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為何會被曹操殺掉?答案:不作死就不會死

2021-01-09 歷史戰爭

在《三國演義》當中,曹操不是一個正面角色,他陰險狡詐,冷酷無情,不過羅貫中還是為他保留一個優點:求賢若渴。曹操曾著詩《短歌行》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以表達他對於賢才的渴望。

演義當中的楊修亦是一位聰明絕頂的人物,羅貫中稱讚他道:「聰明楊德祖,世代繼簪纓。筆下龍蛇走,胸中綿帛成。開談驚四座,捷對冠群英。」足以可見,楊修的確才華橫溢。然而奇怪的是,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曹操,遇到才華橫溢的楊修,卻沒有產生化學反應,最終曹操甚至將楊修誅殺。那麼,到底發生了什麼,讓曹操對楊修這個人才如此厭惡呢?

其實說曹操厭惡楊修是不準確的,嚴謹的說,曹操一開始對楊修還是比較信任和欣賞的。楊修起初任丞相主薄,這個職位可謂是曹操的心腹,曹操讓他坐在這個位置上,足以可見他一開始對楊修還是非常看重與信任的。而楊修的能力也確實出眾,他做事幹練,凡事都做得滴水不漏。按理說這樣的人才應該是曹操夢寐以求的,那他又為何將楊修殺掉呢?演義中的楊修之所以走到這一步,可以說是自尋死路。

《三國演義》裡的楊修可謂驚才豔豔,單論他揣摩曹操心思,其心智堪比諸葛亮。曹操的興趣愛好以及內心當中的想法,楊修都能猜到。比如在演義當中,曹操過藍田的時候到蔡文姬家裡,看到曹娥碑,碑的背面刻著「黃絹幼婦,外孫鎣臼」八字,曹操轉身問楊修道:「解不?」楊修立刻自信地答道:「解。」曹操讓楊修先別說答案,他先自己想。當行三十裡以後,曹操讓楊修寫出答案,然後與自己對照,最後發現答案一致。曹操嘆息道:「我的才華遠不如你。」

其實諸如此類的故事在《三國演義》當中極多,比如「闊字謎」。在楊修擔任主簿期間,宮裡修建相國門,曹操觀看以後命人在門上作「活」字,隨後離去。眾人不解其意,唯獨楊修看出曹操的意思,說道:「門中『活』,『闊』字。王正嫌門大也。」於是楊修下令將門毀掉重建。

當然,要提楊修對於曹操心思的揣摩,就不得不提起《三國演義》當中的經典橋段:一人一口酥。小說當中寫道: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寫「一合酥」三字於盒上,置之案頭。修入見之,竟取匙與眾分食訖。操問其故。修答曰:「盒上明書『一人一口酥』,豈敢違丞相之命乎?」操雖喜笑,而心惡之。

羅貫中用一句「操雖喜笑,而心惡之」來表現出曹操內心的陰沉以及他對於楊修的厭惡。那麼問題來了,曹操為什麼要厭惡聰明絕頂的楊修呢,他最喜歡的不就是人才嗎?

曹操喜歡人才不假,但他喜歡的是能為己用,且對自己不會產生威脅的人物。《三國演義》裡的曹操性格狠辣無情,羅貫中將他描繪成忘恩負義之輩,他殺了呂伯奢一家,對陳宮說道:「寧使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曹操邀請劉備煮酒論英雄時用龍比喻他心目中真正的英雄說:「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吐霧興雲,翻江攪海;小則埋頭伏爪,隱介藏身;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於秋波之內。此龍陽物也,隨時變化。」這說明曹操心目中的英雄,不是頂天立地的漢子,亦不是光明磊落的君子,而是能屈能伸,翻江倒海的梟雄。

曹操就是這種梟雄,而梟雄最忌諱的就是自己沒有秘密,他們的內心當中隱藏著許多不願意別人知道的事情以及想法,而這些就是他們的逆鱗。可是楊修卻屢次觸犯曹操的逆鱗,事實上曹操手下的謀士能揣摩曹操心思的不在少數,荀彧、郭嘉、賈詡,他們都是才智近妖之人,想猜到曹操的心思不難。然而荀彧等人知道收斂,他們不會主動炫耀自己的小聰明,讓曹操難堪。

可是楊修不同,他在《三國演義》當中堪稱作死,明明被曹操委以重任,卻輕浮驕傲,屢次讓曹操下不來臺,搞得曹操十分不爽。在曹操與劉備相持不下,進退兩難時,曹操嘆息道:「雞肋而已。」沒有人知道曹操這句話的意思,然而楊修卻說道:「夫雞肋,食之則無所得,棄之則如可惜,公歸計決矣。」楊修讓大家準備退軍,當曹操得知以後震怒,隨即以擾亂軍心為由將楊修斬殺。

實際上曹操殺楊修當然不只是因為這句話,《三國演義》裡的曹操雖然狠辣無情,但終歸還是惜才,許多以前敵對勢力的賢才他都能尊敬對待,更何況還沒有產生什麼實際影響的楊修呢?其實曹操想殺楊修的想法早就有了,「雞肋」事件不過是他的藉口而已。曹操對於賢才可以不計前嫌是真,但縱觀曹操喜歡的賢才,劉備手下的關羽,忠肝義膽,仁義無雙,常山趙子龍則勇猛無匹,他們雖然是劉備的部下,且與曹操是敵對關係,但曹操欣賞他們身上的忠和義,因此曹操才會費盡心機想招攬他們。

然而楊修不同,他恃才曠物,揣摩曹操的心思,同時還參與奪嫡之事,這樣的威脅對於曹操來說可謂讓他寢食難安。可以說楊修用自己的小聰明,讓曹操越來越討厭他,最終將他殺掉。

羅貫中認為曹操殺楊修是因為嫉妒,然而即使是在《三國演義》當中,曹操殺楊修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楊修觸犯了他的逆鱗。這樣的人,不管有沒有才,曹操都會殺他,否則他就不是梟雄曹操了。

當然,正史當中楊修的死因應當再加上兩條:一是他扶持曹植,二是他的父親是楊彪,他的外祖父是袁術,而這些人都是曹操的死敵。不過不管是正史還是《三國演義》,楊修的死都應該歸咎於他的小聰明,他如果懂得內斂,恐怕最終的結果會不一樣。

相關焦點

  • 如果你是曹操,你會殺楊修嗎?
    首先要區分歷史上的曹操楊修與文學中的曹操楊修。如果我是歷史上曹操,我不會殺楊修。據正史記載,曹操是在去世前幾個月殺死楊修的,《三國演義》裡的雞肋事件恐怕是民間傳說或者是文學家的想像。曹操殺楊修的根本原因是他考慮到自己去世後魏國的穩定。
  • 楊修之死被認為是恃才放曠,在真相的背後,給我們現代人很多啟示
    有一句話叫做:不作死就不會死,這句話用在楊修身上是最合適不過了。對於楊修之死,我們在上學的時候,語文課本中都出現過,對於當時的懵懂少年來講可能還不太理解其中的涵義,後來參加了工作懂得了人情世故,才明白楊修是自己把自己送進了棺材裡。
  • 若曹操答應華佗的「開顱手術」,會發生什麼?病好了?人死了?
    假如曹操讓華佗給他做了開顱手術,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呢?不外乎兩種情況:1、病治好了2、曹操死了很顯然病治好了,這個結果是皆大歡喜的,是每一個人都想看到的。但是,曹操若是死了,事情就糟糕了。這個時候華佗估計性命也是難保的吧,事實上當時即便是華佗給曹操開顱了,很大程度上曹操也是死路一條。為何要這樣說呢?曹操為何不選擇讓華佗給自己開顱呢?
  • 3D全景聲京劇電影《曹操與楊修》世界首映
    原標題:3D全景聲京劇電影《曹操與楊修》世界首映   6月19日,3D全景聲京劇電影《曹操與楊修》在上海影城舉行世界首映。官方供圖   3D全景聲京劇電影《曹操與楊修》19日在上海影城舉行世界首映。
  • 號稱外科鼻祖的神醫華佗,是曹操正宗的老鄉,為何會被曹操殺害
    所謂的欺君之罪就是指欺騙了曹操,所謂的不從徵罪就是指曹操徵辟華佗出來當醫生,華佗不願意,其實歸根結底還是華佗自己作死,把自己害死了。 這裡關鍵有一個原因就是醫生的職業在當時是低賤的職業,不被人所重視,當時地位最高的就是官員和士族,曹操殺一個官員或者士人也許還要思考一下,或者編個理由,比如曹操殺楊修及孔融,都是思考很久還找了理由的,但是曹操殺華佗就直接拒絕了荀彧的建議,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醫生地位低。
  • 曹操路過女子墓碑背面寫黃娟幼婦外孫齏臼8字為何走30裡後才解釋
    曹操路過一女子墓碑,上面寫8字「黃娟」、「幼婦」、「外孫」、「齏臼」,為何走30裡後才解釋8字的意思?曹操和楊修路過的墓就是曹娥的墓,曹操和楊修看完曹娥的碑文後,也被曹娥的孝心所感動,在碑文背面也發現了蔡邕所提的八個字。據《世說新語》記載,楊修應該是第一個知曉謎底的,曹操要想自己破解謎底,沒讓楊修當場解釋,兩人行了三十裡,才讓楊修解釋。楊修不虧是解謎的高手。
  • 閒客開侃:自幼聰慧過人的楊修到底因何被孟德斬了又示眾呢?
    楊修自幼就飽讀詩書、才思敏捷,他的聰智程度在三國鼎立時期,也應是排在前三之內,按常理來說其有過人之處,且又輔佐曹操最偏愛的兒子曹植,在仕途上應該是平步青雲,誰曾想事事難料,正值壯年的他卻慘死在曹操的軍法之下。高看自己楊修智慧過人,是眾的周知的事,如果他能謙虛謹慎做人,可能會贏得更多人的心。
  • 三國殺:曹操那句「吾好夢中殺人」,你真的明白是什麼意思嗎?
    遊戲中加入臺詞似乎成為了一種趨勢,塔防類、養成類、卡牌類等遊戲裡的臺詞比比皆是,《三國殺》移動版也不例外,每一個武將都有他的專屬臺詞。我們今天要聊的是曹阿瞞——曹操,他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與故事的人,所以遊戲裡他的武將臺詞也與他的事跡息息相關。
  • "不作死就不會死"入選英語詞典 漢語逐漸國際化
    近日,網絡熱詞「不作死就不會死」的中式英語「no zuo no die」被國外詞典收錄一事在微博瘋傳。在收錄該詞的知名在線英語俚語詞典「城市詞典」中還有很多其他中式英語被收錄,如「you can you up(你行你上啊)」,僅被編入半月就已收穫3600多個「贊」。記者發現,目前漢語正以三種形式走著「國際化」的道路。
  • 曹操:山厭高而水厭深(圖)
    年少時曹操不是好學生。從頓丘令任上罷歸後,他老老實實地在家讀了幾年書。再出來時,已經通經書,明古學,成為「知識分子」了。文士而稱孤道寡的,此前有一位隗囂。只是隗囂不唯場面小,便是文才,也沒有辦法和曹操相較。     通常,政治領袖不需要特別優異的才能,不僅不需要,還最好沒有。魏晉以下的皇帝都愛擺弄詩文,除了李後主和宋徽宗這兩個背運皇帝,也都談不上高明。
  • 《鯊海》告訴我們的除了不作死就不會死,還有什麼?
    《鯊海》有著度假類怪物元素恐怖片的標配:風景秀麗海水蔚藍的島嶼風光、主角顏值身材雙雙在線以及總有那麼一份作死的心思。《鯊海》劇照前些年曾經流行過這樣一句話:不作死就不會死,雖說是調侃成分居多,但也向我們提示了嘗試沒有必要嘗試的、
  • 現代人看歷史——曹操如果不死會提前統一中國嗎
    以曹操自身為例,肯定會限定丞相權限,改以多相治國。天下通過一段時間的恢復後,完全可以進入到強勢時期。曹操是我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他是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之一。如果再給曹操多一點時間,我想雖然軍事上曹魏不會有太大的改觀不過政治上相信曹操還是會有一番作為的。
  • 《安娜貝爾3:回家》不作死不會死的正確打開方式!
    叄爺大白天看的,是根據網上的時間軸把一個系列的都看了一遍,連著幾本一起看嚇倒不敢下床去開門!但其實最新的這本安娜貝爾3還真的沒有前面幾部來的刺激,這是一部沒什麼負擔的恐怖片,更多的是有一種緩衝,看完這本電影之後反而有一種釋然。
  • 張松拜訪曹操送上地圖,為何曹操看不起張松,浪費統一天下的機會
    張松是益州別駕,相當於益州牧劉璋的副官,按現在的說法,差不多就是副州牧的意思,在益州算是地位相當高的級別,在三國演義中,劉璋為了巴結曹操,派出張松出使許都見曹操,結果曹操以張松長得醜為由不接待他,張松還出言不遜頂撞曹操,差一點被曹操給殺了,幸虧楊修等人搭救,即使如此,張松還是被曹操用亂棍打出。
  • 兩頭野牛打起來了,牛角纏在了一起雙雙死亡,不作死就不會死!
    兩頭野牛打起來了,牛角纏在了一起雙雙死亡,不作死就不會死!俗話說得好國有國法家有家規,自然界中也有大自然的生存法則,每一種生物都依靠著自己的法則而生存,在大自然中,我們時常會在電視上看到這些野生動物殊死搏鬥,只有最強者才能有機會得到異性的青睞,從而在種群中繁衍生息,每一種生物都把最強大的基因遺傳給下一代,從而不斷的完善這個種群,讓它更為強大的生存下去。然而最近卻發生了這樣一件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 牛臨死前為何會流眼淚?聽了專家的解釋,讓人後背一陣發涼
    牛,在古時是重要的農耕工具,在現在,是一道非常美味的午餐,價格還不便宜嘞!古時,由於沒有機械化的農耕工具,所以就常常需要用到牛,有了牛,農民伯伯就能耕種,就能有收成,一個農民伯伯這樣,千千萬萬個農民伯伯這樣,一下子,國家就富裕起來了。
  • 項羽不殺劉邦,曹操不殺劉備,石勒不殺石虎,其中的原因都一樣
    只能看故事,學學讀史能夠學習深度思考,不要光看歷史故事,看看石勒用人的背後原因現如今會有很多人問:曹操為何不早點殺劉備?項羽為何不早點殺劉邦?這一次我就以後趙的石勒為何不殺石虎,來分析下是為什麼。我們已經知道石虎會殺掉石弘,篡取皇位,這是用結果倒推。但石勒活著的時候,石虎的表現可算不上「逆臣」啊。至於《晉書》中記載石虎的話「待主上晏駕之後,不足復留種也」,聽聽就好。人家父子間說的悄悄話,如何被外人聽到?
  • 曹操為何會選擇許昌?
    漢末三國時期,河南省地域內許昌的名氣不遜於當時的魏都洛陽。原因很簡單,許昌是東漢名義上的國都,曹操的發家地之一。許昌位於河南省中東部,界於鄭州、開封、平頂山、周口、商丘之間的華北平原上。我國約以大興安嶺、太行山脈、伏牛山、武當山、巫山、武陵山等山為界,以東多是平原,以西多是山區,許昌正好位於這條界的東邊,伏牛山以東不遠處。在元明清之前,我國有很多大一統王朝或北方大型王朝定都於河南洛陽或河南開封,而很多南方王朝又定都於江蘇南京,許昌又正好卡在兩地之間。北方王朝要取得對南方王朝的戰略優勢,往往會佔領淮河,處居高臨下之勢,而南方王朝要自守,優先選擇是守江必守淮。
  • 饑荒老玩家作死的一千種死法
    本文原創,整篇閱讀會消耗您三分鐘的寶貴時間​大家好,我是金炎,萌新們如果通過了前面的攻略,那恭喜你,成為了老玩家,作為一個老玩家,不作死,基本不會死,所以老玩家群體又產出了很多作死小能手,這類玩家我們統稱為活得久之不想活之活膩歪之作死達人,講解開始。