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身邊,早已形成人才「滾雪球效應」,但他為何放棄了關羽?

2021-01-08 開卷談史

我們都知道,錢財散盡可以復還,土地敗光可以再得,但是人才既然失去了,就很難挽回了。

三國時代是個人傑輩出的時代,歷數各個朝代都難以匹敵。因此想逐鹿中原、稱霸天下之人,莫不以爭取人才作為依據。此時的形勢,可謂是「得人才者得天下」。

劉備劇照

劉備深諳此道,才能以一個毫無根據地的逐鹿者起家,一路贏得人和,最終建立蜀國。反觀那些曾輝煌一時的人物,如袁紹、袁術、呂布、劉表等等,皆是不善用人才之人。也正是這個原因,導致他們相繼走上敗亡的道路,被歷史洪流無情地淘汰。

所以能善用人才,不但與國家興衰息息相關,蓋棺論定時,也會成為後世評價的標準之一。劉備不就是因為禮賢下士,而最終贏得後世美名的典範嗎?

曹操的身邊,已經形成了人才「滾雪球效應」

懂得籠絡人才,善於讓人才盡為己用者,不只劉備一人,曹操更是其中翹楚。

曹操與袁紹謀取天下,他們的眼光和戰略是不同的。袁紹想的是佔有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地利」為本;而曹操看到的是要依靠人才,因為人才之興才是事業成功的基礎。

曹操在奪得荊州之後,寫了一封信給荀彧,信中說道:「吾不喜得荊州 ,喜得異度也」。在曹操看來,得到整個富庶的荊州並不值得喜悅,得到蒯越才是最大收穫。由此可見,曹操是多麼看重人才。

曹操劇照

事業都是以人為本的,換句話說,事業實際上是「人業」。再大的地盤沒人去守,沒人去經營,一切皆成枉然。有了人才,也就意味著可以得隴望蜀,可以開創壯麗的未來。

在曹操看來,只要人才有治國用兵之術,即使不仁、不孝也要通通收下,所以人們會有這樣的印象:劉備的謀士最精,孫權的謀士最拙,曹操的謀士最多。

曹操陣營裡的許多人才都是由敵營投效過來的。曹操的主要謀士郭嘉、荀彧來自於袁紹的帳下,而荀彧來投更造成人才的「滾雪球效應」。

曹操獲得了士族領袖人物荀彧,他就獲得了起始的優勢,「人才雪球」就會越滾越大,人才群聚優勢會越來越明顯。

曹操劇照

果不其然,程昱、荀攸、郭嘉都是荀彧舉薦而來,程昱舉薦郭嘉,郭嘉舉薦劉曄,劉曄又舉薦滿寵,呂虔、滿寵、呂虔共同推薦毛玠;張遼、張郃分別來自呂布和袁紹的陣營;而龐德、陳琳等皆是被俘而來。

陳琳原是袁紹的書記,曾為袁紹作檄文討伐曹操,曹操看了陳琳的檄文毛骨悚然,但仍笑著稱讚陳琳的文採。後來袁紹兵敗,陳琳被擒,曹操因憐其才,而命為從事。可以說,這二人是「一笑泯恩仇」。

如此重視人才的曹操,為何卻放任關羽離去?

關羽遭遇兵敗,又與劉備失散。他約曹操三事才肯就降,曹操皆應其請,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且連最細膩處曹操也做到了——以紗錦作囊與護髯。可以說,曹操是在「無微不至,禮數周全」地對待關羽。

怎奈關羽心向劉備,一知兄長下落,便懸「漢壽亭侯印」於堂上,不辭而別,還過五關斬六將。 在筆者看來,曹操之所以不殺關羽,任其離去,主要原因有三點。

關羽劇照

首先,曹操不殺關羽就是為了樹立楷模。關羽本身就是一本「活教材」,曹操示其屬下:為人應以忠義為本,忠義之士,不但受到自己人尊重,就是敵人也會敬畏三分。而曹操的言外之意是:你們要效忠於我,不可有二心。

其次,曹操將恩惠施到底,這就是所謂的「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曹操覺得世事難料,將來如果關羽肩負重任,在兩軍對壘時,自己如果落難,只會有幫助而無害處。我們都知道,關羽是忠義之士,他為人仗義、知恩圖報,多少會念曹操的情義。如果未來劉備有不測,關羽說不定亦會歸順於曹操。

最後,曹操想要佔領道義的制高點。關羽投降的「三約」,曹營中人人皆知,如果殺了關羽豈不是失信於人?如果不殺關羽,讓其離去,曹操就會贏得守信的美譽。曹操胸懷遠大,又有吞吐天地之志,他一心想要統一全中國,所以這正是樹立自己良好形象的機會。

正是由於這三點,曹操不但不氣憤,還敬重關羽的忠義。曹操放棄了關羽,並且以禮送行,任關羽離去。正如斐松之所言:「曹公知羽不留而心嘉其志,去不遣追以成其義,自非有王霸之度,孰能至於此乎」。

相關焦點

  • 「綠巨人」秦宜祿:妻子被呂布、曹操、關羽相爭,他卻登上高位
    英雄難過美人關,鐵血冷汗關羽也拜倒在杜氏娘子的石榴裙下。在那個時候劉關張還只是依附於曹操的手下,不知為何,關羽竟看上了杜氏。 在攻打呂布前,他就聽說杜氏娘子被呂布佔為己有,也許乘著這次攻打呂布,他可以解救杜氏。其實就是將杜氏搶奪過來罷了。心急的關羽急忙向曹操請求將杜氏交給自己,還一直提醒曹操記得承諾。
  • 歷史上的關羽早已被仇家滅門,為何如今有那麼多人自稱關羽後裔?
    歷史上的關羽早已被仇家滅門,為何如今有那麼多人自稱關羽後裔? 核心提示:公元二一九年,吳國大將呂蒙趁關羽北伐曹操且荊州空虛之際,率軍渡江,順利奪走了關羽的根據地,切斷了關羽的退路。
  • 為何讓關羽感激曹操?
    因此,曹操親自率領軍隊與劉備作戰。結果,劉備被擊敗,在袁紹處避難,而關羽被活捉,不得已才投降。曹操以厚禮相待,任命他為偏將軍 。 雖然關羽在曹營,但他的心一直在蜀漢。當關羽看到顏良時,他騎著馬衝了上去,並在萬軍之中刺死了顏良。
  • 曹操果真是奸雄嗎?為何歷代封建統治者都不喜歡他?卻又成為了他
    但是他跟袁紹等人不同,曹操是一個高瞻遠矚之人,既然要做奸雄,那就做一個最成功的奸雄好了。因此曹操將漢獻帝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 有了漢獻帝這顆棋子,曹操要想收買人心,那可就容易多了。因為他知道還有很多有才華,卻沒有實力的人才,是忠於漢朝的。
  • 關羽放曹操,項伯放劉邦:二人其實都是「講義氣」的政治糊塗蟲
    《三國演義》中,關羽被稱為「義絕」。關羽對自己的結義兄弟講究一個「義」字,更為難得的是,他對於曾經有恩於自己的敵人——曹操,也奉行以「義」為先的行為準則。 在「華容道」中,關羽念及舊日的知遇之恩,把已經窮途末路的曹操放走,這可謂是放虎歸山。
  • 五虎將黃忠與關羽戰平,為何關羽看不起黃忠,因簡單也很無奈
    在劉備自稱漢中王,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後將軍,關羽聞知黃忠地位和自己一樣,憤怒地說:「大丈夫絕不能和老兵同列!」不肯接受任命。最後在費詩勸解下才接受任命。可以說關羽是看不起黃忠的。很多人說,這個是關羽的性格原因,畢竟關羽在聽說馬超歸降劉備以後,寫信給諸葛亮,詢問馬超武藝才幹與誰人可以相比。
  • 關羽以「漢壽亭侯」 自居,來自於曹操的冊封
    從「桃園三結義」中就可以看出,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從一開始就是志向相同,情投意合,在此之後,關羽、張飛二人為實現劉備匡扶漢室的理想,而共同聯吳抗曹、建立蜀國,這一路走來,他們二人對劉備都是盡心輔佐、絕無二心。尤其是關羽,《三國演義》中記載,曹操在建安五年(200年)正月初九,殺了反曹的董承,而後攻打據守徐州的劉備,大約在二三月間攻克了下邳城,也降服了關羽。
  • 蜀漢五虎將:關羽身首異處,趙雲壽終正寢,他實在死的可惜!
    文/解憂歷史團隊本文關鍵詞 五虎將 趙雲 關羽 本文共計1200餘字,閱讀約需4分鐘東漢末年,群雄並起,最後在不斷地徵戰和消耗之下,就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當時的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維持國家安定的武將,東吳有四大都督,曹魏有五子良將,而蜀漢的就是五虎將,在三國演義的貶曹褒蜀的寫法下,我們也是對蜀漢五虎將更加了解,你知道他們的結局嗎?
  • 關羽算不算名將,為何孫權偷襲荊州之後,數萬精兵一鬨而散?
    作為鎮守蜀國兩大戰略要地之一荊州的關羽,深得劉備信任,統帥兵馬至少數萬,然而在東吳偷襲荊州之後,關羽敗走麥城之時,本來統帥數萬兵馬的關羽,最後身邊只剩十餘騎,數萬精兵盡沒,部將無人跟隨,簡直不可思議匪夷所思,古今名將都不可能慘敗到這種程度。因此,不由得讓人疑問:關羽有何用兵之過,做人有何之錯?
  • 明知曹操必走華容道,諸葛亮為何不派張飛或趙雲去截,而是派關羽
    孔明曰:「昔日曹操待足下甚厚,足下當有一份報答。今天操兵敗,必走華容道;若令足下,必放他過去。所以不敢教,」雲長說:「好軍師!這一天,曹操果是重待某,某已斬顏良,斬文丑,解白馬之圍,報給他。今天碰巧碰上,豈肯放過呢孔明曰:「若放手一搏,又如何?」雲長曰:「以軍法為依!」孔明曰:「依軍法為依!」雲長於是令人立令。雲長又笑曰:「豈不聞兵法為虛?
  • 諸葛亮為三國頂尖人才 曹操為何不邀他出山呢
    三顧茅廬的故事,至今仍被人津津樂道,體現了劉備對人才的渴望。但是看完這段故事後,小編一直有一個疑問,曹操是有名的求賢若渴,為何沒有去邀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呢?諸葛亮當時年齡很小有人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然而事情並不是這樣的。
  • 一代武聖關羽身首異處,背後原因令人驚訝
    公元219年,關羽北伐襄樊,連戰連捷,聞名天下,對周圍東吳和曹魏帶來巨大的壓力,關羽此時也絲毫沒有收手的意思。他趁熱打鐵,不斷進攻,曹操不斷派兵支援襄樊前線,期間派出許多著名將領,其中包括張遼。也對關羽抗曹形成了巨大的阻力。更何況後來的東吳偷襲,焉能不敗。
  • 同是被曹操所擒,為何關羽可以拜將封侯,而呂布卻只能身首異處?
    呂布被曹操所擒之時,就已經投奔過好幾個人了,但他所投奔的人到後邊下場都很不好,大部分是被呂布所殺,所以曹操對其產生了忌憚,害怕到時候自己的下場會和前幾個人一樣,尤其是當呂布說出要認曹操當義父的時候,曹操果斷產生了殺心。你要說這是曹操斬殺呂布的原因那就有點片面了,雖然這方面佔一定的因素,但這絕不是主要原因。
  • 曹操說:寧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但他從未辜負這兩人
    在《三國演義》裡曹操被描繪成了一個奸雄。特別是他說的一句話: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加深了他作為奸雄的人設。即使曹操是一個奸雄,但是這兩個人他終其一生都沒有辜負過他們。一個是曹操帳下頂級謀士,有鬼才之稱的郭嘉郭奉孝,另一個就是義薄雲天的五虎上將關羽。
  • 關羽溫酒斬華雄真相揭秘: 誰成就了關羽的無敵神話(下)
    然後我們回到我最開始提出的問題:誰成就了關羽溫酒斬華雄的神話?  我認為,是袁紹和曹操,成就了關羽的神話。  我們看到書中袁紹有句話,叫做:「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袁紹說的是大實話,在後文中有顏良二十御合戰敗曹操名將徐晃的戰例,有文丑雙戰張遼、徐晃不敗的戰例,可見顏良文丑確實厲害。
  • 關羽、呂布超2米?曹操還不到1米6!
    關羽、呂布超2米?曹操還不到1米6!從小學開始,我們就開始學習單位換算,都知道1尺約等於33.3釐米,而古代這個一尺也是飄忽不定的,就拿三國時期來說吧,當時的一尺就是23.04釐米。在三國中有很多關於身高的描寫,比如說堂堂七尺男兒,還有什麼身高八尺,身高一丈了,你知道三國中英雄們的真實身高是多少嗎?
  • 劉邦身邊的狐朋狗友,為何最終都成了頂級人才?真相讓人羨慕!
    翻開劉邦的歷史,有一個讓人疑惑之處,即:劉邦身邊的狐朋狗友,為何最終都成了頂級人才?蕭何是秦朝沛縣的縣吏(所謂吏,小職員也),樊噲是殺狗的屠戶,周勃是喪事上的吹鼓手,灌嬰是布販,夏侯嬰是車夫,曹參是管理監獄的小吏.......總之,劉邦身邊都是一幫小人物,或者可以說是狐朋狗友!
  • 楊修為何會被曹操殺掉?答案:不作死就不會死
    然而奇怪的是,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曹操,遇到才華橫溢的楊修,卻沒有產生化學反應,最終曹操甚至將楊修誅殺。那麼,到底發生了什麼,讓曹操對楊修這個人才如此厭惡呢?其實說曹操厭惡楊修是不準確的,嚴謹的說,曹操一開始對楊修還是比較信任和欣賞的。楊修起初任丞相主薄,這個職位可謂是曹操的心腹,曹操讓他坐在這個位置上,足以可見他一開始對楊修還是非常看重與信任的。
  • 關羽曾再三表示欲娶秦宜祿之妻,結果卻被曹操搶先霸佔
    「花關索」的故事 裴松之註解《三國志》時,曾引《蜀記》材料曰:「曹公與劉備圍呂布於下邳,關羽啟公,布使秦宜祿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許之。臨破,又屢啟於公。」大意是說,呂布被圍困時曾遣秦宜祿出城求救,誰知秦宜祿竟然丟下妻子,藉機投奔袁術;而關羽則幾次向曹操表示想娶秦宜祿之妻。
  • 關羽說虎女安能配犬子,他的女兒是誰,是關羽口中所說的虎女嗎?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是既有能力又高傲的人,除了對劉備張飛等人尊敬之外,對其餘人的眼光就顯得有點那麼高傲了,說白了就是看不起別人。在小說中關羽因為一句話把孫權得罪了,這句話就是「虎女安能配犬子。」關羽為什麼說這句話呢?起因還得從荊州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