
    幼年喪父家境貧寒,曾以放牛為生,傳聞鄧艾有口吃病(結巴),但少有大志,自幼喜歡軍事,每到一處都要勘測地形排兵布陣,常為他人嘲笑。後遇司馬懿,提出著名的軍屯制,為司馬懿採納賞識,由此開始了鄧艾的軍旅生涯,並逐漸為司馬姓家族所重用。鄧艾最卓越的戰績莫過於偷渡陰平,逼降後主劉禪。
  • 大耳賊為何不懼曹操 《徵戰天下》兵種相剋論
    高克低--騎兵克刀盾疾如風快如疾風的騎兵是喜歡打閃電戰玩家的最愛。不僅野地行軍速度快,而且在戰場上的移動能力也是最強的,經常1、2個回合就能突入敵陣,與敵人展開近距離交鋒。長克短--槍戟克騎兵勢如林騎兵雖然來去如風,能打刀盾兵一個措手不及,但是面對架起槍林的長槍兵就顯得非常吃力,它們的武器不如槍兵長。
  • 三國最能「打」的人,除了曹操,就是這個打不死的小強!
    煮酒論英雄袁紹能打嗎?不能,他坐擁河北四州(冀、青、幽、並),帶甲數十萬,可是卻敵不過曹操的數萬之眾,所以袁紹不是英雄。袁術能打嗎?不能,袁術系「四世三公」嫡出,根正苗紅,手下幕僚一大堆(孫堅、陶謙等),可是後來被大家共同所拋棄,草草收場,所以袁術不是英雄。劉表能打嗎?不能,帝室之胄,雄踞荊襄9郡,卻對曹操無可奈何 ,最終飲恨逝世,子孫投降,所以劉表不是英雄。劉璋能打嗎?不能,皇室後裔,佔據天府之國,連漢中都打不下來,還要請人幫忙,最後反被劉備吞併,所以劉璋不是英雄。
  • 曹操|這醜八怪竟是個斜槓青年,文學界泰鬥/軍事界奇才
    但是袁紹作為盟主,袁術管後勤,哥倆聚集了天下英豪,卻不進兵。曹操很遺憾,反覆勸說。後來乾脆自己帶著五千人馬,親自徵戰,差點掛了。曹操回去一看,關東聯軍十幾萬人,日日 Paty 夜夜笙歌,醉生夢死。曹操終於明白,靠門閥做事情,啥事都辦不成。於是,遠離這些繡花枕頭,自己發展。
  • 古訓「慈不掌兵,義不掌財」是什麼意思?
    「慈不掌兵,義不掌財」,這兩句話是來自於《增廣賢文》。原本的意思是心腸軟的人不適合領導軍隊,因為沒有威嚴,軍隊不能做到令行禁止,而後一句說的是一個人太講義氣了,不容易守住財富。義不掌財,真正的意思是仗義疏財不能沒有原則,沒有底線,不能意氣用事。真正做大事,掙大錢的人都是要有責任感,講信譽,講義氣的。比如著名的紅頂商人胡雪巖,他顧及國家大義,為國家仗義疏財,最終成為全國首屈一指的紅頂商人。
  • 曹操果真是奸雄嗎?為何歷代封建統治者都不喜歡他?卻又成為了他
    自己可以成為下一個曹操,但是絕對不允許自己的王朝中,出現另外一個曹操,這就是封建統治者們對曹操這個人物的態度。 所以曹操這個人物必須要拿出來抨擊才行,只要別抨擊到我自己,隨便你們怎麼收拾曹操,那都是可以的。久而久之,曹操奸雄的形象也就出現在民間了。 民間也是無奈啊,這是言論不自由的無奈選擇。就算你喜歡曹操,可是你不能說啊,你只能按照朝廷的意思,去抨擊曹操才會獲得認可,否則人家就會覺得你這個人有野心。
  • 愛兵帶兵的重心要放在兵的「心」上
    (原題:帶兵重在帶「心」)尊幹愛兵、官兵一致,是我軍的優良傳統。在我們這支人民軍隊裡,官兵之間只有分工不同,沒有貴賤之別,大家政治上一律平等,心心相印,情同手足。誠如《古田會議決議》裡所規定的那樣:「官兵之間只有職務的區別,沒有階級的分別,官長不是剝削階級,士兵不是被剝削階級」。朱德元帥則對官兵一致作過通俗易懂而又深刻的解釋:「在革命軍隊中不應有親、疏、厚、薄之分,不應有愛、惡、生、熟之別,只有大公無私,一視同仁,如家人兄弟一般的工作著」。
  • 曹操沒有辦法駕馭呂布嗎?
    曹操說是養老鷹一樣對待呂布,呂布就沒有辦法離開了。也就是餓著呂布,不能餵飽,餵飽了不僅要跑,而且傷人。陳登用這些話對呂布說了,正中呂布心窩,呂布也就認了。呂布不責怪陳登,說明陳登與曹操的話是擊中了呂布的弱點。由此觀之,曹操對呂布有深刻的理解,曹操制服呂布也就有辦法了。如果要養呂布,就必須餓著養,不能餵飽。餵飽了就要跑。
  • 曹操讓劉備帶兵打袁術後悔派人為什麼追不回來不都是曹氏的士兵嗎
    簡單來說,這個從袁紹那邊過來的將領,之前死了全家都要為袁紹效力的人,突然看起曹操王霸之氣一抖就帶部曲一起跳槽,怎麼看都很可疑。再說他的部曲之前應該都是河北人,理論上後來也不會離開他,也不能算曹操的士兵。所以這個時候留下的兵可能也不是他的部曲,那就說明于禁奪朱靈兵權的事情可能發生在這之前,那之後朱靈的兵也是後來招募的,這個時候招募的兵應該就是以國家名義招募的士兵無疑了,自然也就能調走了。
  • 曹操有廢長立幼的想法,原因在於兒子們的這些特點
    曹操徵戰四方,一生戎馬,最大的心願就是平定天下,萬代流傳,然而終其一生,都沒有實現統一的夢想,最終卻敗立世子的事情上。曹操精於謀略,善於算計,用兵如神,挾天子令諸侯,徵戰沙場,成為稱霸一方的諸侯,曹操先後剿滅袁紹、袁術、劉表等統一了北方,又親自率軍南徵孫吳,卻不幸在赤壁一敗塗地,曹操不得不努力發展生產,恢復國力,最終曹魏也是最為強大的一國。
  • 曹操的身邊,早已形成人才「滾雪球效應」,但他為何放棄了關羽?
    反觀那些曾輝煌一時的人物,如袁紹、袁術、呂布、劉表等等,皆是不善用人才之人。也正是這個原因,導致他們相繼走上敗亡的道路,被歷史洪流無情地淘汰。所以能善用人才,不但與國家興衰息息相關,蓋棺論定時,也會成為後世評價的標準之一。劉備不就是因為禮賢下士,而最終贏得後世美名的典範嗎?
  • 張遼「跳槽」次數不亞於呂布,為何能得到曹氏父子的信任和重用?
    張遼的跳槽次數多於呂布,為何能得到曹操、曹丕父子的信任?這其實是個考驗人性的問題,人性是複雜的,張遼和呂布做人的行為準則和性格有很大的差別,兩人最終的結局也說明了這一點。張遼跳槽與呂布跳槽有本質上的差別,張遼有底線,呂布卻沒有。先來說呂布。
  • 105年浴血三國,盡歸司馬懿:全因那個下雨的午後,張春華能殺掉無辜...
    不被重視的隱身人那麼司馬懿在成為曹操屬下以後,一直到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死的這二十五年,竟然像一個毫無存在感的隱身人一樣,沒有任何著名的功績。難道曹操不賞識他嗎?曹操真的忌憚他的可怕嗎?的確,《晉書》裡又是這麼給司馬懿洗地的。《晉書》中說,曹操發現司馬懿有「狼顧之相」,擔心他不甘於安心為人臣,便從來不把大事交付給他。
  • 點擊進來帶你徵戰沙場!
    遊戲千萬種,總有一款為你所愛,大家好,我是沙子!前面一期給大家講解了皇帝成長計劃2詳細攻略中的開局篇、朝堂篇與建築篇!不帶兵打戰的君主也不是好君主!除了治理國家,組建軍隊徵戰沙場也是非常必要的!隨著遊戲進行到了中期,其他國家對玩家的關係將會慢慢下降,順序為中立、不和、交戰、死敵!到了不和的時候就要準備開始選派大將組建軍團鎮守家國了!沙子以軍事建築、其他類軍事建築、軍事兵種及要求和武將等級來給各位講解一下皇帝成長計劃二中的攻城掠地!
  • 歷史上的曹操,與現代人眼中的曹操,有何不同?
    文章開始小編想問大家一個問題,曹操大家都知道嗎?大家知道他是哪個時期,哪個朝代的領袖呢?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聊的就是曹操這個人物。隨著時代不斷的推近,曹操的形象在不同時期的眼中產生了不同,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不同的人對曹操的看法產生如此大的差異呢。
  • 歷史上能文能武的四個人,文能詩詞歌賦,武能帶兵打仗!
    第一位:曹操曹操是三國時期的梟雄,我們閱讀《三國演義》都是從劉備的一方面講述的,而曹操作為劉備的對立面自然就不會被冠上奸賊的名聲,其實曹操才是三國時期文武雙全的完人,曹操會領兵作戰,好俠義。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